![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553474/0-17350065689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553474/0-17350065690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553474/0-17350065690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主持政治改革,建立了食有劳而禄有功”的任官制度;韩国申不害创立了一套循功劳,视次第”的任官制度,规定“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二者均()
A.有利于加强君权 B.沉重打击了官僚阶层
C.阻止了秦国崛起 D.瓦解了贵族等级制度
2.汉初分封同姓王,西晋分封司马宗室,明初分封诸子做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度依然存在 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日益巩固
3.秦代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户籍对人丁控制极为严格。1785年英国议会法案规定:“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中英户籍制度差异根源于
A.治国理政思维有别 B.政治制度差别
C.思想解放程度不同 D.经济形态迥异
4.两汉时,中央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宋代时,监察法规内容开始增多,对文武官员的监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元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监察法规《宪台格例》。上述史实说明
A.监察权力不断扩大 B.监察管理更加严密
C.监察机构日益增多 D.监察体系渐趋完善
5.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所著《家礼》进一步简化了繁杂的古礼,将传统贵族化的“礼”世俗化,《家礼》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据此可知《家礼》
A.强化了乡村的道德教化 B.扼杀了人民的个人欲望
C.打破了贵族的教育垄断 D.完成了儒学的重建任务
6.春秋战国以来,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出现上述变化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牛耕成本增加 B.耕作技术进步
C.社会矛盾激增 D.人口大量增长
7.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银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把大量白银和黄金存放在美国。此举表明
A.西方金融侵略加剧 B.中国金融风险增加
C.经济状态影响政策 D.美国完全支持中国
8.民国时期政府摒弃传统有养无数”的慈善观念,将社会数济积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据此可知,民国政府
A.国家责任理念获得发展 B.深受西方社会保障影响
C.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验 D.努力谋求社会矛盾缓和
9.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族关系。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要同少数民族商量”。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旨在
A.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促进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的共同繁荣发展
C.改变旧中国长期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D.消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巨大差异
10.2022年11月人民网报道: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俄乌局势仍扑朔迷离,全球经济不断衰退,中美双边关系不仅事关两国发展,也关乎全球政治格局的稳定。中美两国首脑在G20峰会前举行会晤,达成经济、外交诸多方面协议,为多国在G20框架下推动“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增强了信心。由此可知,中美两国
A.摒弃前嫌实现共同发展 B.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C.国家根本利益趋于一致 D.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
11.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有了《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
A.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D.实现贵族统治有法可依
12.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工业革命后,在工厂制普及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这说明
A.社会需要是钟表普及的必要前提 B.技术创新是钟表普及的根本动因
C.思想解放是钟表普及的有力推手 D.经济实力是钟表普及的唯一基础
13.17世纪,欧洲出现了新的消费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价格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这种消费选择
A.促进了人类身体健康 B.加速了殖民经济发展
C.推动了地理的大发现 D.导致了人文主义诞生
14.有学者认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目前,推动货币多元化的关键是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国家利益的多元化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15、2023年10月16日,某国际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快落实气候行动,共建“零饥饿”世界。该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16、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了村民们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的传统,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另辟居处,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散村。这一时期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
A.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 B.拓展了村落的功能
C.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 D.有利于集镇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宋朝建立后,朝廷逐渐取消了直接派遣乡官对乡村社会实行集中管理的做法,朝廷对乡村社会的管控力量减弱。与此同时,凭借科举考试实现身份跨越的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了世袭门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留在乡村社会,逐渐转化为乡绅,成为基层领袖,他们都将道德礼教与富国安民、扶危济世紧密相连。蓝田吕氏兄弟就是其典型代表。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在其家乡试行《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反对单靠刑罚来威慑乡民,而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规范乡民的行为。并通过对婚姻丧葬仪式进行规范,将传统儒家礼仪转变为乡民日常生活礼俗,塑造亲爱和谐的邻里关系。由此实现了中央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乡村自下而上自治体制的接驳。
一摘编自章云峰《宋代乡村道德建设解析--以<吕氏乡约>为例》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以后,取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开始固定了乡约在明代的名称。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巡抚南赣,一面十家为牌,开列姓名,按牌审察以防内奸,而御外寇。一面把圣训六谕和吕氏乡约打成一片来制定《南赣乡约》,利用政府威力,将全村的人民都包括在内,联属父老,率引子弟,敦礼让之风,患难相恤,成淳厚之俗。面对犯错者,《南赣乡约》规定应当先由乡约首领私下告诫使其自我反省,再由约中百姓引导劝勉,如果仍不能改,则乡约将告知官府,甚至采取引官兵剿灭之的极端方式惩治犯错者。到了嘉靖年间,正式的乡约规条产生,并被政府与保甲规条等排在一起列入国法,乡约进而有了普遍的发展。
一摘编自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乡约推行的新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乡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早期的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从进厂到出厂,几乎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工厂中的机器、传动带等都不设防护、事故发生率极高。1802年,工厂主老罗怕特皮尔让议会通过一个“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把童工的工作时间限制为12小时,责成工厂为学徒开设读书写字班。但这个法律只适用于水力纺纱厂中的童工,而且没有适当的监察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效用。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继续斗争,在北部工业区形成了强大的群众运动。1833年,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议会把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纺织部门,并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独立工厂视察员。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都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1880年英国还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至19世纪末,英国的一系列工厂法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英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厂立法的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1848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摘编自钱乘日《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的原因。(6分)
(2)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中所述观点的前两个层次展开说明。(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10分)兴隆一中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7【答案】
(1)背景:宋代基层治理的缺失;(2分)宋代科举制发展,士大夫阶层形成;(2分)知识分子往基层下移(士绅阶层崛起);2(分)理学(儒学)的发展,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增强。(2分)(答出三点即6分)
(2)新变化:乡约由政府制定并推行(乡约内容体现政府的意志);2(分)乡约与基层组织结合;(2分)乡约具有强制力;(2分)乡约与法律合流。(2分)。(答出点即4分)
(3)作用: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完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体制);2(分)加强基层社会的教化(有利于弘扬儒家道德伦理、改善社会风气);2(分)稳定社会秩序;2分)增强基层社会凝聚力。(2分)(答出3点即6分)
18.【答案】
(1)内容:规范工作时间;2(分)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安全);2分)政府监督工厂法的执行;2分)向童工推行初等教育。(2分)(答出点即6分)
背景: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写到工人阶级处境恶劣得1分);2(分);工人运动风起云涌。2分)(答出1点即2分)
(3)作用:改善工人待遇;(2分)缓和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分)推进英国工业化进程;(2分)提高大众文化素养;(2分)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扩大。(2分)(答出3点即6分)
19【答案】
(1)双元革命: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经济上,通过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答出2点即4分)
原因: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断分化,工人运动发展迅猛;马克思主义诞生。(2分答出1点即可)
(2)第一层次: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推动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和电成为主要动力能源。4分
第二层次:电力、汽车、石油等工业的建立,使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改变了工业结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4分
20、示例1: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为农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工业化使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得到改良,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不但剩余粮食增多,而且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要素。工业化又为商业革命拓展了市场。工业化使交通运输工具不断革新,商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生产日益扩大化,为城市化的发展积累了资金等要素。
总之,工业化所带来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都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示例2: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关系。(若表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动力,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亦可得分)
工业化启动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农业剩余劳动力、粮食产量增加、商品销售市场扩大、商业财富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给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B
A
D
B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C
A
B
C
B
C
总之,城市化和工业化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相互促进作用,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