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 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多糖的分子式都可以用(C₆H₁₀O₅)ₙ表示
    B. 血红素中的Fe存在于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
    C. 加热也可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部分肽键断裂
    D. DNA分子组成成分中的脱氧核糖不含氧元素
    【答案】C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镁等。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Cu。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细胞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详解】A、几丁质也属于多糖,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酰胺,元素组成是C、H、O、N,因此不是所用的多糖的分子式都可以用(C₆H₁₀O₅)ₙ表示,A错误;
    B、血红蛋白上的铁是血红素的一部分,不是氨基酸的组成部分,B错误;
    C、加热一般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也可能使蛋白质中的部分肽键断裂,C正确;
    D、DNA分子组成成分中的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D错误。
    故选C。
    2. 焦谷氨酸是由谷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分子可用C₅H₉NO₄表示
    B. 谷氨酸脱去水中的氢都来自羧基
    C. 焦谷氨酸是含一个肽键的环状二肽
    D. 谷氨酸的侧链基团是—CH₂—CH—COOH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分析焦谷氨酸的结构式可推知,1分子的焦谷氨酸是由1个谷氨酸分子中的氨基和R基上的羧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含一个肽键,脱去1分子的水,因此谷氨酸的分子可用C₅H₉NO₄表示,谷氨酸的结构式可以书写为。
    【详解】A、焦谷氨酸是由谷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在此过程中脱去1分子的水(H2O),据此并结合焦谷氨酸的结构式可推知:谷氨酸分子可用C₅H₉NO₄表示,A正确;
    B、谷氨酸脱去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B错误;
    C、焦谷氨酸是由1个谷氨酸分子中的氨基和R基上的羧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含一个肽键,但不属于二肽,C错误。
    D、谷氨酸分子可用C₅H₉NO₄表示,依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推知:谷氨酸的侧链基团(R基)是—CH₂—CH₂—COOH,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的流动性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 磷脂疏水尾部的长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
    C. 动物与植物细胞膜上固醇的种类有差异
    D. 膜的流动性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速率
    【答案】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温度影响了分子的运动,则生物膜的流动性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A正确;
    B、磷脂疏水尾部的长度越长,流动性越小,所以磷脂疏水尾部的长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正确;
    C、动物细胞膜上有胆固醇,植物细胞膜上没有胆固醇,C正确;
    D、膜的流动性改变会影响物质运输,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速率,D错误。
    故选D。
    4. 某同学为探究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用碘液检测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若用碘液检测,仅试管2出现蓝色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
    C. 若用斐林试剂检测3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提取液中无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
    D. 试管3内加入的马铃薯提取液被煮沸,可进一步佐证提取液中所含有的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物质是酶
    【答案】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碘液与淀粉反应呈蓝色,本实验的材料是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则可用碘液检测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A正确;
    B、由于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已经被去掉,若用碘液检测,只有试管2出现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则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B正确;
    C、若用斐林试剂检测,3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还原糖,不能证明没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C错误;
    D、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煮沸后的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高温使酶失活,试管3内加入的马铃薯提取液被煮沸,可进一步佐证提取液中所含有的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物质是酶,D正确。
    故选C。
    5. 植物体内的某种光敏色素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功能可受光照影响。下列有关光敏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入质膜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协助
    B. 吸收的光能用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红光使光敏色素变构才具调控功能
    D. 多种光敏色素参与植物代谢的调节
    【答案】B
    【分析】光的信号传导:①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②调控机制: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代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光敏色素进入质膜确实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助,内质网负责蛋白质的初步加工和修饰,而高尔基体则负责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并通过囊泡转运机制将光敏色素等蛋白质定位到质膜上,A正确;
    B、光敏色素吸收的光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不参与光合作用,B错误;
    C、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C正确;
    D、多种光敏色素参与植物代谢的调节是植物适应不同光照环境、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们通过感受光信号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改变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状态,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6. 佛甲草晚上气孔开放,吸收的CO₂被固定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转化成苹果酸累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会运到细胞质中进行脱羧反应,释放出CO₂参与卡尔文循环。下列有关佛甲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白天进行光反应,晚上进行暗反应
    C. 白天利用的CO₂都来自晚上吸收
    D. 佛甲草能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答案】D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详解】A、佛甲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进行,A错误;
    B、白天进行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B错误;
    C、佛甲草白天利用的CO₂来自晚上吸收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错误;
    D、题意显示,佛甲草晚上气孔开放,吸收的CO₂被固定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转化成苹果酸累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会运到细胞质中进行脱羧反应,释放出CO₂参与卡尔文循环,据此可推测佛甲草能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D正确。
    故选D。
    7. 近期,科研人员采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合成了多种蛋白质是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标志
    B.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C. 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D.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A
    【详解】A、蛋白质是以mRNA为模板经翻译而成的,增殖的细胞和分化的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故神经干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
    B、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正确;
    C、神经干细胞在受刺激后可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组织等,故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和衰老等过程,C正确;
    D、神经细胞是由神经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8.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大部分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发生了异常高甲基化而被沉默。对不同癌细胞DNA分析发现,癌变细胞中出现的基因突变频率远低于预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癌因子可能导致某些基因异常甲基化
    B. 癌细胞中原癌基因启动子可能低甲基化
    C. 基因表达的异常调控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D.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均不可逆
    【答案】D
    【分析】①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②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大部分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发生了异常高甲基化而被沉默,说明致癌因子可能导致某些基因异常甲基化,A正确;
    B、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而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据此推知:癌细胞中原癌基因启动子可能低甲基化, B正确;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调控,从而出现细胞癌变,C正确;
    D、在细胞癌变的初期,如果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但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则这种表观遗传效应,只会改变细胞的表型而不会改变细胞的基因型,此时,癌变过程是可逆的,D错误。
    故选D。
    9. 下图示意两种细菌之间通过性纤毛进行的水平基因传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之间进行的水平基因传递导致可遗传的变异
    B. 细菌之间通过性纤毛进行基因交流依赖于质膜的流动性
    C. 水平基因传递的过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 水平基因传递可导致耐药性基因在不同种细菌之间传播
    【答案】C
    【分析】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A、细菌之间进行的水平基因传递会导致基因重组,从而引起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细菌之间通过性纤毛进行基因交流依赖于质膜的流动性,这使得基因可以在细菌之间传递,B正确;
    C、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水平基因传递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
    D、水平基因传递可以导致耐药性基因在不同种细菌之间传播,这是通过质粒等载体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10. 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某雄性动物(2n=8)一个分裂的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 ④不同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 ➞ ② ➞③ ➞ ④变化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在①➞ ②过程中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和8个DNA分子
    C. 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③ ➞ ④过程中
    D. 该细胞正常分裂后得到的每个子细胞均有1种颜色的荧光点
    【答案】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A、据题意可知,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两条染色体散乱排列)→②(两条染色体联会)→③(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④(两条染色体分离),因此判断该细胞正在进行第一次分裂,A正确;
    B、①→②阶段同源染色体完成了复制和联会,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和16个DNA分子,B错误;
    C、荧光点从③向④移动过程中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③ ➞ ④过程中,C正确;
    D、这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被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该细胞分裂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含有这两条染色体中的一条,因此都有一种颜色荧光点,D正确。
    故选B。
    11. 食指比无名指短在男性中为显性性状,而在女性中则为隐性性状,是由单基因决定的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性别影响的现象)。在一个理想群体中,男性食指比无名指短所占比例为36%,则在女性中该性状的比例为( )
    A. 4%B. 36%C. 64%D. 96%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依题意可知:食指比无名指短在男性中为显性性状,而在女性中则为隐性性状,是由单基因决定的从性遗传,设相关基因是A/a,则食指比无名指短在男性中基因型是AA、Aa,女性中是Aa、AA,男性中在一个理想群体中,男性食指比无名指短所占比例A-=36%,则aa=64%,则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频率为20%,在女性中该性状的比例为=20%×20%=4%。
    故选A。
    12.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配同一个内脏器官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相反
    B. 看恐怖片时人的瞳孔放大,主要原因是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C. 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呼吸加快,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兴奋
    D. 跑步会引起血压发生变化,说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随意运动有关
    【答案】B
    【分析】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 通常是相反的,可见支配同一个内脏器官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相反,A正确;
    B、看恐怖片时人的瞳孔放大,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B错误;
    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 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呼吸加快,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
    D、随意运动是受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的运动,如跑步。自主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叫内脏神经系统,所以跑步引起血压变化说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随意运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13. 尿酸是含氮有机物,在汗液中极少,主要通过肾脏和小肠排出。尿酸的溶解度相对较低,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中尿酸参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调节
    B. 尿酸主要由肝脏的中葡萄糖分解产生
    C. 痛风患者要适当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D. 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浆中尿酸浓度升高
    【答案】B
    【详解】A、尿素属于代谢废物,血浆中含有尿素,尿素参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调节,A正确;
    B、尿酸主要由肝脏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B错误;
    C、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尿酸,痛风患者要适当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C正确;
    D、大量出汗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血浆中尿酸浓度升高,D正确。
    故选B。
    14. 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由于胰岛B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所引起,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下列有关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抗体是单克隆抗体
    B. 胰岛B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可能是自身抗原
    C. 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由于病毒感染而诱发
    D. 病因是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无法与质膜融合
    【答案】C
    【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它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加,甚至有几岁的儿童患病。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青少年要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指通过细胞克隆培养产生的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人体内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患者体内有多种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也就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
    B、依题意,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由于胰岛B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说明胰岛B细胞内的蛋白质也可能是自身抗原,从而被免疫系统识别加以清除,B错误;
    C、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果感染的病毒的蛋白质与自身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具有相似性,则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病,C正确;
    D、青少年型糖尿病的病因大多是由于胰岛B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血糖无法维持稳定,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实验中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获得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应使用最长的目镜和物镜组合
    B. 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呈蠕虫状
    C. 可调暗视野以利于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 用高倍镜、血球计数板结合台盼蓝染色可准确测量酵母菌数目
    【答案】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详解】A、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用最短的目镜和最长的物镜组合可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需要通过染色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呈短棒状或圆球状,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在较暗的视野下,有利于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正确;
    D、用高倍镜、血球计数板结合台盼蓝染色不能准确测量酵母菌数目,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下图示乙烯调控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

    A. 植物根尖和茎尖分生区细胞不能产生乙烯
    B. 乙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
    C. 乙烯可与不同受体结合产生有差异的生理效应
    D. 乙烯可使蛋白激酶失活促进响应基因的表达
    【答案】BCD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会产生,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烯的受体在内质网膜上,即在细胞内,且乙烯为气体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
    C、乙烯与活化的乙烯受体和失活的乙烯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C正确;
    D、由图可知,蛋白激酶失活后,活化的转录调控蛋白能促进响应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BCD。
    17. 硝酸甘油在人体内可转化成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NO能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²⁺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cGMP增多,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快速缓解心绞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B. cGMP生成量随NO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
    C. NO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D. 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²⁺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改变
    【答案】AD
    【分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反应速率与酶量、底物的量、温度、pH等都有关。
    【详解】A、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A正确;
    B、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的Fe2+有限,cGMP生成量不会随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B错误;
    C、NO属于气体分子,由突触前膜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该酶活性增强,D正确。
    故选AD。
    18.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①基因突变会导致苯丙酮尿症
    B. 缺酶①会致黑色素合成的量减少
    C. 乙酰乙酸的元素组成是C、H、O
    D. 酶②基因突变会导致尿黑酸症
    【答案】ABC
    【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即酶①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从而使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转化为苯丙酮酸,导致苯丙酮尿症,A正确;
    B、缺酶①时,苯丙氨酸无法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是合成黑色素的原料,由于缺乏原料,黑色素合成量会减少,B正确;
    C、乙酰乙酸的化学式为C4H8O3,其元素组成是C、H、O,C正确;
    D、由图可知,酶③基因突变会导致尿黑酸症,而不是酶②,D错误。
    故选ABC。
    19. 下列有关结核杆菌及其引起的结核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核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B.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因为免疫系统能清除结核杆菌
    C. 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失去功能,所以无法清除体内的结核杆菌
    D. 结核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一般通过多联疗法并延长服药时间治疗
    【答案】BD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详解】A、结核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己的蛋白质,A错误;
    B、由于免疫系统能清除结核杆菌,所以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B正确;
    C、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但是没有完全失去功能,C错误;
    D、由于结核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所以可通过多联疗法并延长服药时间进出彻底治疗,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0. 下图1是小麦叶绿体结构图,图2是小麦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e⁻代表电子,P680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700是光系统Ⅰ反应中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过程发生在图1中的[ ]_____,其上分布着的P680和P700能______,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图1中的[_____]。([]中填序号)
    (2)图2所示水光解产物为______。类囊体膜内外H⁺浓度的高低为______,(CF₁—CF₀)具有____作用。
    (3)为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能否缓解小麦幼苗的干旱胁迫,科学家将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麦幼苗分4组:CK组、PEG(聚乙二醇)组、ALA组、PA(PEG+ALA)组。CK组和PEG组叶片喷施蒸馏水,ALA组和PA组喷施5—ALA,每天1次。连续3天后,向PEG组和PA组培养液中加入20%PEG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2天,最后观察记录结果如下图(注:基因psbA编码P680中的某蛋白):
    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_。根据图3中的CK组、PEG组、PA组结果对比分析,可以说明______;根据图3和图4中的CK组和PEG组对比分析,说明______。
    【答案】(1)①. 1类囊体薄膜 ②.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③. 1、2
    (2)①. O2和H+以及e— ②. 类囊体膜内高于膜外 ③. 催化和运输
    (3)①. 是否干旱(是否施加PEG)、是否施加5—ALA ②. 幼苗外施5—ALA可以减轻旱胁迫对叶绿素的合成的抑制,但不能完全解除抑制 ③. 干旱胁迫抑制psbA基因的表达,降低小麦叶绿素的含量
    【分析】图1是小麦叶绿体结构,1表示类囊体,2表示基质。图2中为类囊体薄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H+通过CF1-CF0的运输过程不消耗ATP,同时可以驱动ATP的合成,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由坐标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是否施加PEG,二是否施加5-ALA,因变量是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和小麦中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小问1详解】
    图2过程表示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1中的1结构是类囊体,其上分布着的P680和P700是光系统中心,表示光合色素,它们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与暗反应,前者发生在类囊体上,后者发生在基质中,所以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图1中的结构1类囊体上与结构2叶绿体基质中。
    【小问2详解】
    由图2分析可知水光解产物为O2和H+,还有e-,图中CF0-CF1可参与H+的运输,过程中不仅不消耗能量,还会催化ATP合成,因此该过程中H+的运输为协助扩散,同时产生势能用于ATP合成,图中H+通过PQ的运输方向与CF0-CF1运输H+方向相反,说明PQ传递H+为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说明类囊体膜内的H+浓度高于膜外的。
    【小问3详解】
    由坐标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是否施加PEG即是否干旱,二是否施加5-ALA。而因变量是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和小麦中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图3实验结果可以知道,与CK、PEG组相比,外施5-ALA比CK组、PEG组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PA组比PEG组的叶绿素含量高,但仍低于CK组,说明幼苗外施5—ALA可以减轻旱胁迫对叶绿素的合成的抑制,但不能完全解除抑制。根据图3和图4中的CK组和PEG组对比分析,图4中PEG的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小于CK组的,说明干旱胁迫抑制psbA基因的表达,此时图3中PEG组的叶绿素含量也小于CK组的,由此可说明干旱胁迫抑制psbA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小麦叶绿素的含量的降低。
    21. 1949年,科学家发现雌猫神经细胞的间期核中有一个深染的小体,但雄猫没有。这种细胞核中由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深色结构称为巴氏小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人类巴氏小体,一般先用牙签刮少许口腔黏膜细胞,然后涂片、固定、酸解、清水______、______、镜检。一般1%的细胞有巴氏小体为男性,30%的细胞有巴氏小体为女性。故而,体育运动会上主要通过此法进行______。
    (2)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量______。
    (3)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¹和X²(如图1),将X²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2,由于______,说明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未失活。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的。
    ②据图2,PGK分化细胞中E、e基因的表达水平因不同的细胞而有差异,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细胞的______有所不同。
    ③依据图2中______,表明部分XT分化细胞中______染色体失活,推测是由于此染色体上的______基因的表达所致。
    【答案】(1)①. 洗涤(漂洗)②. 染色 ③. 性别鉴定
    (2)大致相同
    (3)①. E和e表达量相同的细胞占比达84%左右 ②. 随机 ③. 分化的程度 ④. E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几乎没有 ⑤. X1 ⑥. Xist
    【小问1详解】
    由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深色结构称为巴氏小体,要观察人类巴氏小体,就要用人体细胞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装片的步骤为:涂片、固定、酸解、清水洗涤(漂洗)、染色,然后进行镜检。依题意,一般1%的细胞有巴氏小体为男性,30%的细胞有巴氏小体为女性,即巴氏小体的出现在性别上有差异,可依据此进行性别鉴定。
    【小问2详解】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有一条X染色体,X染色体数量不同,位于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不同,在细胞内表达的相应蛋白可能不同。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巴氏小体,不利于染色体上基因表达。据此推测为了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量大致相同,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会随机浓缩成巴氏小体。
    【小问3详解】
    ①分析题图2可知,PGK和XT细胞中E和e表达量相同的细胞占比达84%左右,说明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没有失活;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
    ②PGK分化细胞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细胞分化过程,基因会选择性表达,故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
    ③分析题图2可知,XT分化细胞中,E、e表达相同数量的细胞数目较少,e基因表达80%以上较多,E表达80%以上的细胞几乎为0,由图1可知,E位于X1上,由此可以XT分化细胞中X1失活;又由题意知,X2上的Xist基因敲除,因此说明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22. 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某些激素的原料。胆固醇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下图示胆固醇吸收和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胆固醇的化学本质属于______,维生素D的功能是______。
    (2)胆固醇合成的场所在______,基因控制胆固醇合成的方式为______。
    (3)因胆固醇极难溶解,常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的形式通过______(填“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的______方式摄入细胞。
    (4)图示内体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有______,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降解LDL中的蛋白质,______。
    (5)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易使人患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原因可能是______。
    (6)大量游离的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C型尼曼匹克病(NPC),其中95%由基因NPCl突变引起。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胆固醇吸收方式是被动运输。
    【答案】(1)①. 脂质 ②. 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2)①. 内质网 ②.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胆固醇合成
    (3)①. 需要 ②. 胞吞
    (4)①. 将LDL与LDL受体分离,并把LDL和LDL受体分别送往溶酶体和细胞膜 ②. 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
    (5)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功能缺失或摄入的胆固醇过多
    (6)不支持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由图可知,内体可将LDL与受体分离,并将LDL和受体分别送往溶酶体和细胞膜,是胆固醇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受体回到质膜重复利用。
    【小问1详解】
    胆固醇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属于脂质。维生素D也属于固醇,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小问2详解】
    胆固醇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在内质网中合成,基因不能直接控制其合成,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相关代谢来控制胆固醇的合成。
    【小问3详解】
    胆固醇极难溶解,常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内体可将LDL与LDL受体分离,并将LDL和LDL受体分别送往溶酶体和细胞膜,受体回到质膜重复利用。图中LDL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降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
    【小问5详解】
    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功能缺失或摄入的胆固醇过多,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易使人患动脉粥样硬化。
    【小问6详解】
    被动运输物质从高浓度移动到低浓度一侧,如果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高,胆固醇应该被动运输出细胞,这与图中事实不符,故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不支持胆固醇吸收方式是被动运输。
    23. 椰毒假单胞菌可滋生在长时间泡发的木耳等食材上,产生米酵菌酸(C₂₈H₃₈O₇)等毒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材后可引起中毒,平均致死率达4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椰毒假单胞菌兼性厌氧,与其代谢类型相同的真核生物是______。
    (2)酸汤子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种由玉米面发酵后制成的食物。在其发酵过程中,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酸味并不易被察觉,原因是______。
    (3)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椰毒假单胞菌中毒事件多发于夏、秋,推测主要原因是______。
    (4)米酵菌酸进入人体后,能与线粒体内膜上的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ANT)结合,抑制______,减少ATP生成,导致细胞水肿等。尝试解释因ATP生成减少导致细胞水肿的原因______。
    (5)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能______结合抗原,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米酵菌酸。制备该抗体时,因米酵菌酸______,须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成免疫原后再注射到小鼠体内。这些抗原会被______等APC摄取和加工处理,暴露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信息可以激活______等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答案】(1)酵母菌
    (2)酸汤子本身带有酸味掩盖了米酵菌酸酸味
    (3)夏秋温度高,利于椰毒假单胞菌快速繁殖并产生米酵菌酸
    (4)①. 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ADP的转运,阻碍ADP与ATP在线粒体内膜的交换) ②. 缺ATP导致胞内Na+等物质不能及时排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
    (5)①. 特异性 ②. 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③. 树突状细胞、B细胞 ④. 辅助性T细胞
    【分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小问1详解】
    椰毒假单胞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也是兼性厌氧,二者代谢类型相同。
    【小问2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米酵菌酸,而酸汤子也会呈现酸味,酸汤子本身带有的酸味会掩盖了米酵菌酸酸味,所以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后,米酵菌酸的酸味并不易被察觉。
    【小问3详解】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事件之所以多发于夏、秋季节,是由于夏秋季节温度高,利于椰毒假单胞菌快速繁殖产生米酵菌酸,引发中毒。
    【小问4详解】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所以当米酵菌酸进入人体,与线粒体内膜上的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ANT)结合后,会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而减少ATP的生成,导致细胞水肿等。细胞水肿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收所导致,考虑到ATP消耗和细胞渗透压的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有关,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所以细胞内液渗透压之所以升高,可能是由于缺少ATP,导致胞内Na+等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进而引起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
    【小问5详解】
    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米酵菌酸。制备该抗体时,由于米酵菌酸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所以须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成免疫原后再注射到小鼠体内。这些抗原会被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APC摄取和加工处理,暴露其细胞表面的抗原,激活辅助性T细胞等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24.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Ⅰ存在时抑制基因B的作用,使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i不影响基因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b互为______基因,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的排列顺序不同。
    (2)组别①、②中F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让它们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3)组别②的F₂中白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4)组别③的F₁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5)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ᵏ的植株杂交,F₁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F₁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为______。
    【答案】(1)①. 等位 ②. 脱氧核苷酸(碱基)
    (2)①. iiBb ②. IiBB ③. 有色:白色=1:1
    (3)5/9 (4)有色:白色=3:13
    (5)①. 有色雌性:白色雌性:有色雄性:白色雄性=6:26:3:13 ②. 32/63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根据题干信息“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I存在时抑制基因B的作用,使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i不影响基因B和b的作用”,说明I_B_和I_bb为白色,iiB_为有色,iibb为白色。
    【小问1详解】
    B与b互为等位基因,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I_B_、I_bb、iibb,有色的基因型为iiB_,组别①中,F2有色:白色=3:1,可知F1的基因型为iiBb,亲本的基因型为甲有色的基因型为iiBB,乙白色的基因型为iibb;组别②中,F2中白色:有色=3:1,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IiBB,其亲本甲的基因型为iiBB,丙的基因型为IIBB。iiBbIiBB
    即有色:白色=1:1.
    【小问3详解】
    结合第二小问可知,组别②中,F1的基因型为IiBB,F2中白色的基因型为1/3IIBB,2/3IiBB,随机传粉,采用配子法,可知,F2产生的配子中,有2/3IB,1/3iB,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4/9(IIBB)+1/9(iiBB)=5/9。
    【小问4详解】
    组别③:乙(iibb)丙(IIBB)F1:IiBb(白色),F1自交F2:有色(3/16iiB_):白色(9/16I_B_、3/16I_bb、1/16iibb)=3:13。
    【小问5详解】
    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k的植株杂交,逐对性状考虑,F1中关于花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I_B_:I_bb:iiB_:iibb=9:3:3:1,所以F1中关于花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13:3,X+Y和X+Xk的植株杂交,F1关于性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X+:X+Xk: X+Y:XkY (致死),即F1中雌性:雄性=2: 1,所以F1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白色♂:有色♂=26:6:13:3。F1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其中有色花雌性基因型有iiB_X+X+、iiB_X+Xk,雄性是iiB_X+Y,其中iiB_的比例为1/3iiBB、2/3ii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iB、1/3ib, 随机交配后有色个体(iiB_) 占8/9,考虑性染色相关基因,雌配子及比例是3/4X+、1/4Xk,雄配子及比例是1/2X+、1/2Y,随机交配后子代是3/8X+X+、1/8X+Xk、3/8X+Y 、1/8XkY (致死),即雌株:雄株=4:3,故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8/9×4/7=32/63。
    试管
    磷酸葡萄糖溶液/mL
    蒸馏水/mL
    去除淀粉的马
    铃薯提取液/mL
    煮沸后的去除淀粉的
    马铃薯提取液/mL
    1
    1
    1


    2
    1

    1

    3
    1


    1
    组别



    P
    F₁
    F₂
    iB
    ib
    IB
    IiBB(白色)
    IiBb(白色)
    iB
    iiBB(有色)
    iiBb(有色)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