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生物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全部来自氨基
    B. 大肠杆菌中同时有DNA和RNA,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
    D. 在一定强度的太阳光照射下,皮肤表皮的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
    【答案】D
    【分析】细胞生物中都有DNA和RNA,其中的DNA为遗传物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A错误;
    B、大肠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同时有DNA和RNA,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都是糖类,C 错误;
    D、在一定强度的太阳光照射下,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含有的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D正确。
    故选D。
    2. 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匀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 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亲水部位在中间
    C. ③属于非极性分子,普遍存在动、植物细胞中
    D. ④有疏水性和亲水性两部分,有的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胆固醇,④是膜蛋白。
    【详解】A、①是糖蛋白, 分布于细胞膜外侧,A错误;
    B、②是磷脂分子,在水溶性介质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疏水部位在中间,B错误;
    C、③是胆固醇,分布于动物细胞膜中,C错误;
    D、④是膜蛋白,其和磷脂分子一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两部分,某些膜蛋白可作为转运蛋白控制离子出入细胞,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是关于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菜和黑藻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均位于细胞核,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细胞中都有 DNA和RNA, 含氮碱基都有 A、G、C、T、U
    C. 人体细胞与艾滋病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肝细胞都是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共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细胞核,A错误;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都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细胞中都有DNA和RNA,含氮碱基都有A、G、C、T、U,B正确;
    C、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人体细胞与艾滋病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但不含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4. 如图是细胞核结构示意图,①-④表示细胞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不同时期有两种存在状态
    B. ①是蛋白质和 DNA 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③参与某种 RNA 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
    D. ④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生物体内所有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答案】B
    【详解】A、②是染色质,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不同时期有两种存在状态,A正确;
    B、①是核孔,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蛋白质、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出细胞核,B错误;
    C、③是核仁,其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④是核膜,核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生物体内所有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正确。
    故选B。
    5. 以下为某生物体细胞增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B. 图乙中赤道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C. 图丁的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 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甲→丁→丙→乙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甲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乙为有丝分裂的末期,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丁为有丝分裂的中期,据此答题。
    【详解】A、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为中期,对应图丁,A错误;
    B、图乙中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B错误;
    C、图丁的细胞中除了染色体上有6个DNA分子外,细胞质这种还含有少量的DNA,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甲为前期,乙为末期,丙为后期,丁为中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甲→丁→丙→乙,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细胞的生命历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呼吸酶的合成能体现细胞分化
    B. 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染色较浅
    C. 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可被原癌基因阻止
    【答案】C
    【详解】A、细胞中呼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几乎所有细胞都有的物质,所以细胞中呼吸酶的合成不能体现细胞分化特征的物质,A错误;
    B、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B错误;
    C、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定的基因要表达,来促使细胞主动死亡,因此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可被抑癌基因阻止,D错误。
    故选C。
    7. 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父亲色盲,女儿一定色盲
    B. 母亲色盲,儿子色觉一定正常
    C.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D. 该病患者中女性远多于男性
    【答案】C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父亲患色盲,女儿不一定患色盲,XbY×XBXB→XBXb(女孩携带者),A错误;
    B、男性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且来自于其母亲,因此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例如:XBY×XbXb→XbY,B错误;
    C、女孩色盲,则女孩的基因型是XbXb,其中一个Xb来自父亲,所以父亲的基因型是XbY,一定患色盲,C正确;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错误。
    故选C。
    8. 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双链均被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T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2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作用于部位②,DNA聚合酶作用于部位①
    B. 该基因的碱基总数等于其所在的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C.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
    D. 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标记的DNA分子占1/4
    【答案】A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对应部位②,DNA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对应部位①,A正确;
    B、真核细胞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基因的碱基总数不等于其所在的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错误;
    C、已知T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20%,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也占20%,A+T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40%,C+G占60%,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60%,C错误;
    D、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共得到8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DNA全部含14N标记,D错误。
    故选A。
    9. 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与团头鲂(2n=48,BB)进行育种,实现在脊椎动物中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亲本杂交形成多倍体(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成杂交多倍体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 杂交种1不育,因此对自然环境中的鱼类资源干扰较小
    C. 杂交种3的获得说明杂交种2与团头鲂不存在生殖隔离
    D. 由杂交种3的获得,可推测杂交种2可能产生了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的配子
    【答案】C
    【详解】A、形成多倍体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成倍的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杂交种1是三倍体含有红鲫鱼的2个染色体组和团头鲂的1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而不育,因此对自然环境中的鱼类资源干扰较小,B正确;
    C、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而杂种3(5n=172,RRBBB)含有红鲫鱼的2个染色体组和团头鲂的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而不育,所以杂交种3的获得说明杂交种2与团头鲂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题图中杂种3(5n=172,RRBBB)是由杂种2(4n=148,RRBB)和团头鲂(2n=48,BB)杂交产生的,由此推测杂交种2可能产生了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的配子(4n=148,RRBB),并与团头鲂产生正常的配子(n=24,B)相结合而产生杂种3(5n=172,RRBBB),D正确。
    故选C。
    10. 某鸟类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美羽(A)对素羽(a)为显性。美羽雄鸟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而素羽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但美羽作为一种求偶信号有利于雌鸟的识别,避免与近似物种错误交配使生殖失败,而素羽不利于雌鸟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天敌剧增、没有近似物种的干扰情况下,aa个体占比会增加
    B. 该鸟类雄鸟个体间表型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C. 突变可使该鸟类种群出现多种可遗传的表型
    D. 若该鸟类种群的生存环境稳定,则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素羽(a)有利于躲避天敌,因此在天敌剧增、没有近似物种的干扰情况下,aa个体占比会增加,A正确;
    B、该鸟类雄鸟个体间因为存在基因多样性,所以在表型具有差异,B正确;
    C、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使该鸟类种群出现多种可遗传的表型,C正确;
    D、若该鸟类种群的生存环境稳定,在个体生存能力方面,A、a控制的性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基因频率比例相当,种群中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并非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液中内环境的液体占比最高
    B. 参与稳态调节的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血浆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其决定
    D. 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答案】B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详解】A、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的液体占比最高,A错误;
    B、参与稳态调节的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C错误;
    D、由于尿液可以直接通向体外,而且无法为机体内的细胞提供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12. 图为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从甲膜释放并通过突触间隙到乙膜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B. 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后使乙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负内正转变为外正内负
    C. 某药物抑制过程③谷氨酸的回收,乙膜持续兴奋,可能会导致谷氨酸受体减少
    D. 过程①和过程②都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答案】C
    【详解】A、题图可知,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从甲膜(突触前膜)释放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在突触间隙中扩散到乙膜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乙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B错误;
    C、某药物抑制过程③谷氨酸的回收,谷氨酸(神经递质)持续在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会持续引起Na+过度内流,乙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谷氨酸环境下,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受体数目来适应这种变化,C正确;
    D、过程①属于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但过程②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质膜信息传递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13. 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甲、乙为转运蛋白;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K+通过甲进行的跨膜运输受呼吸速率影响
    B. 图1的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C. 图2处于③时膜内为正电位,此时膜外Na+浓度小于膜内
    D. 图2处于②时,Na+持续流入神经细胞
    【答案】A
    【分析】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产生的,通常情况下钠离子主要存在于膜外,而钾离子主要存在于膜内。题图分析,图1中钾离子由M侧进入到N侧需要消耗能量,说明M侧是细胞膜外侧,N侧为细胞膜内侧。
    【详解】A、图1中K+通过甲进行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受呼吸速率影响,A正确;
    B、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K+从N侧运输到M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错误;
    C、图2中③为动作电位,③处膜内为正电位,Na+浓度膜外仍然大于膜内,C错误;
    D、图2中②处K+持续流出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D错误。
    故选A。
    14.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不能通过“饲喂法”补充性激素
    C. 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 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利用了加法原理
    【答案】C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
    B、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是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或多肽的激素,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B错误;
    C、人体可以通过神经控制胰腺分泌胰液,同时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所以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正确;
    D、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后又重新移植回去的实验中,“摘除“运用了减法原理,“移植”运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15. 洋葱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最好选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B. 洋葱的绿叶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分离时,层析液应没过滤液细线
    C. 利用根尖成熟区细胞制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装片时,解离后根尖细胞应放入清水中漂洗
    D. 观察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通过观察一个细胞看到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
    【答案】A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洋葱的绿叶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分离时,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若没过滤液细线可能导致无法观察到色素带,B错误;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该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根尖成熟区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
    D、观察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细胞经过盐酸解离已经死亡,无法观察一个细胞看到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12分)
    16. 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物质a为丙酮酸,物质e为酒精
    B. 催化反应③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C. 产物水中的H一半来自葡萄糖,一半来自水
    D. 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c为[H]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图:a~e 表示的物质依次为丙酮酸、二氧化碳、[H]、O2和酒精;①~④表示的过程依次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
    【详解】A、据图可知,物质a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故a是丙酮酸,物质b是二氧化碳,e是酒精,A正确;
    B、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所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B错误;
    C、产物水中的H来自前两个阶段的产生的[H],一半来自葡萄糖,一半来自水,C正确;
    D、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c是[H],可与氧气结合生成水,D正确。
    故选ACD。
    17. 注射胰岛素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下图表示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a~c为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需a、b的参与,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主要利用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 在囊泡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b
    D. 图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a、b、c,但不包括囊泡膜
    【答案】BD
    【分析】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继续合成和初步加工,高尔基体深加工,最终通过囊泡运出细胞。据图分析,a结构为内质网,b结构为高尔基体,c结构为细胞膜。
    【详解】A、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示a结构为内质网,b结构为高尔基体,c结构为细胞膜,因此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需a、b的参与,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
    B、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主要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错误;
    C、b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脱落下来的囊泡,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后,又形成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在囊泡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C正确;
    D、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c结构为细胞膜,囊泡膜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均为生物膜系统组成部分,D错误。
    故选BD。
    18. 如图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 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 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 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即可
    【答案】AB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稍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五部分构成。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感受器、突触、效应器。
    【详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长而较细的轴突共同构成,A错误;.
    B、神经元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并不是有刺激即可产生兴奋,B错误;
    C、神经节(图中的)所在的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因此①是感受器,③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C正确;
    D、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
    故选ABD。
    19. 某哺乳动物(AaB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该动物某细胞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如图3所示,其中丙是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②到③、④到⑤、⑤到⑥三次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
    B. 该哺乳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可能发生在图1的①段
    C. 图3中甲和乙分别对应图2中的DE段和BC段,丙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D. 若丙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乙分裂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
    【答案】ABC
    【分析】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由图1可知,Ⅰ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Ⅱ表示受精作用过程,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④到⑤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进行了受精作用,②到③、⑤到⑥两次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A错误;
    B、①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图1的①段,若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则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能发生在图1的③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由图3可知,图3中甲不含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BC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不均等,为初级卵母细胞,丙是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根据染色体大小和颜色可知,丙的名称为(第一)极体,C错误;
    D、该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乙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丙是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若丙的基因组成为AABB,故乙分裂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计58分。
    20. 科学家根据高等绿色植物固定CO2的机制不同,将植物分成C3植物(如水稻)和C4植物(如玉米)等类型。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整齐排列的双环,形象地称为“花环型”结构,这两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叶绿体,具有各自固定CO2的机制,如下图所示。而C3植物没有“花环型”结构,只有一种典型叶绿体且位于叶肉细胞中。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反应发生在细胞中_____结构上,其上分布的色素是_____。
    (2)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间有发达的_____,得以保持细胞间频繁的物质交流。
    (3)玉米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_____(填“叶肉”或“维管束鞘”)细胞中,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_____ 用于暗反应,他们的作用一是_____,二是_____。参与CO2固定的酶有_____。
    (5)研究证明,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Rubisc酶。人工气候室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水稻,玉米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如图所示)。
    ①图中显示在CO2浓度低于200ul/L时,相较于水稻,玉米具有更高的CO2同化率,其重要原因是_____。
    ②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从NASA数据看,2024年4月的全球二氧化碳平均CO2浓度达到426.57ul/L,城市周边更高。有人提出:在全球CO2浓度达到426.57ul/L的当下,与玉米相比,适当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更有效地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膜 ②.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胞间连丝 (3)①. 叶肉 ②. 玉米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而维管束细胞中的叶绿体无类囊体
    (4)①. ATP、NADPH ②. 为丙酮酸转化为PEP提供能量 ③. 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④. PEP羧化酶、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的酶(Rubisc酶)
    (5)①. 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Rubisc酶,能固定更多CO2 ②. 当CO2浓度大于400ul/L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玉米,能吸收更多的CO2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2)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小问1详解】
    植物光反应发生在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其上分布的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小问2详解】
    据图所示,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整齐排列成双环,之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得以保持细胞间频繁的物质交流。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玉米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其上有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进行光反应,而维管束细胞中的叶绿体无类囊体,故玉米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肉细胞中。
    【小问4详解】
    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用于暗反应,他们的作用一是为丙酮酸转化为PEP提供能量,二是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结合图示可知,参与CO2固定的酶有PEP羧化酶、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的酶(Rubisc酶)。
    【小问5详解】
    ①CO2浓度低于200ul/L时,相较于水稻,玉米具有更高的CO2同化率,其重要原因是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Rubisc酶,固定CO2的含量更多。
    ②据图可知,当CO2浓度大于400ul/L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玉米,故在全球CO2浓度达到426.57ul/L的当下,适当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抵消CO2的排放。
    21.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
    (1)图1和图2表示生物基因的_____过程,可发生在蓝细菌细胞中的是_____(填“图1”或“图2”)。
    (2)图中DNA—RNA杂交区域中A与_____配对。
    (3)图2中③是_____,③上有决定氨基酸的_____;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携带多肽的tRNA_____(填“会”或“不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不同的tRNA的结合位点。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
    (4)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意义是_____,这些核糖体形成的肽链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表达 ②. 图1
    (2)U (3)①. mRNA ②. 密码子 ③. 2 ④. 会 ⑤. 从左往右
    (4)①. 少量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②. 这些肽链都是以同一个mRNA分子为模板翻译合成的
    【分析】转录: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翻译: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小问1详解】
    图1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形成RNA过程表示转录,以mRNA为模板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因此图2表示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图1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图2转录发生于细胞核中,翻译发生于细胞质中,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蓝细菌细胞中能发生的是图1。
    【小问2详解】
    DNA-RNA杂交区域中,DNA中的A与RNA中的U配对。
    【小问3详解】
    图2中③是mRNA,mRNA上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密码子。原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原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因此携带多肽的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不同的tRNA的结合位点。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往右。
    【小问4详解】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使得翻译效率大大提高。由于这些肽链都是以同一个mRNA分子为模板翻译合成的,因此这些核糖体形成的肽链是相同的。
    2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作用于_____,促进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分泌_____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这种调节既存在_____调节,也存在_____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靶细胞的受体位于_____(填细胞结构)。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_____激素和_____ 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填字母),使产热量增加,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答案】(1)①. 垂体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③. 分级 ④. 反馈 ⑤. 细胞膜
    (2)①. B ②. C ③. 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④. 下丘脑 ⑤. 大脑皮层
    (3)①. 乙 ②. 细胞外液渗透压
    【分析】分析图示,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能作用于肝脏、肌肉,应为胰岛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
    【小问1详解】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这种调节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做由于甲状腺,因此其靶细胞的受体位于甲状腺细胞得细胞膜。
    【小问2详解】
    寒冷环境下,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呼吸,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小问3详解】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对应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3. 运动量少、经常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Ц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有_____(答出3点)。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进入肝细胞、肌细胞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_____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总之,血糖稳态的调节是_____调节的结果。
    (3)-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是一种表达于肾小管的高转运能力、低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体。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和降低蛋白尿来降低血糖,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填“促进”或“抑制”)-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的表达,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4)中药黄葵胶囊能利尿和降低蛋白尿,同时保护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设计实验证明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保护肾脏,简要实验思路思路如下:
    实验材料:Ц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达格列净、黄葵胶囊、血糖检测仪、肾功能指标检测仪(可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
    将_____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治疗前用血糖检测仪检测血糖水平,用肾功能指标检测仪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并记录。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服用_____,丙组服用_____,丁组服用_____,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
    【答案】(1)①.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②. 氧化分解
    (2)①. 交感神经 ②. 甲状腺和肾上腺 ③. 神经—体液
    (3)①. 抑制 ②. 减少
    (4)①. II型糖尿病肾病模型 ②. 达格列净 ③. 黄葵胶囊 ④. 达格列净和黄葵胶囊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
    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细胞、肌细胞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小问2详解】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涉及反射弧和激素的参与)。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是一种表达于肾小管的高转运能力、低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体,而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和降低蛋白尿来降低血糖,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的表达,减少对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证明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保护肾脏,自变量是黄葵胶囊和达格列净的有无,以及联合使用的效果,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以设计实验将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治疗前用血糖检测仪检测血糖水平,用肾功能指标检测仪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并记录。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服用达格列净,丙组服用黄葵胶囊,丁组服用达格列净和黄葵胶囊,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
    24. 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完全显性,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细胞图中A和a称为_____。①和②称为_____。
    (2)该细胞产生的配子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
    (3)该生物测交,后代有_____种表现型,其中与该生物表现不同的类型其比例为_____。
    (4)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另一个体交配,后代有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
    (5)该生物与aaBB个体相交,后代表现型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其中与该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_____。
    【答案】(1)①. 等位基因 ②. 同源染色体
    (2)①. 2 ②. 1∶1
    (3)①. 4 ②. 3/4
    (4)①. 9 ②. 9∶3∶3∶1 ③. 1/4
    (5)①. 2 ②. 1∶1 ③. 1/4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 因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 ③和④),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图中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图中①和②叫做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产生的配子有两种类型,AB:ab=1:1或Ab:aB=1:1。
    【小问3详解】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 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1: 1:1: 1,故有4种表现型;其中与该生物相同的类型有1种(AaBb) ,故与该生物表现不同的类型其比例为3/4。
    【小问4详解】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相同的另一个体交配,相当于自交,后代为A_ _B_ : A_ bb: aaB_ : aabb=9: 3: 3: 1,共有3×3=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有AABB、 AAbb、aaBB和aabb,占1/4。
    【小问5详解】
    该生物AaBb与aaBB个体相交,先分离后组合的方法进行计算,则后代表现型为2×1=2种,比例为(1:1) × 1=1:1;其中与该个体基因型相同(AaBb) 的比例为1/2×1/2=1/4。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学科期中检测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学科期中检测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