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区。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 处于新石器时代D. 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可知郧县人属于打制石器,是处于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人工取火、农业耕种,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排除C项。故选A项。
2.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粮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
3.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 以采集狩猎为生B. 已经会人工取火C. 开始种植农作物D. 会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同动物的化石”可知,大量的树籽、孢粉及动物化石说明植物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北京人用火信息,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能说明北京人种植农作物,排除C项;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A项。
4. 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时代的墓葬,在墓穴中发现有大量的陶制陪葬品及玉制臂穿、手镯、玉刀;墓主人正中间还放置权力与武力的象征——玉刀。而同时期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 君权神授思想浓厚C. 贫富分化现象出现D. 社会生产高度发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墓穴中发现有大量的陶制陪葬品及玉制臂旁、手锡、玉刀,墓主人正中间还放置权力与武力的象征一玉刀”可知,材料中的陪葬品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出现,C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高度发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6. 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
A.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B. 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 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 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种植粟,也就是出现了原始农业。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居住的场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种区域的附近了,C项正确;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半坡先民用火情况,排除A项;打制石器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但不能作为定居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半坡先民过着农耕定居生活,粟的遗存并不能推导出半坡先民依靠食物采集为生,排除D项。故选C项。
7.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联系所学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通过物品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排除A项;商朝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C项;牛耕技术开始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A.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B. 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C. 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 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石峡遗址的玉器图片和良渚遗址的玉器图片”可看出,有相似的风格因素,反映了两个区域存在文化交流,相互影响,D项正确;“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属于青铜器,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成熟,排除A项;从材料图片可知,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不出南北经济差异明显,排除B项;良渚玉琮是良渚人拜神的器物,玉钺则是军事权利的象征,“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 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 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 “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 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答案】A
【解析】从题干可以,玉龙出土于辽河流域,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黄河流域,骨耜出土于长江流域,这些早期文明成果都是来自不同的流域,这说明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A项正确;题干出土的文物有些事农业工具,手工业品等,未体现狩猎场景,排除B项;“龙的文化”已经定型这一说明不符合史实,而且题干不仅仅只涉及“龙的文化”,排除C项;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存,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这说明( )
A.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B. 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D. 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只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器物,未涉及地理环境,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龙纹器物,不能说明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排除B项;不同地区的龙纹器物,无法反映社会阶级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1.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 )
A. 城市交通网络发达B. 礼乐制度日臻完善C. 社会功能分区明显D. 奴隶制度趋于成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纵横交错的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可知,二里头遗址社会功能分区明显,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二里头遗址存在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不能说明二里头遗址交通网发达,排除A项;礼乐制度建立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说明二里头遗址社会功能分区明显,未涉及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扩大统治范围。下面是他分封的部分诸侯国的示意图,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依据之一是( )
A. 年龄B. 军功C. 血缘D. 地域
【答案】C
【解析】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材料体现的是血缘是西周分封制依据之一,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年龄的信息,排除A项;商鞅变法之后秦朝奖励军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地域作为西周实施分封制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13.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 礼崩乐坏B. 王室衰微C. 政治腐败D. 赋税沉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与强大的诸侯,题干信息“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就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B项正确;礼崩乐坏指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的具体情况,没有涉及到政治腐败和赋税沉重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
14.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B.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D.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可知,这是文献记载,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A项是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故选A项。
15. 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B. 动荡的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 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生产工具改进→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动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民族交融,战争带来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政治上,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竞相争霸,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题干思维导图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展示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故题干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动荡的春秋时期,B项正确;题干导图涉及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比较片面,排除A项;战国时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战,与题干中“王室衰微”不符,排除C项;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是指夏商周的建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本部分共2道大题,其中第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
16. 人类社会·文明演进。下面是七年级小王同学以“中华文明的演进”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展板内容。
展板一【原始农耕篇】
(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出下列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将读书卡内容补充完整。
展板二【早期国家篇】
(2)二组同学制作了有关早期国家遗址的介绍资料。请指出下列早期国家遗址的共同点,并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文明的珍贵遗产,是证实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宝贵历史资料。在对古城内外不同等级墓葬的发掘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良渚社会的阶级分化。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突出代表,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
【答案】(1)半坡人;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建筑。
(2)共同点:都证实了早期国家的出现;都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7. 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完成展板相关内容设计。
展板一【导图·知史事】
(1)将如下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材料 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2)阅读有关二里头遗址的史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板二【史料·研制度】
(3)根据下面的史料,将展板二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受封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展板三【图片·知更替】
(4)根据如下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答案】(1)①世袭
(2)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严格的等级和阶级分化。
(3)制度:分封制。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诸侯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封地内在分封。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影响: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的统治。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维护老百姓利益。遗址
玉钺
玉琮
龙首玉环
石峡遗址
良渚遗址
三星塔拉遗址
红山玉龙(内蒙古)
陶寺遗址
彩绘龙纹陶盘(山西)
齐家文化遗址
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
良渚遗址
龙首玉镯(浙江)
卡片一
北方原始农耕代表:
流域: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能制作精美的 石器;种植菜、黍;饲养家畜;狩猎、捕鱼、采集野果;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有少量乐器,如陶埙;出土了骨针、纺轮等,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房屋类型:
卡片二
南方原始农耕代表:河姆渡人
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制作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主要种植 ;饲养家畜以猪、狗为主;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还有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制成古朴的艺术品,并懂得使用天然漆。
房屋类型:
展板二:
制度:
分封对象:
诸侯权利:
诸侯义务:
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卷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