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下列选项中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山犹如一道巨大的屏障,耸立于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地,雄伟壮丽,山峰蜿蜒起伏,像一条巨龙卧伏在华北大地上。沟壑幽深,重岩叠嶂,无比峻峭。太行山里总流传着那样一份凿壁穿遁的感情,满怀着坚定、执着和信念,冲破藩(lí),勇往直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深入敌后驻守太行,演绎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历史会被人们永远(míng)记。如今太行山已是中国人民精神力量的象征,它庇佑着中华民族数次浴火重生。
    (1)给上面文段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重________岩叠嶂 ②无比峻峭________
    (2)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冲破藩(lí)________ ②永远(míng)记________
    (3)当你不认识上文中“凿壁穿遁”中的“遁”字时,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dùn”,有两个义项,你认为该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A.逃走 B.隐藏;消失
    【答案】(1)①chóng ②jùn
    (2)①篱 ②铭
    (3)辶 9 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重岩叠嶂,chóng yán dié zhàng,形容山岩峰峦重叠、险峻。
    峻峭,jùn qià,形容形容山高而陡。
    (2)本题考查字形。
    藩篱,fān lí,篱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铭记,míng jì,牢牢记住。
    (3)本题考查查字法及字义探究。
    “遁”共12画,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辶部,再查9画。结合“满怀着坚定、执着和信念”可知,文中的“凿壁穿遁”表达的是突破困难,使困难消失,而不是逃离,因此“遁”取义“B.隐藏;消失”而非“A.逃走”。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描写眼前环境,饮酒作词,但往事已经不再,写出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怅惘之情。
    [乙]
    “ ,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借用典故,以“二乔”的命运含蓄的暗示东吴的命运,慨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壮志难酬的命运。
    [丙]
    李清照虽是婉约派女词人,但她也能通过雄奇的想象来展现豪放之美,比如云涛、千帆等,构成了豪迈奔放的诗歌意象。
    [丁]
    古人云“物极必反”,又云“仁者无敌”。文王姬昌礼贤下士,商纣王残害臣民,结局不言自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就是很好的阐释。
    (1)请在[甲]和[乙]两段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丙]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孟子的名篇《_____________》。
    【答案】(1)去年天气旧亭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
    (2)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
    解答时回顾所学完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注意“亭、郎”的写法。
    (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默写。
    根据丙段中“云涛、千帆”可以联想到李清照《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诗句。注意“晓、舞”的写法。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丁段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会让我们联想到诗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意“寡”的写法。
    3.下列选项中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朱德抓住母亲的“勤劳一生”这条主线,通过回忆的具体事例,从贫苦的家境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两个层面展现了母亲优秀的品质。首段既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由,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
    B.茅盾是沈德鸿的笔名,字雁冰,我国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受戒》等。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从环境、外形等方面“礼赞”白杨树,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精神,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
    C.茅以昇在《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整体来看,作者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从石拱桥的基本特点再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层层逼近,凸显了我国石拱桥的独特之处。
    D.我们有时需要以书面的形式与人交流,或表示感谢,或发邀请,或提号召。这些涉及人与人交际的应用文要特别注意表达得体。要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文化常识。
    B.有误,《受戒》是汪曾祺的作品。
    故选B。
    4.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某中学开展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1)文化遗产我代言。如果让你担任本地“申遗代表”,你推荐家乡的哪项文化遗产?推荐理由是什么?
    (2)撰写邀请词。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将在本班组织一次“申遗模拟答辩会”,需要邀请语文王老师担任这次答辩会的首席评委,你会说些什么?
    【答案】(1)示例:衡水皮影戏。理由:衡水皮影戏既有京剧、评剧的表演技巧,也有衡水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示例:王老师,您好!我班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将在本班组织一次“申遗模拟答辩会”,真诚邀请您担任这次答辩会的首席评委,请问您有时间吗?
    【解析】(1)本题考查推荐介绍。
    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表述,注意突出文化遗产的特点。
    示例:我推荐家乡衡水的文化遗产——衡水内画。这项工艺精湛的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在玻璃或水晶内壁上进行绘画,形成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推荐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衡水内画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在手工艺范畴享有盛名;第二,该工艺需要极高的技艺水平,代表了工艺技术的高峰,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第三,内画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本题考查邀请词。
    邀请词要称呼恰当,邀请事由、时间、地点等要素清楚具体,表达得体。
    示例: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我们班将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组织“申遗模拟答辩会”,期待您能莅临指导,并担任我们的首席评委。您的参与将使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有趣。盼望您的到来!
    第二部分(50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春季的景色,但因境况不同、所写景象也有所不同,[甲]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乙]诗则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因心境、情境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里荒芜破败 生意盎然
    (2)①甲诗:选取安史之乱后长安春天中的“草木”“花”“鸟”等景物,抒发了诗人面对国破时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复杂感情。②乙诗:选取具有早春特色的典型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光的喜爱和游玩的愉悦。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甲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描绘出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里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的景象。
    乙诗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描摹出莺歌燕舞、繁花嫩草的春天景象,展示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春望》全篇情景交融,借情抒情。前四句重在绘景,通过“山河”“草木”“花鸟”描绘出长安凄惨衰败之景,通过“破”“深”“溅泪”“惊心”可知,景中有苦闷愁痛之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的情感。后四句重在抒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里既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又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抒发了沉痛的伤己之情。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钱塘湖春行》首联点明游玩的地点,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寄景于情,从春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乙]
    邴原⑥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⑦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⑧伤感,故泣耳。”师恻然⑨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⑩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荆条。⑤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⑥邴原: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东汉末名士、大臣。后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⑦书舍:书塾。⑧中心:内心里。⑨恻然:怜悯,同情。⑩苟:如果,要是。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 或王命急宣(《三峡》)
    B.观书有合意处 略无阙处(《三峡》)
    C.童子苟有志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D.欲书可耳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阅读[甲]文,请你概括文中刻画任末的几件事。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D
    (2)①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
    ②如果你真的有志向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任末学习不畏艰难险阻;任末随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任末临终告诫人们必须勤奋好学。
    (4)甲文侧重点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乙文侧重点在于教育后人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时光。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邴原勤奋好学的故事,教育后代人珍惜现有的学习时光。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有时/有时;
    B.地方/地方;
    C.志向/志向;
    D.想要/欲望;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则,那么;何以,“以何”的倒装;以,凭借;何,什么;成,成功。
    ②重点词语:苟,如果;志,志向;吾,我;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资,费用。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甲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可知:任末为了学习,经常都背着书箱到远方向老师学习,不畏路途艰辛。可见,他是热爱学习,不畏艰险的人。
    结合甲文“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可知:任末看书看到好的内容,就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衣服上,可见他是随时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的。
    结合甲文“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知:任末临终前告诫人要认真读书,要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在任末看来,人要学习才能获得成功,他为了学习,又是用树枝来做笔,用树汁来做墨水,看书看到合心意的内容,就记录下来,即使临终前也告诫人们要热爱读书。这是从任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介绍其学习的。
    乙文中有“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童子苟有志,吾徒想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知:邴原非常羡慕别人有书可读,当老师答应免费教他的时候,他抓紧时间,认真读书,仅用一个冬天的时间就背出《孝经》《论语》这两本书,可见他是一个珍惜学习机会,珍惜时间的人。
    结合以上分析谈自己的阅读启示即可。
    示例:从甲文和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就非常重要,学无常师且勤于钻研方能取得成就。而人的决心与志向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即使在逆境中,怀有志向的人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知识。同时,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学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译文】
    [甲]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就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乙]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它的海是灰色的
    王小龙
    ①一阵海风吹过蔚蓝色的海面,掀起几朵白色的浪花,拍打在一艘红黑相间的货轮上,顿时引得水花四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船下那群橙色和橘黄色小丑鱼的心情,它们仍在绿色的海藻和彩色的珊瑚礁间摆动着身体,悠然自得地来回穿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无论让谁来看这幅景色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然而在“海洋霸”鲨鱼眼里,这或许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②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9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鲨鱼极有可能是无法分辨色彩的全色盲,尽管它的近亲银鲛(又称带鱼鲨、海兔子)都具有一定的色觉。
    ③提到色盲,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什么是颜色视觉。说到底,颜色实际上是由视觉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与心理现象,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与人类类似。与颜色视觉关系最为紧密的是视网膜中的两种感光细胞,它们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含有感光蛋白,能将光线信号迅速转化为电流信号,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两种细胞的作用相辅相成,分工却截然不同: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光敏感度较高,但分辨力差且无法区分颜色;视椎细胞对强光和色彩敏感,并按其所含感光蛋白的不同被分为红绿蓝三类。大脑也就是通过这三种视锥细胞来分辨不同的颜色的,任何一种视锥细胞的缺失或病变都会导致大脑对颜色的误判,此时大脑通过视网膜看到的整个世界只是不同程度、不同质地的灰色。
    ④众所周知,鲨鱼是一种凶悍的食肉动物,它们通过进化拥有了包括视觉在内的一整套高效感觉系统。尽管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鲨鱼具有发达的眼睛并在大脑中有一大片区域负责视觉信号处理,但一直以来,仍无法确定鲨鱼是否具有色觉。
    ⑤为了弄清这一问题,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哈特和昆士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显微分光光度计的仪器,试图通过测定鲨鱼视网膜中的视色素和光谱吸收情况来找到答案。
    ⑥研究人员对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水域捕获的17种鲨鱼的视网膜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所有种群中视杆细胞是最常见的光感受细胞,并且在被调查的17种鲨鱼中,竟有10种都未观察到视锥细胞。拥有视锥细胞的7种鲨鱼分属于3个不同的家族,经过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也均属于对绿色敏感的视锥细胞。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鲨鱼的视网膜系统只能产生不同深浅的灰色和白色视觉,而无缘一睹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因此,想让鲨鱼看到颜色会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
    ⑦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各位也不必替鲨鱼操心。其实在自然界除鲨鱼外,还有不少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包括老鼠、猫、狗、马、牛在内的动物都是不同程度的色盲,而此前也有不少研究发现,鲸鱼、海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也只有一种对绿色敏感的视锥细胞,它们都在灰色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⑧“虽然视锥细胞缺失造成了鲨鱼对颜色感知力的丧失,但这或许是海洋动物为适应环境所采用的独特的进化战略。”哈特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中的生物们一直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对颜色识别能力的丧失或许正是鲨鱼为在深色海洋中获得更好的视觉对比度以提高捕食效率的选择,因为要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求得生存,相对于颜色等细节,形状和大小才是更加重要的信息。这样的选择使这些动物在弱光中具备了与非色盲动物相比更为敏锐的视觉系统,缺陷因此也就转变成了优势。
    ⑨当然,除了发现鲨鱼是色盲这个秘密外,这一研究还有其他应用价值。哈特说,这项研究至少表明拥有强烈对比度的背景比鲜明的颜色更易被鲨鱼察觉。因此可根据这一原理为预防鲨鱼攻击以及防止捕鱼业误捕鲨鱼提供帮助。例如,可以据此设计出不那么吸引鲨鱼的渔具、泳装和冲浪板等。
    (选自《科技日报》)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想让鲨鱼看到颜色会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的原因。
    (3)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何异同点?
    (4)试举一例分析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1)通过生动的海洋景象描述,吸引读者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同时为后文揭示鲨鱼是全色盲的研究发现做了铺垫。
    (2)鲨鱼是全色盲或几乎全色盲,它们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数量有限或完全缺失,导致无法分辨颜色。即使某些鲨鱼具有视锥细胞,也仅对绿色敏感,无法看到其他颜色。因此,想让鲨鱼看到颜色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
    (3)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都是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但它们在功能、分布区域和感光物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视锥细胞主要负责颜色识别和细节辨析,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具有三种类型的感光色素;而视杆细胞则主要感受弱光,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区域,具有一种感光色素——视紫红质。
    (4)本文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想让鲨鱼看到颜色会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这一例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鲨鱼看到颜色的难度之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解析】(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内容可知,本段先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海洋景象:“一阵海风吹过蔚蓝色的海面,掀起几朵白色的浪花,拍打在一艘红黑相间的货轮上……绿色的海藻和彩色的珊瑚礁间摆动着身体,悠然自得地来回穿行”,这些绚丽的色彩描写,容易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美好的海洋画面,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文。而这样多彩的海洋世界与后文所阐述的鲨鱼极有可能是全色盲,眼中只有不同程度、不同质地的灰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鲨鱼的视网膜系统只能产生不同深浅的灰色和白色视觉,而无缘一睹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这种对比强烈的前后文内容,凸显了鲨鱼视觉特点的独特性,很好地为后文揭示鲨鱼是全色盲的研究发现起到了铺垫作用,使读者能更自然地接受关于鲨鱼色盲这一与常人认知可能有差异的科学发现,也让文章的叙述逻辑更为连贯和顺畅。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段“在被调查的17种鲨鱼中,竟有10种都未观察到视锥细胞”可知,因为视锥细胞对颜色分辨很重要,缺少它大脑就难分辨颜色,所以大部分鲨鱼很难看到颜色。
    根据第⑥段“拥有视锥细胞的7种鲨鱼分属于3个不同的家族,经过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也均属于对绿色敏感的视锥细胞”可知,这表明即使有视锥细胞的鲨鱼,也只能对绿色敏感,无法看到其他多种颜色,让它们看到完整的颜色就更难了。
    文章用“想让鲨鱼看到颜色会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这一形象的比喻,来强调鲨鱼看到颜色的难度。大熊猫虽然以黑白两色为主,但在特定的光线和角度下,仍然可以拍摄出具有色彩层次感的照片。而鲨鱼由于视锥细胞的缺失或数量有限,几乎无法看到任何颜色,因此想让鲨鱼看到颜色的难度极大。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相同点:根据第③段“这两种细胞都含有感光蛋白,能将光线信号迅速转化为电流信号,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可知,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都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都能把光线信号变成电流信号,给大脑传递信息。
    不同点:
    功能方面:根据第③段“视椎细胞对强光和色彩敏感,并按其所含感光蛋白的不同被分为红绿蓝三类。大脑也就是通过这三种视锥细胞来分辨不同的颜色的”可知,视锥细胞主要用于强光下的颜色识别,让大脑能分辨不同颜色。根据第③段“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光敏感度较高,但分辨力差且无法区分颜色”可知,视杆细胞主要用于感受暗光,不过它分辨细节和颜色的能力差。
    分布区域: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这个区域对于视觉的敏锐度和颜色感知很关键。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区域,这使得它们在周边视觉和暗光感知中发挥主要作用。
    感光物质方面:视锥细胞具有三种类型的感光色素,用于分辨不同颜色。视杆细胞具有一种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主要用于感受弱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打比方,以及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假设等。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例作答即可。
    举例子:第⑥段“研究人员对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水域捕获的17种鲨鱼的视网膜进行了检查”,通过列举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特定区域的17种鲨鱼视网膜进行检查这一具体事例,使读者对鲨鱼色盲这一研究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让抽象的研究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研究的范围和严谨性。
    列数字:第⑥段“在被调查的17种鲨鱼中,竟有10种都未观察到视锥细胞。拥有视锥细胞的7种鲨鱼分属于3个不同的家族”,使用“17种”“10种”“7种”“3个”这些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研究中鲨鱼的种类数量、缺少视锥细胞的鲨鱼种类数量以及拥有视锥细胞的鲨鱼所属家族数量等信息。这些数字使文章的说明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鲨鱼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的分布情况,从而更直观地理解鲨鱼大多是色盲这一结论。
    作比较:第⑥段“想让鲨鱼看到颜色会比给大熊猫拍张彩照还要难”,将让鲨鱼看到颜色和给大熊猫拍彩照进行比较。因为大熊猫拍彩照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而鲨鱼很难看到颜色,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鲨鱼几乎看不到颜色的特点,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鲨鱼色盲的程度之深,同时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下定义:第③段“颜色实际上是由视觉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与心理现象”,对“颜色”这一概念进行下定义,明确了颜色是和视觉紧密相关的物理与心理现象,使读者对颜色的本质有了科学的认识,为后文进一步解释颜色视觉以及鲨鱼色盲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关于视觉系统的说明。据此回答即可。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善后的拾荒者
    黄晔
    ①小区大门外不远处路边有一个垃圾屋,隔天会有环卫所的车来清运。如果哪次没按时来拉的话,垃圾就会蔓延到屋外,恶臭难闻,行人都要掩鼻而过。每逢这个时候,就要抱怨那些乱扔的人,不愿意多走一步,将垃圾扔进去。最近才知道,外面的垃圾并不全是没扔进去的,很多都是拾荒者为了寻找有用的东西,给扒拉出来的。
    ②那些拾荒者,他们在城市里四处游荡,逢垃圾箱、垃圾桶必翻找扒拉一番。特别是生活小区,他们会一拨一拨地光顾,一遍一遍地翻找,然后扬长而去。
    ③每次遇见他们,我都远远躲开。那天傍晚出去散步,远远看见垃圾屋前有个女拾荒者弯着腰在忙碌,和同伴说:“都是他们把垃圾扒到外面来的,烦死人。”“是的是的,也没办法管。”同伴说。两人一边议论着,一边已经走到了旁边,掩着鼻,准备快速绕过去,却突然觉得不对劲。远远停下脚步,才发现,她居然不是在往外扒垃圾。
    ④见我们看她,她停下了动作,直起腰,笑了笑。这是一个清秀的中年女人,满脸汗水,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衣服干干净净,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捡垃圾的。忍不住问她:“你怎么是往里面弄啊?”她用手背擦擦额头,回答说:“我已经找完了,往里面扒扒,免得堆在外面。”我开玩笑道:“人家都是找完就走,你还有善后工作呢。”她笑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东西多脏啊,弄到外面人家不好走路了。天气暖和了,散在外面会臭,我归拢一下再走不耽误事。”
    ⑤说着话,她手里也没停,不过几分钟,垃圾屋外已经收拾得很干净了。不知怎么,有些想多了解她。边走边和她聊,才知道她和我们差不多年纪,因为家庭困难,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几年前和丈夫来城里,丈夫在一家企业打工,她就照看在附近小区内开的一家小杂货店,二人齐心合力供养在省城上大学的儿子。听说现在捡垃圾收入高,正好晚上顾客少,有丈夫照应,她就出来转转,想捡一点算一点。说起儿子,她的脸上泛起自豪的神情:我儿子高考是学校前几名呢。
    ⑥我说:“你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这话可能伤了她,她提高嗓音说:“垃圾脏,可是我不脏。”我们有些愣住了。赶紧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有些说不清楚了。她说:“我懂您的意思。其实,我也是个要脸面的人,不是为儿子不会走这一步。开始我就告诉过自己,虽然捡垃圾,但我绝不能做垃圾。”她轻轻地说,却掷地有声。
    (选自《江淮晨报》)
    (1)题目中的“善后”是什么意思?
    (2)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远远停下脚步,才发现,她居然不是在往外扒垃圾。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垃圾脏,可是我不脏。
    (4)选文在塑造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结合选文内容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善后”指拾荒者在捡拾垃圾后,还会将垃圾箱内外收拾干净。
    (2)“居然”表达了作者的惊讶,拾荒者的行为超出了作者的预期。
    (3)拾荒者虽然从事着与垃圾相关的工作,但她的内心和外表都保持着清洁和尊严。
    (4)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有自尊心、热爱家庭的拾荒者形象。
    (5)①我们要心存善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孝顺父母、爷爷奶奶,友好对待同学和朋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善待小动物等。②关心他人:主动关心那些面临困境的人、老人、孤寡者、学习困难的同学等,倾听他们的心声,安慰他们的痛苦,用行动传递温暖。③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时,主动伸出援手,提供帮助,不求回报。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善后”本义是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结合第③段“远远停下脚步,才发现,她居然不是在往外扒垃圾”,第④段“她用手背擦擦额头,回答说:‘我已经找完了,往里面扒扒,免得堆在外面。’我开玩笑道:‘人家都是找完就走,你还有善后工作呢。’她笑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东西多脏啊,弄到外面人家不好走路了。天气暖和了,散在外面会臭,我归拢一下再走不耽误事。’”,可知:拾荒的女人在垃圾屋里找完了自己要的东西以后,将东西归拢回垃圾屋里,不让它们弄到外面人家不好走路了。由此可见,题目中的“善后”是指善良的拾荒者在垃圾屋翻找完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对乱七八糟的垃圾屋进行收拾和整理。
    (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出“我”看到女拾荒者不是在往外扒垃圾时深感意外。结合第①段“外面的垃圾并不全是没扔进去的,很多都是拾荒者为了寻找有用的东西,给扒拉出来的”第③段“那天傍晚出去散步,远远看见垃圾屋前有个女拾荒者弯着腰在忙碌,和同伴说:‘都是他们把垃圾扒到外面来的,烦死人。’”,可知:一般的拾荒者扒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把垃圾就在外边干扰人们的生活,而这位拾荒者竟然把垃圾往里面收拾,她的行为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垃圾脏,可是我不脏”,这句话指的是垃圾很脏,她虽然是拾荒者,但为人很干净,讲求卫生,不脏。
    结合第④段“停下了动作,直起腰,笑了笑。这是一个清秀的中年女人,满脸汗水,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衣服干干净净,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捡垃圾的”“这东西多脏啊,弄到外面人家不好走路了。天气暖和了,散在外面会臭,我归拢一下再走不耽误事”,第⑤段“听说现在捡垃圾收入高,正好晚上顾客少,有丈夫照应,她就出来转转,想捡一点算一点”,第⑥段“我懂您的意思,其实我也是个要脸面的……但我绝不能做垃圾”,可知:女人的样子很整洁,不像拾荒者,她也不像其他拾荒者那样,乱丢垃圾,影响他人的出行,她之所以捡垃圾是因为她想以此补贴家用,但她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从事这项工作就不顾别人的感受,不讲公德乱丢垃圾,由此可见她是一位外表洁净,内心讲求自尊自爱的拾荒者。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④段“这是一个清秀的中年女人,满脸汗水,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衣服干干净净,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捡垃圾的”,可知:这是肖像描写,她虽然是个拾荒者,但她的样子很整洁,可见她是爱干净的人;
    结合第④段“见我们看她,她停下了动作,直起腰,笑了笑”,第⑤段“说着话,她手里也没停,不过几分钟,垃圾屋外已经收拾得很干净了”,可知:“停下了动作”“直起腰”“她手里也没停”这是动作描写,女人主动把垃圾归拢,她虽然嘴里和“我”说话,但手一直没有停止收拾垃圾,可见,她是一位勤劳的人;
    结合第④段“这东西多脏啊,弄到外面人家不好走路了。天气暖和了,散在外面会臭,我归拢一下再走不耽误事”,可知:这是语言描写,她捡完垃圾以后就主动把垃圾归拢,收拾好,不让垃圾影响人们的出行,可见,她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结合第⑥段“垃圾脏,可是我不脏”“我懂您的意思。其实,我也是个要脸面的人,不是为儿子不会走这一步。开始我就告诉过自己,虽然捡垃圾,但我绝不能做垃圾”这两段语言描写说明她是一个心灵美好,想要活得尊严的人。
    结合第④段“她停下了动作,直起腰,笑了笑”,第⑤段“听说现在捡垃圾收入高,正好晚上顾客少,有丈夫照应,她就出来转转,想捡一点算一点。说起儿子,她的脸上泛起自豪的神情”,可知:“笑了笑”“自豪”这是神态描写,表现女人看到“我”注意她的时候,她毫不闪躲,对“我”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她为家人而从事这项工作,但她不自卑,可见她是一位有尊严,热爱家庭的人。
    (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作答。
    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责任感、爱护环境的人。首先,我们要像文中的中年女性一样,即使在处理脏乱的事情时,也保持个人的清洁和尊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我们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就随意丢弃垃圾,而是为他人和社区的整体环境着想。最后,生活中要心怀他人,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看似微小的行动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9.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①蟋蟀的建筑艺术十分高超,除了人类以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够与它媲美。即使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也是住在天然的山洞里,同大自然中的野兽进行着搏斗。直至人们在建筑上有了进步,发现了沙石、灰泥混合凝固之后会变得非常坚固,发现了用黏土抹墙的技巧之后,才搬出了山洞,开始自己建筑房屋。这样说来,蟋蟀建造房屋要在人类之前。这只是它的一种本能而已,但是,为什么大自然把这种本能唯独赐给了蟋蟀呢?
    ②蟋蟀同百灵鸟的合奏听上去很单调,而且没有配合的默契。但是,你细细地感受一下,这种单调同春天里面万物复苏带来的单调的喜悦协调的很好,与种子的发芽,新长出的叶片协调也很好。在这二人的合唱中,我觉得蟋蟀更胜一筹。光是蟋蟀那不间断的音节,就让百灵鸟自叹不如。到最后,原野中就只剩下了蟋蟀自己的歌声,它发出的赞美是那样的朴实,它是那样的不知疲倦,这些歌声陪伴着它们度过了每一刻寂寞的时光。它们的歌声既是对大自然的回报,也是对自己的伴侣的回报。
    ③同蝉那清澈的鸣叫相比,蟋蟀的声音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比蝉的声音更细腻。它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懂得调节音调。蟋蟀的翼鞘很开阔,因为它是冲着两个方向伸展的。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制音器,不管翼鞘升高还是降低,都能改变发出的声音的强度。由于蟋蟀身体非常柔软,可以随意地调节翼鞘与身体的接触程度,这也就使得蟋蟀的声音有时婉转动听,有时高亢激昂。
    (1)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法国昆虫学家。
    (2)选文中的三个段落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
    【答案】(1)昆虫记 法布尔
    (2)①第一段从蟋蟀的建筑艺术方面进行介绍,将蟋蟀建造房屋与人类进行对比,突出蟋蟀建造房屋的时间早于人类,且这是它的本能,还引发对大自然赐予蟋蟀这种本能的思考。②第二段从蟋蟀的歌声方面进行介绍,通过与百灵鸟合奏的感受,以及与原野中其他景象的协调,并且最后只剩蟋蟀歌声时的情况,表现出蟋蟀歌声的独特之处。③第三段从蟋蟀声音与蝉的声音对比方面进行介绍,阐述了蟋蟀声音细腻,且解释了蟋蟀声音好听的原因是懂得调节音调,而这与它的翼鞘结构以及身体柔软能调节翼鞘与身体接触程度有关。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段主要是在描写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蟋蟀的建筑艺术、蟋蟀的叫声以及和其他昆虫(百灵鸟、蝉)声音的比较,这些内容都与昆虫有关,是典型的科普类或自然观察类的文字表述。据此可知,名著是《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它被誉为是《昆虫的史诗》。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段,结合“蟋蟀的建筑艺术十分高超,除了人类以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够与它媲美……直至人们在建筑上有了进步,发现了沙石、灰泥混合凝固之后会变得非常坚固,发现了用黏土抹墙的技巧之后,才搬出了山洞,开始自己建筑房屋。这样说来,蟋蟀建造房屋要在人类之前”可知,这里先是直接点明“蟋蟀的建筑艺术十分高超”,随后把人类早期住在山洞,后来掌握建筑技巧才开始自己建房的情况拿来与蟋蟀对比,清晰地展现出蟋蟀建造房屋时间更早,并且强调这是它的一种本能,像“这只是它的一种本能而已,但是,为什么大自然把这种本能唯独赐给了蟋蟀呢?”这句话还引发了对于蟋蟀拥有这种本能缘由的思考,整体就是围绕蟋蟀的建筑艺术这一方面展开介绍的。据此可概括为:从蟋蟀的建筑艺术方面进行介绍,将蟋蟀建造房屋与人类进行对比,突出蟋蟀建造房屋的时间早于人类,且这是它的本能,还引发对大自然赐予蟋蟀这种本能的思考。
    第二段,结合“蟋蟀同百灵鸟的合奏听上去很单调,而且没有配合的默契。但是,你细细地感受一下,这种单调同春天里面万物复苏带来的单调的喜悦协调的很好,与种子的发芽,新长出的叶片协调也很好……它发出的赞美是那样的朴实,它是那样的不知疲倦,这些歌声陪伴着它们度过了每一刻寂寞的时光。它们的歌声既是对大自然的回报,也是对自己的伴侣的回报”可知,先是指出蟋蟀与百灵鸟合奏的情况,说其听上去单调等特点,接着话锋一转,描述细细感受时这种单调与春天万物复苏等景象协调得好,然后着重强调到最后只剩蟋蟀歌声时,它歌声的朴实、不知疲倦以及歌声对于大自然和伴侣的意义,都是在围绕蟋蟀歌声的独特韵味、作用等方面来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蟋蟀歌声的特点。据此可概括为:从蟋蟀的歌声方面进行介绍,通过与百灵鸟合奏的感受,以及与原野中其他景象的协调,并且最后只剩蟋蟀歌声时的情况,表现出蟋蟀歌声的独特之处。
    第三段,结合“同蝉那清澈的鸣叫相比,蟋蟀的声音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比蝉的声音更细腻。它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懂得调节音调……蟋蟀的翼鞘很开阔,因为它是冲着两个方向伸展的。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制音器,不管翼鞘升高还是降低,都能改变发出的声音的强度。由于蟋蟀身体非常柔软,可以随意地调节翼鞘与身体的接触程度,这也就使得蟋蟀的声音有时婉转动听,有时高亢激昂”可知,先是把蟋蟀的声音和蝉的声音作对比,表明蟋蟀声音不逊色且更细腻,接着解释声音好听是因为懂得调节音调,随后具体说明翼鞘的结构特点以及身体柔软能调节接触程度,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蟋蟀声音有婉转动听、高亢激昂等不同表现,很明显是从蟋蟀声音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方面进行介绍的。
    10.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作者笔下的昆虫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学们针对原著开展研究性学习,你建议以“蝉”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你结合学过的《蝉》和原著,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首先,在课文《蝉》中,蝉的生命历程漫长且艰辛,在地下潜伏多年才得以在阳光下歌唱一个夏天,这展现了蝉生命的坚韧,即使生命短暂也努力生存与歌唱,体现出对生命的执着,值得被尊重。并且作者对蝉的细致描写体现了对蝉这种小生命的关注,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其次,原著中作者对昆虫充满尊重与热爱,将昆虫视为鲜活的生命,蝉作为昆虫的一种也体现了这种态度,以蝉的图片作为封面能很好地体现原著对生命尊重与热爱这一主题。最后,蝉的生命历程与原著尊重热爱生命的主题相契合,而且它可作为昆虫的代表,能够代表作者对昆虫鲜活生命的关注。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昆虫记》一书,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法布尔的《昆虫记》原著以及我们所学的《蝉》这篇课文里,蝉有着独特且深刻的形象内涵。从生命历程来讲,蝉在地下要经历漫长的黑暗时光,有的种类甚至长达数年,而一旦钻出地面,其成虫的生命不过几十天。在这短暂的地上时光里,它却不遗余力地用嘹亮的歌声宣告自己的存在。这充分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即便生命短暂,也要活得热烈而绚烂,深刻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从生存智慧方面来看,蝉在产卵时会精心选择细树枝,用特殊的方式刺破树皮,将卵产在里面,并且会考虑到幼虫孵化后的生存环境与食物来源。这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行为,显示出蝉这种小昆虫所蕴含的巨大生命智慧,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奇妙与伟大。
    从文学形象塑造角度,无论是课文中对蝉在夏日尽情高歌、不畏酷热的生动描写,还是原著里对蝉的细致刻画,都使蝉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昆虫形象。它是《昆虫记》中众多鲜活昆虫的典型代表,以它的图片作为封面,能够鲜明地传达出《昆虫记》中关于昆虫生命故事的主题特色,让读者在看到封面的瞬间,就能够对报告的研究对象与核心主题——对昆虫生命的探究与感悟有一个直观且准确的初步印象,进而吸引读者深入阅读报告内容,去探寻《昆虫记》中更多关于生命奥秘与意义的精彩呈现。
    示例:首先,课文《蝉》里描述了蝉在地下长时间蛰伏,仅为了在地面短暂存活并放声高歌,其生命虽短暂却充满力量与激情,这深刻地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也彰显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以此为封面能直观地传达出这种生命精神。其次,《昆虫记》原著始终贯穿对昆虫生命的敬重,蝉作为其中典型的昆虫代表,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习性在书中被细腻刻画,以蝉的图片作封面可让读者迅速感知到原著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这一核心主旨,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究。最后,蝉的形象广为人知,其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充满神奇,这种蜕变恰似生命不断成长与升华的象征,与研究性学习报告围绕《昆虫记》所探讨的生命主题完美契合,故选用蝉的图片作为封面极为合适。
    第三部分(50分)
    11.生活中,是他(她)让我成熟自立;成长中,是它让我丰富重情。他(她)是我的师长学友,他(她)是我的邻居亲朋;它是萍水相逢的一个微笑,亦或是先贤圣哲的一句教诲;它是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一个美妙的故事。他(她、它)让我学会思考,学会珍藏,学会感恩,学会绽放……我的青春,因他(她、它)而有梦,有歌。
    请以“我的________中有他(她、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标题中的“我”,提示作文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体验、感悟或认识等。“他(她、它)”,根据提示语可知,可以是人,如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师长、邻居等,或者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可以是物,如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还可以是一句教诲或一个美妙的故事等,所选范围广泛,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或最有感悟的人(物)进行写作,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体现“他(她、它)”带给自己的积极的影响。横线上所补的内容,根据提示语“生活中……”“成长中……”分析并发散思维,可补的词语可以是“生活”“成长”,也可以是“内心”“眼睛”“青春”等,所补内容决定了所写的范围。如写“我的青春中有他”,就要选择在青春岁月中他带给我的难以忘怀的内容来写。文体上适合选择记叙文,可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做到叙真事,抒真情。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古诗文默写,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