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47122/0-17348710094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47122/0-1734871009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47122/0-17348710095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先通过电解制CO,再通过CO高效选择性电解制乙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均属于电解质
C.均属于有机物
D.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2.某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并发生电离,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Cl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和电离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MCl在水中电离时需要通直流电
C.和均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相互靠近形成水合离子
D.中所含分子的数目为
3.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的一种脱除原理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B.每生成58.5gNaCl,转移的电子数为
C.氧化剂为
D.所含分子数为
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可使用干冰灭火
B.钠很活泼,需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金属钠
C.将金属钠投入氯化铜溶液中,不能生成红色沉淀
D.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小,故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5.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时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石灰乳与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能用钢瓶贮运,所以不能与铁反应
D.图示中涉及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观:盐的水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实验: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呈强酸性,其溶质不一定是酸
D.变化:反应后只生成盐和水的两种物质一定是酸和碱
7.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8.标准状况下,气体C和气体Y所含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温同压下,X与Y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B.等质量气体X与Y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
C.X与Y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X气体与Y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9.氯水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某学习小组拟用手持技术对新制饱和氯水进行检测,下列图像变化最有可能是其检测结果的是( )
A.B.
C.D.
10.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到淀粉的全合成,其中部分核心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生成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B.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
C.反应③中的“cat。”可能为催化剂,实验室常用催化该反应
D.与DHA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
1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先向W形管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浓盐酸,当充满整个W形管后点燃酒精灯。已知: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气;碱石灰为和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固体为
B.②处试纸变蓝,说明具有氧化性
C.③处可观察到钠块剧烈燃烧,且产生大量白雾
D.④纯碱石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钠反应
12.青少年做家务、小实验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对现象或应用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干燥的使鲜花褪色:与鲜花中的水生成了
B.用“84”消毒液漂白衣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C.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避免因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13.如图所示,气缸的总体积一定,内部被活塞隔成Ⅰ、Ⅱ两部分,活塞可以自由移动,也可以固定,25℃时向Ⅰ中充入,Ⅱ中充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体积之比为2:1
B.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原子个数之比为11:16
C.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Ⅰ、Ⅱ两部分压强之比为2:1
D.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Ⅰ中气体需再通入
14.向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气体生成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离子组在对应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
②点对应的溶液中:
③点对应的溶液中:
④点对应的溶液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二、填空题
15.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沸点为11℃,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分解爆炸,稀释到10%以下时较为安全,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也具有强氧化性。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回答下列问题:
I.工业上制备的反应如下:__________________。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反应中每生成1ml该物质,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亚氯酸盐,需要将其转化为除去,则下列试剂能实现该转化过程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B.C.D.
(4)市面上有一种用于消毒的含氯泡腾片,有效成分为和,能快速溶于水并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得到的溶液,反应原理如下:。已知上述过程中生成的反应属于歧化反应,生成的另一个产物为,请配平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II.实验室里可用干燥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制备物质。
(5)用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________(填“酸性”、“酸性和还原性”或“酸性和氧化性”)。
(6)用氯气与固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6.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进行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该反应生成的棕褐色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如果反应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溶液,则可能参与两个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把氯气溶于水得到新制氯水,把该氯水滴入含酚酞的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为探究褪色的原因,有同学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1:氯水消耗了;
猜想2:氯水消耗了酚酞;
猜想3:氯水同时消耗了和酚酞。
为验证上述猜想,该同学取上述褪色后的溶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向乙试管中滴加足量酚酞溶液。如果只有甲试管中溶液变红,则________(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成立;如果观察到________,则猜想3成立。
(3)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过程: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物质的性质主要与物质的结构有关,另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有人提出“与干燥的不反应”和“与潮湿的才能反应”,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了验证与干燥的是否反应,试剂X应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连接好装置,只打开________(填“”或“”),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在干燥管中装入干燥的,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气体,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观察到________,证明干燥的没有与反应;加入稀硫酸,产生一段时间气体后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打开另一个开关,并关闭(1)中的开关,其他步骤与(1)相同,最终观察到红色铜丝变黑色,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潮湿的与反应产生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3)为验证(2)实验中是否与反应,某小组取球形干燥管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与反应。
四、计算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个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_ml,质量约为________g。
(2)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转变成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
(3)等质量的和所含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与________g水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相等。
(5)同温同压下,和的混合气体与的体积之比为5:1。
①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
②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该混合气体中的质量为________g。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属于有机物,而是无机物,C错误;
D.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其水溶液可以导电,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MCl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和电离,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
B.由图可知,MCl中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即可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B项错误;
C.由分子中的元素显正价、元素显负价得,带正电荷的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相互靠近形成水合阳离子、带负电荷的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相互靠近形成水合阴离子,C项错误;
D.由图可知,MCl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中不存在分子,D项错误;故答案为A。
3.答案:D
解析:A.为强电解质,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故A正确;
物质的量为1ml,根据元素化合价,Cl元素由+3价降低到-1价,S元素由+4价升高到+6价,则转移电子数为4ml,即,故B正确;
C.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则为氧化剂,故C正确;
D.未指明标准状况下,不能计算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A.钠着火时生成的会与干冰中的反应生成助燃的,则钠着火时不能用干冰灭火,应用干燥沙土灭火,A项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无法制备金属钠,B项错误;
C.将金属钠投入氯化铜溶液,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即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沉淀,C项正确;
D.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钠沉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和水,D项错误;故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A.氢气在氯气中点燃时会产生苍白色火焰,混合光照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
B.石灰乳与的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氯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因此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
C.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下易反应,干燥和常温条件下不反应,故C错误;
D.制备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一般来说,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而不是三者都生成,也可以利用“强制弱”的原理发生复分解反应,如,A项错误;
B.铵盐(如氯化铵)的水溶液中不含有金属元素,B项错误;
C.酸式盐(如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C项正确;
D.酸式盐与碱反应(如与NaOH反应)也可能只生成盐和水,D项错误;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A.溶于水为放热,所以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放温度计显示温度会上升,溶于水为吸热,所以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放温度计显示温度会降低,A错误;
B.和溶液均会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B错误;
C.pH大于7,说明和溶液都呈碱性,C正确;
D.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一步完成,但是向盐酸溶液中分别滴加和溶液,初始盐酸过量,都会开始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X与气体Y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A项错误;
B.等质量的气体X与气体Y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则所含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B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气体X与气体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C项正确;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即等物质的量)的气体X与气体Y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D项正确;故答案为A。
9.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随着HClO的分解,氯水最终会变为盐酸,氯离子浓度增大,A错误;
B.根据分析,随着HClO的分解,氯水最终变为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不断减小,B错误;
C.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电导率不断增大,最终会变为盐酸,电导率不变,C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增大,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①为,C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至-2价,则生成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A正确;
B.1个分子中含18个电子,的物质的量,则中含有1.8ml电子,电子的数目为,B正确;
C.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③为,“cat。”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则“cat。”可能为催化剂,实验室常用催化的分解,C正确;
D.由题图可知,HCHO与DHA的混合物可视为n个,则与DHA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D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与浓盐酸需共热才能生成氯气,而图示装置中没有加热装置,则①处放置的固体不可能是,可能是强氧化剂高锰酸钾,A错误;
B.②处放置的湿润的淀粉—KI试纸用于验证氯气,则实验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氯气把中的氧化为碘单质,即具有氧化性,B正确;
C.③处的钠块与氯气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钠,反应中会有大量的白烟(颗粒)生成,不可能产生白雾,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处放置的碱石灰主要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与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了,强氧化性的可以漂白鲜花,A正确;
B.“84”消毒液中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B正确;
C.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食盐中添加的因长时间受热而分解,受热不会分解,C错误;
D.能够与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可降低食物的酸味,因此制作面点时常加入食用纯碱,D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I、II两部分体积之比为0.25ml:0.5ml=1:2,故A错误;
B.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I、II两部分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为三原子分子,则原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由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I、II两部分压强之比为0.25ml:0.5ml=1:2,故C错误;
D.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说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则I中需再通入二氧化硫的质量为,故D正确;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a点溶液中的会和反应生成,不能大量共存,①不符合题意;
B.b点为的混合溶液,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②符合题意;
C.c点为溶液,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③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的会和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5.答案:(1)
(2);
(3)BC
(4)
(5);酸性和还原性
(6)
解析:(1)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规律得,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至+4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由电子守恒、元素质量守恒得反应方程式为;
(2)由化合价变化规律得,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至+4价,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则还原产物是;由关系得,反应中每生成分子转移1ml电子,即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至-1价,则反应需外加还原剂,选项中能作为还原剂的离子有,故选BC;
(4)和反应生成、,部分氯生成,化合价由+3价降至-1价,降低4价,部分氯生成,化合价由+3价升至+4价,升高1价,结合守恒规律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单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为;
(5)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水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部分HCl作还原剂,部分HCl作为酸参与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和还原性;
(6)由同一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遵循“只靠近、不交叉”原则可得,氯气与固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答案:(1);;
(2)猜想1;甲、乙两试管中红色都不恢复
(3);
解析:(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则产生的棕褐色烟的主要成分为;广口瓶中有未反应完全的,如果反应后注入溶液,则可能参与的两个反应为与的反应、与的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取褪色后的溶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向乙试管中滴加足量酚酞溶液,如果只有甲试管中溶液变红,则说明被消耗,而酚酞未被消耗,则猜想1成立;如果猜想3成立,表明氯水同时消耗了和酚酞,则应观察到甲、乙两试管中红色都不恢复;
(3)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会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为氧气和,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答案:(1);浓硫酸;;铜丝不变黑;排除装置中的,避免与灼热的铜反应
(2)不能;
(3)
解析:(1)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证干燥的与的反应,应先让气体经过浓硫酸,只打开(关闭),加热铜丝,若观察到铜丝不变黑,则没有产生,干燥的与不反应;为排除装置内的氧气,需要先通一段。
(2)若打开、关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有氧气生成,但潮湿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能证明潮湿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3)由于水也能与反应产生氧气,所以不能通过观察到红热的铜丝变黑判断是与反应产生了,应通过检验干燥管里的生成物是否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来判断,故需加入几滴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是与发生了反应。
18.答案:(1)0.5;22
(2)2.6;0.6
(3)15:16
(4)54
(5)0.5;34.4;8.4
解析:(1)根据,可知。
(2)1个原子中含有13个质子,则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转变成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由可知,当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则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所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4)设标准状况下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与水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相等,则有,解得。
(5)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的物质的量为,因和的混合气体与的体积之比为5:1,则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②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③设氮气的物质的量为,由,解得,故氮气的质量为。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和(各约1g),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
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温度下降;碳酸氢钠溶解,温度升高
前者伴随吸热现象,后者伴随放热现象
B
向分别盛有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溶液
前者产生沉淀,后者不产生沉淀
能用溶液区分和
C
常温下分别测定和溶液的pH
pH大于7
和溶液都呈碱性
D
向盐酸溶液中分别滴加和溶液
前者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后者立即产生气泡
溶液与盐酸反应更加剧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5 Ca40 Fe5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正文docx、化学正文pdf、化学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 Cu-6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用N,8gNa2O中含有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