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第五节《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共9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阿房宫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重点1.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教学难点1.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为背诵打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解读这篇赋。深入探究疏通第二段字词妃嫔媵嫱:六国王侯的宫妃。古代后妃制度森严,分为后、妃、嫔、嫱等级别,媵为陪嫁的女性,把“媵”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凑成四音节词语。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辞:辞别。辇:乘辇车。朝/夜:在早上/在晚上,名作状。歌/弦:唱歌/弹琴,名作动。为:成为。荧荧:明亮的样子。绿云:乌云,喻女孑乌黑光亮的秀发。补充:“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代指妇女的美发;“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故用来形容头发。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晓:清晨。涨腻:涨起了脂膏。脂水:含有胭脂水粉的洗脸水。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用以熏衣物。乍:突然,忽然。辘辘:车行的声音。杳:无影无声。之:到,往。所之: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到达的地方。补充:“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妍:美丽。缦立:久立。望:渴望,希望。幸:宠幸。三十六年:不是虚指,嬴政在位(前247年-前210年)收藏:动作名,收藏的奇珍。经营:动作名,聚敛的金玉。精英:保存的瑰宝。剽:抢劫,掠夺。人:百姓。倚叠:堆叠。一旦:一朝,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有:保有。输:运输,运送。铛/石/块/砾:意动,以……为铛/石/块/砾,把……当做铁锅/石头/土块/石子。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指,到处都是。惜:可惜。2.第二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 从两个方面极力渲染阿房宫中铺张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另一方面写秦统治者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揭露了秦统治者奢侈荒淫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3.百姓禁得起这么搜刮吗?战国末期,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再加上秦国的兼并战争,导致人口凋零。所以到秦王朝时,全国人口不会太多,据估算可能只有2000万左右。可是秦始皇不仅修建阿房宫,还开始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史记: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所耗费的人力已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4.第二段写宫人理晨妆的活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 作者以比喻、排比和夸张手法写宫人理晨妆的活动,揭露统治者生活之奢靡,为写秦亡埋下了伏笔。以上分句,句式整齐,既便于铺排描写,又使作者对秦统治者的讥讽之情得以充分宣泄。5.补充史料(1)秦后宫八个等级,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史记·穰侯列传》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号为秦宣太后。秦宣太后非武王母。不管是哪位自己宠爱的妃子,秦始皇可能都认为她不配被称作为皇后。不过有意思的是,野史里记录了秦始皇一段比较悲情的故事。据说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爱上过一位赵国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为了自己的事业,秦始皇最终选择离开了她。等到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再派下属去寻找那名女子的时候,却得到了她已经去世的确切消息。而秦始皇之所以一直不肯封皇后,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女子。甚至还传言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也是为了她。(2)那么秦始皇后宫人数到底有到少人呢?据《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中的人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三开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冲于天。”这样说来,始皇帝的大小老婆不下万人,养活这样庞大的后宫费用超乎想象。(3)西汉初期的大部分制度,都是沿袭了秦制,后妃制度自然也包括其中。所以吕雉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皇后称号的女子,也可以称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在皇后之下,也是有七个品阶。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又增加了四个称号,并分别给这些称号的人封了爵位。汉元帝时期,再增加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称号,昭仪。昭仪位比丞相(4)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6.疏通第三段字词纷奢:繁华奢侈。人:百姓。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微小的数量。负:支持。南亩:指田野。补充:“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馌彼南亩”。注解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后文言文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庾:谷仓。粟粒:谷物的颗粒。参差:不齐。周身:满身,全身。帛缕:丝线。直栏横槛:纵横的栏杆。九土:九州的士地。补充: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yǎn)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呕哑:形容声音嘈杂。补充:“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管弦乐声,形容乐声嘈杂聒耳。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骄固:骄横顽固。戍卒叫:戍卒-戍边的士卒;叫-呐喊,这里指陈胜、吴广起义。举:攻占。楚人:指项羽。炬:一把火。补充:“叫、举、炬”这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可怜:可惜。焦土:被烈火烧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战争而受到彻底破坏的景象。7.第三段是如何展开议论的?明确: 先用“嗟乎”这个感叹词,长吁一口闷气,接着陈述自己的见解。从人的共同本性出发,指责秦王不懂得“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个简单道理,就是说统治者不能只顾自己享受,也要顾及百姓。接着连用六个句子构成排比,极力描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及其生活作为比较对象,每一个分句都在夸张中构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奢侈铺张,另一方面是百姓和他们生存环境的穷困艰难,讽刺之意不言而喻。六个分句铺张开来,气势流畅,对比双方的差距更加明显,作者的讽刺之意也更加突出。8.疏通第四段字词族:灭族。使:假使。爱:爱惜。人:百姓。拒:抓抗。复:又,再。递:依次传递。为:做。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哀:悲哀。鉴:意动用法,以……借鉴。9.第四段是如何论证作者观点的?揭示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明确: 先点明作者的观点,阐明了兴亡自取的道理。接着用“嗟乎”感叹领起,用两个假设句进行论证。先论证六国灭亡,是由于不爱其民。若六国能爱其民,就足以拒秦。同理,秦王朝若能爱自己的臣民,“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怎会落得“族灭”的下场呢?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现象:历史教训不难总结,但人们往往停留在“哀”字上,而不是以之为鉴。所以历史故事不断重复,统治者永远不能走出历史的怪圈,只能成为后人哀怜的对象。三、巩固提升1.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在写阿房宫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可怜”在这里应解释为“可惜”。作者用“可怜”二字,无穷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间。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2.既然《阿房宫赋》是一篇谏书,为何开篇极力描写宫殿美女?明确:杜牧认为给君王劝谏,直谏激怒君王,适得其反要用委婉曲折的讽谏。杜牧想要让君王察纳雅言,就把君王现在的生活还原到了某一种历史情境之中,阿房宫中秦始皇奢靡的生活不正是唐敬宗李湛日常生活的影射吗?这样写既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又使主旨的表达更真切,更易于为君王接受。《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3.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4.写作特点(1)运用想象、比喻与夸张。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不详细。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七月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出自想象。(2)描写、铺排与议论结合。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四段。板书设计 建筑之伟叙述 美人之多 阿房宫赋 珍宝之富 借古讽今议论 对比示例 抒情 总结教训教学反思掌握课内字词需要回头巩固。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