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万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A正确;
    B、细胞学说认为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没有说明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B错误;
    C、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罗伯特·虎克,C错误;
    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A。
    2.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含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正确;
    CD、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和分化所形成的,二者核DNA和遗传信息相同,CD错误。
    故选B。
    3. 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具有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细胞色素C,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合成细胞色素C的细胞器以及细胞色素C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
    A.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B. 核糖体和线粒体
    C. 核糖体和细胞核D. 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属于蛋白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详解】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是蛋白质,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细胞色素C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B. 玉米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可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D. 豌豆的遗传物质以染色体为主要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A错误;
    B、玉米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水解可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豌豆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B.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C.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部分含S、P
    D.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线粒体、中心体和叶绿体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生物体内大分子物质核酸、多糖、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核苷酸、单糖、氨基酸;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质中的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凡是具有膜的结构都含有磷脂分子。
    【详解】A、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因此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正确;
    C、D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不含S,C错误;
    D、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不含有磷脂分子,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关于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与内质网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没有差异
    B.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它能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 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
    D. 叶绿体内膜上分布着多种光合色素分子和酶,它们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同膜的功能有关,机能活动比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2、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胞膜与内质网膜、核膜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其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C正确;
    D、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分布着多种光合色素分子和酶,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联系。
    7.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P元素的是
    A. 核酸B. 脱氧核糖C. ATPD. 三碳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脱氧核糖是五碳糖,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元素,B正确;
    C.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
    D.三碳糖实际上为三碳糖磷酸,因此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P元素,D错误。
    故选B。
    8. 下列对兰花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 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D. 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由于兰花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B.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ATP生成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
    D. 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2、ATP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故ATP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A正确;
    B、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有ATP生成,B正确。
    C、ATP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提供能量,C正确;
    D、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 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与发菜同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素有关
    B. 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相同的
    C. 绿藻有核膜、染色体,而螺旋藻没有
    D.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绿藻是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螺旋藻属于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含有叶绿体,含有叶绿素,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绿藻是真核生物,螺旋藻是原核生物,其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
    C、绿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核膜、染色体,而螺旋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染色体,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故选D。
    11. 若某植物的白花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则( )
    A. 该植物会出现变异性状B. 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C. 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 该基因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以及存在隐性突变等,所以该植物性状也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
    C、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
    D、由于DNA双链之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基因突变后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不变,D错误。
    故选B。
    12. 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字母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
    B. 该过程需要尿嘧啶氧核苷酸和酶等
    C. 正常情况下a链和d链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D. a 链(A+G)/(T+C)值与 b 链(A+G)/(T+C)的值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DNA复制,A错误;
    B、DNA复制不需要尿嘧啶氧核苷酸,B错误;
    C、正常情况下a链和d链随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C正确;
    D、a 链A+G)/(T+C)的值为b 链(A+G)/(T+C)的值的倒数,D错误。
    故选C。
    13. 克里克与沃森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提出了中心法则,后经过科学家完善中心法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B. RNA的自我复制只能在原核细胞和病毒中进行
    C. R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因为R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D.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不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动物细胞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故动物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A正确;
    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的自我复制只能发生在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不会在病毒中进行,可以发生在被病毒侵染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B错误;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不是RNA,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4. 有人说,基因是导演,蛋白质是演员,性状是演员的表演作品。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数情况下基因和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B. 基因在细胞内特定时空的选择性表达及表达量,会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白化症状
    D. 表观遗传修饰的差异会让遗传信息相同的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A正确;
    B、基因什么时候表达、在哪种细胞表达以及表达量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这种调控会直接影响性状,B正确;
    C、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类似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人类中,由于基因异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这是基因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表观遗传修饰上的差异,也会让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15. 如图表示核苷酸分子的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磷酸基团,DNA与RNA都含有①
    B. ②表示五碳糖,DNA与RNA的②都是脱氧核糖
    C. ③表示碱基,DNA含有U而不含T
    D. 核酸的种类不同,①②③之间的连接顺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表示磷酸基团,DNA与RNA都含有①,A项正确;
    B、②表示五碳糖,DNA的②是脱氧核糖,RNA中的②是核糖,B项错误;
    C、③表示碱基,DNA含有T而不含U,RNA正好相反,C项错误;
    D、核酸的种类不同,核苷酸的种类也不相同,但①②③之间的连接顺序是一样的,D项错误。
    故选A。
    16. 某种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核DNA和染色体同时加倍或同时减半的时期是( )

    A. 只有abB. 只有cdC. cd和efD. ab和ef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b段代表核DNA复制,bc段代表减数分裂Ⅰ,de代表减数分裂Ⅱ,f之后代表精细胞或精子。
    【详解】ab段上升是由于发生了核DNA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仍是2N,姐妹染色单体出现,cd段下降是由于发生了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由2N到N,核DNA由4N变化到2N,de段发生了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从N变为2N,暂时加倍,核DNA数仍为2N,ef段时完成减数分裂Ⅱ,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由2N变化到N,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B. T2噬菌体的核糖体
    C. T2噬菌体的基质D. 大肠杆菌的拟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外壳,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宿主(大肠杆菌)细胞的核糖体。A正确。
    故选A
    18. 已知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儿的畸形和临床表现比21三体综合征严重。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题可确定该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 该病原因只能是由母方卵细胞形成时着丝点未分裂所致
    C. 临床上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
    D. 可以利用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进行临床诊断
    【答案】D
    【解析】
    【分析】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是由于第13号染色体多出一条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详解】A、患儿是体细胞中多了1条染色体的13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患儿多出的13号染色体若来自母方,则原因可能是形成卵细胞时着丝点未分裂,也可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C、该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所以临床上不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C错误;
    D、该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所以可以取胎儿体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通过分析染色体形态、数目来辅助临床诊断,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三体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 下列有关进化的观点正确的有( )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被捕食者大多都是年老、病弱或年幼个体,利于种群发展
    ③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喷洒农药导致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⑤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⑥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⑦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⑧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A. 六项B. 四项C. 一项D. 0 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①错误;
    ②被捕食者大多都是年老、病弱或年幼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②正确;
    ③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③错误;
    ④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改变的过程,④错误;
    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不一定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产生的,如多倍体的形成,⑤错误;
    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如: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不仅只有突变,⑥错误;
    ⑦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⑦错误;
    ⑧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⑧错误。
    故选C。
    【点睛】
    20.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
    A. 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 减数分裂Ⅰ的末期
    C. 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 减数分裂Ⅱ的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无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A错误;
    B、减数分裂Ⅰ的末期完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错误;
    C、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
    D、减数分裂Ⅱ的末期着,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Ⅰ.下图分别为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Ⅱ.下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乙所示化合物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则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__所示的结构,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通__________过(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相比,在化学组成上不同的是含有__________
    (2)图甲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此过程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
    (3)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
    (4)丙细胞此时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个DNA分子。
    (5)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条。
    (6)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__________位置出现,逐渐扩展形成__________,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答案】(1) ①. 核糖核苷酸 ②. b ③. ② ④.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2) ①. 3 ②. ③. 54
    (3)后 (4) ①. 8 ②. 0 ③. 8
    (5)4 (6) ①. 细胞板 ②. 细胞壁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其中③⑤⑦都是肽键,②④⑥⑧都是R基,①为氨基,⑨为羧基。乙图为核苷酸链,其中②是磷酸二酯键,b是核苷酸。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若图乙所示化合物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则它代表的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即图中字母b所示的结构,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的核糖和一分子的磷酸,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不同的是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
    【小问2详解】
    图甲所示化合物为四肽,其组成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图中的R基只有3种,因此,图示的化合物是由3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四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四肽化合物的过程中脱去了3个水分子,即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4-1)=54。
    【小问3详解】
    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小问4详解】
    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由于经过了着丝粒分裂,因而其中不含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数目等于核DNA数目,即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小问5详解】
    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4条。
    【小问6详解】
    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结束。
    22. Ⅰ、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数字表示物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或阶段)。据图回答问题:
    Ⅱ、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A、B两瓶中都放入等量的酵母菌及15﹪的葡萄糖培养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在提取色素时,研钵中除了加入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少许__________和碳酸钙。
    (2)图中D过程是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_阶段,E阶段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中进行。
    (3)图中C过程代表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D阶段产生的[②] __________供能量。
    (4)由图分析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
    (5)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_________,B装置中液滴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填“左移”、“右移”或“不移”)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二氧化硅(SiO2)
    (2) ①. 光反应 ②. 基质
    (3) ①. C3的还原 ②. ATP
    (4)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5) ①. 左移 ②. 不移
    【解析】
    【分析】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可以判断D是光反应,E是暗反应,A是水在光下分解,B是二氧化碳固定,C是三碳化合物还原;②是ATP,①是ADP。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可参与光反应过程,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研钵中应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和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加充分)。
    【小问2详解】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由此可推测,图中D过程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E阶段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小问3详解】
    图中C过程代表C3的还原,该过程需要D阶段产生的②ATP(由ADP和Pi)供能量。
    【小问4详解】
    由图分析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温度(影响酶活性)等。
    【小问5详解】
    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装置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则气体总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B装置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与氧气的消耗量相等,即气体总量不变,因此液滴不移。
    23.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中,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
    (2)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_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_____。
    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数量的10%。若一个基因片段有600对碱基,则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__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3)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多选)。
    A. 传递遗传信息B. 作为遗传物质
    C. 转运氨基酸D. 构成核糖体
    【答案】(1) ①. 原核 ②. DNA
    (2) ①. a ②. GUC变为UUC ③. 20
    (3)①④ (4)AC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表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翻译形成蛋白质。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甲图表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这是原核生物的特征,即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但作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小问2详解】
    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AU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基因N转录时以a链为模版,基因H转录时以b链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密码子由GUC变为UUC。若一个基因片段中有600对碱基,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数量的10%,所以编码序列的碱基对数目不超过60个,即120个碱基,根据DNA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可知,若不考虑终止密码,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20个。
    【小问3详解】
    DNA中含有P元素,位于磷酸基团中,32P标记DNA的磷酸基团部分,即①;35S标记蛋白质的R基,即图④部分。
    【小问4详解】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mRNA可以传递遗传信息,tRNA可以转运氨基酸,rRNA可以构成核糖体,但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故选ACD。
    24. 近年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两次成功“打卡”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进行科考。在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从马里亚纳海沟底带回地面的比目鱼只有一对成活,为了保护利用比目鱼科学家通过人工繁殖,最终得到了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人类活动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说明原因__________。
    (2)比目鱼根据环境改变颜色是进化的结果,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在自然界存在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的内容是__________。
    (3)捕食者的存在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
    【答案】(1)人类活动改变了比目鱼的生活环境,而环境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2) ①.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②.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 ①. 有利于 ②.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发展腾出空间
    (4)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人工繁殖时,会改变比目鱼的生存环境,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人类活动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小问2详解】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小问3详解】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 形成发展腾出空间,故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