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原卷版).docx
    • 讲义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解析版).docx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原卷版)第1页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原卷版)第2页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原卷版)第3页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解析版)第1页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解析版)第2页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原卷版docx、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目录01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5422"  HYPERLINK \l "_Toc26714"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PAGEREF _Toc15422 \h 202  HYPERLINK \l "_Toc702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PAGEREF _Toc7022 \h 303  HYPERLINK \l "_Toc306"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oc306 \h 5 HYPERLINK \l "_Toc23645"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PAGEREF _Toc23645 \h 5 HYPERLINK \l "_Toc8741"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  PAGEREF _Toc8741 \h 5 HYPERLINK \l "_Toc5345"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  PAGEREF _Toc5345 \h 7 HYPERLINK \l "_Toc21155" 考向1 考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  PAGEREF _Toc21155 \h 10 HYPERLINK \l "_Toc28902" 考向2 根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PAGEREF _Toc28902 \h 10 HYPERLINK \l "_Toc818"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PAGEREF _Toc818 \h 11 HYPERLINK \l "_Toc27137" 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PAGEREF _Toc27137 \h 11 HYPERLINK \l "_Toc28076" 知识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PAGEREF _Toc28076 \h 11 HYPERLINK \l "_Toc18130" 考向1 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PAGEREF _Toc18130 \h 16 HYPERLINK \l "_Toc10653" 考向2 物质变化的性质及其应用  PAGEREF _Toc10653 \h 17 HYPERLINK \l "_Toc9851" 考向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PAGEREF _Toc9851 \h 18 HYPERLINK \l "_Toc12374" 考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  PAGEREF _Toc12374 \h 19 HYPERLINK \l "_Toc213" 知识点1 分散系  PAGEREF _Toc213 \h 19 HYPERLINK \l "_Toc14037" 知识点2 胶体  PAGEREF _Toc14037 \h 20 HYPERLINK \l "_Toc2380" 考向1 分散系及其分类  PAGEREF _Toc2380 \h 22 HYPERLINK \l "_Toc13237" 考向2 胶体的组成、性质、制备  PAGEREF _Toc13237 \h 23 HYPERLINK \l "_Toc4481" 考向3 胶体性质的应用  PAGEREF _Toc4481 \h 24 HYPERLINK \l "_Toc22970" 04 HYPERLINK \l "_Toc24080" 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PAGEREF _Toc22970 \h 25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HYPERLINK \l "_Toc25045"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CH3、-CH2-(亚甲基)、-CH2CH3、-OH。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eq \o\al(2-,3)、NOeq \o\al(-,3)、SOeq \o\al(2-,4)、NHeq \o\al(+,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eq \o(――→,\s\up7(组成))eq \b\lc\{\rc\ (\a\vs4\al\co1(单质:只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原子与物质的关系2.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4)常见的混合物(5)常见的纯净物①氯仿:CHCl3的俗名②酒精:CH3CH2OH的俗名③冰醋酸:固体CH3COOH的俗名④甘油:结构简式为 ,属于醇物质⑤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4.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特别提醒】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④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HYPERLINK \l "_Toc16775"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特别提醒】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e.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2)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3)纯净物和混合物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d.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4)对氧化物的深刻认识(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HYPERLINK \l "_Toc17630" 考向1 考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例1 (2024·重庆荣昌·模拟预测)齐鲁文化底蕴深厚,下列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A.崂山绿茶 B.鲁锦 C.曲阜楷木雕 D.莱芜锡雕【反思归纳】(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由O2、O3组成的气体就是混合物。(2)一种分子式不只表示一种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3) 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4)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变式训练1】(2024·河南·模拟预测)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下列古代“丝绸之路”有关商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玉器 B.丝绸 C.香料 D.皮草【变式训练2】(2024·湖南·二模)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变式训练3】(2024·贵州·模拟预测)“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有关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良渚陶器制作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B.“贾湖骨笛”制作材料是鹤类尺骨,它的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玛瑙石,其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D.“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表面的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HYPERLINK \l "_Toc16322" 考向2 根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例2 (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 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思维建模】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变式训练1】(2024·贵州·三模)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云、雾、紫水晶都属于胶体 B.硫酸钡、乙酸都属于强电解质C.、、均为酸性氧化物 D.液氨、液氯、干冰均为化合物【变式训练2】(2024·浙江台州·二模)一定条件下和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A.非电解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盐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3.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eq \b\lc\{\rc\ (\a\vs4\al\co1(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b\lc\{\rc\ (\a\vs4\al\co1(化合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b\lc\{\rc\ (\a\vs4\al\co1(离子反应, 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b\lc\{\rc\ (\a\vs4\al\co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b\lc\{\rc\ (\a\vs4\al\co1(可逆反应, 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b\lc\{\rc\ (\a\vs4\al\co1(吸热反应, 反应))))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5.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特别提醒】1)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2)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3)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6.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eq \o(――→,\s\up7(O2))碱性氧化物eq \o(――→,\s\up7(H2O))碱eq \o(――→,\s\up7(酸))盐如:Naeq \o(――→,\s\up7(O2))Na2Oeq \o(――→,\s\up7(H2O))NaOHeq \o(――→,\s\up7(H2SO4))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eq \o(――→,\s\up7(O2))酸性氧化物eq \o(――→,\s\up7(H2O))酸eq \o(――→,\s\up7(碱))盐如:Seq \o(――→,\s\up7(O2))SO2eq \o(――→,\s\up7(H2O))H2SO3eq \o(――→,\s\up7(NaOH))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3)物质转化中的特殊性(1)金属一般不和碱反应,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 2NaAlO2+3H2↑(2)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和酸反应,硅能和氢氟酸反应 Si+4HF SiF4↑+2H2↑(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SiO2+4HF SiF4↑+2H2O(4)碱性氧化物和酸不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①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②Fe2O3+6HI2FeI2+I2↓+3H2O(5)碱和酸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①3Fe(OH)2+10HNO3(稀)3Fe(NO3)3+NO↑+8H2O②Fe2O3+6HI2FeI2+I2↓+3H2O4)不能一步实现的反应(1)不能一步生成的氧化物①H2S(或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 ②N2(或NH3)不能一步转化为NO2③Fe(OH)2不能一步生成Fe2O3 ④Fe不能一步生成Fe2O3(2)不能一步生成的酸或碱:难溶性酸或碱①Fe2O3、Al2O3、CuO与水不能反应生成相应的碱②SiO2不能与水一步反应生成H2SiO3(3)不能一步生成的硫化物或氯化物①Cu和S反应不能生成CuS ②Fe和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③Fe和I2反应不能生成FeI3(4)电解法制备物质①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制备金属铝 ②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O或MgCl2溶液制备金属镁③不能用电解NaCl溶液制备金属钠7.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易错提醒】常见的易混淆物质变化(1)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2)物理变化:焰色试验、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3)核反应:即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4)同一名称两种变化8.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9.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①“强制弱”规律②“易溶制难溶”规律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eq \o\al(2-,4)===BaSO4↓③“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如:H2SO4+2NaCleq \o(=====,\s\up9(△))Na2SO4+2HCl↑,H3PO4+NaBreq \o(=====,\s\up9(△))NaH2PO4+HBr↑考向1 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例1 银雀山汉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的下列文物中与其他成分分类不同的是A.帛画 B.竹简 C.陶器 D.漆器【思维建模】解题传统文化试题的关键和基本思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化学学科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下:材料信息信息提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分离与提纯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对照 检验 选项【变式训练1】(2024·安徽安庆·三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蔡伦造纸采用碱液制浆,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B.羟基磷灰石是龟甲的成分之一,属于无机物C.制作徽墨的松烟颗粒直径约30~50nm,溶于水可产生丁达尔现象D.安徽繁昌窑所产青白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变式训练2】(2024·安徽合肥·一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多件重要文物,如青铜神树、黄金手杖、丝绸黑炭、象牙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铜的硬度比纯铜低B.自然界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C.丝绸到黑炭的转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D.象牙中含有的胶原蛋白属于有机高分子考向2 物质变化的性质及其应用例1(2024·江西·模拟预测)下列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思维建模】判断物质变化的基本思路为【变式训练1】(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液化 B.石油裂化 C.金属钝化 D.蔗糖炭化【变式训练2】(2024·陕西西安·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有效减少的排放,实现“碳中和”B.维生素C用于抗衰老保健品的辅料,因其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清除体内自由基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甲壳质又称几丁质,是虾、蟹、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它属于有机物【变式训练3】(2024·安徽滁州·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向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例1(23-24高三上·山西大同·期末)锶与钙位于同一主族,其化合物应用广泛,SrSO4常用于陶瓷工业。以青石精矿(主要含SrSO4)为原料制备高纯硫酸锶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可以循环利用 B.“转化”的总离子方程式为C.“转化”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且控制氨水过量D.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思维建模】各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变式训练1】(2024·山西晋中·三模)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密闭容器中(和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图所示的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的高效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催化剂为和 B.过程iii在恒压条件下通入He,有利于增加CO的产量C.过程i、ii、iii均涉及置换反应 D.每生成4mol的CO,转移的电子数约为【变式训练2】(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化合反应直接得到的是A. B. C. D.【变式训练3】(2024·安徽滁州·一模)课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显酸性,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A.实验一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的现象是铜丝不断减少,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黄色C.实验一烧杯②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考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知识点1 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分散系都是混合物。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三种分散系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分散系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③三种分散系比较知识点2 胶体1.常见的胶体2.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②布朗运动:胶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a.概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发生定向移动。b.原因:胶体微粒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了带电离子而带电荷。带正电荷的胶粒:氢氧化物胶粒、金属氧化物胶粒;带负电荷的胶粒:硅酸胶粒、非金属氧化物胶粒、非金属硫化物胶粒、金属硫化物胶粒。c.规律: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胶粒向阳极移动。d.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电解反应)④聚沉a.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b.方法: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的胶体。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⑤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⑥渗析:利用半透膜(如羊皮纸、膀胱膜等)使胶体和其中所含的可溶性杂质分离的过程称为渗析,又称透析。半透膜的细孔能让可溶性杂质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但不能让较大的胶粒通过,因而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渗析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易错提醒】(1)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微粒能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体系仍呈电中性。(2)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而无电泳现象。(3)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4)明矾[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净化水的原因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Fe(OH)3胶体,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5)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布朗运动。3.胶体的形成(1)形成过程:将纳米颗粒分散到适当的分散剂中形成的一种分散系(2)结构特点:胶粒是高分子或多分子聚合体①胶体中所含胶粒的个数不确定②胶粒所带的电荷数不确定(3)胶体的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两个原因: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原因二 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布朗运动,与重力作用相同时便形成沉降平衡的状态。(4)淀粉胶体的特殊性①结构特征:淀粉胶体为分子胶体,胶粒不带电荷②性质特性:加入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聚沉,通电后不能发生电泳4.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③除去胶体中所含杂质a.胶体中的悬浊液:过滤b.胶体中的分子或离子:渗析④实验方法证明Fe(OH)3胶体和Cl-两者已经分离完全:取最后一次渗析液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两者已经完全分离。5.胶体的应用(1)胶体的聚沉①卤水点豆腐 ②河海交界处容易形成三角洲 ③FeCl3溶液常用作凝血剂(2)胶体的吸附性①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②Al(OH)3胶体作漂白剂(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①清晨阳光穿过茂密树木枝叶产生的美丽光线 ②电影院光柱 ③海市蜃楼(4)胶体的电泳:工业上的静电除尘。考向1 分散系及其分类例1 (2024·海南省·模拟预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易错提醒】①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胶体。②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变式训练1】(2024·湖南·二模)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蔗糖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铁固体 D.氢氧化铁胶体【变式训练2】(23-24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考试)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考向2 胶体的组成、性质、制备例1 (2024·湖南常德·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是一种胶体B.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C.直径在80nm左右的新冠病毒颗粒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D.用一束强光可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易错警示】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5.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6.书写Fe(OH)3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①用“===”而不用“”;②Fe(OH)3分子式后注明胶体而不使用“↓”符号;③反应条件是“△”;④HCl后不能标“↑”符号。【变式训练1】(2024·陕西西安·一模)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如图所示,直径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B.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中存在氢键C.止咳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的化学式为 属于混合物D.泡腾片和酒精均可杀灭新冠病毒,二者消毒原理不同【变式训练2】(2024·贵州·一模)纳米级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一种制备原理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能提纯形成的胶体B.形成的胶体中分散剂直径在1nm~100mm之间C.持续加热上述混合物仍能观察到砖红色液体D.液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原因是分散质颗粒对可见光散射考向3 胶体性质的应用例1(2024·福建宁德·三模)松花蛋(皮蛋)是一种用禽蛋加工制成的食品。制作松花蛋的原料泥需要、食品级金属盐(较常用的是)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黄成分中的油脂是天然高分子B.蛋清遇会聚沉,这个过程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C.蛋壳膜可用于提纯、精制胶体D.制作过程中生成的可以堵住蛋壳的气孔来调节渗透量【变式训练1】(23-24高三上·广西·期中)量子点是一类非常小的纳米尺度颗粒,也被称为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技术获得2023年化学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具有荧光性质的纳米碳材,属于胶体B.有些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带电C.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D.胶体能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重金属Cu2+等达到净水的目的【变式训练2】(2024·福建厦门·三模)我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制作过程:“凡黑豆…皆可为之。水浸,硙碎。滤去渣,煎成。以卤汁或山鞋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制作过程不涉及的操作及现象是A.溶解 B.过滤 C.聚沉 D.蒸馏1.(2023·天津卷)利用18O示踪技术研究H2O2与Cl2的反应历程,结果如下:①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18O的核电荷数是18C.18O与16O互为同素异性体D.反应历程中中的O-O键未发生断裂2.(2023·福建卷)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蒸 B.捣 C.焙 D.封3.(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4.(2023·辽宁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5.(2023·浙江卷)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6.(2022·福建卷)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和改性的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酸属于无机物 B.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C.属于过渡元素 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7.(2022·广东卷)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为氧化性气体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位素8.(2021·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铁粉能与O2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吸氧剂B.纳米Fe3O4能与酸反应,可用作铁磁性材料C.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D.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9.(2021·江苏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火药中含有两种单质 B.爆炸时吸收热量C.反应中S作还原剂 D.反应为置换反应10.(2021·福建卷)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eSO4的分解产物X为FeO B.本流程涉及复分解反应C.HNO3的沸点比H2SO4的低 D.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2024浙江卷1月卷1题,2分2023浙江卷1月卷1题,2分2023浙江6月选考3题,2分;2023山东卷1题,2分2023年天津卷1题,3分;2022全国乙卷7题,6分2022福建卷1题,3分2021天津卷1题,3分2021江苏卷1题,3分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不多,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题目容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化学与STSE、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等。2.从命题思路上看,(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多结合化学与STSE进行考查,侧重体现化学的实用性;(2)以前沿科技为载体进行命题,侧重体现化学的创新性;(3)以古代科技文明、古诗词等为载体进行命题,推介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预计今后继续以化学与STSE、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命题热点,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复习过程中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多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性质与变化2023全国新课标7题,6分2023湖南卷1题,3分2023福建卷1题,3分2022湖北卷1题,3分2022湖南卷1题,3分2021海南卷2题,2分2021福建卷1题,3分2021广东2题,2分物质的转化2022辽宁卷11题,3分2021江苏卷7题,3分2021广东卷10题,2分2021福建卷4题,3分复习目标: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1)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2)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三大化石燃料 、 、 (4)石油及其加工产品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沥青石油裂化产品裂化汽油:含烷烃和烯烃石油裂解产品石油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5)煤及其加工产品水煤气CO和H2焦炉气H2、CH4、C2H4、CO煤焦油粗苯、粗氨水、酚类、萘和沥青(6)油脂动物油和植物油(7)几种“水”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氯水氯气的水溶液水玻璃硅酸钠溶液水银 重水 超重水T2O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铁水液态铁(8)常见的无机混合物碱石灰NaOH和CaO铝热剂Al和Fe2O3合金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漂白粉CaCl2和Ca(ClO)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性质表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光泽、延展性、挥发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可燃性等比较 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发生,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应是物理变化微观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但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核变化定义原子核发生变化,即质子数或中子数发生变化核裂变概念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方程式U+n→Ba+Kr+3n核聚变概念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方程式H+H→He+n判断下列变化是否是核变化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如C→C_______不同元素之间的转化U→Pb_______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Na→Na+_______(1)导电自由电子导电发生物理变化自由离子导电发生化学变化(2)爆炸物理爆炸如轮胎爆炸化学爆炸如炸药爆炸(3)升华物理升华如碘 、干冰升华化学升华(假升华)氯化铵升华(4)气化物理气化如液氨气化化学气化如煤的气化(5)液化物理液化如氯气液化化学液化如煤的液化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酸CH3COONa+HClCH3COO-+H+=== CH3COOH碱FeCl3+NaOHFe3++3OH-=== Fe(OH)3↓氧化剂Cl2+KICl2+2I-===I2+2Cl-还原剂Fe+CuSO4Cu2++Fe===Cu+Fe2+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某杯酚可用于分离和分子直径小于分子直径B镁粉加入小苏打溶液中快速产生气体小苏打溶于水吸热C溶液显酸性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D能用NaOH溶液吸收属于酸性氧化物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 nm1~100 nm>100 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 能 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 3胶体泥水(1)气溶胶云、烟、雾(2)液溶胶豆浆、氢氧化铝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3)固溶胶果冻、宝石、烟水晶、有色玻璃(4)三种有机胶体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

    相关课件

    第01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1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原卷版docx、第0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1讲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1讲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原卷版docx、第01讲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1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1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原卷版docx、第0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