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施旺和施莱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中提出来的
C.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生物,A错误;
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中提出来的,B正确;
C、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动物和植物的差异性,C错误;
D、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B。
2. 下图为多种生物(或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衣藻有叶绿体,有眼点和能运动的鞭毛,所以衣藻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B. 图示所有细胞或结构都含有DNA和RNA,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蓝细菌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和蓝细菌都没有细胞核,都是原核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衣藻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
B、图中的新冠肺炎病毒只有RNA没有DNA,也没有核糖体,B错误;
C、蓝细菌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都是原核生物,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仍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机盐(如Fe、Mg等)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组成
B.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 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脱氧核糖、蛋白质
D. 若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是原核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无机盐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Fe可以组成血红蛋白,Mg可以组成叶绿素,A正确;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与细胞的其它物质结合在一起,液泡中的水为自由水,B错误;
C、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吸收的氮元素不能用于合成脱氧核糖,C错误;
D、细胞生物的核酸都有DNA和RNA两种,若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是细胞生物,应是DNA病毒或RNA病毒,D错误。
故选A。
4. 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组成的必要成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可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
B. 植物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化常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C. 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必不可少,如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Mg参与
D. 大量追施各种无机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两种形态存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结合水是与细胞内亲水性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自由水的生理功能表现在:①良好的溶剂 ,提供液体环境,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两种水可以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旺盛时,结合水可以转变成自由水。
【详解】A、结合水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不参与构成生物代谢过程,A错误;
B、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化常处于变动之中,当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时,细胞代谢缓慢,抗逆性增强,B正确;
C、Mg属于大量元素而非微量元素,C错误;
D、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量随着生育期的改变而有不同,因此,适时适量地灌溉和追施各种无机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D错误。
故选B。
5. 图甲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图,图乙是人体运动强度与脂肪、糖类供能比例的变化图(至少持续30min的运动之后开始供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重度甜品爱好者体脂率一般偏高的原因是其体内图甲所示过程会加强
B. 糖类和脂肪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但是转化程度存在差异
C. 根据图乙,建议健身达人采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可达到减肥的目的
D. 由图乙可知,中等运动强度时脂肪和糖类供能比例相同,但糖类的消耗量大于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乙可知:运动强度越低,脂肪供能比例越高,糖类供能比例越低;运动强度越高,脂肪供能比例越低,糖类供能比例越高;说明高强度运动不利于减肥。
【详解】A、人体内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故重度甜品爱好者图甲所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导致体脂率偏高,A正确;
B、细胞中的糖类的脂质使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糖类和脂肪转化程度存在差异,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正确;
C、从图乙的曲线分析,低运动强度下主要以脂肪供能,故建议健身达人采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达到减肥的目的,C错误;
D、由图乙可知,中等运动强度时,脂肪和糖类的供能比例相同,但是相同质量时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所以糖类的消耗量多于脂肪的消耗量,D正确。
故选C。
6. 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含有2个二硫键。下图表示烫发的原理。下列有关角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烫发过程中角蛋白的肽键发生了断裂
B. 角蛋白分子中只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C. 氨基酸形成角蛋白过程中,丢失的H仅来自氨基和羧基
D. 烫发过程中涉及到二硫键的断裂和形成,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题图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烫发时所使用的卷发剂使肽链间的二硫键断裂,再使用物理力量使变性后的肽链卷曲或其它变形,肽链间重新形成二硫键,产成新的蛋白质空间结构。
【详解】A、烫发过程中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二硫键断裂,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改变,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
B、角蛋白由两条肽链构成,每条链末端至少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故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B错误;
C、氨基酸形成角蛋白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通过水丢失的H来自参与反应的氨基和羧基。并且,两条链间的巯基也会发生反应脱去氢,形成二硫键,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烫发时所使用的卷发剂使肽链间的二硫键断裂,再使用物理力量使变性后的肽链卷曲或其它变形,肽链间重新形成二硫键,产成新的蛋白质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7. 核酸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和RNA各含四种碱基,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B. 真核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储存着大量遗传信息
D. DNA和RNA的彻底水解产物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了核酸分子的多样性。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构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构成的四种核糖酸。
【详解】A、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含有RNA,所以都含有核酸,B正确;
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正确;
D、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A、T、C、G四种碱基;R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A、U、C、G四种碱基,DNA和RNA彻底水解后产物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8. 如图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为葡萄糖,则a为C、H、O,动物细胞中的c有糖原和淀粉
B. 若b为氨基酸,则a为C、H、O、N、P,1分子c中至少含1个氨基和1个羧基
C. 若c表示细胞中的核酸,则核酸水解可得到8种b,a表示C、H、O、N
D. 若c表示脱氧核糖核酸,则其具有多样性与b的数量、排列顺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糖原、淀粉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都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若b为葡萄糖,则a为C、H、O,动物细胞中的c有糖原,没有淀粉,A错误;
B、若b为氨基酸,则a为C、H、O、N等,通常不含P元素,B错误;
C、若c表示细胞中的核酸(DNA和RNA),则其水解可得到8种b: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a表示C、H、O、N、P,C错误;
D、若c表示脱氧核糖核酸,则其具有多样性与b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D正确。
故选D。
9. 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熟。野生型酵母菌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正常,甲、乙型突变体分别是内质网膜结构异常、高尔基体膜结构异常而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可看做一个系统
B. 甲型突变体会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无活性的蛋白质
C. 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分泌过程障碍导致其膜面积增大
D. 丙型突变体因缺乏能量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蛋白质的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与配合,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可看做一个系统,A正确;
B、分泌蛋白需要在内质网内进行加工,若内质网膜结构异常,则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无活性的蛋白质,B正确;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不能正常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异常增大,C正确;
D、丙型突变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为分泌蛋白的分泌提供能量,所以丙型突变体仍可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D错误。
故选D。
10. 研究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某同学用该方法对菠菜的叶肉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其中S1—S4表示上清液,P1—P4表示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大
B. DNA仅存在于P2、P3中
C. S1、S2、P2、P3在适宜条件下均能进行能量转换
D. S1、S2、S3中均有具膜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各种细胞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图示四次离心,试管中的物质或结构质量越来越低,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大,A正确;
B、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还有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图中的P1、P2、S2、P3都含有DNA,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则图中的S1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P2为叶绿体、S2和P3都含有线粒体,C正确;
D、S1为各种细胞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因此均具有具膜细胞器,D正确。
故选B。
11. 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图中的②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也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
B. 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C. 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4个
D. 甲图中的④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粒中,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2、分析题图甲: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
【详解】A、甲图中的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若其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也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A正确;
B、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C、G、T,共6种,B正确;
C、乙图中若单体是4种氨基酸,说明其为四肽,则该化合物水解需要3分子水,水解后的产物中增加了3个氧,C错误;
D、甲图中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粒中,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则④可能是叶绿素,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 《细胞》杂志刊登了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质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并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B.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C. “分子垃圾袋”边界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动力一定是由线粒体提供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囊泡(分子垃圾袋)是由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将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因此“组件”是氨基酸;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
【详解】A、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A正确;
B、根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正确;
C、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D错误。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某些化学成分或结构的存在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B. 在高温处理后的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
C.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观察实验结果不一定需要用到显微镜
D. 利用斐林试剂对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答案】BC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有还原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混合,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因此在高温处理后的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B正确;
C、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观察实验结果不一定需要用到显微镜,若观察脂肪颗粒需用显微镜,若只观察有无脂肪,可不使用显微镜,C正确;
D、利用斐林试剂对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患者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BC。
14.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的过程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证明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磷脂
B. 科学家选择动物的神经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C. 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磷脂做标记的实验结果,得出膜具有流动性的结论
D.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利用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推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没有证明脂质的具体成分,A错误;
B、科学家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神经细胞中含有多种生物膜,因而不能获取纯净的细胞膜,B错误;
C、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即提出了生物膜的静态统一结构,D正确。
故选ABC。
15. 结构和功能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膜和细胞膜可通过高尔基体膜连在一起,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
B. 会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
C. 胰岛B细胞细胞核上丰富的核孔有利于核质频繁的物质和信息交流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细胞核、细胞器退化,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圆饼状,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精子中细胞质较少,外形似蝌蚪,有利于运动等。
【详解】A、内质网膜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它们共同参与生物膜系统,其成分与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A错误;
B、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有利于能量供应,B正确;
C、细胞核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胰岛B细胞细胞核上丰富的核孔有利于核质频繁的物质和信息交流,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饼状,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D. 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
2、内质网的主要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
3、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结构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一层或者两层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4、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命名时一般带有“杆、弧、球、螺旋菌”,枯草杆菌实际上也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 定的联系,B错误;
C、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 合成的车间,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C正确;
D、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7.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二者共有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黏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作出假设: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
①方法步骤: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甲培养基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抑制,正常繁殖;
______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繁殖。
【答案】17. ①.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1、2、3、5
18. 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
19. ①. 不接种W菌 ②. 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③. 是否能够正常生长繁殖 ④. 乙 ⑤. 甲
【解析】
【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分析题图:图示为幽门螺杆菌(原核生物)结构模式图,其中1表示细胞壁;2表示细胞膜; 3表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4表示拟核(其中只有DNA);5表示细胞质。
【小问1详解】
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两者共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2细胞膜、3核糖体、5细胞质。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正常的胃窦黏膜则没有这种细菌。”可知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密切关系。
小问3详解】
①据材料“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分析可知,W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因此验证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 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是否能够正常生长繁殖。
②实验结果是: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而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
18.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使膜发出荧光后,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某区域。发现该区域瞬间被“漂白”(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甲)。图乙是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得到的荧光漂白恢复曲线。
(1)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__________,细胞膜以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__________等成分。根据课本中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知,荧光染料通常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填一种化合物)。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①被漂白区域内细胞膜成分分子带有的荧光染料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被漂白区域内外的细胞膜成分分子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使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被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说明胆固醇对组成细胞膜成分分子的运动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②。此项研究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结构”或“功能”)特性。
【答案】(1) ①. C、H、O、N、P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蛋白质、糖类 ④. 蛋白质 (2)相互运动
(3) ①. 缩短 ②. 支持 ③. 结构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是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某区域荧光斑点消失后能够恢复,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图乙表示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并且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此外还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荧光染料通常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小问2详解】
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某区域后,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重新发出荧光;②被漂白区域内外膜蛋白分子能正常发出荧光,膜上蛋白质分子相互运动后使被漂白区域重新出现荧光。
【小问3详解】
若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限制作用,则当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会导致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进而解除胆固醇的抑制作用,使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且能说明荧光的恢复是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结果支持推测②。由于分子的运动使荧光恢复,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9.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回答:
(1)现有C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n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形成3个二硫键,脱去的水分子数为__________,G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若物质G有免疫功能,则G可能是__________。
(2)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的彻底水解产物可用__________检测。
(3)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的企鹅,体内F可厚达4cm,这说明F有__________的作用。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的耗氧量更多。
(4)在生物体细胞中,由A、C、U、T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________种。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产物为__________。
【答案】19. ①. n-3 ②. an-18(n-3)-6 ③. 抗体
20. 斐林试剂 21. ①. 保温,减少体内热量散失 ②. F
22. ①. 6 ②.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G、C、U)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E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则A是葡萄糖;F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则B是甘油和脂肪酸;G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则C是氨基酸;H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则D为核苷酸。
【小问1详解】
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n-3。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水的分子量-二硫键的分子量=an-18(n-3)-6。G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若物质G有免疫功能,则G可能是抗体。
【小问2详解】
E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淀粉,其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小问3详解】
F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的企鹅,体内F脂肪可厚达4cm,这说明脂肪具有保温,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的作用。相同质量的E(糖类)和F(脂肪)相比,F(脂肪)的氢含量高,氧含量较低,故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F(脂肪)的耗氧量更多。
【小问4详解】
A、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而U是RNA特有的碱基,T是DNA特有的碱基,因此由A、C、U、T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2×2+1+1=6种。SARS病毒体内物质H为RNA,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20. 下图1为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结构中,③的功能是__________,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除①外,还有________(填写标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图1中结构________(填写标号)化学组成最相似。
(2)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不受到影响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写标号),色球蓝细菌具有的细胞器是图1中的__________。细胞核中的RNA可通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
(3)图1中参与小窝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写标号)。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答案】(1) ①. 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②. ①⑥⑧⑨⑩ ③. ⑤
(2) ①. ⑤⑦ ②. 核糖体 ③. 核孔
(3) ①. ①⑤⑥⑩ ②. 疏水性
【解析】
【分析】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图1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核仁、④是染色质、⑤是核糖体、⑥是线粒体、⑦是中心体、⑧是细胞膜、⑨是核膜、⑩是高尔基体。
2、生物膜系统是指构成真核细胞的所有膜结构的总和,不是指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
【小问1详解】
图1所示结构中,③为为核仁,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①为内质网,因此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除①内质网外,还有⑥线粒体,⑧细胞膜,⑨核膜,⑩高尔基体,即①⑥⑧⑨⑩,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与图1中结构⑤核糖体(其组分是蛋白质和RNA)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小问2详解】
根据酶的专一性,磷脂酶可以分解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⑦中心体和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因此⑤⑦的功能不受影响。色球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RNA是生物大分子,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需要通过核孔。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