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①唾液淀粉酶②ATP③干扰素④糖原⑤性激素⑥DNA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⑤⑥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
    B. ①③⑤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C. ①③④⑤⑥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D. ①②③④⑥都可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详解】A、⑤性激素属于固醇,其元素组成为C、H、O,A错误;
    B、③干扰素是细胞因子,是一种糖蛋白,①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而⑤性激素属于固醇,B错误;
    C、蛋白质、多糖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⑤性激素属于固醇,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
    D、①唾液淀粉酶、②ATP、③干扰素、④糖原和⑥DNA都可以水解成更小的有机分子,D正确。
    故选D。
    2. 在电子显微镜下,酵母菌和蓝细菌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 核糖体和拟核B. 细胞壁和内质网
    C. 核糖体和细胞膜D. 质粒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除了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因此,在电镜下酵母菌和蓝细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细胞膜,C正确。
    故选C。
    3. 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 图中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C. 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 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甲紫溶液、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根尖解离后应先用清水漂洗再染色,A错误;
    B、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B错误;
    C、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亲代细胞的染色体被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但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中有少量遗传物质DNA无法实现精确均分,C错误;
    D、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正确。
    故选D。
    4. 关于表观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表观遗传学分子修饰只能发生在DNA上
    B. DNA上甲基化修饰的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子代个体基因相同表型却不同
    C. 甲基化修饰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 甲基化可通过影响D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结合抑制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
    【详解】A、表观遗传学分子修饰既可发生在染色体上,也可发生在DNA上,A错误;
    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所以甲基化修饰程度不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也不 同,可以影响表型,B正确;
    C、甲基化只是对碱基的分子进行修饰,并未改变基因的序列,C错误;
    D、甲基化影响的是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结合,D错误。
    故选B。
    5. 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2N=8)的所有染色体DNA链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再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期间收集细胞甲、乙、丙、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不考虑突变及互换。根据表格情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甲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B. 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
    C. 细胞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的减数分裂Ⅱ后期
    D. 细胞丁可能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条件:
    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
    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
    c、能量:(ATP);
    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
    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在进行到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但只有一个DNA分子有标记,因此此时32P标记DNA数与32P标记染色体数是相等的,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了一次,则减数分裂Ⅱ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都被标记,32P标记DNA数是32P标记染色体数的2倍,且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B错误;
    C、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再进行到减数分裂,DNA又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有标记,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2P标记DNA数与32P标记染色体数是相等的,C错误;
    D、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细胞中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情况多样,可在0~8之间,可能6条标记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则该细胞进行到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时,32P标记染色体数和32P标记DNA数都为6,D正确。
    故选D。
    6. 对生态环境的中度干扰,可能会造成连续群落中出现断层,如森林中因大风、雷电造成的大树的倒塌,可形成斑块大小不一的林窗,为草本、小树苗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断层可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逐渐恢复原貌,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发展成为优势者,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因此称为断层抽彩式竞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抽彩式竞争的产生需要存在能入侵、耐受断层环境并阻止后入侵者能力的物种
    B. 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 断层抽彩式竞争可能会提高群落生物多样性
    D. 群落断层的形成对生物进化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入侵的物种必须适应新环境,并运用一定的方法阻止后来入侵者,才能成为优势物种,A正确;
    B、断层上进行演替因生存环境并没有完全破坏,是次生演替,B正确;
    C、若有频繁的断层出现,会导致生境出现各种群落,从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断层的出现是因为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D。
    7. 临床证明阿司匹林具有镇痛、退热等效果,而且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但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匹林容易导致胃液酸性增强,并引起肝损伤使血浆中转氨酶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阿司匹林通过促进皮肤血流增大、抑制出汗而起到降温作用
    B. 外科手术几天后患者可适当服用阿司匹林,防止出现血栓危害身体各脏器
    C. 血浆中能缓解服药引起的胃液酸性增强
    D. 转氨酶是反映肾功能的基本指标,在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处于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
    2、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阿司匹林通过促进皮肤血流增大,促进出汗而增大散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A错误;
    B、外科手术后人体的凝血机制会使血液凝固,易形成血栓。患者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防止出现血栓危害身体各脏器,B正确;
    C、血浆中HCO3-、HPO42-只能中和内环境中的酸性物质,不能中和胃液中的酸性物质,C错误;
    D、转氨基反应发生在肝脏细胞中,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基本指标,D错误。
    故选B。
    8. 科研人员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见图1)。科研人员用温水重复刺激喷水管时,用微电极记录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和运动神经元L7的反应(见图2),发现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免,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见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缩鳃反射由神经元完成
    B. 根据图2,海兔产生习惯化是由于感觉神经元对喷水刺激的敏感性下降
    C. 根据图1,海兔产生去习惯化是由于L29产生了5-HT,抑制感觉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使得运动神经元更兴奋,缩鳃反射强烈
    D. 刺激时,可以检测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含量来进一步探究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机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A、根据图1,缩鳃反射需要神经元和肌肉细胞共同参与完成,A错误;
    B、根据图2,海兔产生习惯化可能是由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减弱导致,与感觉神经元对喷水刺激的敏感性无关,B错误;
    C、根据图1,海兔产生去习惯化是由于L29产生了5-HT,促进感觉神经元分泌更多神经递质,使得运动神经元更兴奋,缩鳃反射强烈,C错误;
    D、刺激时,可以检测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含量来进一步探究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机理,D正确。
    故选D。
    9. 长期高盐饮食易使机体的水钠平衡紊乱,是诱发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高盐饮食后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降低钠的重吸收
    B. 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醛固酮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促进钠通道和钠钾泵数量增多,有利于重吸收K+
    D. 长期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内环境钠和水增多,引起细胞外液量增加,导致高血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钠泌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新收水分。
    【详解】A、正常人高盐饮食后,血钠增多,会抑制醛固酮的分泌,降低钠的重吸收,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醛固酮是类固醇物质,不在核糖体合成,B错误;
    C、根据图中细节,醛固酮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促进钠通道和钠钾泵数量增多,有利于重吸收Na+,C错误;
    D、长期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内环境钠和水增多,引起细胞外液量增加,导致高血压,D正确。
    故选D。
    10. 为了提高重组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我国科研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进行处理,成功培育出了克隆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灭活的仙台病能够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
    B. 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除需加入血清等营养物质,还需加入干扰素
    C. 重胚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低有利提高胚胎发育率
    D. 可用Ca2+载体、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构胚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克隆动物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2、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详解】A、灭活的仙台病毒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A错误;
    B、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不需要添加,B错误;
    C、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说明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高有利于提高胚胎发育率,C错误;
    D、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构胚,D正确。
    故选D。
    11. 为探究某物种的等位基因CST1”与“cst1E81K”的功能,科研人员将表达CST1和cst1E81K的质粒分别导入无法吸收葡萄糖的酵母菌(以麦芽糖为碳源),经处理后再将其接种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实验运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B. 在含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导入CST1的酵母菌存活率最低
    C. 据图推测,cst1E81K的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
    D. 导入CST1的酵母菌葡萄糖吸收速率大于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数目计算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由于采用第一种方法计数时不能剔除死菌,采用第二种方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第一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高,第二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低。
    2、题图分析:在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中空质粒组、导入CST1和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的三组处理中酵母菌菌落数目相差不大,但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组中,导入CST1的酵母菌菌落数目最少,这说明该处理组吸收葡萄糖类似物的量最多。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固体培养基上获得了分布比较均匀的菌落,因此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在含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导入CST1的酵母菌菌落颜色最浅,说明酵母菌存活率最低,B正确;
    C、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导入CST1的酵母菌在含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最少,因此可以推测CST1的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C错误;
    D、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中,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菌落数目比CST1组的多,说明酵母菌的存活率更高。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因此可以推测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葡萄糖吸收速率小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D正确。
    故选C。
    12.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与伦理道德碰撞而带来的困惑和挑战也与日俱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
    B. 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都需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C. 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允许进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D. 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扩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目前关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中国政府对克隆技术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广的特点。
    【详解】A、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属于转基因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A正确;
    B、“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技术不需要,B错误;
    C、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允许进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C正确;
    D、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扩散,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大部分有害细菌并活胃蛋白酶原,胃壁细胞靠近胃腔的细胞膜将H+和Cl-分泌到胃腔,形成盐酸。抑酸药物PPIS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后,能够与图示质子泵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停止转运K+和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K+和Cl-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不同
    B. 图中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胃腔
    C. 服用PPIS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D. 设计药物特异性地结合质子泵上的K+结合位点可以作为开发新型抑酸药物的思路之一
    【答案】CD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4、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K+和Cl-分别通过K+通道和Cl-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运输方式都为协助扩散,A错误;
    B、质子泵水解ATP将H+运到胃腔,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使用PPIS会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内pH,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腹泻,C正确;
    D、设计药物特异性地结合质子泵上的K+结合位点使K+无法结合上去,从而阻断H+转运,使胃腔中的H+减少可以作为开发新型抑酸药物的一种思路,D正确。
    故选CD。
    14.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相关。为研究DA6对不照强度下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实验12天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A6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普遍具有原料广泛、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
    B. 与不遮光条件下相比,遮光条件下DA6处理对光合速率的促进效果较弱
    C. 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
    D. DA6能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对光合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表分析,本实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和DA-6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遮光和是否添加DA6,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P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和DA-6可以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
    【详解】A、DA6作为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A错误;
    B、不遮光条件和遮光条件下,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DA6处理都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B错误;
    C、由表分析遮光条件下,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比较明显,说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C错误;
    D、A6处理组丙二醛的含量明显降低,能缓解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损伤,从而缓解遮光带来的不利影响,D正确。
    故选D。
    15. 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斑子麻黄种群在山坡不同区域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4个样地中,只有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D. 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答案】AD
    【解析】
    【分析】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与S1、S2样地中的种群相比,S3、S4样地中幼年个体的比例却较高,老年个体比例相对较低,说明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故斑子麻黄种群在山坡不同区域的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只有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与S1、S2样地中的种群相比,据柱形图可知,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C正确;
    D、图中数据无法说明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D错误。
    故选AD。
    16. 有一雌果蝇X染色体的遗传组成如图所示,其X染色体上的某处含一个隐性致死基因g,确切位置未知。经杂交后,统计该雌果蝇产下的1000个雄性子代,如下表所示(只考虑一次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所给数据分析,g基因位于C、D之间
    B. 互换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
    C. 图中染色体最容易发生互换的位置在C、D基因之间
    D. 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该雌果蝇与某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比例为2:1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没有出现__CD__表现型的个体,说明致死基因g位于C、D之间;表现型为abcDEF和ABCdef的雄性个体数量多于其他表现型,这说明图甲所示的基因中,最容易发生交叉互换的位置在C基因之后。
    【详解】A、据图可知ABCDEF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cdef位于其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据表可知表现型abcdef是没有发生互换产生的,其他表现型是发生了互换产生的,但没有产生CD的配子,所以g基因位于C、D之间,A正确;
    B、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据表可知表现型ABCdef较其他发生了互换后产生的数量多,所以最容易发生互换的位置在C和D之间,C正确;
    D、因隐性致死基因g位于图中的X染色体上的某处,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该雌果蝇XABCgDEFXabcGdef与某雄果蝇XGY杂交,子代中XABCgDEFY隐性致死,故子代雌雄比例为2:1,D正确。
    故选A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拟南芥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时与野生型无差别,而在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野生型植株叶片呈绿色)。
    注:D1为类囊体特异性表达蛋白RbcL为叶绿体基质特异性表达蛋白
    (1)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所示(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图示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____________(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依据图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能维持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H基因突变使植株30℃时不表达H蛋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使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具体步骤为:首先取新鲜叶片,加入无水乙醇及少量的二氧化硅、_______________,然后快速充分研磨并过滤。可将提取的色素溶液置于红光下,通过测定吸光度来测定叶绿素含量。使用红光进行检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复合体(PSⅡ)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以拟南芥的野生型和上述H基因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两组强光强度相同,且强光对二者的PSⅡ均造成了损伤。
    ①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将过剩的光能耗散,减少多余光能对PSⅡ的损伤。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中流向光合作用的能量__________(填“多”或“少”)。
    ②若测得突变体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根据本实验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野生型 ②. 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大部分分布在类囊体上,少部分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2) ①. 叶绿体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 ②. 碳酸钙 ③.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用红光检测可减少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①. 少 ②. 突变体NPQ含量高,PSⅡ系统损伤小,PSⅡ活性更高,光反应产物更多,提供更多原料给暗反应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H蛋白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是叶绿体基质中含量低,而在类囊体薄膜中含量高;D1蛋白只存在于类囊体和叶绿体中;RbcL蛋白只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和叶绿体中。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H蛋白在叶绿体基质中含量低,而在类囊体中含量高,由于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时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结合分析可知在30℃时野生型的有抗原—抗体反应,而突变型的无抗原—抗体反应,可知图示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野生型植株叶片。
    【小问2详解】
    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调控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RNA聚合酶的功能是催化基因转录成mRNA,进而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H基因突变导致H蛋白30℃时不表达(H蛋白失活),叶绿体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影响类囊体上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使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具体步骤为:首先取新鲜叶片,加入无水乙醇及少量的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研磨)、碳酸钙(保护色素),然后快速充分研磨并过滤。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用红光检测可减少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可将提取的色素溶液置于红光下,通过测定吸光度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分析,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中NPQ相对值高,而NPQ能将过剩的光能耗散,从而使流向光合作用的能量减少;②突变体的NPQ强度大,能够减少强光对PSⅡ的损伤且减少作用大于野生型H蛋白的修复作用,这样导致突变体的PSⅡ活性高,能为暗反应提供较多的NADPH和ATP促进暗反应进行,因此突变体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18.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约占食用油产量的60%。我国育种学家发现某大豆叶柄突变体,可以增加植株下层叶片的光能吸收比例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尝试从大豆黄化叶突变体来分析控制大豆叶绿体合成基因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用某纯合黄化叶突变体与正常叶植株杂交,F1均为正常绿叶植株,自交后F2中绿叶、黄化时植株分别为271株、89株。现将F2中的绿叶植株自交,并收获种子种植,其后代出现黄化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偶然发现的叶柄超短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纯化,得到两种纯合突变体d1和d2。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为探究d1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现将二者杂交后代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为叶柄正常,F2叶柄超短:叶柄正常为7:9,则d1和d2叶柄超短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且叶柄超短均为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预期二:若F1均为叶柄正常,F2叶柄超短:叶柄正常为1:1,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控制d1和d2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DNA中存在一些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简称SSR标记),不同来源的DNA中的SSR特异性强、稳定性高,常用于DNA分子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以下实验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控制d1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电泳图中结果推测(2)中的预期______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依据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1/6(2) ①. 自由组合 ②. 隐性 ③.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或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
    (3) ①. 一 ②. F2叶柄超短个体的SSR与亲本d1的7号染色体相同,与11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d1叶柄超短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又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二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预期一正确
    【解析】
    【分析】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3、题图分析:图中个体2、5、8表现叶柄超短,电泳结果与亲本d1的7号染色体电泳结果相同,而与d1的11号染色体电泳结果不相同,说明d1叶柄超短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黄化叶突变体相对于正常绿叶植株为隐性突变体,且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F3中出现黄化叶植株的比例为1/6。
    【小问2详解】
    ①d1和d2杂交,F1均为叶柄正常,F2叶柄超短:叶柄正常为7:9(1:3:3:9的变形),说明控制d1和d2叶柄超短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为隐性突变。
    ②若F2叶柄超短:叶柄正常为1:1,说明F1的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d1和d2叶柄超短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1和d2杂交,F1为杂合性状正常,F1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中,无论是dl基因纯合还是d2基因纯合,都体现叶柄超短性状,则F2表现1:1的性状分离比。
    【小问3详解】
    分析电泳图可知,F2叶柄超短个体的SSR与亲本d1的7号染色体相同,与11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dl的叶柄超短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又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二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预期一正确。
    19.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发现中性粒细胞对癌症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对癌症的预防体现了免疫______________功能,细胞癌变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基因的突变。
    (2)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分泌的E酶通过作用于跨膜蛋白CD95的羧基端(位于细胞内),诱导癌细胞DNA损伤,杀伤癌细胞。据此推测:E酶须进入细胞内才能杀伤癌细胞。为验证该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可使用胞吞抑制剂):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在图1所示接瘤小鼠的某些肿瘤内注射一定量E酶(注射的E酶无法运输到非注射瘤),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和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相对数量,结果如图2。
    ①根据图2结果,推测E酶抑癌的另一种新机制: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新机制是否正确,从下列表格中选择实验材料及对应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监视 ②. 原癌基因、抑癌
    (2)一组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癌细胞,另一组不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等量癌细胞,用等量的中性粒细胞处理癌细胞相同时间后,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3) ①. 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肿瘤生长(抑制注射瘤和非注射瘤生长) ②. I、Ⅲ和AC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小问1详解】
    机体对癌细胞的预防体现了免疫监视作用,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小问2详解】
    该实验是为了验证E酶须进入细胞内才能杀伤癌细胞,自变量是E酶是否进入细胞,因变量是癌细胞的死亡情况,因此还应补充一组未用胞吞抑制剂处理的癌细胞作为对照,并且还要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癌细胞的杀伤率,即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小问3详解】
    分析图1和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E酶,因变量是CD8+细胞的数量,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E酶抑癌的新机制是: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肿瘤生长(抑制注射瘤和非注射瘤生长)。分析表格,通过对比实验材料,去除CD8+细胞的接瘤小鼠和Ⅲ正常接瘤小鼠,若出现结果A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和C非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则说明E酶通过提高CD8+细胞数量,抑制肿瘤生长。
    20. 长沙某乡镇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发展粮、桑、渔、畜产业,其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把池塘、农田、桑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生态工程学______________原理。
    (2)与桑树单种相比,“桑园养鸡”的模式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土壤的肥力是种植业的基础,该生态工程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据图说出依据是______________。
    (4)本地某果园使用除草剂清除果园的杂草,同时给果树施用化肥,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林业工作者建议在林下种植大豆,请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沼渣、沼液、蚕沙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 ②. 整体
    (2)①鸡是一种养殖产品,可提高经济效益;②鸡捕食桑园害虫,能减轻虫害,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河泥和沼液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氮、磷等无机盐和CO2有利于农作物和桑树进行光合作用
    (4)通过竞争减少杂草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减少除草剂和化肥使用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协调原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等。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小问1详解】
    该池塘生态系统有各种植物,是该系统的生产者。沼气池往池塘排放沼渣、沼液,沼渣和沼液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所以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沼渣、沼液、蚕沙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构成有序的结构,人为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这就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该生态系统把池塘、农田、桑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的结构,就是遵循了整体性原理。
    【小问2详解】
    ①桑园养鸡模式获得了鸡、鸡蛋产品,比单种桑树收获的经济效益高;②桑园养鸡模式中,鸡吃害虫,减轻虫害,桑园生物更多样,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了生态效益。
    【小问3详解】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无机盐,土壤的肥力以其中无机盐的含量为衡量标准。该生态系统河泥和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含氮、含磷等无机盐和CO2,这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都有利于农作物和桑树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4详解】
    要减轻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就得依靠生物自身之间关系来抑制杂草的数量,同时果树能获得足够的肥料。在林下种植大豆,大豆生长比杂草高,在对光的竞争中占优势,杂草生长被抑制,减少除䓍剂的使用。同时,大豆中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21. 养殖家禽的饲料中富含谷物,纤维素是谷物的重要成分,但家禽消化道中缺少能降解纤维素的酶,阻碍了家禽对饲料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乳酸杆菌,将其添加于饲料中,以提高家禽养殖效率。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杆菌是动物胃肠道的优势细菌之一,培养乳酸杆菌时培养基中除添加主要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以满足其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农牧业上常将以制糖工业的废液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______________制成微生物饲料提高饲料的品质。
    (2)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可降解纤维素一种酶,这种酶由W基因编码。为在乳酸杆菌中表达W基因,需使用图1中质粒为载体。图2为克隆得到的含W基因的DNA片段,W基因以乙链为转录模板链。
    ①很多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在图1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
    B.乳酸杆菌启动子
    C.农杆菌启动子
    ②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根据上述信息,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切割图1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切割图2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3)为确定导入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导入了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接种在刚果红固体鉴定培养基上,若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导人成功。
    (4)解决谷物中纤维素难以被消化吸收的另一思路是将W基因转入家禽中,使转基因家禽消化道特异表达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与该思路相比,上述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乳酸杆菌的方法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答案】(1) ①. 维生素 ②. 单细胞蛋白
    (2) ①. B ②. MfeI、Hind III ③. EcRI、HindIII
    (3)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4)家禽转基因难度大,成本高,且通过家禽转基因只能改造一种家禽,本实验通过饲料添加转基因乳酸杆菌可满足各种家禽需要;转基因家禽可能存在食物安全性问题,将转基因乳酸杆菌加入饲料比较安全;转基因乳酸杆菌易扩大培养,生产成本低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获取目的基因、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
    【小问1详解】
    微生物培养时除了要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和环境的要求,培养乳酸杆菌时,它的特殊营养物质要求就是要加入维生素。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最大的优点是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培养获得。
    【小问2详解】
    ①已知很多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为在乳酸杆菌中表达W基因,故上游启动子应选择乳酸杆菌启动子。
    ②限制酶识别序列应添加在引物的5'端才能确保切割后得到完整目的基因;图1中不能选用EcRI(会使目的基因插入位置错误)、BamHI(会破坏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又确保正向连接,故近终止子一端应与W基因选用相同的HindⅢ,故使用限制酶MfeI、HindⅢ切割图1中质粒,图2中不能选用MfeI(破坏W基因),因图1中使用了MfeI,只能选择同尾酶EcRI。故使用限制酶EcRI、HindⅢ切割图2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
    【小问3详解】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培养的微生物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就会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若成功导入重组质粒进乳酸杆菌中,则乳酸杆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小问4详解】
    细胞
    31P标记染色体数
    32P标记DNA数

    8
    16

    8
    8

    4
    8

    6
    6
    处理
    光合速率[mml/(m2·s)]
    气孔导度[mml/(m2·s)]
    RuBP羧化酶活性[μml/(m2·s)]
    丙二醛(μml/g)
    不遮光+清水
    10.1
    0.16
    38.2
    212
    不遮光+DA-6
    15.2
    0.24
    42.1
    1.93
    遮光+清水
    8.3
    0.14
    25.3
    2.74
    遮光+DA-6
    13.4
    0.23
    35.7
    2.39
    子代雄性基因型
    XabcdefY
    XabcdeFY
    XabcdEFY
    XabcDEFY
    XABCdefY
    XABcdefY
    XAbcdefY
    个数
    750
    60
    20
    30
    70
    40
    30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Ⅰ、去除CD8+细胞的接瘤小鼠
    Ⅱ、敲低E酶胞吞受体的接瘤小鼠
    Ⅲ、正常接瘤小鼠
    A.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
    B.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几乎相同
    C.非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小于对照组
    D.非注射瘤重量差值: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几乎相同
    限制酶
    EcRⅠ
    BamHⅠ
    KpnⅠ
    MfeⅠ
    HindⅢ
    识别位点

    相关试卷

    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卷四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卷四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四pdf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四pdf含解析,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