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深入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浣溪沙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赞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背诵默写诗歌。
纳兰性德( 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有“国初第一词手”“第一学人”之美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文武兼修,尤善填词,他的词,多写悼亡、恨别、男女情思、思乡思亲等,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著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天生多愁善感,具有非常典型的纯真、敏感、多情、忧郁的诗人气质。他生性孤傲,淡泊名利,不愿受社会种种森严礼法的束缚,但又无力反抗。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仕途生涯顺畅无阻,没有一丝一毫被挤压被贬谪的经历。他作为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随驾陪皇上守猎、去各地巡察。见多了官场的阿谀逢承,见多了虚伪、龌龊和尔欺虞诈,官场的许多暗道机关和潜规则为他所不齿,故而他从厌倦到为无法摆脱官场的捧场作戏而苦恼,他将这些视为精神枷锁,欲罢不能。对纳兰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感情。初恋惠儿,亡妻卢氏,情人沈宛,这三人都是他爱过的女子,却没有一个能与他白头偕老。可以说,纳兰的短暂的人生,有大半时间是在爱情中困顿而过的,爱他的人和他所爱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一个是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他无法与之抗击;一个是生命的逝去他无能为力;一个是父亲大人的坚决反对,他无法做不孝子,纳兰的忠与孝注定了他要活在两难的境地里进退维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本词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这一时期。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译文:(我)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断了战马的嘶鸣声,在这深秋的边塞,(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苦寒空旷)!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一抹晚烟飘过使营垒更显荒凉,半竿斜阳返照使关城更显破旧。古往今来多少故事涌上心头,悄然而生的幽恨何时才能平复!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
“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
“吹断”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上片,起句点明此行目的地,表明行程之远。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句描述一路境况,突出边塞苦寒、空旷的环境特征。
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中“断”字的妙处。
“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下片开头两句的量词“一”“半”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一”“半”两个量词,写出了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反衬出塞外的空旷荒凉。
下片,前两句以古朴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晚烟“一抹”,斜阳“半竿”,用语新奇巧妙。结句画龙点睛,这“幽恨”既不同于被遣关外的流人凄楚悲苦的呻吟,又不同于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豪迈真挚。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白描,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得更加荒凉,夕阳斜照在关塞的城堡上;(2)写出边塞荒凉、萧瑟之景;(3)抒发词人奉旨出塞的怅惘之情。
上阕首句“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吹断”二字描绘出北国秋冬环境之险恶。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深秋远塞若为情”点明时令与心情。
下阕,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结句“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全词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对人生、世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以“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
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出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② “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描绘出深秋远塞的景象,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③另外“一” “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
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然后作一小结。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这首词全篇除结句外皆是写景,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夕照的萧瑟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以小词写豪迈,收放自如,委婉有致,细腻而敏锐。
马嘶声能被北风吹断,晚烟是“一抹”,残阳是“半竿”。
写景纯用白描,情景交融。
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难以平静的恋乡、忧虑、怀古之情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很多关于诗词的知识,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可以认真积累古诗词,让这些富有人生启迪的诗句常伴我们的一生。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上片:云山 北风 马嘶 深秋
下片:晚烟 荒戍垒 斜日 旧关城
上片主要描写行程,并点明时令与心情。
1、熟读并背诵本词。2、课外收集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了解其词的风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之《浣溪沙》同步课件pptx、浣溪沙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本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之《浣溪沙》同步课件ppt、浣溪沙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人论世,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感知音韵美,感知词蕴美,词句赏析,内容分析,整体感知,破旧的关塞城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