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2 《与妻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2 《与妻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11.2 《与妻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11.2 《与妻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1.2 《与妻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展开

    《与妻书》课堂教学实录师:仓央嘉措曾说:“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生经常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面对这样的人生关口,要怎么选择?(生陷入沉思)师:老师先请大家看一个短视频。(电视剧画面表现加朗诵《与妻书》部分和《禀父书》,约3-4分钟)看完视频,好多学生都落泪了。师(哽咽):林觉民为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留下了两封遗书,与自己的爱妻和慈父诀别,毅然赴死。带着对烈士的无比崇敬,在2021年暑假老师来到了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林觉民故居参观游览,这是老师当时拍的两张照片。(PPT展示)师:在参观游览时,老师发现现有的“《与妻书》展厅”空间狭小(PPT展示),不足以展现《与妻书》的精神魅力。为了让文物生动鲜活起来,让烈士精神永续,让我们对林觉民故居的“《与妻书》展厅”进行改造,提出有创意的设想。师:同学们已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读完全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生(自由作答):悲痛、悲伤、感动、伤心……师:进入展厅参观时,我们都会看到一段简洁的话语,这就是展厅的前言,其一般与展览的内容、形式、布展理念等有关,可以使人对展览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请你结合自己的整体阅读感受,帮助展厅写一段前言。生1:这是一封与爱妻的永别信,在这封信里,我们将读到林觉民对妻子最深沉的爱恋……生2:这是一封“巾短情长”的诀别书。在这封信里,我们将读到林觉民烈士“至爱吾妻”的缠绵悱恻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浩然正气!生3:这是一封深情悲壮的遗书。在这封信里,我们将读到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与不舍,还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国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师: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哪位同学能说说他们哪一个更好些?生(群):第二个。师:为什么呢?生(群):感情概括全面,还引用了原文。师:同学们评点得很不错,老师也表示赞同。三位同学回答得都不错,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不仅全面且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感情,还引用了文章中的话语,更有利于游览者全面把握《与妻书》的内容和感情。师:看完展厅的前言,游客可能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林觉民写下了这封遗书,毅然赴死?生(众):“为天下人谋永福”“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师:大家预习得都不错。不过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呢?这就是所谓的……生(齐答):知人论世。师:让我们一起进入“人物背景展区”。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谁在书?与谁书?为何书?”谁来回答?生1:这是林觉民写的,他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因参加了黄花岗起义牺牲了……这封信是他写给妻子陈意映的遗书,写作背景是广州起义。生2(补充):林觉民明知起义已经暴露了,肯定会失败,但还是坚持起义。他说:“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生3(补充):陈意映,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她进入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后来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老师补充几点(PPT展示):13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生笑)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24岁,参加广州起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认为“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通过这些,想必大家对林觉民烈士有了很深的了解。师:他的妻子陈意映出身名门,林觉民18岁时迎娶了15岁的陈意映。(生笑)大家笑什么?生(众):年纪太小了。师:为什么?生(众):古人结婚早。师: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我们刚才介绍了林觉民13岁时就在科举考试的试卷上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他接受了新思想,但在他父亲眼中儿子不安定,害怕儿子会因此惹祸,所以就急于让他娶妻,期望他能安定下来。所以,可以想象林觉民对这门亲事……生(众):是拒绝的。师:对的。1905年,18岁的林觉民逃婚躲到了厦门。父亲紧跟到厦门找了3天,杳无踪迹。不久,林觉民折回家中拜堂成亲。几个月后,他就失踪了。(生笑)师:那我们不禁要问,他爱妻子吗?生(齐答):爱。师:文中怎么说?生(众):吾至爱汝。师:是的,那他们的爱就属于?生(众):先婚后爱。师:是的,这对新人仿佛在经历“先结婚后恋爱”的新时代恋情,感情出奇的好。婚后,林觉民经常挑灯夜读,陈意映就在一旁陪候,二人不时交流。林觉民在家中办起了“家庭妇女学校”,深明大义的陈意映就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学校读书,像小姑、堂嫂之类的亲戚,陈意映一共拉来了十几个人。真是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关于陈意映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文中也有体现。生4:第4段: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师:这么好的妻子,作者为什么还要与她死别呢?生(众):为人民谋永福。师:是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对当时的历史作一个深入的了解(用PPT展示广州起义的时代背景和《与妻书》的写作背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正如影视剧中林觉民的台词:“大清索我的命 , 我诛大清的心!”师:我们在“人物背景展区”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后,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与妻书》的文字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于是设计了一个“手绘图说展区”,计划邀请手绘画家以手绘画的形式来展现文本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选取信中的场景配上小标题,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场景,分析文本及情感。生自由朗读后分组讨论。师:好的,看来大家都认真地进行了准备。哪位同学可以上黑板写小标题,读原文本并分析?生5:“忆美好生活,思故居之妻”(板书),第3段“汝忆否……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写了作者与妻子争论谁先死谁后死的问题。师:回忆先死后死争论的事,表现了什么?生5:为了不让妻子因为自己的去世而伤心当时作者宁愿妻子先自己而去,表现了作者疼爱自己的妻子。师:结果呢?生5:作者最终食言,要先妻子而去,留下妻子独自悲伤。作者觉得愧对爱妻,也表达了对爱妻的疼爱与不忍。师:你分析得很到位,谢谢,请回!还有哪位同学上台分享你的场景?生6:“生前身后事”(板书)。我想把林觉民设计成“两面人”,一面朝向自己已有身孕的爱妻,一面朝向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大众。师:好!创意很好,很有画面感!那么你来说说你要再现的文本内容是什么?读一下,并分析你的理由。生6:文章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一方面很爱自己的妻子,另一方面看到社会黑暗,人民灾难深重。一边是至爱的妻子,一边是愿为之慷慨赴死的国家和人民,他确实很矛盾。但他却愿意扩充爱妻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师:分析得很好!这也是作者直接交代自己离开爱妻选择赴死的原因的段落,作者把两种很矛盾的选择融合在了一起,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就是——生(众):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师:还有哪位同学分享自己准备的场景画面?生7:“忆月夜”(板书),第4段“初婚三四个月……空余泪痕”写出了作者与妻子的恩爱场景。如果用手绘画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夫妻之间恩爱的情感。师:说得很好,那么文本是如何具体表现这段感情的呢?生7:通过写景、记事。师:具体是什么样的景色?生7: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师: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这句“疏梅筛月影”。在这么一封遗书中,竟然来一句写景的闲笔。这处看似闲笔的句子能否可有可无?生7:这处景色很美,可以映衬夫妻二人的新婚恩爱。师:那么你又是怎么分析出这种恩爱之情的?先别急着回答。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提出了一种解读文本的有效方法——“还原分析法”,主张“把未经作者加工的原生的现象想象出来,和作者艺术加工过的作品加以比较”,从而尽可能地接近作者本意,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下面我们一起运用“还原分析法”来分析一下这处“闲笔”。师:你先还原一下这处“闲笔”所描写的景象。生7:恰好到了十一月十五日的时候,小屋窗外的梅花疏疏落落地开着,枝条交错,如筛子一般 ;皎洁的月光透过梅花照进屋子里,在窗户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月影与梅影朦胧地互相掩映。师:景色还原得很好,这是一幅非常娴静唯美的画面,景色也很真,感情也很真。先看景真,冬月即农历十一月确是梅花开放的月份,而“望日前后”则有明亮“月影”产生的极大可能;“疏梅”呈现出了“筛”的效果,“月影”被梅枝所“筛”才会产生“依稀掩映”的效果。师:我们再来看情真意切是如何表现的,我们应该抓住哪句话?生7:“初婚三四个月”,写此封家书时儿子都五岁了,应该是六七年前的场景了,都记得很清楚,说明他们情真意切!师:分析得很好!这样的真情在此段中还有表现,你找找看。生7:“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直接表现了他们的感情深厚。师:用看似“闲笔”的景色来表现深厚的感情,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生(齐答):衬托。 师:如此淡雅之景,映衬出了如此深厚之情。如若全篇一直直抒胸臆,难免落俗,有了“窗外疏梅筛月影”的实景以及“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的实事,其情感就愈发显得真切自然。景、事、情交织相融,这就构成了最真实、最感人的情境。师:我们再次齐读第 4 段,感悟品味这种景、事、情交织相融的真实感人的情境。众生齐读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给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 生8:“阴阳两隔哭相合,吾灵依旁悲相望”(板书),作者在第 6 段“吾今与汝无言矣……汝不必以无侣悲”写愿在九泉之下“哭相和”,愿世间真的有鬼,愿心电感应真实存在。这样的场景充分表现了作者与爱妻死别的悲痛。师:你描述大致的画面。 生8:妻子跪在丈夫的墓前哭泣,丈夫在墓中哭泣,他们相互望着对方,却阴阳两隔。师:确实是让人十分悲痛的画面。那么你的标题中的“合”,是不是应该用原文的“和”字更好,“依旁”应该是“依傍”吧? 生8:是的,我写错了。师:好的,没关系,你分析得很好。同学们从这些场景中看到了什么? 生(众):对妻子的爱,对妻子的深情……师:作者怎么样爱自己的妻子,用原文中的话就是——生(众):吾至爱吾妻。 师:(板书)与妻书——至爱吾妻的深情。师:(用PPT放大展示《与妻书》文物)从方巾上的书写字迹、排版布局来看,它有什么特点?生(众):字越来越小,越来越看不清楚。师:什么原因? 生(众):写的地方太小了。师: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生(众):巾短情长。师: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众):痛苦、乱、矛盾、不忍…… 师:所以《与妻书》不仅是写给妻子的,更是写给——生(众):作者自己的。 师:( 板书 ) 与己书——矛盾交织的悲情。 师:(用PPT放大展示《禀父书》文物)请同学们齐读《禀父书》。 众生齐读。师:谁来分析一下这篇与《与妻书》的异同? 生9:对象不同,一是写给爱妻的,一是写给慈父的。但毅然赴死的原因“为天下人谋永福”“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是相同的。师:是的,所以这封信也是写给天下同胞的信。(板书:与世书——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豪情) 师:《与妻书》这封信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为了让参观者有更好的朗读体验,展馆计划设置几个单独封闭的朗读亭,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让游览者可以自助朗诵录音。(播放两段音乐《我爱你中国》《假如爱有天意》供学生选择)师:请选择一段背景音乐,读出你最喜欢的那一段。 生10:(选择了《我爱你中国》,文中第5段)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静过日而已。(学生读到最后哽咽了)众生鼓掌。 师:(随机提问一位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评点一下! 生11:读得很好,读出了作者的愤怒与悲伤! 师:哪位同学再上台来读?生12:(选择了《我爱你中国》,文中第3段)汝忆否?……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学生读到最后哽咽了) 众生鼓掌。 师:你们读得都很好,感情都把握得很好!朗读时最重要的就是感情的把握。同学们是不是都想朗读了?今天课上,所有人都有机会。下面我们集体来朗读第一段,既然他们两位都选择了《我爱你中国》的背景音乐,我就选择《假如爱有天意》吧。师生齐读第一段,大家都深情朗读,饱含热泪。 师:各位游客,《与妻书》展厅的游览即将结束。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帮忙设计一下展厅的结束语。 生13:一封《与妻书》,至爱无悔,荡气回肠!我们青年学子定不负先辈所托,为人民谋永福! 众生鼓掌。 生14:一封《与妻书》,爱情无价,自由更高!百年沧桑巨变,百年人间正道,我辈少年定继承先辈遗志,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 师: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百年沧桑奋斗路,而今迈进新时代!《与妻书》中的“为天下人谋永福”目标在今天已实现!如今的三坊七巷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在“入门穿廊”的厅堂里,在“疏梅筛月影”的窗外,我们寻着烈士的至爱与坚贞,向和林觉民一样的烈士们传诵着民族复兴的捷报!今天的中国,如您所愿! 师: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你们喜欢的课后作业(PPT展示):1. 读经典: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2. 去旅行:利用“五一”假期到福建省福州市区的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浏览,实地考察林觉民故居,完善此份策划案,并可以提交建议给景区;3.听音乐:欣赏童安格的《诀别》、齐豫的《觉》,说说你的感受;4. 看电影:观看影片《辛亥革命》(2011),写一篇观后感;5.刷抖音:搜索“与妻书”或“林觉民”关键词,观看短视频,找出点赞最多、评论最多的几个视频,分析一下这些视频为什么这么火。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也可以参考制作一条类似的短视频并上传,积极参与推荐《与妻书》的活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