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导学案,共4页。
语文 学科学案
设计教师 审阅人: 使用班级:高一学生姓名:_______
编号:2020-2021年学年度( 下 )学期 必修下 使用时间:
课题 《六国论》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考纲要求: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本文议论严谨的特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古代先贤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心怀天下的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用心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本文议论严谨的特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苏洵(1009~1066),字 ,号 ,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2.了解文体知识——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
3.相关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于是统治者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朝廷内部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软弱无能以致外交妥协投降。
4.解题
①六国:
②论:
5.苏洵名言
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2.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3.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4.明于大而暗于小。
5.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问题探究
1.请你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把论证思路图画在下面。
2.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学以致用
3.你读了《六国论》有什么感受?如:从《六国论》看交友;从《六国论》看职场;从《六国论》看外交。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尽(dài)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ù)
B.思厥先祖父(jué) 为国者(wéi) 洎牧以谗诛(jì)
C.日削月割(xuē) 一夕安寝(qín) 小则获邑(yì)
D.六国互丧(sāng) 如弃草芥(jiè) 抱薪救火(xīn)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不能独完
3.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洎牧以谗诛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 ④以地事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⑤/③/⑥⑦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二篇文章,结合苏洵的《六国论》完成探究任务。
选文一:
六国论
(宋)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文二:
六国论
〔清代〕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请你结合三篇文章完成表格
《六国论》
苏洵
苏辙
李桢
论点
论据
论证过程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优秀学案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学案,共17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