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1(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1(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之美,文字之美,文学之美,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携手并肩,走进那五彩斑斓的语文天地……
一、自然之美
1、学校诗社举办了“寻美自然,拾趣生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下面是润心小组制作的诗文名句记录卡,请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答案:
1.(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4)与轻风流水应和着(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海日生残夜(7)随君直到夜郎西(8)断肠人在天涯(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1)遥怜故园菊
2、自然美景怡情悦性,书法艺术赏心悦目,二者结合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滋养。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其主体部分的内容用楷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用简体字。
答案:春夏秋冬
二、文字之美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窠巢( kē) 酝酿( yùn) 黄晕(hūn) 烘托(hòng)
B.卖弄(nng) 抖撒(sǒu) 发髻(jì) 吝啬(lìng)
C.贮蓄(chù) 澄清(chéng) 造访(zà) 着落(zhuó)
D.彩棱(léng) 粗犷(guǎng) 池畦( qí) 掩饰(shì)
答案:D
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邈 玲铛 萌发 诱惑
B.干躁 冷冽 静谧 宽敞
C.倾盆瓢泼 淅淅沥沥 争先恐后 咄咄逼人
D.花枝招展 繁华嫩叶 稀稀疏疏 端庄沉静
答案:C
5、下列关于句子的朗读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应该读出盼望的情感,让人仿佛感触到春风已经来临,心情无比愉快。
B.“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朗读这句话,重音是“慈善”“别的”应读出人们对济南冬天慈善的喜爱。
C.“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的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的昏黄。可是,只要是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就是难以想象的。”读这句时,“春天……黄青”应该读得稍轻,“可是”开始,语气应该逐步加重、加快,“难以想象”要读出深情。
D.朗读《天净沙·秋思》时,应该读出悲凉中却又满怀希望的语调,所以整体来说,这首诗朗读时要用比较激昂的情感。
答案: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二)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裁!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积累文言词语】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差可拟: ②因风起: ③尊君在不: ④相委而去:
答案:(1)大体(2)趁,乘(3)同“否”(4)丢下
8.【理解语句含义】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安 , 。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就是不讲诚信。
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
(2)您与我的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
9.【思考感悟表达】阅读文章,在下列问题中请你任选一道完成
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答案:(1)我更欣赏“柳絮因风起”。因为“撒盐空中”更多的是形似,而“柳絮因风起”与雪则是神似,是形态美,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之感,意蕴深,有美感,而“撒盐空中”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2)元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①他懂得“信”的重要性;②他懂得“礼”的重要性;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三、文学之美
亲爱的同学们,春有百花齐放,夏有蝉唱蛙鸣,秋有百果生香,冬有瑞雪飘飞,一年四季,总是以不同的姿容,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太原志达学校要开展“我以我声颂四季”的语文朗诵活动,下面是你所在的启智小组找到的朗诵语段,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吧!
【材料一】我们兴冲冲奔着陶祖圣境而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满眼都是春天的好景色,足够我们赏玩的了。能开花的树,都撑着满满当当的一树花,云蒸霞蔚着。桃红柳绿间,不时还会跳出一撮或几撮的金黄来,冒冒失失如同率性的孩子,满地撒着欢、打着滚,把金黄的颜色染得满头满脸,那是油菜花。静的世界,被它搅动得喧闹欢腾。不远处,青山如淡墨轻染。如果看到水,则更动人了,水边红花朵黄花朵,朵朵生动。多好,多好啊。我们走着看着,看着走着,竟忘了此行的目的,眼睛被染得五颜六色,心被染得五颜六色。——《半日春光》
【材料二】夏天就不同了,夏天的夜晚才是孩子们自己的夜晚啊!夏天,孩子们嫌白日太长,夜晚又总是姗姗来迟。你看,黄昏,最后一缕炊烟消失在乡村的茫茫夜空了,一群赤膊溜光的孩子还在溪里戏水。孩子们心里有盼头,孩子们是在等夏夜那枚月亮,月亮才不会失约呢!月亮是从山头跌进溪里的,还是先在溪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才蹦上山头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孩子们天天守着、看着,月亮叮咚咚唱着歌儿从指缝滑入溪里了。夏夜的孩子就是这么弄月亮的,月亮不会生气,孩子们嘻嘻哈哈上岸了,月亮在溪水里悠悠地一荡,又一荡,慢慢地自己复原自己,又是一脸慈祥。夏夜里,孩子抬着一只小小的木桶去村后山脚下,不远的山脚下蓄着一泓泉,泉里养着圆圆的凉凉的月亮。去时一只空桶荡悠悠,轻飘飘,回来时却哗啦啦,沉甸甸,孩子竟然抬着月亮在走。月亮在水桶里扮鬼脸,一会儿拧鼻子,一会儿歪嘴巴,一会儿又眯眼睛,逗得孩子们笑偏了脚下的路,一朵一朵月光就泼凉了乡村夏夜。水桶抬到晒谷坪正中央,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你一瓢我一瓢,就着月光咕咚咕咚喝下肚,孩子们心里也住进了一轮这样的月亮,亮堂堂的,甜丝丝的。——《夏感》
【材料三】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
——《秋韵》
【材料四】冬日黄昏的鸟巢,是一个别有深意的存在。暮色四起,夕阳西下,人往家赶,鸟儿也开始归巢。冬日的枯藤,老树,香鸦,比深秋时分更多了几许冷寂和寒意。鸟儿飞掠而过时,听得出叫声中的寂寞和孤独,它们的叫声里,没有了呼朋引伴的欣喜之音,仿佛是在自说自话,或者在叩问苍茫天地。谁能读懂它们的语言?它们是在寻找自己的家吗?几只鸟巢高高地端坐在老树的枝头,像是一个醒目的惊叹号。鸟巢能够在风声里安静沉稳,给鸟儿一个安睡之地,不得不说是冬天的奇迹。鸟巢,是这幅水墨画中比较浓重的一笔,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一个寂寥的鸟巢,把冬日黄昏的气氛铺垫得饱满浓郁。——《冬日黄昏》
10.【情感把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朗读会更打动人。请你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常见的感情基调】①欢快:表达喜悦和快乐等积极情绪。2寂寞:表达孤独和冷清等情感。③伤感:与忧愁相似,但更多地强调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④闲适:表达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感,常常出现在描绘日常生活、自然风光等作品中。⑤激愤:表达愤怒、激动、不满等强烈情绪。
答案:(1)景物特点:
《半日春光》:树开满了花,青山如淡墨轻染,朵朵生动
《夏感》:月光明亮调皮,溪水清凉
《秋韵》:萧索寥落
《冬日黄昏》:冷寂孤独
(2)语调朗读:欢快、闲适、伤感、寂寞
11.【重音设计】不同的重音能体现不一样的情感。为表现“春”富有活力的特点,你和组员小文讨论了朗读重音,请说出你的建议及理由。
桃红柳绿间,不时还会跳出一撮或几撮的金黄来,冒冒失失如同率性的孩子,满地撒着欢、打着滚,把金黄的颜色染得满头满脸,那是油菜花。静的世界,被它搅动得喧闹欢腾。
可以通过重读“喧闹欢腾”来表现有油菜花的春天是热闹的,化静为动,更显春的生意盎然。
还可以通过重读
答案:冒冒失失。 “冒冒失失”运用拟人修辞,写出油菜花在田野中肆意生长,随风摇摆的姿态,如同率性的孩子一般,使得春天更为活泼。
12.【品味鉴赏】于字里行间品味语言之美,能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下面是组员小美阅读文章时做的朗读批注卡,请将其补充完整。
月亮在水桶里扮鬼脸,一会儿拧鼻子,一会儿歪嘴巴,一会儿又眯眼睛,逗得孩子们笑偏了脚下的路,一朵一朵月光就泼凉了乡村夏夜。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答案:拟人、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到应在溪水中皎洁摇曳的美丽姿态,突出了月光在水中调皮的特点,表现了孩子们在乡村夏夜戏水的快乐。
【配乐朗读】太原志达中学广播站打算播放散文《冬日黄昏》的配乐朗诵,请你从下面的乐曲中选择一首更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此为选做题)
乐曲一:《寂寞的冬》 乐曲二:《冬天快乐》
答案:我选择乐曲:《寂寞的冬》。因为这篇散文写出了冬日黄昏时的昏暗清寂、萧瑟寂寥。与《寂寥的冬》这首歌意境相通,更适合作为背景音乐。而《冬天快乐》更体现的是“快乐”,与本文的感情基调不符。
【结尾寄语】
在“我以我声颂四季”这场美妙的语文朗诵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之际,让我们共同沉浸于这份由声音编织的四季画卷中,感受那份美丽的邂逅。通过这一场朗诵,我们不仅是在颂扬四季之美,更是在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对自然之灵的感激与尊重。每一句朗诵,都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是情感与季节的共鸣。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四季之美永远值得我们用心去感知,用声去颂扬。
最后,感谢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精彩演绎,是你们的声音让这场朗诵活动变得如此生动与难忘。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次以声为媒,共赴一场关于美的盛宴。再见,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再见,“我以我声颂四季",愿这份美好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
四、微写作
14、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以《身边的秋景》为题目,选取一个具体的场景,写一段生动的文字,描述这些变化或者观察到的景色。要求:不少于150字。提示:(1)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村,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3)注意“身边”,要写出具体的地点和场景,符合题目要求。
角度
诗文
自然风物,景致成画,美在诗意盎然。
野花艳艳,青草茵茵,朱自清忽见“(1)
,嫩嫩的,绿绿的”的明丽春色,聆听“(2)
高兴起来了,(3) ,唱出宛转的曲子,(4) ”的悦耳春声:碧水行舟,青山连绵,王湾描绘出“(5) , ”的平野开阔、波平浪静之景和“(6) ,江春入旧年”的时序更迭、新旧交替之景。
山高水长,寄情于景,没在情味悠然
友人远行、路遥情长,李白道出“(7)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牵挂惦念;异乡漂泊,愁思满怀,马致远独语“(8)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的无奈感伤;暮春花落,巧遇故人,杜甫感慨“(9) , ”的惆怅忧愤;“(10) , ”是李益夜上受降城的思乡远眺,“(11) ,应傍战场开”是岑参对饱经战争忧患的黎民百姓感同身受的同情怜悯。
文章
景物特点
你建议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填写一个两字词即可)
《半日春光》
《夏感》
《秋韵》
《冬日黄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典之美,文学之约,阅读之思,心灵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