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创新教学设计(23篇)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反攻及胜利的主要过程和标志性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等。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以及其他因素(绥靖政策的影响等),分析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如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等。
能够认识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要性、过程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以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片段、解读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场景和历史进程,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剧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思考二战中的重要事件、决策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绘制二战进程的时间轴和地图,梳理战争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战场的态势,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残暴和非正义性,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和对正义的追求。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巨大牺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和平的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冲突等国际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包括战争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的关键事件和阶段,如德国闪击波兰、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苏德战场的转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等,使学生清晰掌握二战的历史脉络。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和意义,理解各国如何摒弃分歧,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以及同盟的建立对战争走向和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如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等。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对这些战役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2.难点
深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除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外,还包括经济危机的催化作用、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泛滥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交织和影响,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了这场全球性战争的爆发。
正确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矛盾与合作,如美英苏等大国之间在战略目标、利益分配、战后规划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以及它们如何在共同对抗法西斯的大目标下协调矛盾、相互配合,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中合作与冲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全面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多维度影响,包括对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塑(如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如和平主义、人权观念的兴起)、对科技和文化的推动(如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加速)等,以及这些影响在战后几十年间的延续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国家在欧洲和亚洲不断扩张,世界局势日益紧张。那么,这种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怎样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一段关于德国入侵波兰,战争爆发初期欧洲战场混乱场景的视频片段,如德国军队的闪电战、波兰军民的抵抗、城市遭受轰炸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战爆发的突然性和残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0 分钟)
背景回顾: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以及绥靖政策等相关图片和资料,讲解二战爆发的背景。经济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国家趁机崛起并对外侵略扩张。而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妄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胃口,以换取和平,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这不仅没有阻止法西斯的侵略,反而助长了其气焰。
战争爆发:
详细介绍 1939 年 9 月德国入侵波兰的过程,德国采用闪电战战术,迅速突破波兰防线。波兰军队虽奋力抵抗,但由于装备和战术落后,难以抵挡德国的进攻。与此同时,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波兰在两面夹击下迅速沦陷。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讲述英法对德宣战的情况,虽然英法对德宣战,但在战争初期,它们采取了静坐战的策略,未对德国进行实质性的军事打击,使得德国得以进一步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5 分钟)
西欧战场:
展示德国进攻西欧的地图和图片,讲解 1940 年德国对西欧国家的侵略。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随后进攻法国。法国虽然拥有坚固的防线和庞大的军队,但由于战略失误和指挥不力,在短短六周内就被德国击败,法国沦陷,德国在法国建立了傀儡政权。
介绍不列颠之战,法国沦陷后,英国成为德国在西欧的主要对手。德国对英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试图摧毁英国的空军力量和战争意志。英国皇家空军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抵抗,通过雷达预警、战斗机拦截等战术,成功抵御了德国的空袭,使德国的入侵计划受挫,不列颠之战是二战中首次大规模的空战,它证明了空袭不能迫使一个国家屈服,也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树立了信心。
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组学生扮演德国军事指挥官,一组学生扮演英国军事指挥官,还有一组学生扮演法国军事指挥官,模拟德国入侵西欧过程中的军事决策会议和战场指挥情况,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战争中各方的战略意图、决策过程和面临的困境。
苏德战场:
讲解 1941 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的背景和过程。德国企图通过闪电战迅速击败苏联,占领其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进展,深入苏联境内,但苏联凭借其广袤的领土、庞大的人口和顽强的抵抗意志,逐渐稳住了阵脚。
介绍莫斯科保卫战,这是苏德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在莫斯科郊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成功抵御了德国的进攻,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
太平洋战场:
讲述 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日本为了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摆脱美国对其资源封锁的困境,对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场成为二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介绍日本在东南亚的侵略扩张,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迅速向东南亚国家发动进攻,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控制了太平洋地区的重要资源和战略要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0 分钟)
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师详细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和过程。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德国为了夺取该城,投入了大量兵力。苏联军民在城内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役从 1942 年持续到 1943 年,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它使德国军队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信心。
中途岛海战:
讲解中途岛海战的背景和过程。日本企图通过进攻中途岛,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残余力量,巩固其在太平洋的优势地位。美国通过情报破译,提前得知日本的作战计划,在中途岛设下埋伏。海战中,美国海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舰队,击沉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舰,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由攻转守。
阿拉曼战役:
介绍阿拉曼战役的情况,这是北非战场的重要战役。英国军队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与德国和意大利联军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展开激战。英国军队通过精心策划和顽强战斗,击败了德意联军,将其赶出了埃及,为盟军在北非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北非战场的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攻与胜利(10 分钟)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合作:
教师讲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过程。随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同盟建立后,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如美国对盟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各国军队在战场上协同作战等。
诺曼底登陆:
详细介绍诺曼底登陆的背景、过程和意义。1944 年 6 月,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通过海、空、陆三军的协同作战,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在欧洲大陆建立了滩头阵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它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雅尔塔会议:
讲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划分、对德国的处置、联合国的建立等重要问题。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关系、加速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分歧。
战争的胜利:
讲述 1945 年德国和日本的投降过程。苏联军队在东欧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德国于 5 月 8 日无条件投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日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 8 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的全过程,讲解二战的影响。
政治方面: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列强如英国、法国等实力大幅削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对峙的雅尔塔体系。同时,二战也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在战争中获得了民族独立,如印度、埃及等。
经济方面:战争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促使一些国家加快了科技研发和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在战争中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中心。战后,各国开始致力于经济重建和发展,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
文化方面:二战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深刻认识,和平主义思潮广泛传播。同时,战争也促进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如核能、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技成果在战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要求学生从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行思考。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各国应加强合作,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反攻及胜利的过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二战的影响等。
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规模的浩劫,它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促使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公正的世界。
(四)巩固练习(10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如:
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德国入侵波兰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德国入侵苏联 D. 英法对德宣战
填空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____。
简答题: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一篇小论文,题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及启示》,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当代国际关系的现状,从国际合作、大国关系、国际秩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字数不少于 800 字。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球通史》中关于二战的章节等,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加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战争的进程、重要战役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复杂国际关系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拓展性探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为理解和维护当代国际关系和平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