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及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白仕途受挫时,高歌“①______,②______”[《行路难》(其一)],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坚持;韩愈在左迁潮州途中,不忘用“③______,④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白自己对朝廷的耿耿忠心;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依旧吟唱出“⑤______,⑥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明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范仲淹贬放邓州,仍用“⑦______,⑧______”(《岳阳楼记》)表达旷达胸襟,规劝友人,也勉励自己;欧阳修坦言“⑨______,⑩______”(《醉翁亭记》),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山水之间。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不以物喜 ⑧. 不以己悲 ⑨.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⑩.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济、弊、衰朽、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阅读以下文段,完成题目。
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妇人嬉嬉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qián坤,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自来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那妇人道:“客官那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án( )坤馒头馅(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自捏”的意思是______。
(3)以上文段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4)文中“清平世界”是______短语,“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
(5)文中“那妇人”是谁?选段主要说的什么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1) ①. 乾 ②. xiàn
(2) ①. 嬉嬉笑道 ②. 嘻嘻笑道 ③. 自己捏造、编造
(3) ①. 水浒传 ②. 施耐庵
(4) ①. 偏正 ②. 反问
(5)母夜叉孙二娘。武都头十字坡遇母夜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乾坤:qián kūn,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
馒头馅:mán tu xiàn,意思是用来填充在馒头内部的材料,通常由肉类或其他食材制成,用于为馒头增添风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嬉嬉——嘻嘻:欢笑貌,喜悦貌;象声词,笑声(嬉:游戏)
武松听闻十字坡的一些可怕传言并将传言说给妇人听,妇人否认时说“客官那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意思是这些话是武松自己“捏”出来的,也就是认为武松是自己毫无根据、随意编造出那些关于人肉馒头之类吓人的说法。妇人说这番话是武松自己捏造出来的,所以“自捏”的意思是自己捏造,编造。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由“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判断选文出自《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消灭乱臣贼子、水泊梁山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的宏大故事。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结构及修辞。
“清平”用来修饰“世界”,“清平”表示太平、清明的意思,“世界”是中心词。这种前面的词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用来表示一种特定状态下的事物的短语类型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的特点是有修饰语和中心语,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修饰语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故该词为偏正短语;
从句子形式看,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其实是“没有人肉的馒头和狗肉的滋味”,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这里通过反问,强调了孙二娘对武松怀疑的否认,增强了语气,让她的反驳更有力量,表现出她不想承认这种传言的心理。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概括。
这一情节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武松杀嫂后投案被发配孟州,武松和押解他的官差在十字坡遇上了菜园子张青,张青告诫他们一定不要住张家店的孙二娘的店,但武松不听,非要住在孙二娘店中。待他们来到孙二娘店中,孙二娘先端上了盘肉包子,武松见里面又是头发又是指甲的,怀疑是人肉包子,便让孙二娘将包子退下,端了酒来。孙二娘又在酒中下了药,但已被武松识破了她的伎俩,将计就计,在孙二娘刚要动手时,武松一跃而起,同孙二娘交手。张青对武松讲起了孙二娘的身世,她和她爹曾经收留了四个卖艺的年轻人,这几个人恩将仇报,见财起了歹心将孙二娘的爹爹杀死,还糟蹋了她,后将其卖入青楼,孙二娘后来自己逃出青楼。张青将他和孙二娘从相识到做成夫妻的事告诉了武松,武松设计探试孙二娘对张青的感情,使夫妻俩打开了心结,感情更加和睦。最后,他俩和武松结拜为兄弟。据此概括,文中“那妇人”是孙二娘,该段主要讲述了武都头十字坡遇母夜叉孙二娘并结交的故事。
3.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现代诗歌更是璀璨夺目,它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近日,轻舟中学901班同学要开展名为“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学习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世界,感受生活的诗意之美吧!
(1)【任务一】策划活动明确目的
作为活动策划人,请你围绕本次的活动主题,写出两个活动目的。
(2)【任务二】朗读诗歌品味赏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从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以上文段出自艾青的短诗《______》,该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______”的特点。
(3)【任务三】诗歌朗诵营造氛围
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诵。请你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认真领会意境,揣磨语言,把握节奏。配上你喜爱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
我选择的诗歌是______,我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4)【任务四】为你写诗传情达意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无数的不舍填满心房。请你参考示例,选择一个科目的老师,为他写一首三行诗,表达对他的感谢。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形式上排列三行,不超过60字。
示例:
淀粉遇碘变蓝
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
而我遇见您,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致化学老师
【答案】(1)示例:(1)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兴趣。(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 ①. 刈草的孩子 ②. 诗中有画
(3) ①. 第一个空必须是九上第一单元的篇目。示例: 《我爱这土地》。 ②. 第二个空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以鸟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即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在所不惜。这种情感是极为真挚且深沉的,触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朗诵时,需要用一种饱含深情、略微低沉但又不失坚定的语调来传达这种情感,通过声音的细微颤抖、节奏的缓慢推进等方式,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炽热的爱。
(4)
示例一:
运算律
加减乘除
算不出我对您的感谢有多深
——致数学老师
示例二:
纵有妙笔
画不尽您对我们的教导
也画不出我们的感恩之心
——致美术老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活动目的。
首先可以围绕主题“轻叩诗歌大门”来思考活动目的,因为是让同学们接触现代诗歌,所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对现代诗歌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可以考虑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从主题活动角度出发,“轻叩诗歌大门”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不只是诗歌的欣赏者,也是创作者。当学生尝试创作时,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表达情感、描绘事物等,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示例1.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流派风格等知识,丰富诗歌文化素养;
示例2.激发同学们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同学们的文学创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以上文段出自艾青的短诗《刈草的孩子》,该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红色的夕阳、绿色的草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更是如同绘画一般,将画面中的主要事物清晰地勾勒出来,通过这些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用简洁而凝重的语言描绘出如同素描一样的场景,体现了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这种特点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多首现代诗歌可供选择,比如《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等。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特点,选择哪一首取决于个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以及朗诵时想要传达的情感等因素。
示例:《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着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展现出宏大的视野,勾勒出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壮阔之感。这种壮阔的意境适合通过朗诵来展现,朗诵者可以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变化等将这种宏大的场面呈现出来,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北国雪景的雄伟壮丽。下阕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最后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宣言,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词情感基调高昂,充满豪情壮志。在朗诵时,能够充分调动朗诵者的情感,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语调将这种豪迈奔放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激发听众内心的豪情。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创作
本题要求为某科目老师写三行诗以表感谢,且需体现学科特点。这就需要先确定学科及老师,比如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等,然后思考该学科独特的概念、术语、现象等内容,作为构建诗歌的元素。如数学老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黄金分割”都是数学学科中极具代表性的定理;语文老师,可以选取“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语文中的经典文学体裁作为前两行;英语老师, 前两行可写“二十六个字母”“语法规则句型结构”,这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要素;第三行将对老师的感谢之情融入其中,表达出对老师教导的感谢之情即可。参考示例,体现学科特点,形式上排列三行。
示例: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勾股定理黄金分割
而我遇见您,数学思维开启奇妙的探索之旅
——致数学老师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①深秋的夜晚,天空与远处的黑暗融为一体,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中。月亮和星星也躲进了云层之后,只留下微弱的光芒透过云隙洒向大地。刚结束晚自习的我从学校走出,平日喧闹的小街上只剩下几盏路灯,风卷着塑料袋从眼前掠过,不禁让人生出淡淡的感伤。我哈了口热气,暖了暖手,将大衣拢了拢,试图挡住这刺骨的寒风。
②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淡淡香味,唤醒了我的饥饿感。我伸头探着香处的来源,“是烤红薯!”这意外之喜,让我有些雀跃,刚生起的感伤也淡了下去,小步地向摊位跑去。一位大约年过半百的摊主,驾着三轮车,车上装着一个“大铁桶”,其上悬挂一盏昏黄的小灯。冷风拂过,小灯随风摇曳,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老板,来一个小点的红薯。”我到摊前对摊主说道。“丫头,等下,我给你挑个好的再热一下。”摊主乐呵回应。
③离得近些了,映照在他脸上的光也随着小灯的晃动忽明忽暗。但不难看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一双眼眸浑浊不清,不像小孩般黝黑明亮。憨笑起来时,脸上的皱纹堆积在一块,眼睛眯成一条小缝,却又显得那么祥和。
④“好香啊!”铁桶里传出来的香味让我忍不住轻叹。“那可不,我做这些都几十年了。”摊主有些得意地回应。
⑤“几十年?一直都在烤红薯?”我有些怀疑。“早些年的时候在车站卖馄饨,一几年在市场卖炒栗子,近两年你们小年轻流行吃烤红薯……”摊主微微仰头,掰着指头数着回忆。
⑥“一直摆摊不会厌倦吗?为什么不去做点其它的?”我有些好奇,毕竟目前没有什么事是可以让我长久坚持的。“以前年轻会有许多想法,后来可能是年纪大了吧,只觉得能够把摊子摆好,有人喜欢,自己知足就好了。”摊主一边将红薯从炉子里拿出来,一边回答。小心地用旧报纸包好,再装进袋子里递给我,嘱咐道:“小心烫,等凉些再吃。”我应声接过并试图从他的脸上看出落寞,可他仍旧乐呵呵地笑着。
⑦告别之后,我骑上电瓶车,后视镜中他的身影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路口。心中反复回想着他说的“自己知足就好了”。抬头望着明亮的路灯,思绪飘回到前几天在课上观看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⑧《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在一艘豪华邮轮上的一生。他从小就被遗弃在邮轮上,被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博德曼收养,并展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1900从未踏上陆地,他的世界就是这艘邮轮。尽管他在音乐上有着惊人的才华,但他选择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不愿意面对外面未知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1900成为了船上的传奇人物,吸引了无数乘客和音乐家前来聆听他的演奏。电影中,1900与小号手麦克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麦克斯是唯一一个了解1900内心世界的人。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包括一次几乎致命的风暴。然而,当邮轮即将被拆解时,1900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是离开他的舒适区,开始新的生活,还是继续留在他的音乐世界中,直到永远。
⑨辽阔的大海边,浪花翻腾,与内心的欢愉共鸣;夕阳西下,海面波光粼粼,安抚着躁动的心灵;夜幕降临,微风轻拂,带来淡淡的咸味。1900最终决定在海上度过他平凡的一生。每一个寂静的夜晚,他的手指轻触黑白琴键,与大海、海鸟和心脏合奏。远离尘嚣的他像个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海与钢琴便是他的全部。他无需像常人那样思虑重重,也不渴求太多,对于他而言,拥有一架钢琴便已心满意足。
⑩“哔——”刺耳的鸣笛声将我从游离的神绪中拉回。绿灯亮了,我拧动着把手前进。风声过耳,贴心地将身前的头发拢到肩后;路灯倒退,打在头顶的光束像只为我而亮;秋叶沙沙,随风扬起的落叶是落幕的彩带。我带着香甜的红薯和扑腾不停的心脏向家驶去,向未来驶去……
4. 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于深秋夜晚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淡淡的感伤”。
B. 文章中烤红薯的摊主是一个得过且过,自得其乐的人。
C. “秋叶沙沙,随风扬起的落叶是落幕的彩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是:感伤——雀跃——平静——满足。
6.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月亮和星星也躲进了云层之后,只留下微弱的光芒透过云隙洒向大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摊主一边将红薯从炉子里拿出来,一边回答。小心地用旧报纸包好,再装进袋子里递给我,嘱咐道:“小心烫,等凉些再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7. 请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8. 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
【答案】4. 示例:《最好的选择》,理由:作者通过与烤红薯摊主的对话联想到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摊主与1900的人生选择——只要能自得其乐,追随本心便是最好的选择。 5. B
6. (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与月亮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秋夜晚的景色,衬托出作者的落寞之情。
(2)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摊主动作的娴熟,对“我”的叮嘱也反映出摊主友善的美好品质。
7. 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承接上文摊主与我的交谈,引出下文《海上钢琴师》的相关内容。
8. 示例: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文中摊主与1900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在人生的旷野中,也应该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所影响。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深秋夜晚、烤红薯的摊主以及《海上钢琴师》中的人物故事,表达出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思考。夜晚环境描写烘托出感伤的情绪,而摊主的知足以及电影中1900对自己生活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追寻和满足的理解。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作者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及个体对于自身命运的接受与选择,这种感悟在行驶中的思绪回荡中得以升华,寓意深刻。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仔细梳理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人物、事物、场景或情感等元素。比如在这篇文章中,烤红薯摊主的经历、《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知足、坚守本心等情感态度,还有秋夜、红薯香等场景与事物,都是可利用的元素。可以从这些元素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标题。例如,若突出人物与情感,可围绕摊主的知足和1900的坚守来构思;若强调场景与情感的交融,可将秋夜的氛围与人物内心的感悟相联系。本文主题涉及对人生选择、内心满足以及在平凡或特定环境中坚守自我的思考。标题要能暗示或直接表达这样的主题。比如,若想体现人生选择的主题,可以从不同人物做出选择的角度拟定标题,像《不同的路,相同的坚守》,表明摊主和1900虽处于不同生活轨迹但都坚守自己内心选择的立意。理由阐述时,说明标题如何涵盖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即可。
示例:《心之所向,皆为归处》。理由:文章叙述了烤红薯摊主多年辗转后于平凡摊位中寻得满足,电影中1900于邮轮钢琴世界坚守内心安宁。二者皆依循内心所向,找到心灵栖息之处,此标题体现了人物对自身生活定位与心灵归宿的追寻,契合文章主旨,概括了摊主与 1900 虽境遇不同,但都朝着心之归处前行的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生定位与心灵追求的思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
B.结合第⑥段“以前年轻会有许多想法,后来可能是年纪大了吧,只觉得能够把摊子摆好,有人喜欢,自己知足就好了”可知,摊主并非得过且过,而是经历多年摆摊生涯后,在岁月沉淀中有了知足常乐的心态,认真对待自己的营生。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躲”字是将月亮和星星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了它们人类的行为动作。通过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深秋夜晚天空中月亮和星星被云层遮蔽的情景。“躲”字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神秘感的氛围,仿佛月亮和星星是有意避开人们的视线,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态和情感,也衬托出当时环境的幽静,为下文“不禁让人生出淡淡的感伤”作者产生淡淡的感伤、落寞情绪作了铺垫,在情景交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这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句子。其中“拿”“包”“装”“递”等动词是动作描写,而“小心烫,等凉些再吃”是摊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精准地刻画了摊主烤好红薯后一系列熟练、连贯且细致的动作流程,展示了摊主业务的娴熟,体现出他对这份工作的认真态度。语言描写则直接表现出摊主的热情与善良,他不仅用心地为顾客准备红薯,还贴心地提醒顾客注意别被烫到,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摊主的质朴和对顾客的关怀,从侧面反映出摊主在平凡的摆摊生活中积极认真、热情待人的形象,也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摊主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第⑦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告别之后”承接上文作者与烤红薯摊主的交流互动;“心中反复回想着他说的‘自己知足就好了’。抬头望着明亮的路灯,思绪飘回到前几天在课上观看的电影——《海上钢琴师》”则引出下文对电影情节以及电影中所体现的知足主题的叙述与思考,使文章的情节过渡自然流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文章通过描述烤红薯摊主多年摆摊经历中所秉持的知足态度,以及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坚守邮轮钢琴世界、追随本心的人生选择,传达出在平凡生活或特定环境中,人们不应被过多的欲望和外界干扰所左右,而应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点,坚守自我,依循本心去生活的主旨。
从摊主角度来看,他经历了多种摆摊生意,却能在简单的烤红薯摊生意中,因顾客的喜爱和自身对经营好摊位的追求而感到知足。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必总是追逐高大上或多变的目标,在平凡日常中也能发现价值。对于1900,他虽有绝世音乐才华,但面对外界未知的陆地世界,他选择留在熟悉且能让自己心灵宁静的邮轮钢琴天地。这表明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内心需求,不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更好”,应该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所影响。
最后可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信息爆炸,人们常常陷入焦虑和迷茫,总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然而,文章告诉我们要像摊主和1900那样,学会知足。比如在消费方面,很多人追求名牌和奢侈品,过度消费导致经济压力和心理疲惫,其实简单舒适、适合自己的物品就能满足生活需求。在社交关系中,不必追求广而泛的人脉,有几个知心好友能分享喜怒哀乐就已足够。总之,我们应从文章中汲取智慧,在生活中平衡欲望与满足,坚守本心,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示例:文中烤红薯摊主多年坚持摆摊,知足于把摊子摆好有人喜欢;《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一生守着邮轮与钢琴,心满意足。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不必好高骛远、贪多求大,在平凡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满足感,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比如专注于学业,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被过多的欲望所累,便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幸福。
【二】
语言的力量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12.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演讲、辩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言之成理。
B. 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C. 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轻视语言的力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轻则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重则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 语言和行动关系密切: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13. 周末,你所在的社区开展“倡导垃圾分类新风尚,创建家园绿色美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居民座谈会上,张大爷反应垃圾分类太麻烦,要求取消,作为志愿者,你会如何进行劝说呢?(60字左右)
【答案】9. 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 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列举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的观点,进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1. 文章由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的日常现象,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三方面论述了语言的力量。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的观点。最后得出“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的结论,总结全文。 12. C
13. 根据题意,按一定的顺序表述内容,向大伯讲清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的投放垃圾即可。注意表述前要有合适的称呼与礼貌用语,表述条理清晰,简洁明白。
示例:大伯,您好!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现在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以让有些垃圾能得到合理的再利用。或许开始时,会给您带来一些麻烦,但您的善举,会给小区整洁美丽的环境添彩。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语言的力量”为主题,从多个维度探讨语言在交流和思维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言之成理、言之有德和言之共情三个方面深入阐述语言的力量,分别用事实论证、历史人物例证及文学典范说明其观点,层层深入。作者强调语言与行动的紧密关系,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行动的影子与土壤。全文逻辑清晰,通过具体案例使论点更具说服力,最终呼吁实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篇文章在第①段末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第②至⑤段从理、德、情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从真理、信仰、情感这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知,“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摘抄下来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列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答题格式为:论证方法+效果+论证了分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④段引用《文心雕龙》中的名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运用了道理论证(含引证法);列举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的真情贯注“情动于衷、挥洒热泪”,运用了举例论证,有力(具体、形象)地论证了“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注意论证方法有时不只一种,回答要全面。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文章开篇先描述生活中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如高谈阔论、低声细语、绵里藏针等,由此引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和思维载体的重要性,进而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文章第②-④段从三个方面正面论述语言的力量。“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这三个方面分别从语言内容的合理性、说话者的品德修养以及话语蕴含的情感等不同角度,全面且深入地剖析了语言能产生力量的具体要素。
文章第⑤段从反面阐述轻视语言力量的后果“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通过列举乡村动员植树的事例,指出只讲绿化道理却对群众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的做法,会消解群众信任,以此说明轻视语言的力量会带来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等不良后果,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重视语言力量的重要性。
结尾提出“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强调了“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的结论;同时指出挖掘语言宝藏、品味言语艺术有助于推动行动落实,要从真理、信仰、情感等方面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结尾部分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让读者明白不仅要重视语言本身的运用,还要将其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完整、深刻。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有误,文章第⑤自然段中指出“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文中说的是“往往容易”,并不是“一定”,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
这道题主要考查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说服他人接受垃圾分类。首先要理解张大爷觉得垃圾分类麻烦的感受,表达同理心,这样能拉近与张大爷的心理距离,让他更愿意听后续的劝说内容。整体温和的语气有一定的情感铺垫作用。接着阐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如“能减少污染、变废为宝”,从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宏观角度让张大爷认识到这件事的价值,以理服人。这是劝说的核心内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张大爷明白不能仅仅因为麻烦就否定垃圾分类。然后强调对社区和后代的好处,“环境好了,子孙后代都受益”“让社区更绿色宜居”,将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相联系,提升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进一步打动张大爷,使他更有可能改变想法,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语言简洁明了, 语气要亲切、诚恳且具有说服力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张大爷,垃圾分类虽麻烦,但能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咱多花点心思,环境好了,子孙后代都受益。咱一起努力,让社区更绿色宜居,您说行不?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雾凇沆砀沆砀: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______
(3)然流行坎止然:______ (4)鲁直所谓谓:______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
17.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湖心亭看雪”中“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 【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C. 【甲】文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 中国的四大名亭,除了文中的湖心亭,还有滁州的醉翁亭、长沙的爱晚亭和北京的陶然亭。
18.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
【答案】14.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 ①.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②. 还 ③. 然而 ④. 说
16. (1)船夫小声念叨说:“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17. C
18. 甲文趣在:夜晚独往湖心亭赏雪;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
【导语】甲文通过详细描绘崇祯年间西湖大雪后的寂静之美,展示了文人典雅的生活情趣和超脱凡俗的性格。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心理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沉醉。而乙文则表达了在雨雪之夜无法出行时,静享读书之乐的淡然心境。两文共同展现了文人雅致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心境的宁静与闲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
“暗窗红火”描绘了室内的环境氛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场景描述;“任意看数卷书”表述的是一种行为动作,与前面的环境氛围有所不同;“亦复有少趣”则是对前面看书这一行为所带来感受的总结,所以在这三个部分之间断开;
故断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2)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
(3)句意:然而是行是止。然:然而;
(4)句意:正像鲁直所说的。谓: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2)时:当时;欲:想,想要;至:到;竟:竟然;为:被;阻:阻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C.舟子的喃喃之语是侧面描写,通过舟子的视角来衬托作者与金陵人的“痴”,而不是正面描写;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文的雅趣体现,赏雪景之雅: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寒冷环境下,“独往湖心亭看雪”,这种在寂静、寒冷的环境中独自欣赏雪景的行为展现出他的高雅情趣。他眼中的雪景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从这种独特的雪景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雪景的欣赏有着极高的审美追求,将天地万物视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沉醉于自然雪景的宏大与精微之美。遇同好之雅:在湖心亭遇到同样有闲情雅致赏雪的金陵人,与他们一起饮酒交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体现出遇到知音的惊喜,这种在自然美景中邂逅同好,共享赏雪之乐的情节也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故甲文的雅趣体现在:夜晚独往湖心亭赏雪;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的雅趣体现,听雪之雅:在雪夜被雨雪所阻不能出行时,作者能静下心来聆听“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雪落竹林的声音中感受到乐趣,这种在受阻的困境中依然能发现自然之美的心态体现了高雅的情趣;读书之雅:在“暗窗红火”的环境下,“任意看数卷书”,在雪夜的静谧氛围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书为伴,在书中寻找精神寄托,展现了文人在平淡生活中以读书为乐的高雅情趣。故乙文的雅趣体现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几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毛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正像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三、写作(55分,卷面5分)
19.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
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阅读上面的诗歌,引发和唤醒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
(1)请给你的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5)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答案】例文:
以善为光,照亮四方
泰戈尔曾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善良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
善良,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他人的命运。“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她扎根贫困地区四十多年,用自己的善良与坚韧,为那些身处大山的女孩们撑起了一片天。她不顾身体的病痛,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只为让更多女孩走进校园,改变她们被命运摆布的人生。她就像一束光,让那些原本被贫困与无知笼罩的女孩们,借着这束光,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走出了生活的绝望。
在日常生活中,善良也无处不在。一次小小的让座,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或许就能成为他人心中的暖阳。当我们在街头为流浪的小动物送上一份食物,当我们在他人遭遇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就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善良的真谛。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善良有时似乎被人们遗忘在角落。我们总是忙于自己的生活,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但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求,就会发现,善良的力量从未消失。
让我们都努力成为那一束光吧,以善为光,照亮四方。在照亮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满足。因为,当我们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会给他人带来希望,走出黑暗;因为,当我们把自己活成一道光,这个世界便会因我们而更加明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这道作文题以泰戈尔的诗歌为材料,主旨清晰深刻。核心在于强调个人的积极品质与行为对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考生思考自身在社会群体中的角色与价值。立意方向可从多方面入手,如阐述个人善良、信仰等品质如何像光一样照亮他人的黑暗、绝望与迷茫;也可探讨个体力量的传递与群体的相互促进,展现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呼吁人们积极塑造自我,为周围世界带来正面改变。
2.选材构思。在选材上,可从生活实例、名人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入手。比如,讲述身边平凡人物如老师、志愿者,用他们的坚持与爱心影响周围人的故事;引用名人如特蕾莎修女,她用一生的慈善事业影响无数身处困境之人的事迹;还可从历史故事中选材,像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学说,其思想影响了后世千年的发展,无数人因他的理念走出思想的混沌。构思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出主题,中间详细叙述事例并穿插议论抒情,结尾回扣主题,再次强调个人活成“一束光”的重要性与意义,升华文章主旨,使文章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pdf、九年级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庆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pdf、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