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 包身工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 包身工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作者简介,包身工,内容要点,练习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她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她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她们也不能拥有她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包身工》。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中心意思。2.学习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以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夏衍(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著名的话剧剧本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小说《祝福》、茅盾小说《林家铺子》等为电影剧本。作品收入《夏衍选集》。
《包身工》, 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资本家为了
避免上海工人运动的威胁,就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而不用小说,因为作家觉得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和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所谓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作者怕人们觉得这种事是作家杜撰的,在生活中不会发生。而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震憾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
1、课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的情景。请你找出写包身工一天之中劳动生活的语段,并将其分成四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6:(四点一刻)起身
12-14:(4:30后)早餐
23-32:(五点)上工
35-47:(十七点)放工
1.文章作为一篇报告文学,选用了哪一些材料?
【提示】(1)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她们住宿条件之差。(2)包身工吃饭的场景,表现她们饮食条件的低劣。
(3)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表现动条件的恶劣及做工时遭受的种种虐待。(4)放工到入睡情形,奴隶们在黑夜中叹息自己的命运。
包身工的来历----农村经济凋敝,女孩们无法在家乡生存,被“带工”欺骗来,她们是“带工”赚钱的机器----包身工制度由此产生。 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没有人身自由、不会反抗、比“外头工人”廉价----包身工制度迅速发展。 包身工制度的结果----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庞大,包身工大量死亡。 包身工制度的结局----最终会灭亡,黑暗将过去,黎明终将到来。
【提示】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五点钟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放工到入睡情形
阅读全文,标好段落序号
1.思考练习二,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穿插了背景材料?
课文穿插的背景材料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的介绍;第二个场景中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对于东洋厂对包身工需求增大的原因的分析;第三个场景中对于出入厂凭证的来历的介绍,以及东洋厂“飞跃地庞大”起来的许多具体数字等。
【提示】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实质就是:在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下,帝国主义勾结中国黑暗势力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野蛮的剥削。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2.穿插这些背景资料有何作用?
【提示】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2.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1.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提示】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3. “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谓语提前,节奏急促,突出了她们的狼狈相,更突出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⑵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4.“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⑴“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5.第3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几乎没有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提示】“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2.18段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提示】目的在于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到的惨无人道的奴役。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这个部分作者抓住了双方的特点,一方孱弱,一方凶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典型的打骂场面,彻底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惨无人道的奴役性质。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无耻勾结,是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
【提示】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 “点面结合”。这是一种结构手法。
比较1~6段与16~20段两个阅读材料,同样是写包身工,在选材上这两段材料上有何区别?
1~6段是“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16~20段是“点”的描写,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文中还有其它的点的描写。例如老板娘亲自制作美食,小福子遭毒打,不知名的女工带信出去遭吊打等。
记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直接站出来发表议论,在话语中表达情感,有的则是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中,由事件本身的残酷性、震撼性等因素显现自己的情感倾向。
辨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结合文章主题加以理解。
(1)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 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饭食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2)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帝国主义现代化的工厂内公然保存着封建奴隶制度的现实。
(4)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控诉。同时,向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帮凶发出了警告。运用比喻,“黎明”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心,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1.全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除了练习三列举出的设问、褒词贬用、排比、反复外,你还能找到哪些?
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而后者,穿的是“拷绸”之类;“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部之类的买卖。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
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 “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种。通过这种对比,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饲养”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这段话里,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
2.除了明喻之外,用得最多的是借喻。请在7、11、21段中找到喻体,并思考其作用。
【提示】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做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另外,还有用“机器”借喻包身工,揭露了带工和纱厂老板把包身工看成赚钱工具的罪恶本质;用“罐头”借喻日本纱厂,说明包身工无处可逃的悲惨境地。
1.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2.在修辞上,多用对比、比喻、反语。3.在表达上,多种表达方式方式结合。4.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类比等。
本文着重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7 包身工图文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单元7 包身工示范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知识链接报告文学,作者介绍,生字新词,合作探究走进包身工,新闻事实感性材料,新闻背景理性分析,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芦柴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 包身工背景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夏衍,写作背景,默读课文理清思路,任务二包身工的称谓,一句话概括,没有人身自由,易于管理,工价低廉,归纳本文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一点面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