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 学会记事 作业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 学会记事 作业1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 学会记事 作业1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 学会记事 作业1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写作 学会记事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写作 学会记事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本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B.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
    C.记事还需富有感情地写作。
    D.记事作文语言无需锤炼。
    2.写作记事作文,我们可以( )
    A.虚构情节,肆意想象。B.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C.有意识模仿课文写法。D.面面俱到。
    二、作文(本大题共3小题)
    3.《散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散步的小事来表现家庭的温暖、幸福和尊老爱幼的主题,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请你仿照《散步》,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120字以上)
    【课文片段在线】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写法指导】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为了“见大”,“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深刻的主题。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出发,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发挥思想教育作用,反映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章。
    4.《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即借物抒情。请你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100字左右,表达对母亲的爱。
    【课文片段在线】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写法分析】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地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
    5.请以“那一次,我真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D.“记事作文语言无需锤炼”有误,记事作文语言同样需要锤炼,要学会使用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语言和句子;
    故选D。
    2.【答案】C
    【详解】A.“虚构情节,肆意想象”有误,应该记叙真实的事件;
    B.“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有误,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D.“面面俱到”有误,应注意有重点的进行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自己感情的部分;
    故选C。
    3.【答案】例文:
    我对父亲说:“这块磨刀石不重,再给我加一块吧,我能背走的。”“只背这一块,你能把它背回家就算不错了!”父亲把那块石头捧到我肩上,坚决地说。当时我觉得父亲太小看我了,可是回家的路才走了不到一半,背上的磨刀石就渐渐地沉重起来。不久,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难以移动,背上的石头像山一样压得我的肩膀开始发麻。我试着挪动了几次,感到肩膀疼痛,应该是红肿了,火辣辣地。我咬着牙再走了一段,肩膀竟然脱下皮来,脚上也被草鞋磨出了好几个血泡。我想歇歇气,父亲说:“这时千万是不能歇的,一歇你就爬不起来了。你想想磨刀石吧,经得起磨的才是好石头!”听了父亲的话,我看了看挑着四块石头,汗水淋淋却稳稳地一步步向前的父亲,仿佛明白了什么。我坚持着向前走,步子好像轻松了很多……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1、审题立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以小见大”的写法,“小”是为了“见大”,“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深刻的主题。接下来我们回忆《散步》一文所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即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细微的场景,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或家庭价值。本次作文,我们应聚焦于选取一个家庭或社会中的小事作为切入点,如一次家庭聚餐、一次共同出游或是一次简单的帮助行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场景中的温情与美好。在立意上,我们要力求通过这些小事,反映出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社会的温暖关怀或是某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要思考这些小事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重要性,或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这样,才能使作文能够以小见大,触动人心。
    2、构思选材:我们要紧紧围绕“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首先,要精心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事作为文章的主体内容。这个小事应当能够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同时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选材时,可以关注那些能够展现家庭温暖、社会和谐或是个人成长的瞬间,如孩子为父母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邻里间的一次互助、或是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接下来,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这个小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描写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同时,要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将小事与主题紧密联系起来,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力量。
    4.【答案】例文一:
    母爱像一杯咖啡,刚开始品时还不觉得有何特殊的味道,喝到第二口时有点儿苦,直到最后才尝出它的甜。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就是母亲对我们的那种世上独一无二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关怀的话语,还是严厉的责备……都是母爱的体现。
    例文二: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大地
    才会有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躯穿过
    给大地呼风唤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地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
    在高高的天际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1、审题立意:首先我们要明白“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地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荷叶·母亲》一诗通过荷叶对红莲的庇护,巧妙地隐喻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因此,我们应聚焦于如何选取一个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象,如灯塔、大树、细雨、春风等自然物象作为载体,这些物体都蕴含着保护、指引或滋养的意象,与母爱的特质相契合。在立意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所选物体与母爱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其形态、功能或特性的描绘,来映射出母亲的形象和品质,从而实现对母爱的深情表达。
    2、构思选材:要求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我们要围绕所选的物体形象,精心挑选能够凸显母爱主题的素材。以灯塔为例,我们可以描绘灯塔在茫茫大海中屹立不倒,为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正如母亲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始终是我们心灵的灯塔,给予我们方向与力量。我们可以回忆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她在我们迷茫时给予的鼓励、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伸出的援手等,这些素材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描绘灯塔在风雨中的坚守,来象征母亲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始终守护在我们身边的坚韧与无私。在语言表达上,我们要注重情感的真挚与细腻,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恰当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注意字数要求。
    5.【答案】例文
    那一次,我真棒
    那一次演讲,我真的很棒。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走向远方。
    刚进初中时,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稍闲的时间里,我便会忍不住地想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呀,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呀,微笑时该露几颗牙齿呀……总之,我惶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
    在我惶恐而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参赛选手都在后台做着准备工作。令人憋闷的空气中满是紧张的气氛,我觉得似乎要窒息了。我想象着自己面对千万双眼睛注视的场景,自己给自己打着气。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有些紧张,感到声音似乎有些发抖。我赶忙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点紧张,这是正常的。我挺直了脊梁,用手潇洒地捋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声音变得激昂有力,目光自然地竣巡全场,我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地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畅谈得淋漓尽致。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最后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我的演讲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演讲结束后不久,我所在的学校搞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演讲稿。为了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每天一下课就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籍纸堆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不放弃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甚至直至深夜。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呢?于是,我将稿子毅然投了出去,没想到居然发表了!当自己捧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心血的报纸时,我由衷地笑了,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设。
    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积累了我的经验,也让我为了以后每个目标去奋斗。
    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那一次,我真______”为题目,写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补全题目,补题时,一定要充分把握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随便补题了事。“真”隐含的信息是:“令你难忘”“真正感受到”。也就是说,你要写的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有意义的“那一次”,是值得回忆的“那一次”。值得回忆的可以是“快乐”“感动”“后悔”“失落”,还可以是“伤心”“难忘”“满足”“美敢”“气愤”“委屈”“傻”等等,只要是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词皆可。
    第二,思路选材。文章适合写成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由题目决定的。内容要围绕“那一次”的经历展开,叙事要完整,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心理感受来。以“那一次,我真快乐”为例:要以叙事为主,详细展开叙述另自己快乐的事,比如日常生活中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是自己快乐,亦或是生活中陌生人的一个帮助使自己快乐,记叙过程中可以多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结合叙事过程,要融入自己在此次难忘的经历中学到的人生感悟,感悟一定要积极向上。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写作 学会记事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写作 学会记事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