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它告知信息但不解释信息。它指导人们去理解,但有时也会引起误解,这取决于是否被正确使用。大数据的力量是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科技再先进也无法将世界上数据的总量尽数收集、储存和加工。从罗盘和六分仪,到望远镜和雷达,再到今天的全球定位系统,人们总是受到现有测量和认知工具的局限。我们明天使用的工具很可能比今天的强大数倍甚至上千倍,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较之明天可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要不了多久,当我们回看当今的大数据世界时,就像在看阿波罗11号上仅4Kb内存的导航控制计算机一样,会觉得十分奇特。我们能收集和处理的数据只是世界上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这些信息不过是现实的投影罢了,因为我们无法获得完美的信息,所以做出的预测本身就不可靠。但这也不代表预测就一定是错的,只是永远不能做到完善。这也并未否定大数据的判断,而只是让大数据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大数据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为我们提供暂时的帮助,以便探索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
    (摘编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周涛译)
    材料二: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信息超载已成为每一名互联网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促进信息供需匹配、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算法推荐技术应运而生,解决近乎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用户有限的注意力之间的供需矛盾,并广泛应用到了网络信息生态的方方面面。智媒时代已然到来。然而,人工智能逐渐地改变了用户关于信息消费的个体习惯和社会规范,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上,人们越来越难以接触到自己认知领域之外的内容,日常接受的主要是与其已有兴趣和观点相符的信息,形成所谓的“信息茧房”。
    这一比喻最早由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用以描述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和使自己得到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就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公众无法与信息环境进行全面的交互,而是沉浸在自身所偏好和认同的内容当中,最终使得意见一致的观点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不断地被重复和强化,形成“回声室效应”:人们在不断放大自身信息偏好的同时,也在阻碍着多元观点的流通和讨论,甚至带来群体极化的风险。在桑斯坦提出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概念之后,随着传播方式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分众化,帕里泽提出了“过滤气泡”的概念,以强调互联网信息过滤对用户的影响。他认为,搜索引擎等算法使人们处于个性化、独特的信息环境中,而这种环境是由一系列基于用户信息和行为构建的过滤器所创造的;算法在了解用户偏好并过滤异质信息的同时,也无形之中构筑起了一道道“隔离墙”,将人们困在算法创造的“网络泡泡”中,并阻碍着多元观点之间的交流。
    图表 信息茧房、过滤气泡与回声室的概念比较
    (摘编自虞鑫等《从技术到受众:信息茧房效应的研究取向与发展进路》,2024年第4期,《青年记者》)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布局相对比较超前的数据基础设施,尤其是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新基建”中,有四个方面都与数据基础设施相关:一是5G基站建设,近年来我国5G基站的部署非常快,已经达到全球5G基站的70%以上;二是大数据中心,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整体规划布局,在全国各地建设一系列大数据中心,同时构建了面向全国算力的整体调度网络——“东数西算”工程,涉及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不同区域的大数据中心集群,我们的算力资源总体布局持续优化,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三是工业互联网,我国在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层面、应用层面走出了一步先手棋,在推动工业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四是人工智能,也属于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基于大语言模型,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应用或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系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数据、算力以及在二者之上的算法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未来更高质量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摘编自杨学成《数字中国与未来产业的展望》,2023年8月4日,新华网)
    1.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二表一空白表格内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算法 ②信息同质化的客观环境 ③群体极化
    B.①算法 ②信息同质化的用户偏好 ③意见同化
    C.①个体 ②信息同质化的客观环境 ③意见同化
    D.①个体 ②信息同质化的用户偏好 ③群体极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无法让我们获得完美的信息,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答案,以便我们探索最终答案。
    B.在智媒时代,人工智能对个体习惯和社会规范的改变,使网络信息超载与用户注意力有限的矛盾得以解决。
    C.帕里泽认为,算法通过过滤掉异质信息,创造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从而将人们困在各自的“网络泡泡”中。
    D.“东数西算”工程依托不同区域的大数据中心集群,对全国算力进行整体调度,有利于算力资源的布局优化。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回溯人类测量和认知工具从罗盘到全球定位系统的变迁,对未来工具的发展做出预测,体现出作者对当下大数据世界的悲观态度。
    B.材料二中“一道道‘隔离墙’”,“困在……‘网络泡泡’中”等语句,形象地表现出用户在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处境。
    C.材料三中列举四个方面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指出我国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完备的“新基建”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D.从材料一对大数据前景的预测,到材料二对信息茧房等效应的分析,再到材料三介绍数据基础设施的布局,可见人们基本化解了大数据应用的风险。
    4.材料二引用了“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和“回声室”这三个比喻式概念,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有人说,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利器,但同样可能成为风险的潜在来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有关——“走过江南”之一
    费振钟
    与瓦有关的,首先是一只猫。
    我们居住的瓦房,深夜总有踏瓦而行的响声。那是一只猫在无比轻捷地走动。①它是经过,还是巡视?是工作,还是闲逛?不论怎样,一只猫的行动应该与我们无关。可是这只猫自从进入我们的听觉以后,不是它与我们有关,而是我们与它有关了。我们就在它脚底下,它的步行穿越了瓦片,发出空明之声。我们的听觉也许一开始并不太灵敏,但当我们从白天的尘嚣进入黑夜的宁静之中时,正是这只猫提高了我们的听力。它使我们成为喜爱聆听并且有着细腻的分辨能力的人。同时也使我们成为最奇怪的失眠者,成为幻想某种遭遇的人。
    还是说这只猫吧。我们想象它在瓦上的行走,是三月江南的春天。三月,所有的东西都在深夜生长。这时候,一只夜行的猫,带了生长的消息,它使我们感到了喜悦振奋,又感到惆怅和压抑。这时候,我们在深夜里失眠了。我们困守在低低的屋中,或者小小的阁楼里,已经很久了。我们的生命在白天老是蜷曲于一种姿态,也许只有在黑夜中,生命才有机会行动,才会改变。那么就让我们随同这只猫悄悄行走在夜风里吧。我们像夜猫一样,有一点诡秘,有一点心怀叵测,却又有一种人的小心和惊惧。我们看不清暗夜中究竟有什么与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奢望遭逢奇迹,只想让自己生命能够得到一些自由,如同土壤里的虫子们借着夜的力量,钻出来舒畅地呼吸一下天空的气息;我们也无法确定目标,因为我们还是身不由己。假如这只引着我们行走的猫可以像巫师一样带着我们,那么我们不会拒绝去任何遥远的地方。但我们更愿意在屋顶上跃动,让身体学会轻灵,在屋顶上徘徊,让身体应和万物的节奏和旋律然后翩然而舞。这样,我们在三月江南的春天将自己无眠的身体放逐了,我们因为放逐,而在暗夜里开放如一束闪电,如一朵白色的玫瑰。
    与瓦有关的,接着是夏天的雨。
    我们在春天里接受了生长,但那只猫后来再无踪影。后来,雨季来临了。雨季的第一声雨点,非常响亮。它不是滴落,而是从高处往下的一声敲击,敲击在青瓦上面,发出类似于金属的声音。我们仍然居住在瓦屋里,与雨季为伍是我们的另一个持续多年的心愿。自我们听到第一声雨点以后,整个季节里我们的内心就被砉然而来的雨水涨满了。
    江南的雨是太多,太深长了。它需要什么来承接,才能够留住,而不至于散失于旷野和河沟?当然是瓦,是我们屋上排列成盆的瓦。那些瓦垄和瓦当,全都为了承接雨水而设。由它们构成的每一种角度和弧度,都标明了雨季每天的流程和形态。我们长日坐在屋檐下,看涓涓细流垂线般下落,或者看水柱如吐如泻,我们对雨的看法是如此逼近,如此亲切,感觉就像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肌肤上湿漉漉地流过,而我们自然成了雨季的一部分。
    或者,我们亦是那片瓦。我们被安置在众多瓦片之中,仰面等候雨季。我们需要雨水,就像泥土一样,有雨水才能润湿,才能饱满,才能孕育和收获。②瓦片是泥土做的,我们原本属于土。由于雨季,我们将还原为泥土的特性。
    与瓦有关的,还有瓦楞花。
    瓦楞花是植物吗?它让我们怀疑是泥土开出来的花。我们在整个秋季都在观察这与泥土的颜色完全一致的瓦楞花从何而来,可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所见有限,我们看不见种子怎样凌虚而至,怎样落入两片瓦之间萌芽生根。那么,这些灰黑的鳞状花冠,如此迅速覆盖了我们的屋顶,难道只为了说明雨季的雨水太过旺盛?③这就是说,我们关心瓦楞花生长的原因,而不要关心瓦楞花的生长本身?这个秋季,我们坐在天井里,抬头是一片泥土般的瓦楞花,我们的神色严肃凝重,思考着这种植物的全部含义。我们因无知而感动。
    而晚秋的风,开始从瓦上掠过,瓦楞花微微的惊悸,居然惹起了我们同样的却更深的悸动。那一瞬间引起的竟是苍凉和悲伤,说不上是为瓦楞花,还是为我们自己。不必说,我们的家族生活太长,我们的房屋居住得太久,本来就有种抹不去的岁月萧条的痕迹,怎么禁得起这西风夕阳下瓦楞花的憔悴,点缀得更加零落了。我们虽然还不知道没落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产生的心情,然而“别有幽愁暗恨生”,倒也不必因人而异。我们面对秋风中的瓦楞花,有同样的没落感袭上心头,哪怕与我们的年龄和身份,是如此不相称。
    无论怎么说,瓦楞花作为一种泥土般的植物,留在了我们的屋顶上。它是我们家族衰败历史最触目的象征,毫不留情地勾起我们长长的,长长的人生慨叹。
    与瓦有关的,还有预期而至的一场雪。
    就在我们因感伤而忧郁孤清时,一场雪,无疑是温暖的抚慰。
    这是江南的雪啊,它无声无息地落到我们的瓦房上,当时我们正在子夜的睡意之中。我们的母亲,推醒了我们。她说,听听,飘雪花了。
    这才想起,原来我们与雪早有约定。④我们愿意有一场雪,软软的,柔柔的,湿湿的,润润的雪。我们愿意在雪的怀抱里,直到融化。
    雪落江南时,我们终于为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而欣悦。
    最后,我要说,我们是居住在瓦下的孩子。我们和与瓦有关的一切有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因猫的声音失眠,却认为猫使自己“喜爱聆听并且有着细腻的分辨能力”,这凸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性格。
    B.作者长时间坐在屋檐下看雨,领略江南雨季独特的美,思考自然与人生,正因为如此,感觉自己“成了雨季的一部分”。
    C.作者由屋顶上瓦楞花微微的惊悸自然联想到家族的衰败现状,不禁生发出深沉的人生慨叹和振兴家族的使命感。
    D.“预期而至”“无声无息”写出江南雪的特点,而子夜时分听雪,将雪视为“温暖的抚慰”,表现了对雪的喜爱。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揣测猫深夜行走的动机,将猫人格化,语言幽默,引发下文作者的细腻思考。
    B.句子②照应了段首的“我们亦是那片瓦”,用委婉的表述暗示喜爱雨的深层次原因。
    C.句子③运用问句承上启下,同时批评了关注外部条件、漠视生存意义的社会现象。
    D.句子④连用四组叠词形容雪,蕴含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深切期待,富有美感和韵味。
    8.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9.有评论者指出,费振钟先生的散文“物我相通、情理交融”。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乳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葆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节选自《后汉书·严光传》)
    材料三:
    严光之不事光武,以视沮、溺、丈人而尤隘矣。沮、溺、丈人知道不行,弗获已而废君臣之义者也,故子曰:“隐者也。”隐之为言,藏道自居,而非无可藏者也。光武定王莽之乱,继汉正统,修礼乐,式古典,其或未醇,亦待贤者以道赞襄之,而光何视为滔滔之天下而亟违之?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反A而后至B舍C于北D军E给床褥F太官朝G夕进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改变,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的“易”字的意思相同。
    B.夫子,对孔子的尊称,与《齐桓晋文之事》“愿夫子辅吾志”的“夫子”所指不同。
    C.旧,有老交情,用做动词,与《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的“贤”用法不同。
    D.“严光之不事光武”与《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的“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与子路的对话,围绕孔子而展开,“是知津矣”一句带有对孔子的嘲讽意味,桀溺则劝子路退隐避世,孔子得知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B.长沮、桀溺和荷藤丈人隐居山野从事劳作,不认可孔子在乱世中四处传道的行为,但孔子认为三位隐者也是有道之人,不愿传道才隐居的。
    C.严光曾与光武帝一同游学,在其即位后严光改换姓名,隐身不现,被找到后,光武帝亲临其住所,当面邀请其辅佐治理国家,却遭到拒绝。
    D.面对侯霸的来信相邀,严光口述话语进行了回复,告诫侯霸应心怀仁爱之心,用正义辅助皇帝,如果阿谀皇帝的意旨,脑袋可能会搬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2)亦待贤者以道赞襄之,而光何视为滔滔之天下而亟违之?
    14.王夫之为什么说“严光之不事光武”比起“沮、溺、丈人”就显得尤为狭隘,请综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枝江刘明府
    张籍
    老著青衫为楚宰,平生志业有谁知。
    家僮从去愁行远,县吏迎来怪到迟。
    定访玉泉幽院宿,应过碧涧早茶时。
    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①。
    【注】①竹枝:巴楚一带的民歌,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受民众喜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刘明府的形象开篇,年老的他身着青衫将做楚地县令,平生志业少有人知。
    B.颔联将家僮与县吏对刘明府此行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刘明府赴任的艰辛。
    C.“玉泉幽院”“碧涧早茶”是诗人想象刘明府旅途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D.本诗语言平实质朴,通过简洁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诗人送别刘明府时的真挚情意。
    16.尾联中的“云山好”和“唱竹枝”分别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通过描绘远处的村庄及其上空袅袅炊烟,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烟火气。
    (2)大雪之后,登高远望,群山上覆盖着的白雪将阳光反射开去,使天空更加明亮。小慧不禁想起了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文句:“ , 。”
    (3)“六朝”本指我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唐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意象,用以表达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沉思,这样的诗词名句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远望刘家峡,层峦叠翠、静谧安详,谯料当汽车转折而下驶到刘家峡电站大坝下,突然冲入淋漓大雨之中。我非常惊讶,天上晴空万里,哪儿来的暴雨狂风呢?我下车转身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飚。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这一卷卷云雾,给阳光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再向上,如浓墨,如淡墨,直耸高空,像原子爆炸的蘑菇云,亭亭而上,巍然不动,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原来接连落了几天雨,水位陡增,水电站提起溢洪道一扇闸门,刚才所见,就是黄河之水从溢洪道口喷射而出的情景。我再举首仰望,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浪花飞溅,发出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18.文中画横线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喻体的选择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9.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短句来描写黄河之水,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俗话说“八月十五桂花香”,可今年四川好些地方的桂花却迟迟不开。桂花属于短日照植物,也就是说日照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每年日照开始缩短的时间都一样,按理说开花时间也应该差不多, ① ?
    原来,桂花有自己的小聪明。我们知道,虽然日照时间的周期每年都一样, ② 。在温度足够的情况下,即便日照减少,植物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效率的光合作用,多积累一些营养。所以,除了日照时长之外,桂花还会考虑把环境温度作为是否开花的另一个决定因子。桂花在入秋后需要经历一段20℃以下的温度才能够开花,而今年的四川入秋后,没有持续出现20℃以下的低温,所以桂花才迟迟没有开放。桂花树考虑多个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开花,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努力的“本领”。
    20.下列句子中的“差不多”与文中加点的“差不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杜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银子用得差不多了。
    B.差不多的人都喜欢这部新电影,觉得它很精彩。
    C.只要你一到街上去,差不多随处都能碰见熟人。
    D.张叔叔和我父亲一样脾气温和,身量也差不多。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人默默承受当下的不如意,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有人指出,未来不一定比现在更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别
    信息茧房
    过滤气泡
    回声室
    主体层次

    技术
    群体
    主要现象
    信息窄化
    信息窄化

    侧重点
    信息同质化的主观选择

    信息同质化的结果影响
    理论视角
    选择性心理
    技术决定视角
    群体理论

    相关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2级雅安一诊语文试卷pdf、2025届一诊语文答案简答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