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第1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第2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共8页。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们怎样将真实存在过的玉文化不断编码为自古至今我们获知的历史信息————传世、出土的玉器以及大量与玉有关的文图记载、传说和经验表述? 这些信息所构筑的玉文化神殿,对于后世后知者可能是“想象性”的,因为许多原境当中的“真实”面貌、意义和作用已无法重现。不过,人类能够“想象”,这一能力尤其“真实”。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的叙事,我们可以观察并推想世代玉文化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的文化生产者)在与自我、与他人(社会)、与人造物、与自然的关系中,构建并穿梭于“真实”的此在和丰富的“想象”世界。
    那么,历史进程中那些可触摸的、可见的具有物象的“玉”,作为文字记载和文学创造的“玉”,甚至不可触摸的仪式、口传、制作,以及被使用、改造和再利用时,怎样不断地转换叙事呢?
    20世纪30年代,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提出“构造的历史学”(亦作“建构的历史”理解),以与“批判的历史学”和“常识理论的历史学”形成历史学性质的区分。他认为,只有嵌入了想象的“构造的历史学”才是科学的历史学。
    一般而言,想象性历史叙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麦考莱与屈维廉为代表,追求历史叙述表现力的“装饰性”类型;另一种就是“结构性”类型。屈维廉认为,存在科学的、想象的(或思辨的)、文学的三类历史学,对历史研究者来说,必须谨慎地运用和处理想象与推论、假说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装饰性”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历史学可视为再现的艺术,这种再现是一种理解的叙事,因而就有感性的、解释性的、分析性的描述。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事实证据”? 这个问题使研究者进一步对真实性和客观性展开辨析。的确,真实性不等同于客观性。研究需要的前提和假设,所使用的概念模式、知识体系甚至信念,都是权衡真实性的构成因素,而叙事是否客观,总是与人们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即柯林武德所说的“没有价值判断,就没
    高三语文 第1页 共8页
    有历史学”。历史记录或书写者的想象性叙事,并不等于当时、后世阅读者或解读者的想象性构建。也就是说,在创造意义的问题上,书写者和解读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想象性信息生产。客观地讲,想象性叙事的历史与意义从来都是企图传递信息的人和解码信息的人共同参与创造的。用现代信息科学的用语做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类比:这里面包含符号形式、信道、信息解码的知识和有关信息有效传递的原理(图1)。良好、有效甚至准确的描述(信息生成)和表达(信息传递),在且必然在人们共有认知经验的前提下方可能实现。基于经验的描述和记录,从当时的情况到语言、文字、物象主观性的记录,或是参与了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编纂,都一定会筛选、过滤或添加信息。这些带有价值判断的信息,同样可能会造成后世解读的障碍甚至误读。

    无论如何,人类用于自身与外部世界信息交流的符号表达类型主要包括形体符号、口语符号、物性符号、文图符号。前三者属于非文字性语言:“形体符号”在今天还可以从影视表演、舞蹈、体育竞技、手语、交管人员的道路指示动作,以及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形体语言中见到;“言语符号”主要从今天口头传承的历史、民族志、民俗、传说、方言、行话等语言表达中发现;“物体符号”则从人们身边的“人造物”和“自然物”中可见。“文图符号”属于文字性语言,因不同时代、民族文化等多方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文字和图画符号形式、概念及表达逻辑。
    根据叙事统一性的特点,又可将形式分为物态叙事和非物态叙事,大致包含四种主要的叙事形式,即身体、口传、物象、文字。前三种形式在现代科学的时间轴上很可能同时出现,越是后出现的形式,越可能具有叠加态的多重意义。无论是非物态的身体技艺叙事、口传语言叙事,还是物态的物象叙事和文字叙事,都难免想象,比如想象出叙事的那个对象及第一个叙事者所在的情境。一段历史、发生的事情,除了以身体语言和口传语言的非物态形式广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实物、图像、文字等物态形式流传后世。非物态形式的叙事,通常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有时不可触摸、不可见,所以其源头寻踪很有难度。物态形式的叙事,多呈现为实在可见的物质文化,而且必须有可触知的物质形态。特别要注意的是,物态叙事和非物态叙事会在不同层面发生互释,尤其会在某个时刻、某个时代需要构建意义和价值时形成相应的变化。
    (摘编自朱怡芳《玉文化的想象性叙事》)
    高三语文 第2页 共8页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玉器以及大量与玉有关的文图记载、传说和经验表述中,存在玉文化的编码,对后世的人来说有想象成分。
    B. 20世纪30年代,由柯林武德提出的构造的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历史学,与其他历史学形成性质上的区分。
    C. 想象性叙事的历史与意义从来都是书写者和解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想象性信息生产。
    D. 人类用于自身与外部世界信息交流的符号表达类型主要有两种,它们是非文字性语言和文字性语言。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再现的艺术,这种再现即是通过感性的、解释性的、分析性的描述来进行理解性叙事。
    B. 信息传递过程是信源通过信息编码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若受到干扰,就会造成后世解读者的解读障碍或误读。
    C. 从文章第四段可以看出要尽可能追求客观,人们在书写和解读历史时应当保持审视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
    D. 不论是具有不确定性、流动性的非物态形式叙事,还是实在可见、可触知的物态形式叙事,两者并非割裂,也非一成不变。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中“信息传递过程原理”解说的一项是( )(3分)
    A.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作者眼中的哈姆莱特只有一个。
    B. 师父以身示范向徒弟传授技术同时,往往伴有叮嘱、念叨带有经验、情感、个性化特征。
    C. 语言学家帕默尔认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D. 玉在周代时期大量用于祭祀、礼仪,到了汉代又转化形成玉棺、玉衣、等新的丧葬玉文化。
    4. 请简要概括文中所说四种主要的叙事形式的异同。(6分)
    5.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怎样将真实存在过的玉文化编码为历史信息”的理解与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河流
    李达伟
    那时,天是湛蓝的,蓝色堕入谷底。出现在眼前的是怒江。众多支流从高黎贡山深处流出来,穿过一些甘蔗田,穿过一些芒果林,那些支流的声息与一些乌鸣交杂在一起,一些支流独自流入怒江,一些支流交汇后流入怒江。河流弯曲奔流,河流的名字不停地变化着,怒江流到我面前时叫“潞江”。
    雨季,在雨水的漫潓下,高黎贡山下的那几条大河变得混浊,一直清澈的是在高黎贡山中流淌着的那些溪流。怒江是混浊的,盈江是混浊的,瑞丽江是混浊的。我知道这几条河流,只
    高三语文 第3页 共8页
    是在雨季暂时变得浑浊而已,当雨季结束,它们又将恢复清澈和幽蓝。特别是在冬日,在开得火红的攀枝花的映照下,它们清澈得发蓝。
    我们所在的怒江边,熟悉的清澈透蓝,河面宽阔,河流貌似缓慢地流淌着,我从河流偶尔裹挟着的一点点泥沙中,意识到了一条河流将要涨起。我们在惊慌中逃离,毫发无损。我们抵达一个山坡,我以为看到的是自己所熟悉的世界,那个我们偶遇的人却说那并不是我所熟悉的世界,即便我看到了闪烁的灯火,但那里依然很原始落后,我感到恐怖。我猛然惊醒,我旁边睡着的是让我变得柔软,轻易就把我融化的女儿。有一会儿,她咯咯地笑着,我不知道她梦见了什么。她会不会梦见那条我既在现实中遇见,又在梦中不断看到的河流。
    梦境中不止出现河流,还出现了在河流边漫游的诗人、漫游的僧侣、漫游的民间艺人,还有那些土生土长的人,以及其他众多的生命。所有生命的目光,在某一刻都朝着河流的方向,似乎河流便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幸福与苦痛都在那河流边发生着。
    现实中,我们出现在河流边,既看着河流的流淌,同时让自己与不只是河流的世界之间发生碰撞。即便我也深知那些河流,已经与过往有了一些变化,但由于在雨季河水流量大,让我总觉得那些河流一如往常地流淌着,不竭地流淌着,不需要担心枯竭。这像极了高黎贡山中的那些生命,至少是一个世界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生命力的旺盛与不竭。我也深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无暇顾及它的某些细部。在高黎贡山生活与漫游的时间里,我进入了它的某些细部,一些人的命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我目睹或者耳闻。一些人的命运,并不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在高黎贡山中,河流一开始的出现就已经让人诧异。我看到了怒江,于我而言它是真正意义的大河。一条大河对我的冲击太大了。我的童年时期,安抚我的只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高黎贡山下,一些人的童年因为怒江而与我不同,一条大河的流淌安抚着他们的童年。我喜欢河流,很难清晰地说出是为什么。我既喜欢河流的隐喻,也喜欢河流的现实。河流以各种姿态在流淌,或汹涌,或平静,或是涓涓细流,或是滔滔江河。它们从源头开始,或者只是从其中一段开始,它们最终汇入大海。我出现在河流边的很多时间里,变得静默异常,那是我的静默,河流却不是静默的,而是流动的、诉说的、澎湃的、低回的,诉说着生命的完整与残缺。我听到的是一条河流在流淌(以一种应该是恒久的姿态,我们希望河流能一直那样流动着),我感受着与河流有关的对于生老病死的态度,我似乎渐渐看淡了生老病死。
    我正在阅读《沿河行》,还随笔写下了这样的阅读笔记:
    沿河行。奥利维亚·莱恩。原来读的是她的《孤独的城市》,城市越大人越小,一些孤独的艺术家,一些孤独的个人在城市的喧闹庞杂与堕落与不齿中孤独地活着,有些人会被吞没,有些人也在清醒、努力和不屈地活着。《沿河行》中,作家沿着乌斯河行走,在还没有遭到很大破坏的自然中,她陶醉于沿河的那些美丽自然之中,爱情带来的沮丧也被河流慢慢治愈,她在寻求治愈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然世界对于整个人类的影响。
    我带着这本书出现在梦中的河流边。现实与梦中,我往往是不一样的,我甚至怀疑梦境中的自己是另一个“我”(是一个我从未想象过和感知到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维度中的自己),是另一个“我”在面对另外一种真实。我说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对河流如此痴迷。在一些时间里,我不断回溯着,不断思考着,最终唯一能给出的解释是,我长时间生活在这些河流
    高三语文 第4页 共8页
    边,同时,我的思想我的个性不断被这些河流重塑着。河流在我的世界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一些在这之前我们从未发现的动物,突然出现在了高黎贡山。我们暗自激动。世界深邃庞杂,我们深知很多生命早就已经存在其中,只是我们暂时或者永远都无法发现而已。对于高黎贡山中的那些生命,就像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身一样,一直处于不断认识的过程中。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不断有新的生命被认识,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些生命已经从那个世界离开,或者消失。进入高黎贡山,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所中,我们遇见了一些人。我们才意识到是有那么一些人,真正热爱着这个世界之中的一切生命,他们的工作日常就是关注新的生命的出现,以及一些一直存在的生命的变化。有新的动物或植物出现时,他们近乎狂喜。
    (节选自《迁徙的鸟》)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曾在怒江边遇险,在惊慌失措中逃离,安全抵达一个山坡,以为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世界。
    B. 因为女儿梦见了与“我”在现实中遇见又在梦中不断看到的河流,她睡着也咯咯地笑了。
    C. 在高黎贡山生活与漫游的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萌发了归乡怀旧意识。
    D. “我的思想我的个性不断被这河流重塑着”是作者对河流作用的认识,是充满哲思的自省。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在写怒江时,用了“穿过一些甘蔗田”“穿过一些芒果林”,呈现了当地风物,具有画面感。
    B. 文章以“梦境”为线索,串联起高黎贡山的种种生命,现实与梦境交织,虚实相间,令人陶醉其中。
    C. 作者立于生命的视角与立场,细腻的笔触里有热望与落寞、忧伤与欢喜,最终形成祥和的平衡。
    D. 文章语言叙述有一种陌生化又似曾相识的错杂效果,以语言的诗性,感觉的灵性,传达丰富的意蕴。
    8. 本文在写河流时一再写到生命,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6分)
    9. 这篇散文的最后一段跳转到高黎贡山中的生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持书侍御史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数蒙引见,任心弹射,肆其欺罔,令在上震怒,臣下无以自安。内外知其不可,而莫能论诤。给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权万
    高三语文 第5页 共8页
    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徒损圣明。道路之人,皆兴谤议。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群臣。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 伏愿陛下留意再思。自驱使二人以来,有一弘益,臣即甘心斧钺,受不忠之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太宗欣然纳之,赐征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朝廷成相庆贺焉。
    (节选自《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肆,指肆意,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的“肆”意思相同。
    B. 圣心,指天子的心意,与《劝学》“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圣心”意思不同。
    C. 鄙,是古代的一种谦辞,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鄙见”。
    D. 材料二中“则蝼蚁得意焉”的“得意”与“得意忘言”中的“得意”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魏征认为,权万纪、李仁发诬陷房玄龄、斥退张亮,并不能整肃朝廷,反而白白地损害了陛下的威望和圣明。
    B. 材料一中,太宗欣然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并赏赐于他。后来,权万纪被贬谪,李仁发也被罢黜,朝中大臣相互庆贺。
    C. 材料二中,靖郭君打算在薛地修筑城墙,拒绝接受劝谏。有位齐人保证自己只说三句话,得以见到靖郭君并达到了劝谏目的。
    D. 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通过海里的大鱼渔网打不上来,钩钓不到,可一旦离开了水,蚂蚁都可以戏弄它,阐释了离开齐国的可怕未来。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杠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4分)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4分)
    14. 魏征劝说唐太宗和门客劝说靖郭君,策略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高三语文 第6页 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的运用,渲染了离别时凄凉迷茫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B.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借钟声和远树,以景喻情,无一字写情,又字字含情,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致有机交织。
    C. 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诗人在颈联中借景抒情,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D. 这首诗表面看起来写的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丰富,这正是韦应物诗歌的主要特色。
    16. 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慨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文人往往借历史人物来寄托思想感情,三国人物就在古诗词中经常被提及,如“ , ”。
    (2)读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小刚发了一条朋友圈:“此书甚妙,难以言说。”这正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 ”两句之意。
    (3)《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两句契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味觉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共同构筑起人类的感觉系统,人们以此感知并认识世界。苦辣酸甜时常引发与喜怒哀乐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即所谓艺术通感。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影视作品中,美食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煎炒烹炸透露真性情,(甲),常常中国人把“吃”推向哲学、美学高度,甚至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
    火锅是让人难以拒绝的中国美食之一。纪录片《沸腾吧火锅》里,食材的狂欢、汤汁的舞蹈,象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肆意的快意情仇。在写意的慢镜头和写实的特写镜头烘托下,诱人的香味仿佛飘出荧屏。无论什么食材,一旦投入锅里,就称为同频共振的风味一族。火锅纵贯南北、跨越东西,颇具凝聚力,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火锅。
    烧烤也具有相当高的江湖地位。纪录片《人生一串》用诙谐幽默的解说和豁达爽朗的基调,
    高三语文 第7页 共8页
    串起时光的印记、人生的起伏甚至一地鸡毛的世俗悲欢。飞禽走兽、虾兵蟹将、瓜果蔬菜,“万物皆可烤”成为《人生一串》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美食哲学。(乙)麻辣烫、酸辣粉、香辣蟹……辣椒引领着一场场味觉探险,火爆、刺激,充满诱惑。在纪录片《无辣不欢》里,无论是羊肉串还是钵钵鸡,辣椒让咀嚼的快感酣畅淋漓地释放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味觉记忆是理智与情感的综合体。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穿衣风格能够改变,但是口味却从童年一路保留下来,至老难以改变。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始终对猪脚饭念念不忘,《繁花》里的汪小姐难以抗拒排骨年糕的诱惑,《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对老北京涮肉如数家珍。味觉记忆会在多年以后,让你仿佛重新看到童年时的炉火、熟悉的家人、游走在街巷里的美食摊贩,一幕幕景象穿过岁月,以胡辣汤、涮羊肉、螺蛳粉、热干面等串联起来,令人莫名感动。
    18. 文中两处画线居中的“仿佛”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吗? 如果是,请指出比喻的构成,如果不是,请用“仿佛”再写一个不含比喻修辞的句子。(3分)
    19. 根据提示和要求,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与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1)甲处所写句子与上句形成对仗。(2分)
    (2)乙处写一个判断句不超过16个字。(2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唐明皇秋叶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21. 下列句子中的“结实”与文中加点的“结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他愤愤地批评道:“就你们这样偷工减料,房子怎么会结实?”
    B. 袭人道:“为什么不愿意? 早就要弄了来的,只是因为太太的话说得结实罢了。”
    C. 贾母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
    D. 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结实的站住自己的脚跟,躲在壕沟里,沉着的作战。
    22. 画线句用了三个“一”,但每个“一”的含义都不同,请结合语境分析。(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不少人养成了思维惰性,以结论为导向,不再深入探究。长此以往,只会导致我们看似无所不知,实则一无所知。可是,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文明发展,对发问与结论的内涵和关系的探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 第8页 共8页

    相关试卷

    2025攀枝花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5攀枝花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一诊)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共8页。

    2024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pdf、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002897/温度,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