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54分)
    1. 在物理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中学生正常行走一步约为60dmB.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36.5℃
    C. 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50gD. 初中生快步行走的速度大约是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学生正常行走一步约为6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最舒适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十个鸡蛋约一斤,即500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符合题意;
    D.初中生快步行走的速度大约是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
    A. 露珠下的叶脉
    B. 镜中的“路”
    C. 阳光下的影子
    D. 拱桥的倒影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露珠下的叶脉被放大,属于光的折射,故A符合题意;
    B.镜中的“路”属于凸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超是利用次声波检查身体
    B. 快速路旁的声音屏障,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音叉音调低
    D. 利用超声检测仪监测,可以预报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灾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故A错误;
    B.如图,快速路旁的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频率低,音调低,故C正确;
    D.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次声波,所以利用次声波检测仪监测,可以预报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灾害,故D错误。
    故选C。
    4.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及与空气摩擦生热,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紫外线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B. 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 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D.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真伪
    【答案】A
    【解析】
    【详解】A.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故A正确;
    B.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但过量照射会使皮肤变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等,故B错误;
    C.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可以传递光能,故C错误;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故D错误。
    故选A。
    6.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等于30°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D. 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由
    可知
    而图中已知
    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
    为折射角,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该图反映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起飞,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如图)。飞机飞行过程中,某乘客看到机翼相对于什么是静止的( )
    A. 云朵B. 地面C. 太阳D. 座椅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们平时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ABC.飞机飞行过程中,相对云朵、地面和太阳,机翼有位置的变化,机翼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飞机飞行过程中,以座椅为参照物,机翼没有位置的变化,机翼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关于下列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当在右盘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仍指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 乙图:读数时视线未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 丙图:在使用温度计读数时,应使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D. 丁图: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使刻度尺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在右盘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仍指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游码,因为在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要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中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应使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故C正确;
    D.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未必使刻度尺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C。
    9. 小明发现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冷饮瓶表面出现“露珠”,而从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却出现“白霜”。学完物态变化后,他将冰块和适量的盐放入空易拉罐并进行搅拌,来模拟“白霜”的形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冷饮瓶表面出现“露珠”是由于饮料瓶从空气中吸热发生了熔化现象
    B. 在冰块中加入盐的目的是使冰的熔点升高,以加速冰的熔化
    C. 搅拌一会儿后,易拉罐底部出现白霜,此时易拉罐内冰水混合物温度低于0℃
    D. 小明提起易拉罐,发现湿毛巾“粘”到了易拉罐底部,说明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冷饮瓶表面出现“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了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在冰块中加入盐的目的是使冰的熔点降低,以加速冰的熔化,故B错误;
    C.在冰块中加入盐使冰的熔点降低,易拉罐内冰水混合物温度低于0℃,故C正确;
    D.易拉罐下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C.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D. 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错误;
    B.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大小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也将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
    C.选取两段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所示,是学校大门口安装的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使用时只需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测试者面部信息与学校备案系统相匹配并测量体温,十分便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种透镜
    B.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D. 测温系统是通过接收人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紫外线来测温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近视镜是凹透镜,故A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C正确;
    D.测温系统是通过接受人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测温的,故D错误。
    故选C。
    12.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的铁块比1kg的棉花质量大
    B.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C.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答案】D
    【解析】
    【详解】A.1kg的铁块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故A错误;
    B.根据m=ρV可知,当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所以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密度可能改变,如水结成冰,密度变小,故C错误;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减小一半,体积不变,密度减小一半,故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①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②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③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④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A. 只有①③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D. 只有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为
    sAB=80.0cm-40.0cm=40.0cm
    ②已知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s,其中小车通过AC段的路程为sAC=80.0cm。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③当小车过了B点后,一会儿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④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综上,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B. 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1∶3
    C. 甲、乙两车在0~3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t=2s时,甲、乙两车相距20m
    【答案】D
    【解析】
    【详解】A.s—t图像中,交点表示相遇,通过的路程相等,故t=3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像可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

    所以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1,故B错误;
    C.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乙两车在0~3s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t=2s时,甲车通过的距离为60m,乙车通过的距离为
    s′=v乙t=10m/s×2s=20m
    乙车距离原点的距离为
    s0=20m+60m=80m
    故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Δs=s0-s=80m-60m=20m
    故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态酒精是晶体
    B. 在-117℃时,酒精一定处于液态
    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读图甲可知,固态酒精在-1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态酒精是晶体,故A正确;
    B.在-117℃时,此时处于熔点温度,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体,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为78℃,而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沸点低于此时沸水的温度,因此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6.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因此①④是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甲的密度是1×103kg/m3
    C. 质量相同时,甲和乙的体积比是1∶2
    D.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由图像数据得,甲的密度为
    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即甲和乙的体积比是1∶2,故C正确;
    D.乙的密度是
    所以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ρ甲∶ρ乙=2g/cm3∶1g/cm3=2∶1
    故D错误。
    故选C。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蜡烛和光屏都向左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B. 若蜡烛从光具座35cm处移动到45cm处的过程中,移动光屏,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逐渐变大
    C. 在图乙中,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置一个眼镜片,只向右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像,该镜片是近视眼镜片
    D. 将蜡烛从40cm刻度线处向透镜方向移动,移动光屏,光屏上可接收到放大的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40.0cm-30.0cm=10.0cm
    A.如果蜡烛和光屏都向左移动,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可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该成像规律制成的,故A正确;
    B.若蜡烛从光具座35cm处移动到4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蜡烛经过40cm刻度处后,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右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则该镜片为凸透镜,即是远视眼镜片,故C错误;
    D.将蜡烛从40cm刻度线处向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9. 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答案】 ①. 2.75 ②. 38.2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单位是cm,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边缘对准9.00cm,右端对准11.75cm,故物体的长度为
    L=11.75cm-9.00cm=2.75cm
    [2]由图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38.2℃。
    20. 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从月球携带约2kg“月壤”顺利返回地球,使我国成为人类第三个获取月球样本的国家。返回途中,“月壤”相对于嫦娥五号是________的。“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其质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静止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返回途中,“月壤”相对于嫦娥五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月壤”是静止的。
    [2]“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其质量不变。
    21. 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且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处发生了______而进入水中,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______。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折射 ③. 漫反射
    【解析】
    【详解】[1]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时,鸟挡住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在鸟的另一侧地面形成了黑影。
    [2]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导致反射光线少于入射光线,所以看起来要“暗”一些。
    [3]因为光照射在鸟身上反射向四周,发生了漫反射,所以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
    22.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体积之比是3∶4,质量之比是2∶3,则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若将甲物体伐去一半、乙物体截去,则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8∶9 ②. 8∶9
    【解析】
    【详解】[1]由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若将甲物体伐去一半、乙物体截去,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仍然是8∶9。
    23. 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
    【答案】 ①. 甲 ②. 乙 ③. 甲
    【解析】
    【详解】[1]根据图(a)可知,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乙球运动得快。
    [3](b)图中,s与t成正比,因此图b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4、25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4. 如图,请你在图中作出月亮在水中所成的像Mˊ,以及人看到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在图中用M点代表月亮,用Mˊ代表月亮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月亮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月亮反射太阳光经过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故先找到月亮的像点M’,连接人眼和像点,该连线与水面相交于一点为入射点,连接月亮与入射点,并加上向下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入射点和眼睛的连线即为反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25. 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后(如表所示),通过对比α和β两个角度的关系,可得结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3)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为________;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
    【答案】(1) ①. 垂直 ②. 顺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60° (4)可逆
    【解析】
    【小问1详解】
    [1][2]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因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会顺时针转动。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可以得到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小问3详解】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
    【小问4详解】
    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即入射光线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反射光线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7. 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甲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随着蜡烛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将往________移;
    (2)实验中,他得到的物距(u)与像距(v)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当烛焰与凸透镜相距30cm时在光屏上能看见清晰的像,若此时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不改变透镜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移动距离s'(填“左”或“右”),且移动距离s'_______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明再换用焦距为15cm凸透镜继续实验,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 ①. 同一高度 ②. 上
    (2) ①. 10 ②. 左 ③. 小于
    (3)右
    【解析】
    【小问1详解】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随着蜡烛燃烧,蜡烛将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将往上移动。
    【小问2详解】
    [1]由图乙可知,u=v=2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2]当烛焰与凸透镜相距30cm时在光屏上能看见清晰的像,若此时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不改变透镜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当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故像移动的距离s′小于物体移动的距离s。
    【小问3详解】
    换用焦距为15cm凸透镜继续实验,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此时凸透镜焦距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因此他们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像距变大,像的变大。
    28. 小德利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测液体密度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78g;
    ②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g;
    ④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³。
    (3)接着小德只利用天平、烧杯和水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
    ①他先利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₀;
    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₁;
    ③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④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₂,则小石头的密度ρ石=__________(用字母m₀、m₁、m₂、ρ水表示)。若取出石块时带走少部分水,则这样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 ①. 左 ②. 40 ③. 44 ④. 0.85 ⑤. ⑥. 相同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天平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侧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天平平衡。
    (2)②[2]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③[3]由图丙可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
    ④[4]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3)④[5]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烧杯内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加入的水的体积为,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加入的水的体积,即
    则小石头的密度
    [6]石块从水中取出时虽然会带走一部分水,但是加水后还是到达标记处,故这样测量的石块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准确的,所以密度的测量结果不变。
    四、(29题6分,30题7分,共13分)
    29. 如表是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6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km?
    【答案】(1)120km/h
    (2)84km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0km,列车在此区间运行的时间为
    t=11∶45-09∶15=2.5h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2详解】
    列车从苏州到常州区间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6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30. 北方寒冬,为制作冰雕所需的冰块,艺术家找来一些长方体箱子(制冰模具),一夜之后水完全结冰,且冰块恰好能与空腔形状完全一致。如图所示的箱内空腔长1m、宽0.6m、高0.3m,ρ水=1×103kg/m3,ρ冰=0.9×103kg/m3。求:
    (1)与箱内空腔等体积冰的质量m;
    (2)箱内加入水的深度h。
    【答案】(1)162kg
    (2)0.27m
    【解析】
    【小问1详解】
    箱内空腔体积为
    V=1m×0.6m×0.3m=0.18m3
    与箱内空腔等体积冰的体积为
    V冰= V=0.18m3
    与箱内空腔等体积冰的质量为
    m冰=ρ冰V冰=0.9×103kg/m3×0.18m3=162kg
    【小问2详解】
    水结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可得水的质量为
    m水=m冰=162kg
    水的体积为
    箱内加入水的深度为
    序号
    ∠α
    ∠β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A4: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A4: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