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1)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1)历史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概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区域文明之间孤立隔绝B.中原文化发展领先全国
C.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D.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对于士、庶民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反映出分封制()
A.强化等级秩序B.凸显家国一体
C.固化血缘关系D.隐含分裂因素
3.战国初期,任用贤能布衣为官在各国中甚为流行,政府中任职的各级官吏大都系出身于士人、平民的流官。战国中后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一变化()
A.加快了君主集权政体的形成B.根源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C.表明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D.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史记》记载: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兴“鱼盐之利”;魏国李悝“尽地力”、“平籴法”,于是“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后来,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为秦完成统一奠定基础。材料表明()
A.改革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B.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文化风尚
C.政治变革是统一的推动力量D.法家思想主流地位遭受挑战
5.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但是到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主要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经济发展B.对外征战开疆拓土
C.尊崇儒学重义轻利D.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6.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主要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贝丘文化
代表性成就
彩绘陶器;粟;姜寨聚落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玉器;祭坛神庙
彩绘陶器;石斧、石锛
分布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珠江流域
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B.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相互交流
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7.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改变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D.推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8.北魏时期,有人作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唱道:“统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这可用来说明北魏()
A.实行移风易俗的可能性B.推行赋役改革的紧迫性
C.发展农耕经济的重要性D.改变政治中心的必要性
9.据《通典》记载,隋朝时,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仅“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这表明隋朝()
A.储粮技术十分先进B.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C.运河便利物资流通D.备战备荒蔚然成风
10.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门下省的这一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帝的意志不能脱离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门下省的设置()
A.体现出皇权受到削弱B.表明唐代中央集权的日益完善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说明唐政权具有民主政治色彩
11.据记载,武则天偏重佛教,但明白宣示,三教任务相同,令人撰写《三教珠英》;朝廷遇有大典,常令三教代表人物上殿宣讲各自的经典。唐德宗生辰,令三教讲论,其程式是:“初若矛盾相向,后类江海回归”。这说明当时()
A.皇帝好恶决定了三教地位B.三教思想由并行渐趋向融合
C.儒家信仰体系得到了重建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嬗变
12.安史之乱后,“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使”,但“节度多兼观察”。各道设有的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也一般被节度使兼任,“盖使名虽多,而其主事者,每道一人而已”。这一现象()
A.加速了中枢权力机构异变B.客观上冲击了唐朝中央集权统治
C.反映出监察制度逐渐废弛D.表明唐末农民起义已经成为必然
13.下表为唐开元四年(716年)某地授田情况。据此判断此地()
A.战争导致流民迁入B.均田制度业已崩溃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授田标准缺乏统一
14.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
A.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B.佛教融合儒道思想
C.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D.三教并行趋势显著
15.“中央大权的旁落,总是由于兵权和财权的旁落,宋太祖有鉴于此,设转运使于各路,以收财赋之权。诸州的兵,强者都升为禁军,直隶三衙。如此一来,前此兵骄和外重之患,就都除掉了。”然而天下事有利必有弊,这样做可能导致的弊端是()
A.冗兵冗费加重朝廷负担,财政状况恶化B.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
C.有效预防内部发生叛乱,巩固国家统一D.制度僵化因循守旧,缺乏变通
16.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反映出宋代()
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B.城市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17.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其主要意图是()户主姓名
户内应受田(亩)
实受田率(%)
张玄均
130
12
曹仁
75
14
王孝顺
51
8.17
索住洛
36
22.67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8.明宪宗时,“今人但知汪太监”,不知有皇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都由其党徒把持,他们称魏忠贤为“九千岁”。这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出现危机B.宦官扰乱朝政
C.君主专制的强化D.君权受到制衡
19.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研究兴修水利,深感“西北治河,东南治水利,皆目前救时至计”。而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数学、地理、水利、工程等知识,运用到兴修水利工程中,可以马上发挥作用。这反映出,明朝后期“西学东渐”的形成()
A.建立在经世致用思潮基础上B.推动中国科技完成近代转型
C.使明朝的经济融入世界市场D.体现出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
20.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民情、水旱等等。一些重要政策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增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C.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D.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终衰弱。戎人迫近华夏,从陇山向东直到伊水、洛水,处处都有戎人。这时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泾水北边有义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水上游西面有蛮氏之戎。在春秋时代,戎人偶尔进入中原,参与华夏各国的盟会。
-摘编自《后汉书·西羌传》译文
材料二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期以后,历史的陈旧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文化从结构的深层发生了剧变。至于具体的表现,则在于对人格独立的孜孜追求,争取思想的自由,不屑以圣贤为冠冕的教条,憎恶灭没个人真性情而安于欺世盗名的假道学;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自明代中期以后,户籍管理制度松弛,人们取得了部分自由流动的权利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增强,诸如农村的商业化,定期集市的小镇的激增,作物的专门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正德前后思想文化的变异,更是打破了“迷古”的魔障,给人们以直抒己见的勇气至万历时期,由于西方耶稣会士东来,也即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这样就在原有城市生活变革的基础上更加深了一步。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文化从结构的深层发生了剧变”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剧变”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剧变”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遇到的新问题及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
1-20CDADACADBCBBCBADACAB
21.(1)分布格局:诸夏和诸少数民族交错杂处的分布格局。
原因:周平王东迁,周边民族得到内迁空间;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少数民族乘虚而入;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2)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说明: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22.(1)表现:追求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文学艺术世俗化,出现反封建内容。
(2)原因:人身控制削弱(户籍管理松弛);商品经济繁荣;心学兴起;西学东渐。
认识:因政治、经济变化而引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君主专制、小农经济阻碍,新变化未成为社会主流。
23.(1)新问题:外国(沙俄)势力的侵扰。
特点:有继承也有创新;因俗而治;恩威并用;设机构管辖。
(2)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1)历史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1)历史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高一10月训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