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下列描述属于表碛的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年,科学家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充满液态水的海洋星球,该星球被命名为T0I-1452b。据估计,T0I-1452b的水储量大约占整个星球质量的30%,这说明其表面有极大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推测T0I-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
A.体积、质量适宜B.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
C.公转轨道呈椭圆形D.和太阳系中的太阳距离适宜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3、4题。
3.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A.人口少B.气温高
C.纬度低D.海拔高
4. 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1904年,科学家发现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绘出的太阳黑子分布图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图)。 读图完成5、6题。
5. 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现太阳黑子
A.温度比周围太阳大气温度更高B.在太阳表面的纬度分布具有规律性
C.出现在太阳大气圈最外层D.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6. 当“蝴蝶”翩翩起舞的年份
A.干旱或洪涝灾害频率加剧B.赤道上可看到极光
C.地球磁场受干扰,指南针坏掉无法再使用D.干扰电离层,无线电信号全部中断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地理坐标为(36.95°E,37.15°N)。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有多个震级B.地震波经过莫霍面速度增加
C.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地幔D.震感为先有左右摇晃,后有上下颠簸
8.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人员可以利用
①GIS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②RS查看道路的毁坏情况
③GNSS监测潜在的滑坡体④BDS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燕子石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的化石,因其色泽典雅、质地优良,虫体形似春燕、宛如浮雕,多被用于制砚陈于书案。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可能与燕子石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是
A.恐龙脚印化石
B.古老地层中的煤
C.冻土中的猛犸象
D.古老地层中的铁
10.燕子石开采于山区指示了哪种环境变迁
A.生物演化
B.陆块漂移
C.地壳升降
D.气候变化
下面四幅图是某学生在地理实践中拍摄的景观照片。据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自然景观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平坦宽广,形如三角B.②地上宽下窄,形如蘑菇
C.③地两壁陡立,谷底狭窄D.④地山坡陡峭,雪山连绵
12.关于②景观区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岩石具有不可溶性B.整体上看适宜发展耕作业
C.地表河流一般众多D.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下图为长沙市河流阶地剖面图,图中I、Ⅱ、Ⅲ为河流阶地,图中所示的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湘江下游面积最大的沙洲。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橘子洲的成因类似的是
A.角峰 B.长江河口的三角洲
C.云南昆明石林景观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4.关于图中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持续抬升形成阶地 B.土壤肥沃且颗粒较粗
C.阶地I形成晚于阶地Ⅱ D.形成与侧蚀作用无关
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屑物,主要分布在冰川末端的消融区表面。研究表明,较薄的表碛物会加速冰川融化,而较厚的表碛物可以延缓冰川融化。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不同海拔冰川消融速度差异。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描述属于表碛的特征的是
A.碎屑物表面光滑
B.绝大部分棱角明显
C.有层理结构
D.大小均匀
16.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较高和较低海拔处冰川消融速度慢的原因分别是
A.气温高 表碛物较厚
B.气温低 表碛物较薄
C.气温高 表碛物较薄
D.气温低 表碛物较厚
理论上,一个地方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应为当地时间12:00左右,气温最高的时间应为当地时间14:00左右。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天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甲、乙两时刻云量大小比较及判断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时刻云量大
②乙时刻云量大
③甲时刻气温低,但太阳辐射强,说明此时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④乙时刻为当地时间12:00,但此时的实际太阳辐射量较甲时刻小,说明此时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下面四幅图中,气温日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B. C. D.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根据图中6月7日的月相,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
A.廿八B.初三
C.初八D.十五
20.6月19日19时,该地会出现满月,推测满月出现的位置大致在
东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
B.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
C.西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
D.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6年8月底至9月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流域古乡段(海拔3500~4000m)暴发泥石流。图左示意本次泥石流发生前后的每日降水量累计(连以前的数目合并计算)曲线,图右示意泥石流在帕隆藏布江边形成的堆积体。完成21、22题。
21.降水量最大的日期是
A.8月28日B.9月2日C.9月5日D.9月7日
22.一段时间后,图右所示泥石流堆积体可能会使得该河段的
A.河道加宽B.河水变浅
C.流速减慢D.河岸变弯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海积地貌,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如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某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完成23题。
23. 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在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部分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23、24题。
24.下列关于嫦娥五号返回路线中经过的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③点空气密度最小B.②点位于平流层
C.①点气温低于④点D.④点水汽最丰富
25.嫦娥五号返回路线中
A.①到②点,大气多呈电离状态B.②点大气主要成分为臭氧
C.②到③点,大气密度逐渐增大D.④点以后即进入了对流层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題,共45分)
2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图Ⅱ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②,③。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之间(填行星名称)。(5分)
(2)《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zūn)乌”(踆乌,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日中出现的踆乌指的是(黑子/耀斑),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Ⅰ中的(甲乙丙)层。(2分)
(3)此时,图I中的(甲乙丙)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Ⅲ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2分)
(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图Ⅱ信息,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1分)
27.左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其中C、D、E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右图示意各圈层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0分)
A、B和生物圈等共同组成地球的(填“外部”或“内部”)圈层。B为圈,对应右图的(填数字)。②对应左图的(填字母)。(4分)
甲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在海洋上(深/浅)。岩石圈包括图中的(填字母)层和(填字母)层的顶部,同时该层也被认为是的发源地。(4分)
(3)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2分)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8.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分)
(2)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填序号)和____(填序号);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____(填序号)。(3分)
(3)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及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作用,据图判断,该景观上部岩石的坚硬程度比下部(大或小)。(2分)
材料二:研学小组在丙处国家地质公园看到典型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上图示意黄土高原上某区域黄土形成过程,该区域形成:典型黄土带,沙黄土带,黏黄土带,分别对应图中数字是:①,②,③。(3分)
(3)根据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判断①~③黄土颗粒依次变(粗或细),据图推断,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地貌,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属于地貌。(3分)
(4)丁处地貌名称为,主要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近几年,丁处地貌的生长速度减慢,其原因可能是中上游(生物措施),(工程措施)。(3分)
材料三: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此地。乙地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5)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分布有大量的新月形沙丘。根据腾格里沙漠南部沙丘的走向,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风。东侧沙坡头段铁路沿线多(灾害天气),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防治这种灾害所起的主要作用是。(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pdf无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