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铁人中学2024级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Mn 55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小题,每小题3分)1.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叶(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B. 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C. 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D. 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答案】C【解析】【详解】A.豆浆是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正确;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C.豆浆中含豆类蛋白质,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可逆,不具有生理活性,故C错误;D.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属于胶体聚沉,故D正确;选C。2.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食盐有效成分NaCl,可用作防腐剂,故A正确;B.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B错误;C.复方氢氧化铝片的有效成分是Al(OH)3,Al(OH)3能与盐酸反应,做抗酸药,故C正确;;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能杀菌消毒,做消毒剂,故D正确;选B。3. 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灼热的铂丝蘸取某固体样品进行焰色实验,火焰颜色为黄色,证明该固体样品中含有钠元素而不含钾元素B. 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试验C. 可用稀硫酸代替盐酸清洗铂丝D. 可用焰色试验鉴别Na2CO3与KHCO3溶液,是利用了Na2CO3与KHCO3化学性质的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用灼热的铂丝蘸取某固体样品进行焰色实验,火焰颜色为黄色,证明该固体样品中含有钠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钾元素,故A错误;B.铁的焰色几乎无色,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试验,故B正确;C.硫酸盐不易挥发,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清洗铂丝,故C错误;D.可用焰色试验鉴别Na2CO3与KHCO3溶液,是利用了Na与K的焰色不同,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选B。4. 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C2H5OH是乙醇,乙醇是有机物,属于醇类;Na2O2属于过氧化物,故C错误;D.Ba(OH)2属于碱、CH3COOH属于有机酸、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NaCl固体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选D。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A. 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氧气:2O+2H2O=4OH-+O2↑B. 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C. 用绿矾(FeSO4·H2O)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铬酸根离子(Cr2O):6Fe2++Cr2O+14H+=6Fe3++2Cr3++7H2OD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答案】C【解析】【详解】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A错误;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B错误;C.用绿矾(FeSO4·H2O)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铬酸根离子(Cr2O),Cr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为+3、Fe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O+14H+=6Fe3++2Cr3++7H2O,故C正确;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 +HClO,故D错误;选C。6. 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H+、HCO发生反应H++HCO=CO2↑+H2O,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选A;B.H+、CH3COO-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C.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发生反应:OH-+HCO=CO+H2O、Ca2++ CO=CaCO3↓,故不选C;D.Fe2+、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选A。7. 2024年11月7日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诞辰104周年纪念日。金属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关于铈的有关化合物及H2O2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eO2是整个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B. 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2CeO2+H2O2+6H+=2Ce3++O2↑+4H2OC. 该反应历程的总反应为:2H2O2=O2↑+2H2OD. 过程②中氧化性:CeO2>H2O2【答案】D【解析】【详解】A.CeO2是过程①的反应物、过程②的产物,所以CeO2是整个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故A正确;B.根据流程图,过程①中CeO2中的Ce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双氧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eO2+H2O2+6H+=2Ce3++O2↑+4H2O,故B正确;C.过程①方程式为2CeO2+H2O2+6H+=2Ce3++O2↑+4H2O,过程②方程式为2Ce3++6OH-+H2O2=2CeO2+4H2O,将①+②、H++OH-=H2O,整理可得2H2O2=2H2O+O2↑,故该反应历程的总反应为2H2O2=O2↑+2H2O,故C正确;D.过程②方程式为2Ce3++6OH-+H2O2=2CeO2+4H2O,H2O2是氧化剂、CeO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H2O2 > CeO2,故D错误;选D。8. 向与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②③中溶液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B. 与反应需要作催化剂C. 实验②③证明使溶液褪色的不是和D. 与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答案】B【解析】【详解】A.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A正确; B.过氧化钠和水常温下就能反应,无需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需要二氧化锰催化,B错误;C.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实验②③反应后溶液均为红色,能证明使溶液褪色的不是和,C正确; D.实验①证明反应生成氧气,说明溶液中存在过氧化氢,则与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D正确;故选B。9.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象。下图为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实现转化关系①B. 发生④⑤的转化均有产生C.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③和⑧生成氯化钠D. 反应②只能通过加热才能实现物质转化【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过量)+ NaOH =NaHCO3,可以实现转化关系①,故A正确;B.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因此④⑤的转化均有产生,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③Na2CO3 + HCl(少量)= NaCl + NaHCO3,和反应⑧Na2CO3 + 2HCl(过量)= 2NaCl + H2O + CO2↑,都生成氯化钠,故C正确;D.反应②通过加热能实现物质转化,2 NaHCO3Na2CO3+H2O +CO2,也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现物质转化,NaHCO3 + NaOH=Na2CO3+H2O,故D错误;故选D。10. 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过程可以设计成数字化实验进行跟踪。实验步骤如下:(1)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2)三种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氯水的广口瓶中;(3)用强光照射氯水,同时开始采集数据。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150秒,氯水pH降低的原因是HClO光照分解生成的HCl电离出了H+B. 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氯气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杀菌、消毒C. 0~150秒,氯水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D. 实验结果证明,光照氯水会产生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A. 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0~150秒,氯水pH降低的原因是HClO光照分解生成的HCl电离出了H+,故A正确;B. 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C. 0~150秒,氯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氯水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故C正确;D. 实验结果证明,光照使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氯水会产生氧气,故D正确;选B。11.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Ag+、Ba2+、Cu2+、Cl-、OH-、CO、SO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法确定含有K+、Cl-B. 可能含有Cl-、OH-C. 一定不含有Ag+、Ba2+、Cu2+、Cl-D. 一定含有K+、OH-、CO、SO【答案】B【解析】【分析】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Cu2+,(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OH-或碳酸根中一种或两种,则Ag+一定不存在;(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不溶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溶解的沉淀为碳酸钡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SO,不含有Ba2+,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K+,(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到AgCl白色沉淀,由于前面加了盐酸,因此不能说明含有Cl-。【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K+,可能含有Cl-,故A错误;B.溶液使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根水解产生的,可能含有OH-、Cl-,故B正确;C.根据前面分析一定不含有Ag+、Ba2+、Cu2+,可能含有Cl-,故C错误;D.根据前面分析得到一定含有K+、CO、SO,OH-不能确定,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12. 在室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B. 是的还原产物,是的氧化产物C. 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D. 要将含有、和混合溶液中的转化为,而不氧化和,应加入【答案】D【解析】【分析】①中,Z元素的化合价升高,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②中,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元素的化合价降低;③中,Z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上述3个反应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还原性强弱顺序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正确;B.由分析可知,是的还原产物,是的氧化产物,B正确;C.根据氧化性强弱顺序可知,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C正确;D.要将含有、和混合溶液中的转化为,而不氧化和,应加入,若加入,将氧化,D错误;答案选D。13.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二者基本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一样多B. C点的溶质为NaHCO3C. 由图可知,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弱D. 由图可知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碳酸氢钠【答案】D【解析】【分析】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相等。【详解】A.根据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多,故A错误;B.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的溶质为NaHCO3、NaCl,故B错误;C.由图可知,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故C错误;D.由图可知,碳酸钠和盐酸1:1反应,可以转化成碳酸氢钠,故D正确;选D。14. 漂白粉和漂粉精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有效成分均为Ca(ClO)2,相应的生产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②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B. 在清洁卫生间时,可将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漂白粉溶液混合使用以增强去污效果C. 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D. 上述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①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反应②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反应③是氯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一氧化二氯、氯化钠、二氧化碳;反应④是一氧化二氯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反应⑤是氢氧化钙和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水。【详解】A.②中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故A正确;B.在清洁卫生间时,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漂白粉溶液混合使用会生成有毒的氯气,故B错误;C.漂白粉和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①②③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是化合反应、⑤是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选B。15. 工业上常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Zn,流程如图。“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A. “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B. “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C. “脱氯”反应:Cu+Cu2++2Cl-= 2CuClD. 铜屑表面往往附着一些铜锈,像铁锈一样,其主要成分也是氧化物,需要用硫酸将其洗去【答案】C【解析】【分析】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 2H2O,再加入锌浸出液进行“脱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可知“脱氯”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l-+ Cu2+= 2CuCl,过滤得到脱氯液。【详解】A.由分析得,“浸铜”时,铜屑不能溶解完全,Cu在“脱氯”步骤还需要充当还原剂,故A错误;B.“浸铜”反应,铜和双氧水、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 2H2O,故B错误;C.“脱氯”反应生成CuCl沉淀,“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可知发生反应Cu+Cu2++2Cl-= 2CuCl,故C正确;D.铜屑表面往往附着一些铜锈,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故D错误;选C。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16. 氯化铝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催化剂,食品级无水氯化铝也可用作膨松剂、絮凝剂等。氯化铝熔点为194 ℃,183 ℃升华,其蒸气是缔合分子(Al2Cl6)。无水AlCl3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的无水AlCl3。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b、c、f中盛有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直接用e收集产物比用导管连接d、e的优点是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处的酒精灯(选填“a”或“d”)(5)设计装置g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装入g中___________。A.NaOH溶液 B.水 C.Na2CO3溶液 D.饱和食盐水(6)实验室有足量的浓盐酸,要制取133.5 g AlCl3理论上需要MnO2___________g,实际称取的MnO2固体量必须适当多于理论量,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浓硫酸 ③. 浓硫酸 (3)防止堵塞 (4)a (5) ①. 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②. AC (6) ①. 130.5 ②. a、b、c装置内会存有Cl2;Cl2在d中的反应有损耗【解析】【分析】实验目的是制备无水AlCl3,先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再用氯气和Al反应生成氯化铝,为防止氯化铝生成白雾,收集器后应连接干燥装置。a制备氯气,b中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c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氯气和Al反应生成氯化铝,e收集无水AlCl3,f盛放浓硫酸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g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小问1详解】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b中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c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f盛放浓硫酸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b、c、f中盛有的试剂依次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浓硫酸。【小问3详解】氯化铝熔点为194 ℃,183 ℃升华,直接用e收集产物比用导管连接d、e的优点是防止氯化铝凝华后堵塞导管。【小问4详解】为防止铝与氧气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制备氯气,用氯气排出d中空气后,再点燃d处酒精灯。【小问5详解】氯气有毒,不能随意排入空气中,设计装置g的目的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氯气能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所以g中合适的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故选AC。【小问6详解】实验室有足量的浓盐酸,要制取133.5 g AlCl3,根据氯元素守恒,需要氯气的质量为 ,设需要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g, x=130.5g,理论上需要MnO2 130.5g,由于a、b、c装置内会存有Cl2;Cl2在d中的反应有损耗,所以实际称取的MnO2固体量必须适当多于理论量。17.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的本质。I.离子反应(1)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装置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图1①接通电源前,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②随着稀硫酸的滴入,观察到烧杯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产生白色沉淀,小灯泡亮度变暗,这些现象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Ba2+和OH-浓度降低,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2)该小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2回答下列问题:①B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H2O、___________。②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与B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相同的是___________。A.Ba(OH)2溶液和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C.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 D.浓氨水和浓盐酸II.氧化还原反应(3)将铁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平行放置在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中,装置如图3所示,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铁片逐渐溶解,石墨棒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所示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②能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的现象是___________。【答案】(1) ①. 溶液变红 ②. Ba2++SO+2H++2OH-=BaSO4↓+2H2O (2) ①. Ba2+、Cl- ②. B (3) ①. C ②. 电流表指针偏转【解析】【小问1详解】①酚酞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能说明Ba(OH)2在水中电离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②随着稀硫酸的滴入,观察到烧杯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产生白色沉淀,小灯泡亮度变暗,这些现象说明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Ba2+和OH-浓度降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H++2OH-=BaSO4↓+2H2O。【小问2详解】①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B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H2O、Ba2+、Cl-。②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A.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H++2OH-=BaSO4↓+2H2O,故不选A; 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选B;C.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不选C; D.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选D;选B。【小问3详解】①总反应方程式为Fe+Cu2+=Fe2++Cu,根据反应方程式,实验过程中铁片质量减小,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减小,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故选C。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证明电路中有电流形成,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的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18. 实验小组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Ⅰ.制备胶体(1)实验1生成Fe(OH)3胶体和___________(写化学式)。(2)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3)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___________,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Ⅱ.Fe(OH)3胶体的性质(4)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Fe(OH)3悬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两者颜色相同 B. 两者稳定性相同C. 两者的分散质直径均大于100nm D.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资料】Ⅰ.pH>10时,Fe(OH)3胶体溶解。Ⅱ.固体易升华。【实验4】取5mL实验3得到液体于蒸发皿中,继续加热,待蒸发皿中液体变为黏稠状,罩上漏斗,可观察到漏斗内出现棕褐色的烟,且有棕褐色固体附着在漏斗的内壁上。继续加热,蒸发皿中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Fe2O3。(5)根据资料,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H3AsO4),砷酸浓度较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6)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7)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1)HCl (2)不需要加热或FeCl3溶液浓度小 (3)NaOH(或碱) (4)A (5)FeCl3 (6)pH>10时,Fe(OH)3胶体溶解 (7)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解析】【分析】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然后探究Fe(OH)3胶体的性质。【小问1详解】实验1中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实验1中生成Fe(OH)3胶体和HCl;【小问2详解】对比实验2和实验1的实验操作可知,实验2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FeCl3溶液浓度小;【小问3详解】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小问4详解】A.Fe(OH)3胶体和Fe(OH)3悬浊液都呈红褐色,A项正确;B.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Fe(OH)3悬浊液属于不稳定体系,Fe(OH)3胶体比Fe(OH)3悬浊液稳定,B项错误;C.Fe(OH)3胶体中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之间,Fe(OH)3悬浊液中分散质直径大于100nm,C项错误;D.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D项错误;故选A;【小问5详解】由资料可知,固体FeCl3易升华,故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FeCl3;【小问6详解】根据图像以及资料“pH>10时Fe(OH)3胶体溶解”可知,pH较高时,即pH>10时Fe(OH)3胶体溶解,从而使得对砷酸的吸收效率降低;【小问7详解】根据原子守恒。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FeAsO4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19.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在低温、碱性条件下稳定。工业上用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1)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具有强氧化性。(2)在农业生产中,滤液1中的溶质可用作___________。(3)在实验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4)上述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控制温度在30℃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5)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离子数之比是1∶2,则该反应中被还原和被氧化的氯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6)K2Fe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迅速反应产生Fe2(SO4)3并产生大量气泡,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7)高铁酸钾(K2FeO4)也可用以下方法制得。请配平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aFe(NO3)3+bKOH+cCl2 = dK2FeO4+eKNO3+fKCl+gH2O【答案】(1)+6 (2)化肥(复合肥) (3)漏斗、玻璃棒 (4) ①. 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②.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产品分解 (5)11∶3 (6)4FeO+20H+=4Fe3++3O2↑+10H2O (7)【解析】【小问1详解】高铁酸钾(K2FeO4)中K元素显+1价、O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小问2详解】在农业生产中,滤液1中的溶质为KNO3,含有K、N元素,可用作化肥。【小问3详解】在实验室,过滤装置图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玻璃棒。【小问4详解】氧化过程中,氢氧化铁被次氯酸钾氧化为高铁酸钾,次氯酸钾被还原为氯化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OH)3+3ClO-+4OH-=2FeO+3Cl-+5H2O;K2FeO4在低温条件下稳定,控制温度在30℃以下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导致产品分解。【小问5详解】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KCl是还原产物,KClO、KClO3是氧化产物, ClO-与ClO离子数之比是1∶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KCl、KClO、KCl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1:2,则该反应中被还原和被氧化的氯原子数之比为11:3。【小问6详解】K2Fe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迅速反应产生Fe2(SO4)3并产生大量气泡,铁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则生成的气体为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20H+=4Fe3++3O2↑+10H2O。【小问7详解】铁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6、Cl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16KOH+3Cl2 = 2K2FeO4+6KNO3+6KCl+8H2O,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ABCD生活中的物质食盐小苏打复方氢氧化铝片漂白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NaClNa2CO3Al(OH)3NaClO用途做防腐剂做发酵粉做抗酸药做消毒剂碱酸盐碱性氧化物电解质A纯碱H2SO4NaHCO3氧化镁BaSO4B烧碱稀盐酸NaClNa2O稀硫酸C熟石灰C2H5OHNH4NO3Na2O2液态氯化氢DBa(OH)2CH3COOH胆矾生石灰NaCl固体选项粒子组判断和分析AH+、Na+、HCO、SO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H++HCO=CO2↑+H2OBNa+、H+、Cl-、CH3COO-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CCa2+、Na+、OH-、HCO不能大量共存,因只发生反应:OH-+HCO=CO+H2ODK+、Fe2+、Cl-、HClO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离子Zn2+Cu2+Cl-浓度(g·L-1)1450.031实验实验操作丁达尔效应1向40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迅速出现2向40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 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迅速出现3加热40mL饱和FeCl3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