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美版(2024)3.捏泥巴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美版(2024)3.捏泥巴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捏泥巴》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作为陶艺系列课程的起始课。本课需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简单陶艺制作的技巧的同时,能制作出新颖别致的陶艺作品,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探索出很多制陶的技法,如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手捏成型的方法进行陶艺制作。通过手捏成型制作的陶艺作品质朴、天然,泥板成型可使作品较规整,结合这两种方法创作作品,比较适合学生操作,更易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以生活中的器物为创作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的欣赏、感受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用途不同的器物,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朴素道理,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根据“造型·表现”在教学中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艺的起源与制作过程。学习手捏成型的泥塑基础技法,创作一件泥塑作品。
2.能力目标:本课教学通过运用触摸体验、观察法、实践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泥性,了 解泥塑的创作过程,感悟泥塑的美感,,启发学生创作美观、实用的陶艺器皿。
3.情意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验捏泥巴带来的乐趣,感悟灿烂的彩陶文化,形成良好的审美取向,唤起学生对学习泥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创作中表达美好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悠久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用品为题材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是:泥塑器皿的制作方法及塑出有特点的器皿作品。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手指协调性较弱,所以不要求其作品的精致,只需将作品的外形制作出即可。“彩泥”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所以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随心所欲地进行夸张、变形、想象与创造,让他们的情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中,自由发挥创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说“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美术教学,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与互动,体会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把课堂教学、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绘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我们周边的客观事物,做到生活源于艺术,而艺术又在生活中升华,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还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欣赏陶瓷作品。
2.活动探究法:通过学习泥塑的技法和泥塑的方法探究泥塑的。
3.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出示各种器具引导学生观察,问:仔细观察这些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为后面学习《捏泥巴》做好铺垫,并引出本课课题《捏泥巴》。
(二)新授
1.引导启发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欣赏各时期的陶器,《白陶鬶》、汉代《黑陶双耳壶》、新石器时代《网纹单耳彩陶缶》、新石器时代《红陶兽形壶》、仰韶文化《鹰形鼎》(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问:,看这些陶器像什么?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出示教学中此项内容即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2.探究学习
其次,我设计了“学一学”这一环节,学习泥塑的技法和泥塑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技法与方法的掌握,并且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通过小组中交流、合作、在小组中探讨学习,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艺术实践”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求:造型美观、大小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技法。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如遇到问题或是我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展示欣赏
接着是“展示评价”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采用学生自评为主,其他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而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1.自评:说一说你用了哪种泥塑的技法和泥塑的手法?捏出了什么物品?
2.互评:说一说同学的作品哪些地方设计的最好看?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及时肯定学生的作品和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要注意绘画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全体学生也就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课堂小结
最后是本节课的结束语,说到此处真是有种“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问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等方面进行回答,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本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更能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五、板书设计
3.捏泥巴
泥塑的技法:压、搓、揉、捏、粘
学习泥塑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文字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更深,记忆更清楚。
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我通过直观教学、精心设问、探究学习、艺术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创作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帮互助、参与和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提高,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等知识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的所有叙述,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3.捏泥巴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美版(2024)二年级上册3.捏泥巴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启发,探究学习,艺术实践,展评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2024)二年级上册3.捏泥巴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