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一地理 -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05608/1-17338981286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地理 -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05608/0-17338981271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答案docx、考高一地理-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流星体向地球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大部分会烧尽,不会落到地球表面,相当于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护作用,A正确;与距小行星带距离关系较小,B错误;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C、D错误。故选A。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12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图中①表示地壳,横波传播速度较慢,A错误;读图可知,横波和纵波在②圈层传播的过程中速度显著增快,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并不均匀,B正确;③圈层为外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错误;④是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D错误。故选B。
5.根据材料可知,圆盘状化石其年代距今15.6亿年,读图可知,应对应图中的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圆盘状化石存在的地质时代为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期,D正确。生物演化一般是从海洋向陆地发展,主要在古生代,A、B错误。哺乳类动物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故选D。
7.读图可知,图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km,且图示显示,气温随高度降低的高度达到16km,此地对流层高度大约为16km,此次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位于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飞机从地面飞到8km高空的过程中,一直位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A错误;空气密度降低,B正确;空气对流显著,C错误;气压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B。
9.长江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受长江入海径流量影响大,夏季入海径流量最大,海水盐度最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122°E附近海域应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图中显示④曲线表示在122°E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最低,该曲线应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0.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比正常年份增加,海水温度受影响较小,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大致呈正相关,因此由于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海水密度也随之增大,由于海洋广阔,长江来水量减少,对入海口海域的海水水位影响很小。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乙丙时段属于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甲丁时段属于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丙时段潮水退去,潮水位较低,紫菜出露,适宜紫菜采集,B项正确;大型满载船舶此时不宜进港,容易搁浅,A项错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与潮汐无关,C项错误;观潮一般选择涨潮时,而不是落潮时,D项错误。故选B。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由题干可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即起沙风多从西北方向吹来,沙粒不断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北方向为迎风坡,迎风坡微凸而平缓,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故B图示意的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A、C、D错误。故选B。
15.V形河谷多在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的河段;峰林、峰丛为喀斯特地貌区典型地貌;风蚀蘑菇多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强劲区域;图中河段曲流发育,可知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侧蚀与沉积作用表现较为明显。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滩和河床相沉积而成,多是由心滩不断接受沉积增大淤高而成,符合该河段特点,由图也可看到该河段分布多个江心沙洲,C正确;V形河谷、峰林峰丛、风蚀蘑菇较少见,A、B、D错误。故选C。
16.结合河流流向与青居镇、曲水乡两地位置,可知青居出发应是上码头→曲水;返回青居应是曲水→下码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17.(18分)
(1)(8分)冬季。(2分)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寒冷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强劲的冬季风干扰湖陆风不显著。(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6分)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2分)
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2分)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2分)
(3)(4分)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2分)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2分)
18.(18分)
(1)(6分)甲—石钟乳;(1分)乙—石笋;(1分)丙—石柱。(1分)
形成过程:三者都是由碳酸钙长期沉淀形成的,从上往下沉积形成石钟乳;(1分)从下往上沉积形成石笋;(1分)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石柱。(1分)
(2)(6分)处于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2分)石灰岩广布,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丰富;(2分)岩层多裂隙,地下水沿裂隙喷出,形成泉。(2分)
(3)(6分) 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分)
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2分)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2分)
19.(16分)
(1)(4分)淋溶层(1分) 固体基岩(1分) 矿物质(1分) 有机质(1分)
(2)(6分)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2分)降水丰富,淋溶作用显著;(2分)丘陵地形(地形起伏较大),土壤流失严重。(2分)
(3)(6分)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作用:土壤结构逐渐复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提升;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增强。(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A
B
B
D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C
B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富宁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