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安徽专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A4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安徽专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明月清辉夜,诗人往往借月传情。在《无题》中“① ,②”李商隐借月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③ ,④”辛弃疾借月轮转动,暗示时光的流逝;在《商山早行》)中“⑤ ,⑥”温庭筠借月传达无法抑止的思乡愁绪。
(2)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历代仁人志士,或为忠君,或为报国,留下了一曲曲壮歌。“⑦ ,⑧ ”(《鱼,我所欲也》)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是彻夜难眠、戍边思乡的无奈。
【参考示例】(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分,每空1分。凡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4)题。(12分)
【甲】浔阳楼上他寻思迫:“何不就书于此? tǒng若他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乙】少时的他得马二先生赠银返乡得以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父亲,就连剩的盘缠钱也第一时间买了只猪蹄与父亲补身子,兄长为他接风所做的鸡子当先盛了一碗送与父母,平日做小生意赚来的钱总是要为他父亲买鸡、鸭、鱼,可谓一片赤子之心。待到他补了廪,所作所为与太公遗言一一相悖。景兰江茶室相约,他却自恃身份,瞧不上不甚冠冕的茶室。潘三入狱,他不加营救反而嘲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tǎng若( ) 蘸得( ) 相悖( )
(2)提取【乙】段中画线语句的主干: (3分)
(3)【甲】语段选自《水浒传》,作者 【乙】语段中的“他”是 (2分)
(4)【甲】语段中的“他”贪酒,【乙】语段中的“他”贪慕荣华富贵,“贪”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请结合原著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2.(12分)(1)倘 zhàn bèi(共3分,每空1分)(2)钱买鸡、鸭、鱼(3分)(3)施耐庵 匡超人(共2分,每空1分)
(4)【甲】语段中的宋江因为贪喝酒,在浔阳楼题诗,被黄文炳抓住把柄,到知府那里打了报告,宋江被严刑拷打。【乙】语段中的匡超人因为贪慕荣华富贵,由昔日的纯朴少年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3.汇文中学九年级准备举办“毕业晚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学校将在6月7日晚上七点于报告厅举办毕业晚会,拟邀请附音乐教师傅晓田作为特别嘉宾。请你编辑短信向她发出邀请。(3分)
(2)请你作为主持人为以下两个节目拟写一段串词。(50字以内)(3分)
(3)毕业晚会上,小明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呢?(2分)
(4)事后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5分)
①【甲】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乙】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丙】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 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九年级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①【甲】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分)
②【乙】句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2分)
③【丙】句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1分)
【参考答案】(1)(3分)敬爱的傅老师,您好!我是小A,我们九年级将在6月7日晚上七点于报告厅举办毕业晚会,希望可以邀请您作为嘉宾。非常期待您的光临!
(2)(3分)示例:看了九(一)班同学表演的《红星照耀中国》这一舞台剧,我们被其中的红军战士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他们正值热血青春,却为了祖国而牺牲自我。他们的青春是热烈的,是值得歌颂的。那么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请听九(二)班全体同学的大合唱《青春畅想曲》。(3)答案示例: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相信我们大家此时此刻和小明同学一样,定是感慨万千。让我们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唱《朋友,别哭》吧。(2分,要求:语气委婉.语意连贯,有感染力。)
(4)(5分)(1)活泼 活跃 (2)各逞其能 各显其能 (或“各尽其才”等) (3)合唱 (每空1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胖 姐
隋荣
①晚上八点多钟,床头柜上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我没接。这些日子,总有不明不白的电话,不是贷款,就是保险,要不就是推销保健品。
②上午,我在开会,手机一阵震动,还是那个号码。我把手机扔进包里。散会来到走廊,手机再次震动起来,我气呼呼地按下通话键:“喂,你找谁?”
③“方林吗?我是胖姐。”“胖姐?”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④“就是A公司的胖姐,咱们还是同事呢,我在规划部,你在销售部……”
⑤我恍然大悟,脑海里闪出一个胖胖的、热情干练的身影:“胖姐,你去哪儿了?许久没你的消息了。”
⑥“你在哪儿上班?我去找你。”胖姐说。我瞅了眼手表,说:“你到菲菲咖啡馆,中午在那见面。”
⑦说起胖姐,我有十多年没见地了。胖姐名叫肖露露,长着一张娃娃脸,一笑一对酒窝。她老公是货车司机,一次出车祸,头部受重伤。胖姐为照顾老公,辞去了工作。我也到另一家公司谋职。
⑧临近中午,我赶到菲菲咖啡馆,挑了张靠窗的来子坐下。过了一会儿,一个瘦瘦的女人急匆匆地走进来,地环顾一图,奔我而来:“方林。”我望着女人发愣。女人摘下口罩,她面色晦暗,眼角凹进一条深沟。胖姐大我三岁,也就四十岁出头,可她黑发里已蹿出许多白发。我迟疑地问:“你是胖姐?”
⑨胖姐扯住我的手说:“还胖姐呢,瘦得不成样子了。”
⑩我在地眼里寻到熟悉的影子,问道:“脾姐,你还好吗?姐夫好吗?”
⑪胖姐轻声说:“你姐夫走了,走了有半年了。”胖姐扭脸望向窗外,等她回过头来,眼圈泛红。
⑫胖姐的老公成了植物人。亲戚朋友劝她放弃治疗,她有些犹豫。一天,儿子果果坐在床边,摸着爸爸的脸说:“妈妈,爸爸死了吗?爸爸为什么不动?我要没有爸爸了。”果果哭了,辟姐抹去果果脸上的泪珠,问道:“你想让爸爸活着?”果果点点头。胖姐把果果搂在怀里,说:“爸爸在,爸爸会天天陪着你。”
⑬老公住了三个多月的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许多外债。胖姐到处找工作,一天打两三份工,还要插空赶回家,给老公做饭喂饭。老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吃饭,需通过鼻饲饮食,以流食为主。晚上回来,地还要给老公换尿布、清理粪便、擦洗身子,等忙活完这些,才能给果果做饭。
⑭胖姐掏出笔记本搁到桌上。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一串串数字。胖姐说:“本子上记着借的钱数和借款人名。我拼命地打工,就想把借的钱还上。”
⑮我惊讶地问:“都还清了?”胖姐叹了口气说:“还清了。你是最后一个。”胖姐掏出一沓钱放到桌上:“当初,我从你手上借了五千块钱。”
⑯我说:“钱不多,不用还了。”我把钱推给胖姐,胖姐又推回来,说:“三年前,我手机丢了,还有些人的钱没有还上,我就到处打听,想办法找到他们。我去原来的公司找你,那个公司倒闭了,我问了许多人,才打听到你的电话。”
⑰我握住胖姐那粗糙的手,真诚地说;“难为你了,真不能想象你是怎么教过来的,搁我早就垮了。”
⑱我凝视着胖姐,问道:“你付出这么多,值吗?”胖姐低下头,沉吟了一会儿,仰起脸说:“出事那年,果果才五岁,十二年过去;果果已经十七岁了,长成一个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我做这一切,就是让果果留住对爸爸的记忆。”每天早展上学,果果都要跑到爸爸的床前说,爸爸我去上学了。晚上进家,果果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回来了。每次考试,果果都要跟他爸爸讲。一次考完试,果果拿着卷子,跟他爸爸说,数学考九十二分,有两道小题做错了。语文考九十八分,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我的爸爸》。老师把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课堂上哭声一片。
⑲胖姐说到这儿,泪流满面。我抱住胖姐,哽咽。
(选自《芒种》2023年第4期)
4.对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不但叙述自由灵活,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切感。
B.小说多次描写“我”与胖姐的对话,不但刻画了胖姐这一形象,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
C.胖姐的老公成了植物人,胖姐坚持为其治疗的原因是让儿子留住对爸爸的记忆。
D.结尾段,胖姐泪流满面,“我”也哽咽,其原因是被果果的懂事及他对爸爸的真情打动。
5.阅读全文,梳理“我”与胖姐有关的事件,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十多年前,胖姐与“我”在A公司共事→①_____________→老公成了植物人,胖姐坚持治疗→②_____________→手机丢失,胖姐打听联系债主→打“我”电话,胖姐还清最后一笔债务。
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我握住胖姐那粗糙的手,真诚地说:“难为你了,真不能想象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搁我早就垮了。”
7.第⑦段属于哪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文中的胖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参考答案】4.(3分)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不是第三人称。)
5.(4分)①老公出车祸,胖姐辞职照顾老公;②老公住院负债,胖姐拼命打工还钱。(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6.(5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生动表现了“我”听了胖姐的故事后内心所受到的感动和震撼(2分),从侧面突出了胖姐勇于担当、坚韧顽强的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
7.(4分)插叙(1分);第⑦段通过描写胖姐的肖像,交代了胖姐的遭遇(1分),补充交代了“我”十多年没见胖姐的原因(1分),为情节的发展做必要的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
8.(6分)①她诚实守信:手机丢失后,胖姐多方打听联系债主,主动还钱;②她坚韧顽强(勤劳能干):为了还债,胖姐到处找工作,一天打两三份工,还要给老公做饭喂饭;③她重情重义(勇于担当):老公出车祸后,胖姐辞职照顾老公;为了留住果果对爸爸的记忆,坚持治疗老公。(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所谓“梗”,是某种身份确认或者情感相通的语言或动作符号,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幅图、一段话、一个肢体动作。围绕它所产生的文化意象便是“梗”文化。
②从心理学上看,压力增加是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梗”具有“戏谑、自嘲、反讽”的喜剧效果,青少年参与玩梗时,可以体验幽默、调侃和恶搞所带来的乐趣,借此缓解焦虑情绪,释放压力。青少年通过玩梗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喜好、态度和独特性,传达他们的幽默感和创造力。这些表达方式使他们受到更多人的欢迎,也为他们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建立社交关系提供了机会。
材料二:
关于“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烂梗?”的调查(节选):
你的孩子从哪里接触到网络烂梗?(多选)
短视频 1204 票35.74%
小游戏 502票14.90%
同伴交流 1264票37.52%
手游 302票8.96%
其他(请留言补充) 97票2.88%
你发现孩子在哪些场景下使用网络烂梗较为频繁?(多选)
与家长交流时 776票24.31%
与其他亲戚朋友等长辈交流时 301票9.43%
与网友交流时 441票13.81%
与同学交流时 1435票44.96%
与老师交流时 127票3.98%
其他(请留言补充) 112票3.51%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①“气球是空心的,风一吹,气球就飞走了,而如果做一只蝴蝶,风吹过来,蝴蝶在花蕊上,悠闲自得、随风飘……”近日,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教师朱文洁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烂梗”的视频上了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点赞。
②事件的起因是这位老师发现学生一听到“背带裤”这个词就忍不住笑,有些学生还会在课堂、试卷中使用“老六”“芭比Q”等网络热词。于是,她专门开了一场班会,用气球和蝴蝶作比,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要跟风玩梗。
③网络时代,参与玩梗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但凡事不仅应该有度,而且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近来一些无聊低俗、恶毒粗鄙的网络烂梗在中小学生中快速传播,成了很多孩子的口头禅,甚至出现在课堂学习中。
④就玩梗的行为而言,本身是没有错的。因为“梗”的本意是笑点,包含正能量的意思。一些具有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网络新词,如“最美逆行者”“硬核”“喜大普奔”“确认过眼神”等,生动诠释着语言的生命活力和时代发展,反映了时代风貌。
⑤但是玩梗也要看对象、分场合。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在他们这个年龄,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很容易“入脑入心”,但那些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同样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侵蚀青少年的言语系统、精神世界。正因如此,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摘编自《不做跟风的“气球”》,有删改)
材料四:
①“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朱文洁老师在班会上借用作家冯骥才的一句话,引导孩子们在面对网络热词时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这场特殊的班会引来全网点赞。
②几乎同时还有另一则新闻,在热映的《长安三万里》的观影现场,孩子们在影院齐声朗诵片中的唐诗,声浪迭起,上演了“影院版的诗词大会”。一边是“老六”“栓Q”“芭比Q”,一边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同一种语言,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美学意境、民族情怀却有着云泥之别。
③语言文字是时代精神风貌的标志,是镌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旧时的诗词歌赋如此,今日的网络流行语亦如此。
④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被网络烂梗高分贝、无脑化地狂轰滥炸,那么,他们的青春记忆、人生记忆便可能被由流量堆积出来的网络用语解构,在庸俗、低俗、媚俗的“烂梗”中,放弃自我表达的能力,不再品味字里行间的意蕴,也不再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情。
⑤贫瘠的土壤长不出丰茂的庄稼。只有对语言之美有更执着的追求、对语言之雅正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才能让网络烂梗失去市场。在璀璨的时代星空之下,理应有更壮阔、更华美、更灵动的语言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注解。
(摘编自《让网络烂梗离孩子们远一点》,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点明“梗”的表现形式比较多元,“梗”文化的出现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B.材料二数据显示,孩子们最常在与同龄人交流时接触到以及使用网络烂梗。
C.材料三第③段中的“似乎”“近来”“很多”等限制词体现了论述语言的严谨性。
D.材料四只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述更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10.材料一第②段能否作为材料三第④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4 分)
11.材料三和材料四都以朱文洁老师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网络热词这一事件开篇,但文章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2.网站论坛上网友对青少年玩梗这一现象的讨论上了热搜。请你借助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9.D(3 分)
10.能。材料一第②段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玩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材料三第④段通过论述一些“梗”能传递正能量的例子,论证了“就玩梗的行为而言,本身是没有错的”, 材料一第②段恰好能论证该论点。( 观点表达1分,理由阐述3分。意思对即可)
11.材料三借朱文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玩梗这一事件,引出了对玩梗的合理性和网络烂梗的不良影响的讨论,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热词,远离网络烂梗,不做跟风的“气球”。材料四借朱文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热词这一事件,关注网络烂梗泛滥对青少年语言表达的不良影响,强调青少年要追求更壮阔、华美、灵动的语言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示例: 网络时代,“梗”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有正能量的内容,反映着时代风貌。青少年玩梗可以减压,有助于其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融人团体。但玩梗要适度,不能盲目跟风,要警惕一些短视频、游戏或同伴话语中网络烂梗的负面影响。青少年要主动追求纯净、雅正的语言。用更壮阔、更华美、更灵动的语言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注解。(6 分)(意思对即可)
【三】(16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且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消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①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②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竞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删改)
【注】①固:本来。②稼穑(sè):指农业劳动。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冻馁之患 馁: (2)凡所宜有之书 宜:
(3)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恃: (4)毋负老人训也 训: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16.【甲】【乙】文段中,作者都谈及读书求学方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13.(1)饥饿(2)应当,应该(3)倚靠,倚仗(4)教诲,教导
14.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
15.(1)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2)你现在这样,我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
16.【甲】文:意在强调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勤奋好学。【乙】文:意在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学会珍惜时间,学有所得。
【乙】文参考译文:
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很让人觉得奇怪!你这次出国,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如果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一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的。你仗着有父亲我的保护,本来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三、写作(55+卷面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校园里,四季轮换的那一抹绿;校门口,身着雨披的那一抹黄;讲台上,老师鬓角的那一抹灰白;课桌上,涂涂画画的那一抹暗黑;深夜中,陪伴苦读的那一抹暖黄……总有一抹色彩深藏心底,温暖了曾经潮湿的内心,重燃了曾经暗淡的眼神,振奋了曾经徘徊的脚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请联系你的学习或生活经历,以“藏在心底的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试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统编版)解析版-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综合性学习,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解释下列短语,写出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次月考试卷-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统编版)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安徽专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