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北五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学校:颍上一中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6日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题卡上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麻、毛、丝均属于天然纤维
B.可利用蔗糖的焦糖化反应为食物增色
C.我国“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用的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其增强体为
D.黏土高温烧结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
2.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涉及到化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述的璀璨夺目的烟花是其元素的化学性质
B.《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强水,性最猛烈,能蚀五金”中的“强水”指盐酸
C.《天工开物》中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的方程式为
D.《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其呈赤色的物质为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漂白液(主要成分是)在空气中漂白杀菌的原理:
B.除去工业废水中:
C.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反应:
D.溶液与少量稀溶液的反应: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5.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固体
B.利用该装置验证牺牲阳极法
C.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D.制备
6.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结合下列几组转化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转化关系适用于所有的短周期金属元素
B.图2是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图,所以金属和暴露在空气中最终都会转化为
C.铁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变价金属,图3所示的所有转化过程都有化合价的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图4是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燃烧时通入足量的空气将硫黄直接转化成,可以减少反应步骤,提高转化率
7.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原子总数为
B.反应①每消耗,断裂的氢硫键数目为
C.反应②每生成氧化产物,转移电数为
D.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8.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中的实验仪器与试剂选择均正确的( )
9.某学习小组欲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和的酸性强弱,已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是:
B.通过本实验不能得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C.将气体直接通入溶液中,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酸性:
D.装置D颜色变浅但不褪色,且E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酸性强于
10.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其中仅X、Y在同一周期,它们形成的一种物质结构如图所示,所有原子均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X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Y的简单氢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
C.W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保存在中D.X、Y、W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11.镁及其化合物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步骤从海水中提取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①一般选用石灰乳,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无水
C.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制,故也可以通过电解熔融制
D.镁合金密度较小,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可用于制作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12.根据下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
B.此装置用于粗铜精炼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
C.硫酸铜溶液中向b极移动
D.若用该装置进行粗铜的精炼,当通入氢气时,理论上可得到精铜
1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C.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则产生气体(标准状况)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原子个数之比为
14.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生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浓度均为,则此时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非金属元素氯()能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单质及化合物的用途很广泛。
(1)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下(部分):
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说明卡中危险性栏横线上缺少的一个标识图标( )
A.B.C.D.
②写出“泄漏处理”中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
③将通入适量溶液中,产物中可能有、、。当溶液中时,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④工业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氯气,写出电解时阴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为:
①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浓溶液氧化硝酸铁,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然后在低温条件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③电解法制备高铁酸钾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过程中,写出生成高铁酸根()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16.(14分)硫代硫酸钠()可用作分析试剂,它有较强的还原性,常用于纺织工业中纸浆漂白后的脱氯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和、生成并探究其性质,其制备装置图如图(加热和夹持装置略):
已知:ⅰ.、。
ⅱ.硫单质在含乙醇的水溶液中析出时,颗粒更小,分布均匀
(1)乙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
(2)已知脱氯()后的溶液呈强酸性,则其脱氯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制备时,丙中通常还会加入少量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
(4)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不稳定,其易发生复分解型的水解反应。沉淀有明显的颜色变化:白色黄色棕色黑色。实验证实该黑色物质为。
①由此推测中原子的氧化态为(可视为价态):__________。
②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5)为检验制得产品()的纯度。该实验小组称取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发生的反应为。在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少量淀粉溶液,再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①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
②则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15分)煤气化渣属于大宗固废,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等。一种利用“酸浸-碱沉-充钠”工艺,制备钠基正极材料和回收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25℃时,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见下表。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2)25℃时,“碱沉”控制溶液pH范围应为__________。
(3)“除杂”时需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____。
A.氨水B.溶液C.D.
(4)“水热合成”中,作为磷源,“滤液2”的作用是__________,水热合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煅烧”得到的物质也能合成钠基正极材料,其工艺如下:
①该工艺经碳热还原高温条件下得到,碳热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焙烧过程每生成,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
18.(15分)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创新使用了绿色能源作为燃料,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上实现了废碳的再生利用。所以的资源化利用备受关注,研究资源化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已知:
反应Ⅰ: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__________。
(2)将、置于的密闭容器中,控制适当条件使其发生反应:,测得的某种平衡量值()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纵坐标可表示__________(填“体积分数”或“转化率”),为了提高反应速率的同时能提高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高效催化剂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增大的浓度
②若,B点表示反应从开始进行到时达到平衡状态,则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若对D点状态的反应同时进行升高温度、减小压强的操作,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__________点。
(3)在恒压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上述反应Ⅰ和Ⅱ。测得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的选择性(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达到平衡时,理论上生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剩余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颍上一中 蒙城一中 淮南一中 怀远一中 涡阳一中
2025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A.棉、麻、毛、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细丝状的物质均可称为纤维,纤维是描述物质形状的,和纤维素属于不同概念。
B.炒菜时,可利用蔗糖的焦糖化反应为食物增色。
C.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和增强体构成,既然铝为基体,则增强体为。
D.陶瓷烧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新的化学键。固D错误。
2.【答案】C
【解析】A.焰色为元素的物理性质。固A错误。B.“强水”指硝酸,盐酸不能溶解铜。固B错误。D.呈赤色的物质为。固D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察分析与推测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C项与事实不相符,等物质的量溴与碘化亚铁溶液反应,因为碘离子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溴单质量不足时,只能优先氧化碘离子。
4.【答案】A
【解析】本题以离子能否共存判断为载体,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察理解与辨析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A项符合题意,酸性条件下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中与会生成沉淀,C项与会形成配离子,B与C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可以共存。
5.【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加热时会反应,此实验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A错误;
B.利用该装置验证牺牲阳极法,即验证是否被腐蚀,不应该使用溶液,可以使用铁氰化钾溶液,故B错误;D.的水溶液会被氧化成,从而生成沉淀,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以物质之间的转化为素材,考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氧化反应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察理解和辨析能力,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A项和不能与水反应,A项错误;根据图示最终都转化为,B项正确;C项和中铁元素都是价,没有化合价的变化;D项与燃烧只能生成,不能直接生成,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本题以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为素材,设计简单的流程转化图,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侧重考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D选项容易忽略水解反应导致错误判断。
A项,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A项错误;B项,反应①为,每消耗即,则硫化氢为,氢硫键数目为,B项正确;C项,反应②为,为氧化产物,每生成转移电子数为,C项错误;D项,会发生水解,的溶液中,的数目小于,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A.试剂和仪器均正确且无遗漏,故A项正确;B.仪器缺少温度计和玻璃搅拌器,故B错误;C.试剂缺少碱式滴定管和指示剂,故C错误;D.提纯方法可以用:①加入过量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通气体;④过滤得;⑤加适量盐酸得溶液,仪器、药品均不正确。
9.【答案】C
【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和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通过直接反应证明它们之间的酸性强弱,本实验原理是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酸性强于,而酸性强于,从而间接证明酸性强于。根据的关系可知,装置C中生成的是和,A正确;通过本实验能证明酸性大于,但不能得出非金属性顺序:,B正确;直接通入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不能通过强酸制弱酸证明酸性强于,故C错误;D中颜色变浅但不褪色说明已经除尽,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后,能证明的酸性强于,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本题以元素推断和元素周期律为侧重点,考察学生推理与归纳的能力,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根据结构模型,结合题目条件可知X、Y、Z、W分别为:C、N、S、K。X的氧化物可能是或,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K的密度小于,故不能用其保存,C错误;X、Y、W可以形成,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11.【答案】D
【解析】本题以流程为素材,考察镁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工业制法以及常见的分离操作。考察学生归纳与论证的能力,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A项石灰乳不能拆,A项错误;制取无水需要在气流中蒸干,B项错误;C项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C项错误;D项考察镁合金的用途,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书写和简单计算即可解答,难度一般。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则b是阴极、a是阳极。A项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为,故A正确;B项此装置用于粗铜精炼时阳极溶解的金属有铜、锌、铁等,阴极析出的只有铜,所以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B错误;C项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D项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a为粗铜,b为纯铜,当有水生成时,转移电子,则根据,可得到精铜,故D正确。
13.【答案】A
【解析】A.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中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B.硝酸钾是氧化剂、叠氮化钠是还原剂,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若转移电子,则参加反应的叠氮酸钠的物质的量为,生成氮气的物质的量为则产生气体(标准状况),故C错误;D.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原子个数之比为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平衡相关知识,注意结合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A项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项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项在80℃时,测得某时刻,、浓度均为,,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则此时,故C正确;D项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共14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①C(1分);②均氯气还原为(合理即可,如吸收氯气);③(写3也给分)
④氢气(或)(1分) (条件写电解也对,没写条件给1分,未配平不得分)
(2)①(未配平不得分)
②(未配平不得分)
③(未配平不得分)
【解析】本题以氯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素材,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及其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等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理解和辨析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1)①A标识表示易燃物质,B标识表示放射性物质,C标识表示有毒物质,D标识表示爆炸性物质,氯气是有毒物质,故选C。
②有还原性,可将氯气还原为
③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则,,则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④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解总反应为
(2)①
②(2分)
③(2分)
16.(共14分,每空2分)
(1)防止丙中溶液倒吸(写出防倒吸即给2分)
(2)(未配平不得分)
(3)加入乙醇后析出的硫单质,颗粒更小,分布均匀,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合理即可)
(4)①和(漏填不给分);②(未配平不得分)
(5)①当滴加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变成蓝色,且半分钟内蓝色不褪去。(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也对,漏填半分钟内不褪色扣1分);②74.4(填不给分)
【解析】(1)易溶于水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
(2)其吸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其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硫单质在含乙醇的水溶液中析出时,颗粒更小,分布均匀。可知加入少量乙醇目的是析出的硫单质,颗粒更小,分布均匀,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①根据水解的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生成中的硫为价,所以另外一个硫原子为价;②根据上一问可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5)根据反应,的纯度为。
17.(共15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搅拌、适当升温、粉碎煤气化渣(任写一条,合理即可,1分) 、(2分,写对一个得1分,写错不得分)
(2)或或(2分)(不给分)
(3)B(2分)
(4)提供和反应所需要的碱性环境(2分,答对一点得1分,合理即可)
(未配平不得分)
(5)①(未配平不得分);②或(2分)
【解析】本题以煤气化渣制为素材,考察元素化合物等知识,意在考察理解和辨析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1)通过搅拌、粉碎煤气化渣等措施有利于增大酸浸时的接触面积,适当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不与硫酸反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故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碱沉的目的是生成沉淀,不能让,沉淀。故控制溶液范围应为。
(3)除杂是将转化为沉淀出去,转化为,故应该加入足量的溶液。
(4)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做可以提供水热合成需要的和碱性环境。根据元素守恒且足量,离子方程式应为。
(5)根据提示信息,氧化剂为对应的产物为,还原剂为,高温下的氧化产物为,故方程式为。焙烧的方程式为,结合方程式计算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18.(共15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带单位且正确也给分)
(2)①转化率(1分) bd(共2分,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②0.2(分数表示也给分) 0.25(分数表示也给分) ③G(2分)
(3)(2分) (2分)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反应Ⅱ反应Ⅰ,即的。
(2)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的,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题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值减小,故表示的平衡转化率。使用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改变不了的街转化率,a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不符合题意;增大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其他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但该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②由题图1可知,点时的平衡转化率为,可列三段式:
若,点表示反应的转化率为,体积为,故
,,
故。
③若对D点状态的反应同时进行升高温度、减小压强的操作,平衡均逆向移动,故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由题图1可知,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G点。
(3)①由题图2可知,℃达到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为,的选择性为,即一共转化了的,其中有发生反应Ⅰ,则有发生反应Ⅱ,故反应Ⅱ理论上消耗的物质的量为,故生成的物质的量为。反应Ⅰ消耗,反应Ⅱ消耗剩余的物质的量为。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配制氯化钠溶液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B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大烧杯、小烧杯、量筒2个、泡沫塑料、硬纸板
盐酸、溶液
C
测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溶液
D
提纯混有杂质的溶液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溶液、溶液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2
危险性
__________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烃类、醇类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溶液吸收
包装
钢瓶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
8.8
1.5
3.6
6.5
沉淀完全时的
/
3.2
4.7
8.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皖北五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第一次五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6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