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0mL高锰酸钾溶液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Cl 35.5 Ni 59 La 1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青釉陶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 青铜器上的铜锈可用明矾水去除
C. 丝绸富含酰胺基,具有良好的吸湿性
D. 药酒的制作利用了萃取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青釉陶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错误;
B.明矾水解显酸性,青铜器上的铜锈可用明矾水去除,B正确;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因富含氨基而具有良好的吸湿性,C正确;
D.药酒是将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而制成的日常佳品,利用了固-液萃取原理,D正确;
故选:A。
2. 反应用于捕捉废气中的,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基态C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D. 的球棍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2p能级的能量高于2s能级,应先在2s能级填充2个电子后再在2p能级填充两个电子,A错误;
B.是由O得到两个电子得到的,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B错误;
C.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延x轴方向伸展,为哑铃形,C正确;
D.为的空间填充模型,D错误;
故选C。
3. 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
B.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
C. 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
D. 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线型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受热易软化,A正确;
B.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
C.尼龙66即聚己二酰己二胺,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C正确;
D.聚甲基丙烯酸酯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又名有机玻璃,说明其透明度高,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的使用错误的是
A.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0.00mL高锰酸钾溶液B.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
C. 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铁粉D. 皮肤溅上液溴,立即用苯洗涤,然后用水冲洗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且一般酸化使用,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A正确;
B.容量瓶和分液漏斗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水后使用,故B正确;
C.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且能水解,保存时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加少量盐酸抑制其水解,故C正确;
D.苯有毒,不能用苯洗去皮肤上的液溴,可用酒精洗,故D错误;
故选:D。
5. 下图为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实现转化关系①
B. 发生④⑤的转化均有产生
C.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③和⑧生成氯化钠
D. 反应②只能通过加热才能实现物质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过量)+ NaOH =NaHCO3,可以实现转化关系①,故A正确;
B.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因此④⑤的转化均有产生,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③Na2CO3 + HCl(少量)= NaCl + NaHCO3,和反应⑧Na2CO3 + 2HCl(过量)= 2NaCl + H2O + CO2↑,都生成氯化钠,故C正确;
D.反应②通过加热能实现物质转化,2 NaHCO3Na2CO3+H2O +CO2,也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现物质转化,NaHCO3 + NaOH=Na2CO3+H2O,故D错误;
故选D。
6. 某抗氧化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除氢外,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与H2完全加成后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 分子中含有5种官能团
D 1 m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 ml 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结构在肽键和酯基中间的碳原子处连有几个饱和碳原子,故所有原子不可能公平面,A错误;
B.与H2完全加成后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位置在肽键和酯基中间的碳原子处,B正确;
C.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分别为碳溴键、碳碳双键、肽键、酯基,C错误;
D.1ml该物质中能消耗NaOH的有:①苯环上的—Br,消耗1mlNaOH时生成酚羟基和NaBr,酚羟基又消耗1mlNaOH生成酚钠,所以共消耗2ml;②肽键和酯基分别消耗1mlNaOH。故一共消耗4mlNaOH,D错误;
故选B。
7. 制备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的成分为
B. 两处HCl的作用相同
C. 操作a为“减压蒸发”
D. 理论上,产生气体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粗食盐水中加入碳酸钠除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加入氢氧化钠除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出碳酸钙、氢氧化镁,滤液中加盐酸除碳酸钠、氢氧化钠,得到氯化钠溶液,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氯酸钠和氢气,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氯气,用氢氧化钠、双氧水吸收二氧化氯,减压蒸发、冷却结晶得亚氯酸钠晶体,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滤渣”的成分为、,A错误;
B.第一次用盐酸是除氢氧化钠、碳酸钠,第二次用盐酸是还原氯酸钠生成二氧化氯气体,两处HCl的作用不相同,B错误;
C.,受热易分解,故操作a为“减压蒸发”,C正确;
D.产生气体A即Cl2的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产生气体B即O2的方程式为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理论上,产生气体氯气、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C。
8. 已知1,3-丁二烯与HBr加成的能量-反应进程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各步正向反应的焓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时间越长,1,3-丁二烯与HBr反应得到3-溴-1-丁烯的比例越大
B. 0℃、短时间t min内,的1,3-丁二烯与HBr完全反应得到两种产物的比例为7:3(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生成1-溴-2-丁烯的平均速率为
C. 1,3-丁二烯与HBr反应,生成3-溴-1-丁烯的反应热为、生成1-溴-2-丁烯的反应热为
D. 与烯烃结合的一步为决速步,进攻时活化能小的方向得到3-溴-1-丁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1-溴-2-丁烯的能量低,更稳定,因此反应时间越长,得到1-溴-2丁烯的比例越大,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生成3-溴-1-丁烯的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低,因此短时间内,生成3-溴-1-丁烯的比例大,故生成1-溴-2-丁烯的平均速率为,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生成3-溴-1-丁烯的反应热为 ,,生成1-溴-2-丁烯的反应热为 ,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故第一步即 H+与烯烃结合的一步为决速步,第二步反应中生成3-溴-1-丁烯的活化能小,即 Br-进攻时活化能小的反应得到3-溴-1-丁烯,D正确;
故选D。
9. 某有机离子液体结构为,元素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态Z原子的p能级电子总数比s能级电子总数多1,R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极性:B. 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大于X的元素有5种
C. 简单离子半径:R>Y>ZD. 该离子液体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元素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结构可判断出Y连接3根共价键,Y为N元素;基态Z原子的p能级电子总数比s能级电子总数多1,可能为1s22s22p5或1s22s22p63s22p1,R与Z同主族,且R的原子序数大于Z,R、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因此R为Cl元素,Z为F元素;由可知X的化合价为+3价,X为B元素,元素X、Y、Z、R分别为B、N、F、Cl,据此作答。
【详解】A.X为B元素,Y为N元素,Z为F元素,为,为,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因此为非极性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1对孤电子对,为极性分子,因此分子极性,即,故A正确;
B.同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第IIA、VA出现反常,X为B元素,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元素有6种,故B错误;
C.R为Cl元素,Z为F元素,Y为N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氯离子电子层数为3层,因此简单离子半径:R>Y>Z,故C正确;
D.该离子液体中和存在离子键,中有C-N、C-H极性键,连接4根共价键的N有配位键,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0. 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溶液中,溶液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M表示pH与的关系
B.
C. a点溶液:
D. 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a点得到Ka1(H2A)==c(H+)=10-2.6,b点得到Ka2(H2A)= =c(H+)=10-6.6,曲线M表示pH与, ,pH=5时,代入电离平衡常数,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详解】A.当纵坐标为0时,H2A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因此=0或=0,则前者的氢离子浓度大,其pH值小,因此曲线M表示pH与,故A正确;
B.a点得到Ka1(H2A)==c(H+)=10-2.6,b点得到Ka2(H2A)= =c(H+)=10-6.6,因此=,故B正确;
C.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a点,c(HA-)=c(H2A),电荷守恒:c(Na+)+c(H+)=c(HA-)+2c(A2-)+c(OH-),又因a点溶液显酸性c(H+)>c(OH-),得到溶液中:c(Na+)<c(HA-)+2(A2-)=c(H2A)+2(A2-),故C错误;
D.pH=5的溶液中Ka1(H2A)= =10-2.6,=102.4,,Ka2(H2A)= =c(H+)=10-6.6,=10-1.6,,同理=Ka1(H2A)·Ka2(H2A)=10-2.6×10-6.6,则=
,即,故,故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会造成玻璃表面皿破裂,因此不能用玻璃表面皿进行钠燃烧的实验,A错误;
B.氯气将氧化生成而使水层呈黄色;氯气将氧化生成,易溶于而使有机层呈紫红色。实际上,实验中有机层先呈紫红色,说明氯气先氧化后氧化,即的还原性大于,可知的氧化性比强,故可以比较氯气、、的氧化性,B正确;
C.通入CO2的导管没有伸入饱和食盐水的液面以下,CO2通入后经干燥管排出装置外,无法充分参与反应,且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氯化钠溶液中,容易倒吸,C错误;
D.溴乙烷水解后,取上层清液,应先用稀硝酸中和过量的NaOH,使溶液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若生成淡黄色沉淀,才能证明含有溴元素,D错误;
故选B。
12. 有机物X→Y的异构化反应如图所示。考虑立体异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红外光谱区分X和Y
B. X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C. Y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
D. 类比可知的异构化产物一定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X和Y所含官能团不同,化学键不完全相同,故可用红外光谱区分X和Y,A正确;
B.X分子中和羟基相连的C杂化方式为sp3,该碳原子与周围相连的三个碳原子构成三角锥形,故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由于碳碳双键及其连原子形成平面结构,导致两个苯环上的氢不等效,故Y的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峰,C错误;
D.类比上述反应,的异构化产物为或,D错误;
故选:A。
13. 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水和单萘磺酸,反应过程和有机物占比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反应Ⅰ的速率增大程度小于反应Ⅱ
B. 产物Ⅰ的热稳定性比产物Ⅱ强
C. 加催化剂(只催化反应Ⅰ),极值点e可能变为a点
D. 平衡常数的比值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右图可知,反应Ⅰ的反应速率大于反应Ⅱ,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则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升高温度,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越大,则反应Ⅰ的速率增大程度小于反应Ⅱ,A正确;
B.由左图可知,产物Ⅰ转化为产物Ⅱ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产物Ⅰ的热稳定性比产物Ⅱ弱,B错误;
C.加入只催化反应Ⅰ的催化剂,反应I的速率增大,产物Ⅰ的占比增大,则右图中极值点e变为a点,C正确;
D.由盖斯定律:反应Ⅱ与反应Ⅰ相减可得到反应,由右图知,平衡时产物Ⅱ的占比为72%,产物Ⅰ的占比为12%,设平衡时的占比为c,则的平衡占比为6c,反应的平衡常数比为,D错误;
故选AC。
14. 我国科学家发现,利用如下装置可以将邻苯二醌类物质转化为邻苯二酚类物质,已知双极膜(膜a、膜b)中间层中的可解离为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极电极反应式为
B. 电极电势:
C. 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中需要定期补充和NaOH
D. 制取1ml邻苯二酚类物质时,理论上有透过膜a
【答案】BD
【解析】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M电极作负极,B2H6在该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电极作正极,该极上邻苯二醌类物质得电子转化为邻苯二酚类物质。双极膜中间层中的 H2O解离为H+和 OH−,氢离子通过膜b移向正极N,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氢氧根离子通过膜a移向负极M,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M极电极反应式,故A正确;
B.根据分析,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因此电势:M电极I4Ni,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
(2)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中配位原子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NiNH362+中键角___________(填“>”“ ③. 直线形 ④.
(3) ①. 八面体 ②. ③. (或 )
【解析】
【小问1详解】
Ni的原子序数为28,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Ni失去3个电子后价电子变为3d7,故再失去的是3d7上的一个电子,Fe失去3个电子后是3d5,再失去的是3d5上的一个电子,而3d5是半满结构,较稳定,故;
【小问2详解】
中配位原子是C;中键角>NH3中键角,因为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参与形成配位键,相当于没有孤电子对,而独立的氨分子中N原子上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更大,故NH3中键角更小;SCN-中心原子为S,其价电子对为2+=2,没有孤电子对,SCN-中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该配离子中的大π键为,因为共3个原子共用电子,S和N共提供4个电子,故大π键为;
【小问3详解】
根据投影图,可判断Ni2+位于体内,共2个;La3+的位置有:体内1个,顶点=1;棱上=2,共4个;O2-的位置有:体内2个,面上,棱上,共8个;因此1个Ni2+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2-形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形;由上述分析可知,底面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A到棱心的长度,以及要计算得d三者构成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的长度,底面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apm;A到棱心的长度为()pm;故d=;根据上述计算,晶胞的质量为,晶胞的体积为cm3,故晶体的密度 (或 )。
17. 镓、锗都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利用锌浸出渣(主要成分有、还有等杂质)制备镓和锗的流程如下:
已知Ⅰ.单宁酸是一种有机沉淀剂,可与四价锗络合形成沉淀;
Ⅱ.;
Ⅲ.镓与铝的性质相似,但高纯度的镓难溶于酸或碱。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2”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降铁浓缩”中为,则除时应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3)若用表示单宁酸,“沉锗”的反应原理为,该操作中需调节pH为过低的影响是___________。
(4)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电解”时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
(5)“还原”过程中参与反应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下),则理论上步骤(1)中消耗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l。
【答案】(1)Bi2O3 + 2H++ SO= (BiO)2SO4 + H2O
(2)3≤pH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3级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202411pdf、23级高二期中考试化学答案20241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