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混合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
3.试分析结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5.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
7.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所抒发的感情在层次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9.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10.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1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情景默写
12.《声声慢》: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层层铺叙,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词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之态和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使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是愁,自觉淡酒压不住怨愁,真可谓“酒人愁肠愁更愁”。
(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雁”这一意象表达词人浓重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冷清孤寂的黯然心境。
(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零落,词人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词人不能自抑的痛苦。
(8)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尽?
(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三、选择题
14.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
四、语言表达
15.小明喜欢李清照的词,尤其喜欢其笔下的“黄花”意象。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哭泣的黄花”,借此抒发一种淡淡的忧伤。另一同学看后,说“哭泣的黄花”应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哭泣”呢?
小明很不服,请你帮他写段文字反驳这位同学。要求:至少运用一个具体意象,语言有说服力;不超过80个字。
五、小阅读-课内
16.从词语叠用、意象叠加、句式倒装、修辞等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语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7.《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些意象表现愁情的?
18.《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19.试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结句之妙。
20.《声声慢》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它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南飞的大雁,满地的落菊,梧桐和细雨。试着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宋词”的理解。
21.请谈谈你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所包含的意思的理解。《声声慢》
22.《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3.《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24.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 )
A.急风B.过雁C.黄花D.梧桐细雨E.江水
2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6.《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的意义是( )
A.实写菊花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
E.抒发盛衰之感
27.《声声慢》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2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愁情( )
A.动作神态B.环境感受C.心境意绪D.生活场景
29.《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六、非选择类
30.词语解释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_____________ 将息: _____________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______________ 堪:________________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_______________ 了得:______________
七、混合默写
31.填空题: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这十四个叠字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这十四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赞之感,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寻找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也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空荡寂寞,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3.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呢?“这次第”三个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鸣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手法和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情景”,即物象及特点、人物及特点、画面与情景,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意境和情感。
本词借秋景抒发悲凉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结合,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萧索残秋中浓郁的愁情。最后迸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这是炼字题,考查叠词的作用,要求通过关键字把握妙处。考生可从写景状物、音韵节奏、思想情感方面说明其效果。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从“寻寻觅觅”,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写环境和内心感触,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的内心所感。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全诗结句。次第:这是在宋代人文章里常有的口语,意思是说,这般境况,这般光景,这情形,这景色,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呢?作者用反诘语结束全词,表达了思无尽、情无尽、叹无穷之感,乃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纵观全词,作者把不幸的遭遇、苦难的历程全部倾诉在这首用心血写成的词中,其痛楚之情,其国破家亡之恨,其心中难抑之愤流诸笔端,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悲悯万分。作者最后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束全词,写出了无以言表的内心沉痛悲凉。
4.A 5.①“守着窗儿”感受天气“乍暖还寒”,通过触觉写出心绪不宁;②“守着窗儿”看到菊花铺地,通过视觉写出年华消逝的悲愁;③“守着窗儿”看到孤雁,通过视觉写出孤单凄凉;④“守着窗儿”听着雨声,通过听觉写出度日如年的苦闷;⑤ “守着窗儿”借酒浇愁,通过味觉写出愁绪之浓。
【解析】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为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空虚,使她寻找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故选A。
5.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乍暖还寒”是说“一时觉暖一时觉凉”。由此可知,词人借由“守着窗儿”感受天气的变化,通过触觉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烦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说“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作者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通过视觉突出了自己当下的孤单凄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说“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作者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通过视觉写出了对年华消逝的悲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说“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词人“守着窗儿”听着雨声,通过听觉写出了此时度日如年的苦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说“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独自一人饮酒只会觉得分外凄凉。词人“守着窗儿”借酒浇愁,通过味觉写出愁绪之浓。
6.B
【详解】本题考查把诗词内容的能力。
“黄花”指的是菊花,由词中“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可知是深秋季节。
故选B。
7.这三句运用了叠字的表现手法,感情上层层递进。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想寻觅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最终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既是周围的客观环境又是作者的心境写照。“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地描写出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思想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8.D 9.B 10.D 11.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畅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
【解析】8.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春季气候多变”错,应为秋天。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却是旧时相识”指的是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故选B。
10.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象征手法”错,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词人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这满地的黄花(残菊)让词人睹物思人,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引发词人对过去生活和死去丈夫的怀念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2.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凄凄”“戚戚”“憔悴”。
13.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凄惨”“盏”“愁”。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因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
15.如果黄花无法哭泣,那么浩瀚的江河怎么会高歌?轻盈的雪花又如何能迎风起舞?“哭泣的黄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鲜明、生动的能力。
“反驳这位同学”,也就是肯定“哭泣的黄花”更好,观点要明确;“黄花”是个具体意象,“至少运用一个具体意象”,则要运用类比手法写其他意象,比如浩瀚的江河高歌前进,轻盈的雪花又如何能迎风起舞;“语言有说服力”,就要明确表达出为什么“哭泣的黄花”好,这点可从它与“哭泣的易安”的对比中考虑:“哭泣的黄花”运用了拟人修辞,更生动形象,相比而言“哭泣的易安”太直白了。
16.这三句运用叠词,感情上层层递进。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给人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感觉。仅此三句,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运用叠词。“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冷冷清清”,写环境的凄凉。“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应当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跟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来赏析。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17.(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2)晚风: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内心的冷,写出词人独居生活的凄惨;
(3)过雁:象征离愁,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和怀乡之思;
(4)黄花:暗喻憔悴的容颜与孤苦飘零的处境;
(5)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凄凉悲伤的象征;
(6)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首词中描写了“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六个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前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人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端着一杯淡酒,而天暗云低,冷风正劲,异常凄冷,恰好与词人内心的愁苦相应,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凄惨。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想起亡夫,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和怀乡之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看见那些菊花,发觉花儿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如今的自己容颜憔悴,想起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18.词眼是“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能力。
所谓的“词眼”时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或词语。《声声慢》时作者李清照后期的词,表现的是作者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作者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来结束全篇,这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所以“愁”是全词的“词眼”。
19.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的?“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以“愁”作结,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声声慢》中关键句(炼句)的能力。
本题中,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收束全词,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自瘐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者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表面上“欲说还休”之势,让人回味不已。
20.示例一:宋词就是一方雕花轩窗,窗里的人正对镜梳妆,窗外归人已是泪千行。宋词就是一株雨后芭蕉,忧愁和雨滴滑落黄昏,叹息隔窗点滴到天明。宋词就是一条夕阳小径,花香氤氲但满地落红,独自徘徊中捡拾往事。
示例二:宋词就是浮在线装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掩合书卷,清辉依然在书内晶莹,更会在你心里洒下一片温柔的凄冷。宋词就是几案上茗烟渐消的半盏温茶,萧瑟的盏中依稀可辨过往的芬芳,呷一口虽然余味犹存,却掩不住曲终人散的涩苦。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运用诗歌常见意象表达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也考查写作能力。
具体分析,依据题干要求“试着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宋词’的理解”,“宋词”是抽象的,是虚的,考生要把运用储存的宋词并化用这写词句,让“宋词”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后依据题干前面的提示“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它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南飞的大雁,满地的落菊,梧桐和细雨”提示可知,在《声声慢》中,作者选取了“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愁绪的,所以,情感表现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技法――化虚为实。考生可依据提示,选取宋词中具有典型的意象诗句,运用排比句式,以“宋词”开头,写一段排比式的文字,阐释“宋词”来达到“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宋词中常见的“化虚为实”的词句,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梅子《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
考生可根据这些词句,表达对宋词的理解即可,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
21.①北雁南飞,雁叫声声,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词人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词人的心伤,使词人伤心难过。
②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丈夫已逝,亲人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安慰了,所以使词人伤心。
③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词人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词人在北方时就与雁相识,词人现在不是在故土看到北雁,而是在异乡,于是就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的意思: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然后抓住“雁”这一意象分析这三句饱含的词人的思想感情。词人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使词人伤心难过。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丈夫已逝。于是词人感叹雁儿叫得这样凄凉幽怨,感叹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吗?词人在泪光迷蒙之中,觉得那只大雁正是来自故乡的“旧时相识”的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大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词人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这哀愁里既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又有怀念故乡之意。
22.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叠词”“凄惨心情”的要求,从词中抓住关键词分析,“寻寻觅觅”是从寻找的动作来写;“冷冷清清”是从凄凉的环境的角度来写;“凄凄惨惨戚戚”是从女词人的心境感受角度来写。这十四个叠词,开篇便从动作、环境、心境的角度表现出了女词人凄惨心情,故起着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和统领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2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及诗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悲凉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句子,诉说了国破家亡以后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24.ABC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做此题,要找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指出表达愁情的意象。“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景物描写中出现了“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作者以此来抒发愁情。没有“江水”意象。
故选ABCD。
25.运用叠字表达词人的情感活动和变化,语言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
(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寻寻觅觅”是从寻找的动作来写;“冷冷清清”是从凄凉的环境的角度来写;“凄凄惨惨戚戚”是从女词人的心境感受角度来写。这些个叠词,开篇便从动作、环境、心境的角度表现出了女词人情感活动和变化,富有创造精神。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26.BCE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品中的意象的能力。
既然是说的是“黄花”具有的意义,所以,A项,是其字面意,首先排除。D项,盛开的菊花无人采摘,无法象征词人的晚年的孤苦无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意思是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以花自喻,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之情。再联系作品背景,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因此,昔盛今衰之感寄托于此,更有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身世之感。
故选BCE。
27.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找到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部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诗句是关于景物描写的内容,其中涉及的景物意象有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凄凉景物。以此渲染了作者心中的愁绪。
28.AB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的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运用叠词表现作者的愁绪。“寻寻觅觅”其实是“寻觅”,是对作者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词人因内心愁苦而寻觅徘徊的动作;“冷冷清清”其实是“冷清”,是对周围清冷环境的描写;“凄凄惨惨戚戚”其实是“凄惨”和“戚”(悲戚),是对自己悲戚心境意绪的描写。没有对作者生活环境的描写。
故选ABC。
29.BC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的开头用这十四个字是叠字,细细诉说她的心情。
晚风、飞雁、黄花、细雨、梧桐,绘成了一幅触目皆然的凄凉的秋色图:秋天的黄昏,女词人李清照茕茕孑立于窗前。她仰视飞翔的大雁群,不由的想起曾托大雁给丈夫捎过信,但如今人去楼空,无信可捎了。怎不使她触景伤情呢!她再看看窗外的黄花,憔悴、损落,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无法抑制的泪水也就随之打湿了衣襟。这几处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这首词的语言通俗自然,语言浅近,意境深远。这首词的语言与当时社会流行的浓词艳句显然不同,李清照大胆地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声声慢》中李清照用家常之语,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等在当时看来通俗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把典雅语言家常化,不仅有雅致的文人趣味,更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描写了秋天凄凉的环境,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后的孤独伤心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本词没有白描手法,运用的是细节描写,比如“寻寻觅觅”为动作细节描写。
故选BCD。
30. 乍:刚 将息:保养休息 损:凋零 堪:能 次第:情景,光景; 了得:概括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的识记能力。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句意是:深秋刚开始冷又有时暖(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休息。“乍暖还寒”,乍:刚刚开始。亦作“乍暖乍寒”;将息:保养休息。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意是:园中菊花凋零,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如今还有谁能采摘?损:凋零;堪:能。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意是: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能概括形容得完呢!次第:情景,光景;了得:概括。
31. 易安居士 婉约 《漱玉词》 叠字 凄凄惨惨戚戚 点点滴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的识记能力和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有词集《漱玉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这是这首词语言上的特点。
(4)(5)默写时注意重点字的书写:“惨”“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明写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无常,暗写词人烦闷难熬的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渲染愁情,并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显示出愁情的无比深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通过飞雁引发的对故国故家和往昔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写菊花残败,无人采摘,暗喻自己容颜的衰老与心境的悲凉,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突出了词人晚年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困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进而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时作业,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默写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