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贝币在商周时代已被普遍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徐州高二上期末)贝币在商周时代已被普遍使用。考古发现商代的贝币大多出土于都城安阳附近,而西周的贝币出土的地区遍及陕西、河南、山东、江西、甘肃、江苏等地。这说明( )
A.王畿经济发达 B.货币形态稳定
C.贸易中心转移 D.商业范围扩大
2.(2023·德州高二上期末)下图为战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这些货币的形制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 )
A.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货币铸造能力的制约
C.政治格局演进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驱动
3.(2023·常德高二下联考)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这说明( )
A.《金布律》客观反映了现实
B.秦朝尚未实现货币统一
C.秦朝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D.秦朝的市场管理较为完善
4.(2023·聊城高二上期末)公元前115年,因“郡国五铢”差别较大、愈益粗劣且愈铸愈轻,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两年后,汉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三官五铢”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汉武帝改“郡国五铢”为“三官五铢”旨在( )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限制地方郡国权力
C.打击富商大贾投机 D.拓宽财税收入渠道
5.(2024·郑州高二联考)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曾铸造大钱,史称“乾元重宝”。开元通宝重3.98克,“乾元重宝”重5.97克,一文“乾元重宝”应该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规定值10文。朝廷的这一做法( )
A.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B.助推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C.降低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弱化了政府市场监管力
6.南宋孝宗时,“楮(会子)未至于轻(贬值)也,而已虑其轻,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于多也,而已虑其多,更不增见在(发行量)之数”。淳熙七年时,“会子与见钱等(值)”“民间尤以会子为便”。材料说明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B.纸币发行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C.纸币制造技术成熟
D.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有效
7.(2023·太原高二上期末)16世纪后期,明政府出现“银荒”,因此1567年打破海禁政策,在福建省漳州府的月港开港,“准贩东西二洋”。截至1644年,从美洲输入中国的白银约合明制二亿两。白银的大量流入( )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为其成为法定货币奠定基础
C.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D.促使政府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8.(2023·商丘高二上期中)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但各解放区当时流通的货币有300种之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机动作战也带来很大困难。据此可知( )
A.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金融混乱
B.革命形势面临着重大挑战
C.我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D.统一发行货币具有紧迫性
9.(2023·泰安高二上期中)193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美国将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5美元一盎司,将美联储持有的全部黄金所有权转移给了政府。这一举措( )
A.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B.帮助银行恢复了信用
C.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客观上为美元和黄金挂钩奠定了基础
10.(2023·长沙高二上期中)下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变化,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C.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结构正在形成
D.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11.(2024·福州八县高二联考)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对外贸易
12.(2023·三明高二下期末)1908年,清政府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资本总额增至1 000万两,官股占比保持50%不变,同时颁布中国首部银行法《大清银行则例》,赋予其在货币发行、金融监管、国库代理等方面特权。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
A.标志着近代民族金融业的建立
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充分发挥了政府金融监管职能
D.促进了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
13.(2023·丽水高二上期末)下图是华北人民政府张贴的布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所有三行发行之货币,及其对外之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承受。”据此推断( )
A.该政府是抗战时期的边区政府
B.该政府确定人民币为法定货币
C.华北银行曾在此积极推行法币改革
D.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14.(2023·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二上期中)1960年,美国某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供应美元,又要借贸易顺差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二者本身是相互矛盾的,这被称作“特里芬难题”。这一“难题”揭示了( )
A.人民币影响力的逐步上升
B.国际汇率应该一直保持浮动制
C.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趋势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15.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
A.美国依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B.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C.美元特权地位让美国继续受益
D.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
16.(2023·湖南湖湘教育高二上期中)(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中国贝币 秦统一货币 中国最早的纸币
材料二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摘编自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
材料三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编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并分析秦统一货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1.D
2.C [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不同形制的铜铸币,而货币形制的不同是由于当时列国纷争的政治格局,故选C项;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货币,并非形制不同的货币,排除A项;各国货币形制不同并非铸造能力有差异,且当时各国都使用铜铸币,排除B项;商鞅变法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货币形制差异无关,排除D项。]
3.C [据材料可知,秦朝既有金属货币,也有实物货币,故选C项;“客观”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秦朝统一了货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而不是市场管理,排除D项。]
4.B
5.A [据材料“一文‘乾元重宝’应该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规定值10文”可知,这体现了政府极力搜刮民众财富,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故选A项;“安史之乱”发生于755—763年,排除B项;“乾元重宝”是对百姓财富,包括商人财富的掠夺,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项;市场监督管理包括对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交易载体的监督管理,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6.D [材料讲述政府力保会子有序运行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反映出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卓有成效,D项正确;南宋政府此举并不是强化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方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与纸币制造技术成熟与否无关,排除C项。]
7.B 8.D
9.D [据材料信息可知,1934年美国通过法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并由政府承担兑换责任,这客观上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问题,与银行信用无关,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和二战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迅速”一词过于夸大,排除C项。]
10.A
11.A [结合材料“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可知,元朝发行纸币主要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A项;纸币的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这是客观影响,元朝政府的目的在于由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排除B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因此增加,但这属于影响而非目的,排除C项;发行纸币并不能起到垄断对外贸易的作用,排除D项。]
12.D 13.D
14.D [美国某经济学家认为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美元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供应美元,又要借贸易顺差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显然这是矛盾的,现实中无法实现,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是必然的,故选D项。]
15.C [根据材料可知,美元居于实质上的霸权地位,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C项正确;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但不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美元仍是国际货币,排除D项。]
16.(1)趋势:物物交换、金属货币、金银、纸币。(4分)
意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2分)
(2)币制混乱;纸币取代银元,实现统一。(4分)
(3)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条件。适应各国生产力(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8分)
年份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年
41.9
11.3
37.4
9.4
/
2016-2021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