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如图为人体的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②内多
    B. 正常情况下,③渗入转化成①的量远大于渗入转化成②的量
    C. 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①,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
    D. 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构成的液体环境
    【答案】C
    【分析】①~④表示相关液体,①为血浆、②为淋巴液、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
    【详解】A、①为血浆,②为淋巴液,与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即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
    B、正常情况下,③组织液渗入转化成①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转化成②淋巴液的量,B正确;
    C、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③组织液,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C错误;
    D、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仅仅是由①血浆、②淋巴液和③组织液构成,还包括脑脊液等,D正确。
    故选C。
    2. 人和高等动物的细胞外液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属于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是( )
    A. 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
    B. CO2、胰岛素、尿素、抗体
    C. 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 甘油、血红蛋白、磷脂、胆固醇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详解】A、胰蛋白酶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细胞外液,ATP为细胞提供能量,也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中,Na+、葡萄糖能够存在与细胞外液中,A错误;
    B、CO2、胰岛素(激素)、尿素(代谢废物)、抗体均能存在于细胞外液中,B正确;
    C、肝糖原存在肝细胞中,不会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多糖,也不会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核苷酸和氨基酸能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错误;
    D、甘油、胆固醇能够存在于血浆中,能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会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不会存在于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B。
    3. 淋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浆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液和血浆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 ①④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答案】B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详解】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是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淋巴液和组织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溶液pH的变化
    B. 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C.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中,自变量为酸或碱的量,因变量是溶液pH的变化,A正确;
    B、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液很接近,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B正确;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以防止之前实验中剩余的溶液中酸或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的极限运动,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K+
    B. 运动过程中,内环境中的丙酮酸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 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缓冲物质Na2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Cl-,A错误;
    B、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B错误;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6. 如图为甲、乙、丙、丁四种体液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细胞内液,丁为血浆
    B. 甲、乙、丙、丁之间都能够直接相互转化
    C. 正常情况下,乙、丙、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D. 外界环境中氧气通过内环境被细胞利用
    【答案】D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为淋巴,A错误;
    B、由图可知,乙和丁、丁和丙之间不能够直接相互转化,B错误;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处于稳态,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但不是保持不变,C错误;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中的氧气通过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而被利用,D正确。
    故选D。
    7.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A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即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范畴,C错误;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的核糖体上,发生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 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不能支配内脏器官
    C. 下丘脑中有呼吸、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D. 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答案】D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组成,A错误;
    B、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也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错误;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
    D、外周神经系统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D正确。
    故选D。
    9. 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 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 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D. 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答案】C
    【分析】据图示脑的结构可知,①为下丘脑,②为脑干,③为大脑皮层,④为小脑。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A、②为脑干,具有呼吸中枢等,故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A正确;
    B、①为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但是仍然会受到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C错误;
    D、③大脑皮层为人体最高级的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正确。
    故选C。
    10. 乒乓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2024年奥运会中国队运动员要做到灵活地接发球,需要运动系统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这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共同构成外周神经系统
    B. 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类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数量最多的细胞
    D.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控制作用,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详解】A、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只构成传出神经,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出神经,B正确;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C正确;
    D、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正确。
    故选A。
    11.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C.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B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是不受意识支配的,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不同器官的效果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心脏等器官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而对于胃肠来说,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B错误;
    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兴奋时交感神经占优势,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②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 图中的⑥为神经纤维
    C. 图中信息在体内的传导方向可能是③→②→④→⑤
    D. 图中的⑤是树突的末梢,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答案】D
    【分析】神经元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其作用是接受外来刺激,再由细胞体传出。轴突除分出侧枝外,其末端形成树枝样的神经末梢。
    【详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中的②是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
    B、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图中的⑥为神经纤维,B正确;
    C、兴奋从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传向轴突,图中信息的传导方向是③→②→④→⑤,C正确;
    D、图中的⑤是轴突的末梢,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D错误。
    故选D。
    13.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 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
    C. 脊神经全部都是由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混合组成的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修复等功能,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答案】B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A正确;
    B、神经元是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分构成的,不包括突触,B错误;
    C、教材中提到,脊神经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与神经元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B。
    14.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 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奖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在建立上述反射之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非条件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B. 在建立上述反射后,还需要无关刺激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极易消退
    C.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D. 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数量无限,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答案】C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详解】A、在猫排便反射过程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定点排便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条件,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A错误;
    B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在建立上述反射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极易消退,B错误,C正确;
    D、根据上述实例可以看出,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错误。
    故选C。
    16. 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 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 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D. 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答案】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在膜内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图1中a、b点处于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外流形成,有离子跨膜运输,A错误;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受到刺激引起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错误;
    C、图4中a端和b端均为静息电位,故两端K+外流速率相等,C错误;
    D、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从而指针向右偏转,D正确;
    故选D。
    17. 如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下肢的运动
    B. 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面部感觉
    C.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答案】B
    【详解】AC、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所以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下肢的运动,AC正确;
    B、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B错误;
    D、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D正确。
    故选B。
    18. 某同学一家国庆节驾私家车去某景点旅游,途中该同学产生“尿意”,憋尿痛苦表情浮现脸面,突然看到路标,离前方服务区还有15km,心情放松了许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不属于反射
    B. 膀胱中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尿液的渗透压比血浆的渗透压小
    C. 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
    D. 该同学看到路标后的情绪变化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
    【答案】B
    【分析】在人体中,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具有多种高级功能。
    【详解】 A 、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但产生“尿意”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 正确;。
    B 、膀胱中的尿液已经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渗透压比血浆的渗透压大,B 错误;
    C 、大脑皮层作为高级中枢,能够对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有意识地憋尿,C 正确;
    D 、该同学看到路标后的情绪变化,是大脑皮层对外部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的结果,属于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D 正确。
    故选B。
    19. 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下列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但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 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 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答案】A
    【详解】A 、大脑皮层受损,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 正确;
    B、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正常,B 错误;
    C、言语区的V 区受损,能看到文字,但不能看懂文字,C 错误;
    D、言语区的H 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内容,D 错误。
    故选A。
    20.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B. 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和第四级记忆
    C.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人类学习的过程
    D. 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答案】B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A正确;
    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B错误;
    C、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人类学习的过程,C正确;
    D、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B
    21.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C. 胰腺产生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 上述实验无法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调节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因变量为胰液是否分泌,因此对照实验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促胰液素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该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去除神经胰腺能分泌胰液不能说明神经调节没有作用,若想证明神经调节的作用,需要剥离神经单独研究。
    【详解】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
    B、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B正确;
    C、促胰液素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该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去除体液的作用,直接研究神经的作用继续探究,D正确。
    故选C。
    22. 激素在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B.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等作用
    C. 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 生物体内的激素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详解】A、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能够作用于机体内所有细胞,B正确;
    C、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护第二性征的激素,C正确;
    D、激素调节是维持内稳态的一种调节机制,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A。
    23. 以下关于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借助体液运输B. 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
    C. 在代谢时发挥催化作用D. 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
    【答案】C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属于动物激素。
    【详解】A、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动物激素需借助体液运输,A正确;
    B、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所以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B正确;
    C、酶具有催化作用,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在代谢时发生调节作用,不能发挥催化作用,C错误;
    D、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即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
    故选C。
    24. 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甲状腺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甲状腺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B.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喂食促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定向运输并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
    D. 若切除该实验动物的甲状腺,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再对靶器官作用
    【答案】A
    【分析】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又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又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详解】A、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A正确;
    B、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恢复正常,且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食喂过程给与实验动物,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而不会定向运输,但会定向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C错误;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因此,若切除该实验动物的甲状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依然会对靶器官垂体作用,D错误。
    故选A。
    2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它们的调节过程都离不开信息分子和酶的作用。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产生酶
    D.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分子结合后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温和的条件;激素是由生物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合物,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受到抑制。
    【详解】A、激素、酶、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但不一定是蛋白质,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基本组成单位不都是氨基酸,A错误;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触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神经递质起作用后可被酶分解或回收进细胞,B错误;
    C、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激素,故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而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表示____系统,①液为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的含量有关;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为:____和____。
    【答案】(1)①. 泌尿 ②. 血浆
    (2)NaHCO3 (3)神经—体液—免疫
    (4)①. 无机盐和蛋白质 ②.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③.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小问1详解】
    代谢废物由B排出,B是泌尿系统。根据血浆与组织液能双向箭头,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为单向箭头,可确定①是血浆。
    小问2详解】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小问4详解】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27. 下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_,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若图中1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______,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
    【答案】①. 反射弧 ②.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③. 传入神经 ④. 神经中枢 ⑤. 传出神经 ⑥. 效应器 ⑦. 1→2→3→4→5 ⑧. 非条件 ⑨.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⑩. 条件反射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图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2)图中结构名称: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即1→2→3→4→5,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属于非条件反射。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此反射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28.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答案】(1)①. ①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②组织液 ④. ③特异性受体 ⑤.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小体
    (3)①. 上升 ②. 减少
    【分析】神经元之间相接的结构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分析图示,结构①是突触小泡,结构②是突触间隙(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结构③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小问1详解】
    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②突触间隙(组织液)中,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Na+内流,所以突触后膜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作用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就被灭活或转移至突触小体。由图可知,突触前膜上有多巴胺转运载体,所以多巴胺在发挥作用后就被转移至突触小体中。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示,可卡因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9. 如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I”、“激素II”和激素III”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和“(一)”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受垂体、下丘脑的调节,这一过程叫________调节;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的作用称为_______ 调节。
    (4)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很低的,这一点说明激素作用的特点中有_____、_____。
    【答案】(1)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促甲状腺激素 ③. 甲状腺激素
    (2)①. 促进 ②. 抑制
    (3)①. 分级 ②. 抑制 ③. 反馈调节
    (4)①. 微量 ②. 高效
    【分析】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比较少(老结果),而较少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结果)。由于新结果跟老结果呈负相关,所以属于负反馈。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比较多(老结果),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结果)。由于新结果跟老结果也是呈负相关,所以还属于负反馈。
    【小问1详解】
    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合成分泌“激素I”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激素II”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并合成分泌“激素III”甲状腺激素。
    【小问2详解】
    下丘脑-垂体-腺体轴即是分级调节也是反馈调节,分级调节过程中图中的“(+)”表示促进,负反馈过程中“(一)”表示抑制,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相关激素分泌减少。
    【小问3详解】
    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受垂体、下丘脑的调节,这一过程叫分级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的作用称为负反馈调节。
    【小问4详解】
    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故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很低。
    30.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
    (2)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运动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原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_____(填激素名称)通过促进_______(填序号)的过程,使血糖得到补充。
    【答案】(1)①. 消化吸收 ②. 肝糖原、肌糖原
    (2)①. 升高 ②. 大脑皮层
    (3)①. 胰高血糖素 ②. ②③
    【小问1详解】
    根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可知,①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吸收,⑥过程是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小问2详解】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进而饮水增多。
    【小问3详解】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使降低的血糖得到补充,对应图中的过程②③。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如图是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