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 下列有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变化无关
B. 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C.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露西”化石是人类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证据
【答案】A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详解】A.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环境的变迁,特别是气候、地理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祖先的生存方式、进化路径以及最终的人类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A符合题意。
B.地质和考古证据表明,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一些地区的森林逐渐消失,迫使一部分原本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下地生活。这一变化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来的直立行走和大脑发育奠定了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
C.现代科学普遍认为,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这一观点基于化石记录、遗传学研究以及行为学比较等多方面的证据,故C不符合题意。
D.“露西”化石是古人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它为人类可能采用直立行走提供了重要证据。露西化石的骨骼结构和姿态表明,其主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这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下图是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胚胎在第18周初具人形,称为胎儿
B. 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①胚泡
C. 自然受孕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子宫
D. 女性的输卵管结扎后,仍具有女性第二性征,卵巢仍能产生卵细胞
【答案】D
【分析】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
【详解】A.胚胎在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故A不符合题意。
B.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而不是胚泡。胚泡是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形成的早期胚胎形态,它并不是由男性直接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自然受孕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而不是子宫。输卵管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连接卵巢和子宫的管道,它提供了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并结合的场所,故C不符合题意。
D.女性的输卵管结扎后,虽然会失去自然受孕的能力,但仍然具有女性第二性征。这是因为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等性激素。同时,卵巢仍然能够产生卵细胞,只是这些卵细胞无法再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进行受精和着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3. 如图是人体脑部和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脑部的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
B.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C. 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D. 脑部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图中曲线①是脑部的生长,曲线②是生殖器官的生长。
【详解】A.在青春期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停滞,所以曲线①是脑部的生长,②是生殖器官的生长,故A正确。
B.在青春期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停滞,所以曲线②是生殖器官发育,①是脑部发育,由曲线②可以看出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由曲线①可以看出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故B错误。
C.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故C错误。
D.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A。
4. 进入初中阶段后同学们的青春期悄然而至,下列关于青春期的一些做法,不妥的是( )
A.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
B. 作息有规律,保证营养均衡
C. 异性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
D. 自己处理心理矛盾,绝不去打扰别人
【答案】D
【分析】青春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又具有依赖性,渴望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性意识开始萌动,意识到两性差异并开始关注异性。
【详解】A.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这是青春期健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对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作息有规律,保证营养均衡,同样是青春期健康行为的关键。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而营养均衡则是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故B不符合题意。
C.异性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这是青春期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培养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交圈,故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遇到心理矛盾或困惑时,如果一味地自我封闭、不去寻求帮助,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寻求家长、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排解心理困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5. 下列关于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认识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缺含铁的无机盐易贫血
B. 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人体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
C.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缺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
D.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
【详解】A.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A正确。
B.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B1容易得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等,C正确。
D.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在物质运输和体温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饮食中长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D不正确。
故选D。
6. 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
B.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能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D. 本着节约食材的目的,本实验过程不需要设置重复实验
【答案】D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使水的温度上升最高,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D.本着节约食材的原则,但为了实验的可靠性,应该设置重复实验,D错误。
故选D。
7.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如图),下列关于小肠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能够在小肠中被分解成为氨基酸
B. ②和③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②和③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D. 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营养物质能够通过③进入血液
【答案】C
【分析】图可知,①小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详解】A.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蛋白质能够在小肠中被分解成为氨基酸,A正确。
B.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
C.①小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错误。
D.小肠长5~6米,营养物质能够通过③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C。
8.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 若②处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肝脏
C.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D. 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图片表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肝脏,②是胆管,③是胃,④是小肠。
【详解】A.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中,并在食物进入小肠时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它可以帮助分解脂肪,但胆汁本身并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故A不符合题意。
B.②是胆管,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若②胆管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影响脂肪的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接收来自胃的食糜,并通过胰管和肠管接收胰液和肠液。这些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③是胃,③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④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9. 注意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要多样,青少年摄入鱼、蛋、肉等食物利于身体发育
B. 早餐不吃,午餐少吃,晚餐多吃
C. 有“虫眼”的蔬菜最安全,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
D. 发霉的面包去掉发霉部分后可以食用
【答案】A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荤素互相搭配。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详解】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营养全面,利于健康,鱼、蛋、肉等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青少年摄入鱼、蛋、肉等食物利于身体发育,,A正确。
B.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B错误。
C.有“虫眼”的蔬菜并不意味着没有使用过农药。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虫害,为了抢救有虫眼的蔬菜,农户可能会使用大量高浓度、见效快的农药来杀死害虫。这些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量可能会增加,因此有“虫眼”的蔬菜并不一定比没有“虫眼”的蔬菜更安全,C错误。
D.发霉的面包微生物已经超标,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D错误。
故选A。
10. 食品安全、合理营养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3∶4∶3
B. 某同学为了减肥,每天只吃水果和蔬菜
C. 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D.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答案】B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合理营养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以满足人体一天中的能量需求。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A正确。
B.为了减肥而每天只吃水果和蔬菜是极不合理的。虽然水果和蔬菜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脂肪和某些必需氨基酸。长期只吃水果和蔬菜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B错误。
C.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致癌。因此,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是保护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C正确。
D.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是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从而保护胃肠道的健康,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能保证气流畅通
B. 鼻腔中的鼻毛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部分有害成分
C. 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D. 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有效杀灭细菌
【答案】D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A正确。
B.鼻腔中的鼻毛可以过滤空气,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体内,并帮助细菌进入胃袋死亡,预防鼻腔出血,保护嗅神经不受损害,B正确。
CD.呼吸道中,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以及气管内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也能杀灭细菌;气管内表面的纤毛具有清扫灰尘和病菌的作用,而不能消灭细菌,C正确,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测量胸围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胸围差前,受测者取自然站立的姿势
B. 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乳头下缘平齐
C. 在受测者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D. 一般要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取最大值即为胸围差
【答案】BD
【分析】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的大小反映了肺的通气能力。在测量胸围差时,要先让受测者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勿挺胸,不吸气。测量工具是软尺,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出二者的胸围差数值,像这样测三次,并算出平均值。
【详解】A.在测量胸围差时,要先让受测者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A正确。
BC.测量胸围差时,一测量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在胸前,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软尺要放在两肩胛骨的下角,B错误,C正确。
D.胸围差指的是深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深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我们一般取测得的三次胸围差的平均值,D错误。
故选BD。
13. 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Ⅰ为平静状态B. 曲线Ⅰ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
C. 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D. 曲线Ⅱ状态时,气体交换效率较低
【答案】A
【分析】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
B.从曲线Ⅰ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B错误.
C.Ⅱ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C错误。
D.Ⅱ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故选A。
14.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以下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一“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B. 如图二“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由于存在能量散失,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一般会小于测定值
C. 如图一,B、C处为橡皮管,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
D. 图一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图一装置中,B侧玻璃管没有插入石灰水中,是吸气用的;C侧玻璃管插入石灰水中,是呼气用的。
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 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
【详解】A.在“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中,通常使用甲、乙两瓶澄清石灰水,其中乙瓶用来收集呼出的气体,甲瓶作为对照,收集吸入的空气。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而甲瓶中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所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由于存在能量散失(如热散失、燃烧不完全等),实际测定的能量值通常会小于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即:测定值小于实际值,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进行“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时,B、C处为橡皮管,用于控制气体的流动。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吸气时捏紧C处,使外界空气只能经过甲瓶进入呼吸道;呼气时捏紧B处,使呼出的气体只能经过乙瓶排出,故C符合题意。
D.“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只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但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实际上,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左右,其次是氧气,然后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5. 在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中,为了计数时减少误差,一般采用五点采样法。以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
【详解】五点取样法是在测量范围内选取五个有代表性的点,例如首先选取教室对角线的交点,为中心点,然后选择四个角作为四个点,共五个点,观察每个点的尘埃粒子数,算出平均值,这就代表了教室内的平均尘埃粒子数。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 ]”内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6. 如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生殖器官是[ ]______,它能产生______,并且能分泌______。
(2)人的生殖要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在[ ]______中形成受精卵。
(3)图乙中,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液体即______中,主要通过[ ]______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这一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1)①. [③]卵巢 ②. 卵细胞 ③. 雌性激素
(2)[②]输卵管 (3)①. 羊水 ②. [⑥]胎盘 ③. 分娩
【分析】题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阴道;⑤子宫,⑥胎盘,⑦脐带,⑧胎儿。
【详解】(1)图甲中,③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结合题图可知,人的生殖要经过精子与卵子(卵细胞)的结合,在②输卵管形成受精卵。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结合题图乙可知,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液体是羊水,与母体之间通过⑥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新生命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左右,才会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17. 淀粉等糖类物质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关于淀粉的消化过程的相关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1号和3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步骤中滴入碘液的目的是检验试管中是否有______。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中加入物质为______,______号试管与2号试管进行对照。
(3)实验中把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1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______;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中,除唾液外,还有______也能帮助淀粉的消化。
【答案】(1)①. 温度 ②. 淀粉
(2)①. 馒头碎屑+2mL清水 ②. 1
(3)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
(4)①. 麦芽糖 ②. 胰液和肠液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液变蓝,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1号实验和3号实验除温度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故1号和3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淀粉遇碘变蓝,馒头中淀粉含量丰富,故步骤中滴入碘液的目的是检验试管中是否有淀粉。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中加入物质为馒头碎屑+2mL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中将试管放入37℃水浴保温的目的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
(4)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分解成葡萄糖。1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中,除唾液外,还有胰液和肠液也能帮助淀粉的消化。
18.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图一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三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______(填数字序号)内开始被消化。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______(填数字)层食物。
(3)图二中⑧部位在图三中对应的器官是[ ]______,该器官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内有______和______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4)图三中Y表示______的消化过程,该物质在小肠内被消化。
【答案】(1)①. 蛋白质 ②. ⑤
(2)2 (3)①. D小肠 ②. 皱襞 ③. 小肠绒毛
(4)脂肪
【分析】图一中,“平衡膳食宝塔” 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1层为谷物类, 主要提供能量;2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3层为鱼、肉、蛋类,4层为豆、奶类,3层和4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5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
题图二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咽、④是食道、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大肠、⑧是小肠、⑨是肝脏、⑩是阑尾。
图3中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
【详解】(1)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在图二消化道中,蛋白质在⑤胃内开始被消化,通过胃蛋白酶的作用,蛋白质被初步分解为多肽。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症状,这通常是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对应图一中的第2层食物。因此,建议该学生多摄入第2层食物,以补充维生素C,缓解牙龈出血症状。
(3)图二中⑧部位是小肠,在图三中对应的器官是E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使得小肠能够更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图三中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在胃内几乎不被消化,进入小肠后,在胆汁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Y曲线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19. 下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______两部分,其中肺是______的主要场所。
(2)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______,吞咽食物时;位于咽和喉之间的______会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3)哮喘是一种______过敏性疾病,患哮喘时,由于____________导致病人呼吸困难。
(4)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空气变得____________。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1)①. 呼吸道和肺 ②. 气体交换
(2)① 2咽 ②. 会厌软骨
(3)①. 支气管 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
(4)清洁、温暖、湿润
【分析】图中: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2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咽和喉之间有会厌软骨,当我们吞咽时,会厌软骨迅速向下折叠,盖住喉部开口(喉口)。这一动作将气管临时关闭,为食物和液体“让道”。会厌软骨与舌骨、咽肌等结构紧密协作,确保气管和食道的分工不会“混线”。
(3)哮喘是一种支气管过敏性疾病,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导致病人呼吸困难。
(4)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它对外界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0. 如图一和图二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图三表示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B模拟的是______,该图表示人体的______过程(填“吸气”或“呼气”)。
(2)图二中,膈肌处于______状态,此时肺内气压相应______,所以,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3)空气中的氧气透过[ ]______和[ ]______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给全身各处的______。
【答案】(1)①. 支气管 ②. 呼气
(2)①. 收缩 ②. 减小##降低
(3)①. ⑤肺泡壁 ②. ⑥毛细血管壁 ③. 组织细胞
【分析】图一中:A是气管、B是支气管、C是肺、D是膈肌。
图三中:①是喉、②是气管、③是肺、④是肺泡,⑤肺泡壁,⑥毛细血管壁。
【详解】(1)图一中:A是气管、B是支气管、C是肺、D是膈肌。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一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图一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
(2)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图二中,膈肌收缩下降,肺内气压减小,表示吸气状态。
(3)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⑥毛细血管壁和⑤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因此吸入氧气需要依次透过⑥肺泡壁和⑤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质量(克)
10
10
①
水(毫升)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5
3.1
实验组别
管内物质
温度环境
处理方式
现象
1号试管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5分钟
充分搅拌+2滴碘液
2号试管
?
37℃,5分钟
充分搅拌+2滴碘液
3号试管
馒头碎屑+2mL唾液
100℃,5分钟
充分搅拌+2滴碘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期中初二上学期生物真题pdf、初二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