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93047/0-17336550014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93047/0-17336550015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93047/0-17336550015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6的绝对值是( )
A.6B.﹣6C.D.
2.(3分)如图是一个圆台,它的主视图是( )
A.B.C.D.
3.(3分)下列运算结果为a6的是( )
A.a2+a3B.a2•a3C.(﹣a2)3D.a8÷a2
4.(3分)一组数据3、5、8、3、4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3,8B.3,3C.3,4D.4,3
5.(3分)如图,已知AB∥CD,∠C=70°,∠F=30°,则∠A的度数为( )
A.30°B.35°C.40°D.45°
6.(3分)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数﹣2、1、2、3,则表示数3﹣的点P应落在线段( )
A.AO上B.OB上C.BC上D.CD上
7.(3分)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8.(3分)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关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B.
C.D.
9.(3分)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A.13cmB.2cmC.cmD.2cm
10.(3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1,E、F为线段AB上两动点,且∠ECF=45°,过点E、F分别作BC、AC的垂线相交于点M,垂足分别为H、G.现有以下结论:①AB=;②当点E与点B重合时,MH=;③AF+BE=EF;④MG•MH=,其中正确结论为(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分)太阳半径大约是696 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12.(3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13.(3分)某学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人,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 人.
14.(3分)已知:(a+6)2+=0,则2b2﹣4b﹣a的值为 .
15.(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的直线l∥y轴,且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交于P、Q两点,若S△POQ=14,则k的值为 .
16.(3分)已知抛物线p:y=ax2+bx+c的顶点为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我们称以A为顶点且过点C′,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抛物线,直线AC′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直线.若一条抛物线的“梦之星”抛物线和“梦之星”直线分别是y=x2+2x+1和y=2x+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7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满足2x﹣6=0.
18.(8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王老师为进一步了解本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现状,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把调查结果分成四类(A:特别好,B:好,C:一般,D:较差)后,再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请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中,王老师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为了共同进步,王老师从被调查的A类和D类学生中分别选取一名学生进行“兵教兵”互助学习,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恰好选中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
19.(8分)学校需要购买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的进价高30元,买两个篮球和三个足球一共需要510元.
(1)求篮球和足球的单价;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决定购买篮球和足球共100个,其中篮球购买的数量不少于足球数量的,学校可用于购买这批篮球和足球的资金最多为10500元.请问有几种购买方案?
(3)若购买篮球x个,学校购买这批篮球和足球的总费用为y(元),在(2)的条件下,求哪种方案能使y最小,并求出y的最小值.
20.(8分)北京时间0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我国积极组织抢险队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工作.如图,某探测队在地面A、B两处均探测出建筑物下方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25°和60°,且AB=4米,求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cs25°≈0.9,tan25°≈0.5,≈1.7)
21.(9分)如图,直线y=a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x>0)相交于点P,PC⊥x轴于点C,且PC=2,点A的坐标为(﹣2,0).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点Q为双曲线上点P右侧的一点,且QH⊥x轴于H,当以点Q、C、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22.(9分)如图,在△ABC中,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且⊙O与AC相交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连接AE,若∠C=45°,求sin∠CAE的值.
23.(11分)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DC、CB上的点,且DE=CF,以AE为边作正方形AEHG,HE与BC交于点Q,连接DF.
(1)求证:△ADE≌△DCF;
(2)若E是CD的中点,求证:Q为CF的中点;
(3)连接AQ,设S△CEQ=S1,S△AED=S2,S△EAQ=S3,在(2)的条件下,判断S1+S2=S3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4.(12分)已知直线y=kx+b(k≠0)过点F(0,1),与抛物线y=x2相交于B、C两点.
(1)如图1,当点C的横坐标为1时,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点M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设B(m.n)(m<0),过点E(0.﹣1)的直线l∥x轴,BR⊥l于R,CS⊥l于S,连接FR、FS.试判断△RFS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1.(3分)﹣6的绝对值是( )
A.6B.﹣6C.D.
【考点】15:绝对值.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得负数的绝对值.
【解答】解:|﹣6|=6,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3分)如图是一个圆台,它的主视图是( )
A.B.C.D.
【考点】U1: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主视图是从物体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解答】解:从几何体的正面看可得等腰梯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
3.(3分)下列运算结果为a6的是( )
A.a2+a3B.a2•a3C.(﹣a2)3D.a8÷a2
【考点】35:合并同类项;46:同底数幂的乘法;47: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48:同底数幂的除法.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以及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A、a3÷a2不能合并,故A错误;
B、a2•a3=a5,故B错误;
C、(﹣a2•)3=﹣a6,故C错误;
D、a8÷a2=a6,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合并同类项以及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4.(3分)一组数据3、5、8、3、4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3,8B.3,3C.3,4D.4,3
【考点】W4:中位数;W5:众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解答】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3、3、4、5、8,
3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3.
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4,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
故选:C.
【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5.(3分)如图,已知AB∥CD,∠C=70°,∠F=30°,则∠A的度数为( )
A.30°B.35°C.40°D.45°
【考点】JA: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11: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EF=∠C=7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A的度数.
【解答】解:∵AB∥CD,
∴∠BEF=∠C=70°,
∵∠BEF=∠A+∠F,
∴∠A=70°﹣30°=4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3分)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数﹣2、1、2、3,则表示数3﹣的点P应落在线段( )
A.AO上B.OB上C.BC上D.CD上
【考点】29:实数与数轴;2B: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根据估计无理数的方法得出0<3﹣<1,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2<<3,
∴0<3﹣<1,
故表示数3﹣的点P应落在线段OB上.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得出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7.(3分)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考点】LN:中点四边形.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所得四边形的对边都平行且相等,那么其必为平行四边形,若所得四边形是矩形,那么邻边互相垂直,故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必互相垂直,由此得解.
【解答】已知:如右图,四边形EFGH是矩形,且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BCD是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
证明:由于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H∥FG∥BD,EF∥AC∥HG;
∵四边形EFGH是矩形,即EF⊥FG,
∴AC⊥BD,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
8.(3分)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关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B.
C.D.
【考点】E7: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图示,分三种情况:(1)当点P沿O→C运动时;(2)当点P沿C→D运动时;(3)当点P沿D→O运动时;分别判断出y的取值情况,进而判断出y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哪个即可.
【解答】解:(1)当点P沿O→C运动时,
当点P在点O的位置时,y=90°,
当点P在点C的位置时,
∵OA=OC,
∴y=45°,
∴y由90°逐渐减小到45°;
(2)当点P沿C→D运动时,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y=90°÷2=45°;
(3)当点P沿D→O运动时,
当点P在点D的位置时,y=45°,
当点P在点0的位置时,y=90°,
∴y由45°逐渐增加到90°.
故选: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看图获取信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学会识图.
(2)此题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9.(3分)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A.13cmB.2cmC.cmD.2cm
【考点】KV: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
∵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
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与饭粒相对的点A处,
∴A′D=5cm,BD=12﹣3+AE=12cm,
∴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
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
A′B=
=
=13(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0.(3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1,E、F为线段AB上两动点,且∠ECF=45°,过点E、F分别作BC、AC的垂线相交于点M,垂足分别为H、G.现有以下结论:①AB=;②当点E与点B重合时,MH=;③AF+BE=EF;④MG•MH=,其中正确结论为(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考点】SO:相似形综合题.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①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作出判断;
②如图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H与点B重合,可得MG∥BC,四边形MGCB是矩形,进一步得到FG是△ACB的中位线,从而作出判断;
③如图2所示,SAS可证△ECF≌△E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作出判断;
④根据AA可证△ACE∽△BF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BF=AC•BC=1,由题意知四边形CHMG是矩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得到MG•MH=AE×BF=AE•BF=AC•BC=,依此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①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故①正确;
②如图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H与点B重合,
∴MB⊥BC,∠MBC=90°,
∵MG⊥AC,
∴∠MGC=90°=∠C=∠MBC,
∴MG∥BC,四边形MGCB是矩形,
∴MH=MB=CG,
∵∠FCE=45°=∠ABC,∠A=∠ACF=45°,
∴CF=AF=BF,
∴FG是△ACB的中位线,
∴GC=AC=MH,故②正确;
③如图2所示,
∵AC=BC,∠ACB=90°,
∴∠A=∠5=45°.
将△ACF顺时针旋转90°至△BCD,
则CF=CD,∠1=∠4,∠A=∠6=45°;BD=AF;
∵∠2=45°,
∴∠1+∠3=∠3+∠4=45°,
∴∠DCE=∠2.
在△ECF和△ECD中,
,
∴△ECF≌△ECD(SAS),
∴EF=DE.
∵∠5=45°,
∴∠DBE=90°,
∴DE2=BD2+BE2,即EF2=AF2+BE2,故③错误;
④∵∠7=∠1+∠A=∠1+45°=∠1+∠2=∠ACE,
∵∠A=∠5=45°,
∴△ACE∽△BFC,
∴=,
∴AE•BF=AC•BC=1,
由题意知四边形CHMG是矩形,
∴MG∥BC,MH=CG,
MG=CH,MH∥AC,
∴=;=,
即=;=,
∴MG=AE;MH=BF,
∴MG•MH=AE×BF=AE•BF=AC•BC=,
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了相似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分)太阳半径大约是696 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6.96×108 米.
【考点】1I: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12:应用题.
【分析】先把696 000千米转化成696 000 000米,然后再用科学记数法记数记为6.96×108米.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是负数.
【解答】解:696 000千米=696 000 000米=6.96×108米.
【点评】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的方法是:
(1)确定a:a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
(2)确定n: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为正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为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
12.(3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八 .
【考点】L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360°.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如果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边数的方程,解方程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
【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
(n﹣2)•180=3×360,
解得n=8.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八.
【点评】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求边数,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
13.(3分)某学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人,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 240 人.
【考点】V5:用样本估计总体.
【分析】先求出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全校的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200×=240(人),
答: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240人;
故答案为:240.
【点评】本题考查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统计中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14.(3分)已知:(a+6)2+=0,则2b2﹣4b﹣a的值为 12 .
【考点】1F: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2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分析】首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a的值,和2b2﹣2b=6,进而可求出2b2﹣4b﹣a的值.
【解答】解:∵(a+6)2+=0,
∴a+6=0,b2﹣2b﹣3=0,
解得,a=﹣6,b2﹣2b=3,
可得2b2﹣4b=6,
则2b2﹣4b﹣a=6﹣(﹣6)=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绝对值、偶次方、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相加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
15.(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的直线l∥y轴,且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交于P、Q两点,若S△POQ=14,则k的值为 ﹣20 .
【考点】G5: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G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由于S△POQ=S△OMQ+S△OMP,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8|=14,然后结合函数y=的图象所在的象限解方程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
【解答】解:∵S△POQ=S△OMQ+S△OMP,
∴|k|+×|8|=14,
∴|k|=20,
而k<0,
∴k=﹣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且保持不变.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16.(3分)已知抛物线p:y=ax2+bx+c的顶点为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我们称以A为顶点且过点C′,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抛物线,直线AC′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直线.若一条抛物线的“梦之星”抛物线和“梦之星”直线分别是y=x2+2x+1和y=2x+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3 .
【考点】H3:二次函数的性质;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专题】16:压轴题;23:新定义.
【分析】先求出y=x2+2x+1和y=2x+2的交点C′的坐标为(1,4),再求出“梦之星”抛物线y=x2+2x+1的顶点A坐标(﹣1,0),接着利用点C和点C′关于x轴对称得到C(1,﹣4),则可设顶点式y=a(x﹣1)2﹣4,
然后把A点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原抛物线解析式.
【解答】解:∵y=x2+2x+1=(x+1)2,
∴A点坐标为(﹣1,0),
解方程组得或,
∴点C′的坐标为(1,4),
∵点C和点C′关于x轴对称,
∴C(1,﹣4),
设原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4,
把A(﹣1,0)代入得4a﹣4=0,解得a=1,
∴原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x2﹣2x﹣3.
故答案为y=x2﹣2x﹣3.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y=0,即ax2+bx+c=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交点横坐标.△=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7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满足2x﹣6=0.
【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求出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
∵2x﹣6=0,
∴x=3,
当x=3时,原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8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王老师为进一步了解本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现状,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把调查结果分成四类(A:特别好,B:好,C:一般,D:较差)后,再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请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中,王老师一共调查了 20 名学生;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为了共同进步,王老师从被调查的A类和D类学生中分别选取一名学生进行“兵教兵”互助学习,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恰好选中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
【考点】VB:扇形统计图;VC:条形统计图;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1)由题意可得:王老师一共调查学生:(2+1)÷15%=20(名);
(2)由题意可得:C类女生:20×25%﹣2=3(名);D类男生:20×(1﹣15%﹣50%﹣25%)﹣1=1(名);继而可补全条形统计图;
(3)首先根据题意列出表格,再利用表格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恰好选中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情况,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王老师一共调查学生:(2+1)÷15%=20(名);
故答案为:20;
(2)∵C类女生:20×25%﹣2=3(名);D类男生:20×(1﹣15%﹣50%﹣25%)﹣1=1(名);
如图:
(3)列表如下:A类中的两名男生分别记为A1和A2,
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一男一女的有3种,所以所选两位同学恰好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概率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9.(8分)学校需要购买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的进价高30元,买两个篮球和三个足球一共需要510元.
(1)求篮球和足球的单价;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决定购买篮球和足球共100个,其中篮球购买的数量不少于足球数量的,学校可用于购买这批篮球和足球的资金最多为10500元.请问有几种购买方案?
(3)若购买篮球x个,学校购买这批篮球和足球的总费用为y(元),在(2)的条件下,求哪种方案能使y最小,并求出y的最小值.
【考点】8A: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CE: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FH: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设一个篮球x元,则一个足球(x﹣30)元,根据“买两个篮球和三个足球一共需要510元”列出方程,即可解答;
(2)设购买篮球x个,足球(100﹣x)个,根据“篮球购买的数量不少于足球数量的,学校可用于购买这批篮球和足球的资金最多为10500元”,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由x为正整数,即可解答;
(3)表示出总费用y,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x的取值,即可确定最小值.
【解答】解:(1)设一个篮球x元,则一个足球(x﹣30)元,由题意得:
2x+3(x﹣30)=510,
解得:x=120,
∴一个篮球120元,一个足球90元.
(2)设购买篮球x个,足球(100﹣x)个,
由题意可得:,
解得:40≤x≤50,
∵x为正整数,
∴x=40,41,42,43,44,45,46,47,48,49,50,
∴共有11种购买方案.
(3)由题意可得y=120x+90(100﹣x)=30x+9000(40≤x≤50)
∵k=30>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40时,y有最小值,y最小=30×40+9000=10200(元),
所以当x=40时,y最小值为1020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0.(8分)北京时间0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我国积极组织抢险队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工作.如图,某探测队在地面A、B两处均探测出建筑物下方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25°和60°,且AB=4米,求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cs25°≈0.9,tan25°≈0.5,≈1.7)
【考点】T8: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过C点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通过解Rt△ADC得到AD=2CD=2x,在Rt△BD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CD的值.
【解答】解:作CD⊥AB交AB延长线于D,设CD=x 米.
Rt△ADC中,∠DAC=25°,
所以tan25°==0.5,
所以AD==2x.
Rt△BDC中,∠DBC=60°,
由tan 60°==,
解得:x≈3米.
所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约为3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9分)如图,直线y=a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x>0)相交于点P,PC⊥x轴于点C,且PC=2,点A的坐标为(﹣2,0).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点Q为双曲线上点P右侧的一点,且QH⊥x轴于H,当以点Q、C、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考点】GB: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专题】15:综合题.
【分析】(1)把A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a的值,确定出直线解析式,把y=2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x的值,确定出P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双曲线解析式;
(2)设Q(a,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到b=,分两种情况考虑:当△QCH∽△BAO时;当△QCH∽△ABO时,由相似得比例求出a的值,进而确定出b的值,即可得出Q坐标.
【解答】解:(1)把A(﹣2,0)代入y=ax+1中,求得a=,
∴y=x+1,
由PC=2,把y=2代入y=x+1中,得x=2,即P(2,2),
把P代入y=得:k=4,
则双曲线解析式为y=;
(2)设Q(m,n),
∵Q(m,n)在y=上,
∴n=,
当△QCH∽△BAO时,可得=,即=,
∴m﹣2=2n,即m﹣2=,
解得:m=4或m=﹣2(舍去),
∴Q(4,1);
当△QCH∽△ABO时,可得=,即=,
整理得:2a﹣4=,
解得:a=1+或a=1﹣(舍),
∴Q(1+,2﹣2).
综上,Q(4,1)或Q(1+,2﹣2).
【点评】此题属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2.(9分)如图,在△ABC中,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且⊙O与AC相交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连接AE,若∠C=45°,求sin∠CAE的值.
【考点】KQ:勾股定理;MD:切线的判定;T7: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连接DO,DB,由圆周角定理就可以得出∠ADB=90°,可以得出∠CDB=90°,根据E为BC的中点可以得出DE=BE,就有∠EDB=∠EBD,OD=OB可以得出∠ODB=∠OBD,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得出∠ODE=90°就可以得出结论.
(2)作EF⊥CD于F,设EF=x,由∠C=45°,得出△CEF、△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BE=CE=x,AB=BC=2x,AE=x,进而就可求得sin∠CAE的值.
【解答】解:(1)连接OD,BD,
∴OD=OB
∴∠ODB=∠OBD.
∵AB是直径,
∴∠ADB=90°,
∴∠CDB=90°.
∵E为BC的中点,
∴DE=BE,
∴∠EDB=∠EBD,
∴∠ODB+∠EDB=∠OBD+∠EBD,
即∠EDO=∠EBO.
∵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
∴AB⊥BC,
∴∠EBO=90°,
∴∠ODE=90°,
∴DE是⊙O的切线;
(2)作EF⊥CD于F,设EF=x
∵∠C=45°,
∴△CEF、△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F=EF=x,
∴BE=CE=x,
∴AB=BC=2x,
在RT△ABE中,AE==x,
∴sin∠CAE==.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时正确添加辅助线是关键.
23.(11分)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DC、CB上的点,且DE=CF,以AE为边作正方形AEHG,HE与BC交于点Q,连接DF.
(1)求证:△ADE≌△DCF;
(2)若E是CD的中点,求证:Q为CF的中点;
(3)连接AQ,设S△CEQ=S1,S△AED=S2,S△EAQ=S3,在(2)的条件下,判断S1+S2=S3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DC,∠ADE=∠DCF=90°,再由SAS即可证出△ADE≌△DCF;
(2)先证出∠DAE=∠CEQ,再证明△ADE∽△ECQ,得出比例式,证出CQ=DE,即可得出结论;
(3)先证明△AEQ∽△ECQ,得出△AEQ∽△ECQ∽△ADE,得出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DC,∠ADE=∠DCF=90°,
在△ADE和△DCF中,,
∴△ADE≌△DCF(SAS);
(2)证明:∵E是CD的中点,
∴CE=DE=DC=AD,
∵四边形AEHG是正方形,
∴∠AEH=90°,
∴∠AED+∠CEQ=90°,
∵∠AED+∠DAE=90°,
∴∠DAE=∠CEQ,
∵∠ADE=∠DCF,
∴△ADE∽△ECQ,
∴=,
∴CQ=DE,
∵DE=CF,
∴CQ=CF,
即Q为CF的中点;
(3)解:S1+S2=S3成立;理由如下:如图所示:
∵△ADE∽△ECQ,
∴,
∵DE=CE,
∴,
∵∠C=∠AEQ=90°,
∴△AEQ∽△ECQ,
∴△AEQ∽△ECQ∽△ADE,
∴,,
∴=()2+()2=,
∵EQ2+AE2=AQ2,
∴=1,
∴S1+S2=S3.
【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需要多次证明三角形相似才能得出结论.
24.(12分)已知直线y=kx+b(k≠0)过点F(0,1),与抛物线y=x2相交于B、C两点.
(1)如图1,当点C的横坐标为1时,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点M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设B(m.n)(m<0),过点E(0.﹣1)的直线l∥x轴,BR⊥l于R,CS⊥l于S,连接FR、FS.试判断△RFS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1)首先求出C的坐标,然后由C、F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
(2)因为DM∥OF,要使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DM=OF,设M(x,﹣x+1),则D(x,x2),表示出DM,分类讨论列方程求解;
(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R=BF,再由BR∥EF得到∠RFE=∠BFR,同理可得∠EFS=∠CFS,所以∠RFS=∠BFC=90°,所以△RFS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1)因为点C在抛物线上,所以C(1,),
又∵直线BC过C、F两点,
故得方程组:
解之,得,
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1;
(2)要使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MD=OF,如图1所示,
设M(x,﹣x+1),则D(x,x2),
∵MD∥y轴,
∴MD=﹣x+1﹣x2,
由MD=OF,可得|﹣x+1﹣x2|=1,
①当﹣x+1﹣x2=1时,
解得x1=0(舍)或x1=﹣3,
所以M(﹣3,),
②当﹣x+1﹣x2=﹣1时,
解得,x=,
所以M(,)或M(,),
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点M,使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M点坐标为(﹣3,)或(,)或(,);
(3)过点F作FT⊥BR于点T,如图2所示,
∵点B(m,n)在抛物线上,
∴m2=4n,
在Rt△BTF中,
BF=
=
=
=,
∵n>0,
∴BF=n+1,
又∵BR=n+1,
∴BF=BR.
∴∠BRF=∠BFR,
又∵BR⊥l,EF⊥l,
∴BR∥EF,
∴∠BRF=∠RFE,
∴∠RFE=∠BFR,
同理可得∠EFS=∠CFS,
∴∠RFS=∠BFC=90°,
∴△RFS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小时)
0~1
1~2
(不含1)
2~3
(不含2)
超过3
人 数
7
10
14
19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小时)
0~1
1~2
(不含1)
2~3
(不含2)
超过3
人 数
7
10
14
19
男A1
男A2
…(7分)
女A
男D
男A1男D
男A2男D
女A男D
女D
男A1女D
男A2女D
女A女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共3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共31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