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0题,共30题)、非选择题(第31题~第33题,共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搭载了农作物种子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脱离中国空间站在内蒙古成功着陆。下图为宇航员出舱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天体与在轨中国空间站类型相同的是( )
    A. 小行星 B. 彗星 C. 火星 D. 月球
    2. 太空育种实验可以改良农作物的特定性状,是因为太空( )
    A. 水汽含量低 B. 大气密度大 C. 热量充足 D. 宇宙射线强
    3.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现象 B. 高纬极光 C. 磁暴现象 D. 彗尾变长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在轨中国空间站属于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D正确。小行星、彗星、火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同一级别天体,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太空育种实验可以改良农作物的特定性状,是因为太空宇宙射线强,实验效果好,D正确。太空没有大气、水汽,AB错误。太空基本没有热量气温极低,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原因类似于流星现象,A正确。极光、磁暴都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与大气层摩擦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BC错误;彗星是太阳系中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靠近太阳彗星冰物质挥发,在太阳风作用下,彗尾变长,和“烧焦”现象无相关之处,D错。故选A。
    2022年4月29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多枚古生物化石,下图为其中两枚化石及它们形成的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古生物化石一般存在于( )
    A. 岩石圈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5. 喜马拉雅鱼龙生存的时期( )
    A. 现今海陆格局形成 B. 裸子植物繁荣
    C. 青藏高原已经隆起 D. 铁矿的成矿期
    6. 棕榈叶化石标本长度达1米,叶脉清晰可见,棕榈叶化石指示( )
    A. 高寒草甸环境 B. 寒带苔原环境 C. 热带沙漠环境 D. 暖湿森林环境
    【答案】4. A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古生物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喜马拉雅龙鱼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B正确;现今海陆格局及青藏高原的隆起发生在新生代,AC错误;铁矿的成矿期在前寒武纪,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棕榈叶化石标本长度达1米,表明棕榈生活的环境是湿润环境,且根据常识,棕榈属于常绿乔木,生活于温暖湿润的环境,D正确;高寒草甸环境、寒带苔原环境,气温低,棕榈无法生长,AB错误;热带沙漠环境降水稀少,不能满足棕榈对水分的需求,C错误。故选D。
    2023年11月4日9时24分,广东江门市恩平市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下图为江门开平市市民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市民收到地震横波预警而不是纵波预警,是因为横波( )
    A. 传播时间较短 B. 传播速度较慢 C. 传播方向固定 D. 传播介质单一
    8. 预警信息中还给出了必要的避震措施,最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
    ①请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②选择就近的生命三角区躲避
    ③请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④请立刻前往应急避难场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小,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破坏性大。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来实现的,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测震台率先捕捉到纵波,通过纵波快速计算出震级、方位、地点、时间等信息,随后将地震预警信息传递出去,警示人们在横波到达前尽快避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是逃生,远离悬挂物,不乘坐电梯,是安全撤离的避震措施,①正确;选择就近的生命三角区躲避,三角区稳定性好,一旦发生坍塌,可以留出充足的生存空间,②错误;一般发生洪灾或泥石流时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③错误;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是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应急避难场所,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3年10月,我国东北一个气球带着一只毛绒熊来到26000米的高空,之后小熊在距离放飞地点200公里处重回到地面。下图为在高空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毛绒熊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大致为( )
    A. 先降后升 B. 一直下降 C. 先升后降 D. 一直上升
    10. 符合毛绒熊在万米高空水平漂移方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 确定小熊位置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卫星遥感技术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随高度升高,气温下降;平流层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至50~55千米,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据材料“我国东北一个气球带着一只毛绒熊来到26000米的高空”可知,该毛绒熊所在高度是平流层,毛绒熊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大致为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气压值①>②>③>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在风向的右侧;高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D正确;BC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为近地面风,BC错误;A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为南半球高空,A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确定小熊位置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正确;遥感技术是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无法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无法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C错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伺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处于虚拟世界中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无法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可反映图中洋流流经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是( )
    A. B.
    C. D.
    13. 该洋流可能造成( )
    A. 沿海盐度升高 B. 海洋污染程度加重
    C. 沿岸降水减少 D. 北上船只航速下降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洋流是南半球秘鲁寒流,大致是自南向北流,南半球水温是南低北高,AB错误。洋流流向即等温线凸向,南半球秘鲁寒流,大致是自南向北流,等温线应该向北凸出,C正确,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图中洋流是南半球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沿岸降水减少,C正确。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海水蒸发量小,沿海盐度不会升高,A错误。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污染程度,B错误。北上船只顺流航行,航速上升,D错误。故选C。
    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间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图1为地头水柜景观,图2为地头水柜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蒸发旺盛 B. 降水丰富 C. 地表水易下渗 D. 地下径流丰富
    15. 图2中甲处主要作用是( )
    A. 沉积泥沙 B. 增加蓄水 C. 减少侵蚀 D. 节省石料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间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C正确;蒸发旺盛,修建“地头水柜”裸露水面较大,会导致蒸发更大,水分损失加大,A错误;降水丰富不需要修蓄水池,B错误;地下径流丰富与修地表蓄水池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图2中进水口在甲的上方,应是使泥沙沉积至甲处中下部,使较为清澈的水流流向下方水池,保证蓄水池水质,A正确;甲范围小,蓄水量少,故不是用于增加蓄水量,B错误;甲处落差较大,流速较大,侵蚀较强,C错误;可能增加石料用量,并不能节省石料,D错误。故选A。
    局地风指在不考虑区域背景风(如季风、盛行风等)的条件下,因局地的山地与平原、城区与郊区等之间存在热力差异而产生的风。下图为杭州市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夜间,P地局地风的风向最接近(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7. 白天,与M地相比,P地的局地风大小及原因是( )
    A. P地较小——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抵消
    B. P地较小——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抵消
    C. P地较大——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叠加
    D. P地较大——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叠加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夜晚P西侧丘陵气温低,城区气温高,西侧气压高于城区,风由西南吹向东北,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白天,P地吹平原风,以东风为主,同时,城市和郊区之间又会出现城市风,风向以西风为主,两者风向相反,导致P地的风力小,而M地只有城市风,故M地的风力大于P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1979-2017年北极地区9月份平均海冰覆盖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月份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大的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9月
    19. 1979-2017年海冰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该区域( )
    A. 地面辐射减弱 B. 大气辐射增强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2月处于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北极的太阳高度角很小,气温较低,且前面几个月北极海域处于结冰时期,因此此时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大,而5月、8月、9月气温相对较高,处于融冰期,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小,因此A符合,排除BCD。故选A。
    【19题详解】
    由图1可知,1979-2017年海冰覆盖范围变小,区域颜色由白色变化为颜色较深的海水,直接导致是地面反射减弱,地面得到的热量增加,地面辐射增加,大气辐射增强(间接影响),太阳辐射没有变化,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23年9月底发布的我国红叶生态景观最佳观赏期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红叶生态景观树种多属于( )
    A. 常绿林 B. 落叶林 C. 针叶林 D. 季雨林
    21. 与红叶变红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虫害
    22. 与太原相比较,造成北京晚进入红叶景观最佳观赏期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因素
    【答案】20. B 21. B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所谓红叶其实是落叶阔叶类的树木枯黄落叶前的一种色变现象,主要出现在深秋季节,属于落叶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红叶观赏时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因素;越往南,温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好,进入红叶期的时间越晚,与水分、土壤、虫害相关性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红叶是我国秋季重要的生态景观。每到深秋时节,自北至南、自高山至平原,植物叶片陆续变色。太原位于黄土高原上,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东南两个方向都是平原,太原的地势比北京高,气温低,比北京先进入红叶景观最佳观赏期,C正确;红叶景观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海陆位置不是其影响因素,A错误;北京和太原的纬度位置差异不大,B错误;北京和太原的地理位置不受洋流影响,D错误。故选C。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踏粪法”,指秋收后,将麦穰、秸秆铺垫于牛、马围舍,通过踩踏、收集、堆聚,循环往复,经过一冬后再将踏烂的麦穰、秸秆还田。我区北方部分农村地区至今仍在采用这种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采用“踏粪法”有利于( )
    A. 改良成土母质 B. 加速土壤发育
    C. 增加土壤肥力 D. 提高冬季土温
    24. 在我国南方地区,与"踏粪法"作用原理类似的农事行为是( )
    A. 作物上覆秸秆 B. 水田沤埋青草
    C. 坡地留茬耕作 D. 农田播撒石灰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踏粪法”是经过一冬后将踏烂的麦穰、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C正确;成土母质是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秸秆还田不会改良成土母质,A错误;土壤发育是指从岩石的风化产物或堆积物经受成土因素作用开始,经过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迁移,并使土体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土壤,这一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秸秆还田对于土壤发育影响很小,B错误;当地的秸秆还田是在冬季之后,对提高冬季土温没有帮助,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踏粪法”不是单纯的秸秆还田,是将秸秆经过处理之后直接还给田地,而在作物上覆秸秆并没有直接作用田地,A错误;青草沤制是经过处理,埋于水田直接作用于田地,此方法与踏粪法作用原理类似,B正确;坡地留下的“茬”并没有被处理,与“踏粪法”作用原理不类似,C错误;石灰是无机物,与秸秆不同,原理完全不同,D错误。故选B。
    20世纪60年代,日本某市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集中规划商业和住宅。2014年以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和少子化趋势明显,该市对原有模式逐步优化,将步行半径缩短为500米。下图示意该市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半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20世纪60年代,M市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布局商业和住宅可以( )
    ①鼓励公交出行②延长通勤距离③缓解交通拥堵④降低出行成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 2014年以来,M市在步行半径500米范围内重点增建( )
    A. 幼儿园 B. 青年公寓 C. 购物中心 D. 康养中心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布局商业和住宅,在于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可以减少私人交通方式的使用,①说法正确;以公交站为中心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减少居民出行和通勤距离,②说法错误;增加了步行的比重,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出行成本,③④说法正确。排除ABD。故选C。
    【26题详解】
    从材料“2014年以来,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日趋严重”可知此时老龄化严重,所以在步行半径500米范围内应重点增建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即康养中心,D正确。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甲省人口流入珠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 人口流入对珠三角的影响是( )
    A. 粮食总产量增加 B.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C. 缓解劳动力不足 D. 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甲省是湖南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珠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湖南省临近珠江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珠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流入珠三角的人口的主力多为务工人员,不从事农业生产,无法增加该地的粮食总产量,A错误;流入人口多为为年轻人,可以缓解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C正确;能降低迁入地老年人口的比例,B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数量、科技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人口流入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岛上的琴德里佩小镇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下图为该小镇所在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琴德里佩小镇的形态根本上取决于( )
    A. 地形 B. 水源 C. 交通 D. 文化
    30. 该小镇选址有利于( )
    A. 发展农耕 B. 便于商贸 C. 军事防御 D. 取水方便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琴德里佩小镇地处山地,形似平躺的巨人是因为其沿着相对平坦的多道山脊延伸,与当地地形相关性大,A正确;水源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可知交通、文化对小镇的分布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据材料“岛上的琴德里佩小镇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可知,小镇位于山脊,不利于农耕,A错误;地势较高,对外交通不便,B错误;地处山脊,地势高,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利于军事防御,C正确;山脊地势高,距离河流远,取水不便,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活动。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到山东日照开展“赶海”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前,小组成员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网站“全球潮汐预报服务平台”查询了该海滩的潮汐信息。
    材料二 下表为该日研学小组查询的海滩所在地海域逐时潮高。
    (1)请结合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该日该海域潮高变化曲线图。
    (2)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7:30-9:00进行“赶海”活动,请说明理由。
    (3)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站查询信息发现,该日我国不同海域高潮位差异较大,请指出影响因素。
    【答案】(1) (2)潮位低,较安全;滩涂裸露面积大,便于采集海产品;为白天,方便采集。
    (3)天体引潮力、风向、风速、海岸轮廓、入海径流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该日研学小组查询的海滩所在地海域逐时潮高表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曲线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活动。根据上题可知在7:30-9:00时,为当地的低潮位,且为白天,有足够的光线,方便采集海产品;只有潮位低时,滩涂出露面积大,才方面于人们采集海产品;且潮位低时,对人们的安全影响较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引潮力越大,风向与涨潮方向一致且风速越高,海岸呈喇叭状,入海径流越大时,高潮位越大。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南北,形成了一条浩瀚沙漠中的“绿色长廊”。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两岸地区聚居着全国90%以上的人口。为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埃及在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纳赛尔水库。
    材料二 下图为埃及位置图。
    (1)描述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貌特点。
    (2)说明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自然原因。
    (3)分析纳赛尔水库的修建可能对尼罗河三角洲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大致呈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分叉多);沉积物颗粒细。
    (2)气候适宜;地势平坦;水源较充足;土壤肥沃。
    (3)三角洲发育减缓或缩小;土壤肥力下降,盐分增加;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貌特点的描述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般采用总分的方法作答。从地形种类、地形起伏状况、地势走向、主要次级地貌等方面来作答。
    【小问2详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角度。自然因素包括:资源、气候、土地、水源、地理空间状况等。尼罗河三角洲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适中,温度适宜;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泥沙淤积,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小问3详解】
    修建水库后,下游水量锐减,影响河流三角洲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渔业发展;入海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在拦水的过程中拦截泥沙,导致入海口处三角洲萎缩;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水倒灌频发,水质变差。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在郊区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临港新城(L城)东临东海,是产城融合的典范,新城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了城市环带。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上海1949年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
    (1)据图归纳建国后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
    (2)分析2000年以后三类要素的流动对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作用。
    (3)说明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
    【答案】(1)(工业区、开发区、卫星城等)功能区用地数量增多;用地类型增加;用地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产城融合发展。
    (2)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岗位;居民要素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消费要素流动;便利生活。
    (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自建国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从1949年到2020年,郊区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城镇化水平都有所提高,(工业区、开发区、卫星城等)功能区用地数量增多;部分城市的等级也得到提升,郊区城镇化比较明显,用地类型增加;人口和生产要素由城区向郊区流动,促进了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郊区城镇化与中心城区的发展相互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小问2详解】
    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郊区的工业得到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居住要素的流动使得郊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消费要素的流动使得郊区的商业得到了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服务;这些要素的流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
    【小问3详解】
    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留大片植被等生态空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临港新城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用透水沥青铺设城市硬化地面,采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能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减轻内涝;用了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时间
    潮高(cm)
    北京时间
    潮高(cm)
    0:00
    335
    14:00
    380
    2:00
    400
    16:00
    370
    4:00
    345
    18:00
    265
    6:00
    210
    20:00
    160
    8:00
    100
    22:00
    140
    10:00
    110
    24:00
    270
    12:00
    260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请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