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活万花筒》教案第1页
    《生活万花筒》教案第2页
    《生活万花筒》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和听说的。教材给出了多个作文题目示例,如《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等,要求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通过这样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材,并能有条理地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作为写作素材。
    2. 学会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句准确地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到条理清晰。
    3. 掌握按一定顺序(如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回忆生活事件、小组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如何构思文章、组织语言、运用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听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学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瞬间。
    2.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回忆和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锻炼逻辑思维。
    3.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用文字生动地呈现生活中的事件,同时在分享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事件,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确保事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印象深刻的特点。
    2. 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避免内容平淡、流水账式的写作。
    2. 让学生能够在文章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或短视频,用于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事件。
    2. 制作简单的写作提纲模板,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3. 收集几篇以生活事件为题材的优秀范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图片或视频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打开多媒体设备,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有趣的写作之旅。在开始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教师播放一系列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或短视频,包括学校里同学们在课间嬉笑玩耍的场景、热闹的校园义卖活动、家庭中温馨的生日聚会、一家人在厨房合作准备晚餐的画面、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等。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进行生动的旁白:“看,这是在学校课间,同学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充满了活力。”“家庭聚会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温暖。”
    播放结束后,教师用亲切且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有没有让你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有趣或难忘的事情呢?大家可以在脑海中快速地搜索一下。”
    (二)选材指导
    1. 个人回忆
    教师轻轻地拍拍手,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说:“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它可以是让你笑得前仰后合的趣事,也可以是让你感到难过或烦恼的事,还可以是一件让你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事。给大家2 3分钟的时间,让回忆在脑海中慢慢浮现。”
    教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观察学生的表情,看到有的学生微皱眉头,似乎在努力回忆,有的学生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可能已经想起了有趣的事。教师适时地在学生耳边轻声提醒:“想一想在学校里和小伙伴们的故事,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间发生的事,又或者是在外出游玩时遇到的特别情况。”
    2. 小组交流
    2-3分钟后,教师说:“好了,同学们,现在睁开眼睛。接下来,我们要在小组里分享自己回忆起的事件啦。”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并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在分组时,注意将性格不同的学生搭配在一起,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活跃气氛和善于倾听总结的同学。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说:“在分享的时候,组长可以简单地把大家分享的事件记录在纸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分享时,要清楚地说一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概内容,让小伙伴们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教师在巡视各小组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当听到有学生讲述的事件不太明确时,教师通过温和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例如,有学生说:“我记得有一次在外面玩得很开心。”教师就问:“那你能告诉我是在哪里玩呢?和谁一起玩的呢?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呀?”引导学生详细地回忆事件。
    (三)方法指导
    1. 分析事件结构
    教师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当我们要把生活中的事情写下来时,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我们把一个事件分成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事件结构框架,分别标注“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以一个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跑步比赛”:
    “起因可能是这样的,学校宣布要举办运动会啦,你看到同学们都积极地报名参赛,你心里想着自己平时很喜欢跑步,而且也想为班级争光,于是你就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这就是事情的起因,它是事件发生的源头。”
    “经过呢,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比赛开始了,你站在跑道上,心怦怦直跳。发令枪响后,你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一开始,你跑在中间位置,但是你听到同学们在旁边为你加油呐喊,你就鼓足了劲,加快了速度。在跑的过程中,你看到旁边的对手一个个都很厉害,你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这就是事情的经过,它是事件的主体部分,有很多细节可以描述。”
    “结果就是你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或者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比如,你经过努力,超过了好几个同学,最终获得了第三名。你冲过终点线的时候,同学们都跑过来为你祝贺,你感到非常自豪,也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这就是事情的结果,它让事件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尾。”
    2. 范文赏析
    教师从讲桌下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几篇优秀范文,分发给学生,说:“同学们,现在大家拿到的是几篇写生活事件的范文,大家默读一下,仔细体会文中的妙处。”
    学生默读范文时,教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偶尔俯身看看学生有没有遇到阅读困难。
    学生读完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范文:
    “我们先来看这篇范文,它写的是《捉蚊趣事》。大家找找看,文中的起因是什么呢?”请几位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对了,起因是作者在夏天的晚上,被蚊子的嗡嗡声吵醒,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决定和蚊子展开一场‘大战’,这就是事情的起因,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捉蚊这件事。”
    “那文中是怎么描述经过的呢?作者运用了很多有趣的描写。比如,‘我打开灯,看到一只蚊子正得意洋洋地趴在墙上,似乎在向我挑衅。我悄悄地拿起苍蝇拍,慢慢地靠近它,就像一个猎人在接近猎物。’这里把自己比作猎人,把蚊子比作猎物,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捉蚊时的小心翼翼。大家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经过的精彩语句呢?”学生分享后,教师进一步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对,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好像能看到作者捉蚊的整个过程,非常有趣。”
    “最后我们看看结果,作者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把蚊子拍死了,自己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心里却很有成就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通过这篇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描述事情时,把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清楚,而且还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方法,让文章变得很有意思。”
    (四)写作实践
    1. 构思指导
    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写作提纲模板发放给学生,模板上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部分,说:“同学们,现在大家要把自己刚才想到的事件按照这个提纲进行梳理。就像给我们的故事搭一个架子,这样写起来就会更有条理啦。”
    教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构思,比如有学生想写“帮妈妈洗碗的事”:
    “在‘事情’这一栏,你就写上‘帮妈妈洗碗’。”
    “起因是什么呢?你可以写‘晚饭后,看到妈妈一脸疲惫,还在收拾碗筷,我心想妈妈很辛苦,决定帮妈妈洗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起因。”
    “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哦。你可以写‘我把碗放进水槽,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出来。我先把碗里的剩菜剩饭倒掉,然后在洗碗布上挤了一些洗洁精,开始一个一个地洗碗。泡沫越来越多,像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碗,生怕把它们打碎了。’这些就是经过中的关键情节。”
    “结果呢,你可以写‘我把洗好的碗整齐地放在碗柜里,妈妈看到后,夸我长大了,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样,一个完整的事件提纲就出来了。”
    学生在纸上进行构思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构思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如果发现有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轻声询问:“你是不是还没想好要写什么事呢?你可以想想最近发生在你身边的小事,比如和同学之间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构思。
    2. 学生写作
    学生根据提纲开始写作。教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保持安静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专注地写作。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不知如何开头的学生,教师可以轻声提供一些开头方式,如“生活就像一个调味盒,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总是在我脑海中闪烁,那就是……”
    对于内容叙述过于简单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轻声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如:“你在描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当时周围的人都有什么反应呢?比如,你在写和小伙伴吵架的事,吵架的时候小伙伴的表情是怎样的呢?”
    对于语言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醒他们:“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事情慢慢地、清楚地讲出来。如果你觉得某个地方写得不顺,你可以试着换一种表达方式。”
    (五)交流分享
    1. 自愿分享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分享一下自己写的作文片段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哦,让我们一起听听你的故事。”
    等待有学生自愿举手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你很勇敢,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很棒!”
    学生上台朗读作文片段时,教师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教师用眼神和微笑给予学生鼓励,偶尔点头表示赞许。
    2. 同学互评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对台下的同学说:“好啦,现在请大家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作文。我们先来说说优点。”
    请几位同学起来评价,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你把事情的起因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肯定:“对,这个同学把起因交代得很明白,这是非常好的。”
    教师接着引导:“那大家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给这位同学提提建议呢?”
    学生可能会说:“但是你可以在描述事情经过的时候,可以多写一些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会更生动。”教师对这个建议表示认可:“这个建议很好,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精彩。”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规范评价语言,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写得很好,因为……,但是我建议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修改完善
    1. 自我修改
    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大家的分享和建议,现在我们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了。在修改的时候,要注意语句通顺、错别字纠正、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问题哦。”
    学生开始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提醒学生认真检查。教师可以说:“大家要像一个细心的小工匠一样,把自己的作文打磨得更加完美。”
    2. 教师巡视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果发现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某个地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例如:“你看这里,你想表达的是你在等公交车时的焦急心情,那你可以在这里加上一些描写,比如你不停地看手表,在站台上走来走去,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你的心情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作文。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评估
    在小组交流环节,观察各小组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发言、分享的事件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统计积极参与交流的学生人数和比例。
    在交流分享和互评环节,观察学生是否主动上台分享作文,以及在互评过程中是否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作文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参与积极性。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通过学生的作文内容,检查学生是否能够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事件进行写作,是否能清晰地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否掌握了按顺序写作的方法,以此评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独立构思、顺利起草,以及在交流分享后是否能够根据建议进行有效的修改,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实现。
    从学生作文中对生活事件的情感表达以及在课堂讨论中对生活的关注程度,评估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3. 教学活动改进思考
    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互动性更强的活动,如让学生猜猜图片或视频中事件的后续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选材指导环节,除了小组交流,可以组织全班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自由地说出生活中的事件,拓宽选材范围。
    在方法指导环节,增加学生的实践练习,如给出一个简单的事件框架,让学生现场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填充和描述,然后再进行范文赏析,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在交流分享环节,除了同学互评,还可以增加小组内互改作文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具体的修改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生活观察力的培养,例如在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一等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共6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