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名句默写,名著阅读,诗歌鉴赏,交叉学习法,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3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踏上【甲】________的阅读之旅。鸟儿【乙】_______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①yìng hè着;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②zhù xù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一家人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瘫痪的史铁生和母亲③jué bié,鼓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刚去书塾的鲁迅向寿镜吾先生行礼时,仿佛能够看到先生④hé ǎi地在一旁答礼;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相遇,迎来了【丙】________的生活……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yìng hè ②zhù xù ③jué bié ④hé ǎi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3分)
A.截然不同 B.呼朋引伴 C.美不胜收
【甲】 【乙】 【丙】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①_ 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_______《天净沙•秋思》)
⑤古人以鸿雁传书,王湾客居吴地,思乡心切,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3.ㅤ班级组织了一次名著研讨活动,请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完成下面情境中的对话。(5分)
ㅤㅤ小明:小华,图一画的是《五猖会》中的一个情节,你知道是什么吗?
ㅤㅤ小华:当然知道了。画的是:______(2分)
ㅤㅤ小明:假如我是图一中的孩子,我会不高兴。我更喜欢像图二的孩子这样,发挥奇思妙想,玩得时候就得尽兴。
ㅤㅤ小华:是啊。可家长不同意,该怎么办呢?
ㅤㅤ小明:______(3分)
ㅤㅤ小华:你说得对,我们应该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成长需要勇气,这也是一种美。
4. 下面是主持人为竞答环节准备的题目。请你阅读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
图1是鲁迅先生为他的散文集《① 》所绘插图,图中“死有分”和“活无常”造型夸张,充满想象力。这使我们想起图2中他儿时特别喜欢看《②__ __ __》(填写一本书名),还想起图3所展现的《③__ ___ _》一文中他在私塾中画画的情景。鲁迅成年后的才华和小时的爱好有着密切的关联,让我们获得了一个有益的启示:④___ __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秋日行村路
宋 乐雷发
儿童篱落①带斜阳,豆荚姜芽②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③ 绿螳螂。
【注释】①篱落:篱笆。②社肉:祭祀土地神的肉。③红蜻蛉:红蜻蜓。
5.情景再现:一个秋日,诗人行走在乡间,正是 时分,一群村童在篱笆间嬉戏。豆荚姜芽遍田野,村子里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 。(2分)
6.品字炼句:请为诗句“红蜻蛉 绿螳螂”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选项:A和 B.伴 C.唤
——————————————————————————————————————————————————————————————————————————————
文言文阅读(共11.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二)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4)不知卿家君法孤( )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会用到谦辞和敬辞,文中的“尊君”和“家君”分别是尊称对方父亲和谦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卡】,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将它归入《方正》篇的原因。(3分)
—————————————————————————————————————————————————————————————————————————————————————————————————————————————————————
现代文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8分)
【材料一】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会存在心理煎熬,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材料三】
学霸小语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起床
7:00-7:10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7:10-7:30早餐
7:30-7:50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上课
12:10-12:20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午餐
12:40-12:50背诵一首古诗
12:50-14:00午休
14:00-14:20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的。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材料二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说明理由。2分
——————————————————————————————————————
———————————————————————————————————————
.阅读材料三,具体分析学霸小语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请写出三点)。3分
——————————————————————————————————————————————————————————————————————————————
12 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问题。(17分)
____________
赵永新
①突然想起了父亲。
②父亲己过世十多年,但父亲对我的一些影响,总在心中涌起,而且久久不能抹去。
③父亲中等身材,很结实,他没文化,为人侠义,一生克勤克俭,没有什么奢求。唯有的癖好是爱在庄稼地里转悠,总爱掰弄些谷穗、麦穗、瓜果类,以致有些入迷。
④小时候,常随父亲去买些瓜果,那时瓜果便宜得几角钱一斤,可我却总喜欢和人家讨价还价,每当我们“砍”得不可开交时,父亲总是拍着我的小屁股:“走,几分钱,图个啥?”此时,我总是嘀咕:“你不在乎,我在乎,你什么时候多给过我五分钱。”我就是这样在不理解和顺从中,逐步认知父亲的。
⑤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时,发现一个学生娃蹲在路头哭泣着。父亲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他断断续续地告诉父亲,要交的学费丢了。父亲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捞了半天,好不容易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元钱,说:“给,报名去。”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三元五。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好大方啊!父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是这么一个阔绰的“小侠义”。
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却是一个“大吝啬”。
⑦我渐渐长大了,已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我好像良心大发现了,决定“五一”期间回家看望老父亲。见到儿媳,儿孙,还有儿子的我,他高兴得好像得了健忘症一般,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劲儿地招呼着:“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
⑧我不敢执拗,不情愿地答应着:“好吧,我一个人去。”
⑨第二天早上,一轮金黄金黄的太阳,把它诱人的光洒在茫茫麦海中,一阵一阵,一层一层的金浪起伏在地平线上,一种羡煞人的美,令人惊艳。父亲匍匐在这麦海中,手中的镰刀一茬茬地平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片平整的麦桩,就像用剪刀修整过的,又像是画着的一般。回头看看我身后的麦桩高高低低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参差”。
⑩难题好像是专门留给懒人似的。【B】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我心慌意懒地一阵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个小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
⑪吃午饭的时候,我女儿习惯地把饭弄得半桌都是,我不以为意。【A】可我父亲不声不响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在嘴里,慢慢咀嚼着……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我,对着父亲数落起来:“这不是灾荒年,这也不是解放前,丢在桌上的饭您就不怕脏!”
⑫听着我的不满,父亲沉下脸来,许久许久。然后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这是老天的恩赐,这也是国家的命根子啊!”
⑬“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反复着这句话。
⑭父亲,你的叮嘱,我懂了。
⑮放心吧!父亲!
(选自《作家地带》,有删改)
(1).【思路寻美】本文思路清晰,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补全思维导图。(4’)
(2).【朗读诵美】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保保觉得【A】句朗读起来特别有感觉,请你帮他设计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4分)
(3).【环境品美】贝贝觉得【B】句中的景物描写好像与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你帮他品析这句话的用意。(4分)
(4).【主旨悟美】该文章在出版时没有附上题目,我校文学社拟写了以下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最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借助知识卡片说明理由。(5分)
知识卡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或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蕴含文章的主旨,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A.我的父亲 B.叮嘱 C.“小侠义”与“大吝啬”
七、写作: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一些温暖的瞬间铭刻在我们心里,这些瞬间,就像一束阳光,照亮、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动万分。
请以“温暖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再现当时的瞬间要尽量写得生动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2)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3)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答案—初一语文
【答案】
(1) 应和 贮蓄 诀别 和蔼 (2). C B A
(3).在句末加“的美德” :一家人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儿时的鲁迅想去看迎神赛会,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逼迫他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必须背完才能去。2’
如果我的父母对我很感兴趣的活动进行阻拦,而强迫我学习。我会告诉父母,这个活动我真的很喜欢,它会给我的生活增添乐趣,有助于缓解我的学习压力。3’
①朝花夕拾 1’ ②山海经 1’ ③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 1’ ④开卷有益2’
5 夕阳西下(傍晚) 社肉的香味或稻花香 2’
6.选B, 理由:这里应用“伴” ,“伴”伴着,陪伴,1’运用拟人的手法,1’写出了红蜻蛉和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相依相伴的样子,营造了和美融洽的氛围,更突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使全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2’
7. 约定 牵、拉 回头看 效法、学习 4’
8.B 2’ 9.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2’
10.(3分)原因分析:(1)面对父亲朋友的责难,元方有礼有据的指出其无礼无信,可见元方的明白事理(懂礼识仪)、勇敢;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入门不顾”,可见其刚正、直率。
(2)借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暗示袁公和我父亲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谁也没效法谁。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父亲的尊严,不卑不亢;又可见其冷静机敏,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所以这两者都归入《方正》篇)
11.(1)D (2).心理意象法。理由: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3.(1)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2)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3)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易错题。
12.(1)父亲不赞同“我”买瓜果讨价还价的行为;惊讶;父亲让“我们”明早帮他割麦子;父亲吃“我”女儿散在桌上的饭,在“我”不满时教育“我”。
(2).重读“不声不响”“一粒一粒”“慢慢咀嚼着”。细致描写父亲看到女儿散在桌子上的饭默默捡起来的场景,体现了父亲朴实无华、珍爱粮食的一面,丰富人物形象。
(3).不能删除。描写麦子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场景,烘托“我”的心烦意乱,为后文写“我”快刀乱斩麦子,父亲和气的教育“我”等内容做了铺垫。
(4).以“小侠义”与“大吝啬”为题最好。“小侠义”与“大吝啬”形成对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人物的形象,揭示主旨,体现对父亲的怀念与赞美。
写作:
范文:温暖的瞬间
大巴车转过最后一个弯儿,停在学校门口,熟悉的几栋朱红色教学楼闯进我的视线,像一大片阴云笼罩在我的心头,我心中又涌起对家和母亲的依恋,不由得感到几分失落。周末,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回家吃顿母亲做的饭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到了学校后没时间就不要打电话了……不要占用吃饭时间。”母亲在我耳边叮嘱着。我点点头,可心思根本不在她说的话上,想到宿舍冰冷的床板和繁重的作业,心中有几分委屈。“多吃水果,如果坏了就扔掉,不要觉得可惜。”母亲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我鼻子酸酸的,有点想哭。“想吃什么就吃,想买什么就买,不用省钱,牛奶要弄热了再喝,天冷了,别喝凉的,上下楼梯的时候注意安全……”母亲似乎没有注意到我情绪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叮嘱着。我害怕眼泪会掉下来,赶忙说了句:“知道了,妈妈,拜拜。”之后,就快步走进校园。
没走两步,我听到母亲在我身后大喊:“在学校安心学习,别想家,我们半个月之后再来看你。”我听见“家”这个字,泪水掉了下来。我赶紧拭干了泪,转身向母亲招手,示意她赶快上车。目光一游离,我发现母亲已不在原地,可能是已经上车了吧,我暗暗想着,刚才只顾自己难过,完全没有回应母亲的嘱咐,我有点担心她会不会以为我没听进去。想到这里,我有些迟疑,不由地向校门口张望,却见校门口全是人,已经找不到母亲的身影了。
正张望着,我听见有人叫我,循声寻找,只见人群中,忽然有一个身影举起双臂向我挥舞——是母亲!我惊喜万分,连忙向她挥了挥手,那双胳膊的主人放心了,接着,她用一只手做出了“拜拜”的动作,我听见她大声对我说:“妈妈在这儿呢,照顾好你自己,赶快进去吧,外面冷。”母亲的话让我再次泪目,那一瞬间,我的内心酸酸的,却又感到很温暖。
其实,母亲对我的牵挂更甚,可她从不把难过表现在脸上,相反,她总是表现得很轻松,还安慰我不要想家,她生怕我因为家里的事分心。
短暂分别的时候,浓浓的母爱温暖了我的心,瞬间,秋风不再萧瑟,我焦躁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也许,母爱就是这样,迈过光阴的急流,温暖了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要求以“温暖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题目中的“温暖”和“瞬间”两个词。“温暖”是对“瞬间”的修饰,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温暖”这个限定词。写出来的“温暖”要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同身受。同时还要注意,写作的事情是“瞬间”,不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事件。要先确定你是打算写一个场景片段或一个瞬间,还是写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瞬间。如果写多场景的瞬间,要注意瞬间和瞬间之间的关系,情节和情节之间的过渡必须合理;如果用小标题结构,则要注意瞬间应写三个或三个以上;
二、选材构思。本文用记叙文的文体切入较为合适。可以写放学结束后,因为自己一时贪玩,直接和同学回家了,与来接我的母亲错过,等到回到家,看见母亲因为寻找“我”而发丝凌乱,一下子为自己的贪玩感到自责,感激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也可以写自己离家上学,不善言辞的父亲在车后追随送行,“我”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写作本题,同学们需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如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写出这个瞬间带给你的独特感受;用人物描写刻画典型形象,写出是谁带给你的这个温暖的瞬间;用修辞手法美化语言,写出在这个温暖的瞬间中你有什么收获及感悟。
助读资料卡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下列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苏州昆山市秀峰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苏州昆山市秀峰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