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秀峰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时间150分钟,总分13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流水róng 情,月圆花开。以“花开并dì 灯映两岸”为主题的2024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昆山慧聚广场和周庄古镇盛大举行。此次灯会围绕中华民族精神图腾--龙,设计治作大型龙灯组,打造“【 】”文化之旅。灯会突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文化融合,运用原宇宙等数字光影技术,精彩展现两岸同根同yuán 的传统文化、秀美多姿的山川水韵和xuàn 丽多彩的风土人情。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4分)
① róng ( )情 ②并dì ( ) ③ 同yuán( ) ④ xuàn丽 (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4分)
(1) 改成 (2) 改成
3.语段中【 】处的词,应选(A.寻龙 B.追龙), 。(2分)
4.为进一步传承昆曲艺术,弘扬昆曲文化,昆山一部分公交站台上展示出了昆曲行当的生旦净丑等角色,旨在使昆山市民更好的了解和热爱家乡悠久的“昆曲”文化底蕴。
七(1)班的方凯同学认为这项举措非常好,可以很好的宣传昆山的特色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重大意义。而七(5)班的瞿颖同学则认为昆曲属于小众文化且已经落没了,不应当占用公交站台这样的公共资源。你更认同谁的观点呢?请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关理由。(3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7分)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
。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七言律诗,题目中“左迁”的意思是降职。
B.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了时令是早春,融情于景。
C.次句中“闻道”表惊讶担忧,“过五溪”写出被贬地龙标并不遥远。
D.后两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
7.老师强调要慢速、低沉地朗诵这首诗,请你结合本诗抒发的情感简要分析老师这样强调的原因。(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8分)
恐钟有声
陈述古①尝知②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③为盗者。述古乃绐④之曰:“某庙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祭之。引群囚立钟前,曰:“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率众祷钟甚肃。祭讫⑤,以帷围之。乃阴⑥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其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果为盗。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有删改)
【注释】①陈述古:人名。②知:做知县。③的:究竟,到底。④绐(dài):同“诒”,欺骗。⑤讫(qì):完。⑥阴:暗地里。
8.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在横线上解释加点词语。(5分)
9.在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两个“之”字分别指代什么?(2分)
(1)述古乃绐之曰: (2)祭讫,以帷围之:
10.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讯之,果为盗。
12.陈述古认为手上无墨者为小偷,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3.读完陈述古的故事,你会联想到下列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内容简述原因。(3分)
A.杨氏子《杨氏之子》 B.伯牙《伯牙鼓琴》 C.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分)
【材料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摘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三】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B.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C.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14.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三句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没有用一个动词,营造出别样的氛围。
B.“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C.呼应题中“秋”字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夕阳”与“西风”呼应。
D.“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断肠人情感的触发物。
15.下面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朗读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是秋天”中的“又”字重读,表明时间的转换,强调这两个秋天的意义非凡。
B.“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一句语调下降,读出菊花的凄凉和“我”精神持续的萎靡。
C.材料二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达观释然的宁静,材料三则是轻松热烈,饱含赞美的深情。
D.“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句子中短停顿,强调产生的情感,读出悠远的感觉。
16.下面对材料三画线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染”字原指用染料着色,在文中写秋天田野里颜色的变化。这样写仿佛田野是一幅画,没有用“涂”字,显得色彩更匀称美丽。
B.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秋雨夸大为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生动形象写出了秋雨活泼欢快的特点,蕴含着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C.“不大出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天雨少的特点写得生动而活泼,又呼应了前面的“端庄而又沉静”。
D.用天空的暗表现雨的光泽,用田野的静突出雨的声音,这是对比衬托的手法,同时用整句,使得行文富于变化,读来富有节奏美。
17.三则材料都写秋天,试比较它们的内容和作用,看看对于写景你会有怎样的启发。阅读三则材料,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18.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制止修屋——① ——执拗修屋——② ——回忆盖屋——③
19.赏析下列句子。(6分)
①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分)
②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从修辞角度)(3分)
20.文中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3分)
21.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60分)
22.作文(60分)
史铁生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震颤了我们的内心;莎莉文老师一个紧紧的拥抱,温暖了读者的心灵;植树的男人淡然平和的表情,让我们内心变得祥和宁静:劳伦兹一句不管不顾的呼喊,笑中又多出几分感动……有时候,只是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表情,我们便可读懂一个人。
请以“我读懂了你”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通过外貌描写,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②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④不少于 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原句
方法
释义
尝知建州浦城县
【课内迁移法】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
至灵
【成语比较法】加点字义与以下哪个成语相同?
A.蜂拥而至 B.无微不至
C.至高无上
(2)(填选项)
祷钟
【语境推测法】述古率众祷钟甚肃
(3)
引(4)囚逐一令其引(5)手入帷摸之
【查阅字典法】A.拉,牵引;B.延长;C.伸长,伸着;D.延请。
(4) (填选项)
(5) (填选项)
材料文体
秋的内容
写秋的作用
材料一
曲
落日下的秋景
(1)
材料二
叙事散文
盛放的菊花
(2)
材料三
写景散文
(3)
描绘秋雨的特点景象,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根据表格,关于写景,我得到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融 蒂 源 绚
2.(1)治 制 (2) 原 元
3. A
4.合理即可
5. 小桥流水人家 夜发清溪向三峡 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D
7.因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忧虑和同情;通过慢速、低沉的朗诵,更好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同情。
8. 曾经 C 祈祷 A C
9. 代词“之”指那些被捕获的嫌疑人。 代词“之”指那口被迎到县衙后阁供奉起来的钟。
10.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11.对他进行审问,果然(他)就是盗贼。
12.他在暗中让人用墨涂钟后,让所有嫌疑人逐一进入帷幕摸钟。出来后,他发现每个人的手上都有墨迹,唯独一个嫌疑人的手上没有。这说明这个嫌疑人没有摸钟,从而暴露了他就是真正的盗贼。
13.C 本篇故事主要为了体现主人公的智慧与洞察力,这与王戎这个故事相似,两者都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王戎通过观察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无人采摘的现象,推断出李子是苦的,从而避免了尝食的可能中毒的李子。而陈述古则通过巧妙的心理战术和智慧,成功地找出了真正的盗贼。两者都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种智慧和洞察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陈述古曾经在建州浦城县担任知县。有个富人家中丢失了财物,(官府)抓到了几个人,但不知道究竟谁是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座庙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辨别出谁是盗贼。”于是派人把那口钟抬来安置在后面的阁楼里进行祭祀。(陈述古)带来这群囚犯站在钟的前面,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它,它就不会发出声音;偷了东西的人摸它,钟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率领众人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地里派人用墨汁涂在钟上。过了很久,(陈述古)带领囚犯一个接一个地让他们伸手到帷幕里去摸钟,出来后就检验他们的手,(其他人)手上都有墨汁,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墨汁。审讯他,果然是他偷了东西。
14.C 15.B 16.B 17. 渲染凄凉氛围,烘托游子思乡之愁 表现生命的活力,暗示“我”有了好好活的动力,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雨景(或:秋雨、雨、下雨) ①不论哪种文体,写景都为中心服务。②不论写什么景,都是为了抒情(或:都要融入情感)。③叙事散文以叙述为主,写景作为环境描写不能过多;而写景散文写景为主,描绘景物比较具体。④叙事散文的写景与文中所写之事的情节发展有关,写景散文只是抒发作者的情感。⑤古人写秋景往往是凄凉的,现代人写秋景更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18. 回忆修屋 守着老屋 感悟修屋
19.
①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的父亲极度担心的心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厚重,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 20.示例一:不能,本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父亲盖木屋的经历,内容更丰富。
示例二:能,删去后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也不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
21.屋顶中间高两头低,外形像山;屋顶牢固结实,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屋顶喻指父亲高大的形象和深沉的父爱;子女在“屋顶”的庇荫下,要学会感恩,时刻呵护亲情,让亲情像屋顶一样牢固。
22.例文:
我读懂了你
淡淡清风,抚着枯焦的心;丝丝暖意,缕缕芬芳,渗入了心的长河;潺潺流水,柔顺清波,记忆的浪,又翻动着……那样美妙,我读懂了,我读懂了那抹微笑。
清晨,点点阳光透过窗纱,缓缓地进入房间。我已坐在桌前,翻阅着,琢磨着那本厚厚的乐谱。几天前,我得知了要参加钢琴比赛的事,有些忐忑,心似潮水般起伏着。但内心也有种隐隐的兴奋,只是那股力量并不强大,它散着微弱的光芒,让我有些无助。我轻轻抬头,窗外的电线杆上,立着几只鸟儿,它们叽叽地鸣啭着,城市也回荡着妙曼的鸟鸣声。鸟儿尚且刻苦练习音乐,我又岂能落后?我将曲谱放上琴架,开始练习了。
密密麻麻的音符给我带来了不少压力,我飞快地按着琴键,但效果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叮咚”,门铃一响,我的好朋友来了,她也是要比赛的,我俩便一起为比赛做起准备。比赛日如乘了时光机,转眼就到了,我的信心,随着那夕阳,渐渐地,在黑暗中褪去……
又是崭新的晨,只是不一样了,今天是我的比赛日,不安又从心底向上漫,我拉着好朋友的手,坐上车,来到了现场。一踏进去,我不由倒吸了一口气,乖乖,大厅里座无虚席,评委严肃的面容吓得我脸色苍白。比赛开始不久,很快就轮到我了。我颤抖着走上台去,望着观众,她去哪了?我悄悄一瞥,穿着华丽的演出服,努力地躲在音箱后面,看着我呢!她头上的蝴蝶发卡展翅欲飞,她线条分明的脸上,带着微笑,阳光般灿烂,双眸里似乎闪烁着某种东西,让人陡生一股力量。那一刻,我读懂了,那是她对我的期望,对我的鼓励。我心底的那股力量,渐渐强大起来,那感受,从未有过的温暖……指尖有力地在键上跳跃,跌宕起伏,优美的音韵,回荡在整个大厅,我能感受到,她,一直微笑着,站在我身后,如那股坚守的力量!那抹微笑,我读懂了,甜美中,藏着心灵相通的情谊。
皎洁的月光下,柔和的轻风中,那抹微笑,也随着舒展开来,如春花,开在记忆的芬芳中,一切的美好,皆因那抹微笑……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pdf、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景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景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