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84340/0-17334575857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84340/0-17334575857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84340/0-17334575857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i-59 Cu-64 Bi-209
一、选择题(共42分,14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 《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分液
C. 《广阳杂记》中“川东盐井,且有火井,以助前熬,其火无灰”,“其火无灰”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洧水可燃”中洧水为可以燃烧的液体,这里洧水指的是石油,A正确;
B.以水二升渍,“渍”是浸取,绞取汁,“绞”是过滤,B错误;
C.“其火无灰”是指燃烧充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冰转化为水,属于熔化,为吸热过程,D正确;
故答案选B。
2. 2022年12月2日,我国六位航天员在太空拼桌吃饭,把他们送上太空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作氧化剂,其反应式为。下列相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B. 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
C. 的电子式为
D. 肼也可用作火箭燃料,的球棍模型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为8号元素,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A错误;
B.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 ,B错误;
C.中碳氧均为8电子结构,电子式为,C错误;
D.球棍模型是用球表示原子和用棍表示化学键的模型;的球棍模型为,D正确;
故选D。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K+、Cl-、Na+
B. pH=12的溶液中:Na+、Fe3+,C1-、
C. ml·L-1的溶液中:,、Cl-、K+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l· L-1的溶液中:、Mg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使pH试纸变红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pH=12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ml·L-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l· L-1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Mg2+、Na+、在酸溶液中均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4.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为
B. 中杂化的原子数为2
C. 和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2
D. 1ml重水比1ml水多个质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阴离子数目,A错误;
B.的物质的量为=1ml,中碳原子和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因此sp3杂化的原子数为2,B正确;
C.氢气和碘蒸气反应虽然为可逆反应,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和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等于2,C错误;
D.1ml重水含10ml质子,质子数为10,1ml水含10ml质子,质子数为10,质子数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5. 不同的分类方法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需要,下列关于化学分类法的应用合理的是
①硫酸、苛性钠、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氯仿、硫酸钡和苯酚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都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①②⑤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由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知,硫酸、苛性钠、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故正确;
②由物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以及电离程度可知,氯仿、硫酸钡和苯酚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正确;
③由物质的性质可知,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故错误;
④根据分散质的颗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⑥由物质性质可知,二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①②⑤正确,故选C。
6.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与O2反应生成CuO,CuO与C或H2等反应生成Cu,Cu(OH)2无法一步转化为Cu,且CuO无法一步转化为Cu(OH)2,错误;
B.Si与O2反应生成SiO2,SiO2与H2或C等反应生成Si,SiO2无法一步转化为H2SiO3,H2SiO3无法一步转化为Si,错误;
C.NaHCO3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Na2CO3,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NaOH与过量CO2反应能直接生成NaHCO3,正确;
D.FeCl2不能一步转化为FeO,FeO与HCl反应能生成FeCl2,FeO无法一步转化为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错误。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Ca(OH)2+2HCO=CaCO3↓+2H2O+CO
B. 过量苯酚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印刷电路板反应原理:Fe3++Cu=Fe2++Cu2+
D. 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3Ag+4H++NO=3Ag++2H2O+N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A错误;
B.过量苯酚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B错误;
C.印刷电路板反应原理:,C错误;
D.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D正确;
故选D。
8.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并长时间观察到 Fe(OH)2
B. 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 HBr 产生
C. 用丙装置制备无水 MgCl2
D. 用丁装置比较 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为阴极,溶液中不能生成Fe2+,所以没有Fe(OH)2生成,故不选A;
B.溴易挥发,溴、溴化氢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乙装置不能验证有 HBr 产生,故不选B;
C.MgCl2易水解,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能抑制MgCl2水解,得到无水MgCl2,故选C;
D.将Na2CO3和NaHCO3的位置调换,把NaHCO3放在温度较低的小试管内加热,才能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故不选D;
选C。
9.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象。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其中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种黑色有磁性的铁的氧化物,可由Fe、水蒸气高温反应制得
B. 为实现向的转化,可向含的溶液中通入或者滴加溶液
C. 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将转化为
D. FeO、、均可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3O4是一种黑色有磁性的铁的氧化物,铁单质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3Fe+4H2O(g)Fe3O4+4H2↑,故A说法正确;
B.Fe2+转化成Fe3+,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转化,如加入O2、Cl2、H2O2等,故B说法正确;
C.中铁元素显+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故C说法正确;
D.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两种盐,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0. 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A. N2(g)NO(g)HNO3(aq)
B. 石英砂粗硅SiHCl3纯硅
C. 饱和食盐水漂白粉
D. NH3(g)Na2CO3(s)NaHCO3(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得到粗硅,氯化氢与粗硅加热反应生成三氯硅烷,三氯硅烷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得到纯硅,故B正确;
C.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得到漂白粉,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不能制得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匹配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和乙醛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不符合题意;
B.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加热后颜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为0.1ml,由反应关系可知,若亚铁离子先反应,也会有部分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淀粉变蓝,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苯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SO、CO、Mg2+、Al3+和K+。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实验,过程记录如下,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 一定有Cl-B. 一定有COC. 一定没有K+D. 一定没有Mg2+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加入了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产生了0.01ml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溶解得到新的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有0.01ml Al3+,不含,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2H2O,+CO2+2H2O=+Al(OH)3↓;0.01ml Al3+可以转化为0.01ml Al(OH)3,转化过程中需要0.02ml Ba(OH)2;若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0.01ml沉淀为BaSO4,则原溶液中有0.01m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至少还有0.01ml Cl-;若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0.01ml沉淀为Mg(OH)2,则原溶液中有0.01ml Mg2+,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至少还有0.05ml Cl-;由于K+不干扰实验,故溶液中可能存在K+,其物质的量需满足电荷守恒;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有Al3+、Cl-,一定没有,可能含有、Mg2+、K+;故选A。
13.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在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登陆火星,发现火星矿脉中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已知a、d同主族,d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b的氢化物可用于蚀刻玻璃,c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和b两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B. c和a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简单离子半径:d>a>b>cD.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的氢化物<d的氢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b的氢化物可用于蚀刻玻璃,b为氟;d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c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且c、d原子序数大于9,则c为镁、d为硫;已知a、d同主族,a为氧。
【详解】A.a和b两元素能形成化合物OF2,故A错误;
B.镁的氧化物过氧化镁中含有氧氧共价键,故B错误;
C.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d(S2-)>a(O2-)>b(F-)>c(Mg2+),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的氢化物>d的氢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4. 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制备醋酸:。以为催化剂、碘甲烷为助催化剂合成醋酸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均为阴离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醇生成碘甲烷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 ⑤可表示为
C. 在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发生改变
D. 该反应过程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醇与H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和水,选项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由④反应得到①和⑤,而⑤与水反应生成HI和乙酸,结合①和④结构可知,后者多了CH3CO、I,故⑤可表示为,选项B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由4到6不等,故反应过程成键数目发生改变,选项C正确;
D.该反应过程中在②转化为③中形成了碳碳键,存在非极性键的形成,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二、填空题(共58分,4个小题,按照题目要求填空)。
15. 如图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固氮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A是否属于酸性氧化物_______(填“是”或“否”)。
(2)HNO3与图中的物质C常用于检验Cl-的存在,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工业上以B、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分为三步:其中第三步:NO2→HNO3,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__。
(5)如图装置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实验时先通过三颈瓶瓶口1通入氨气,然后关闭b活塞,再通过瓶口2通入氯气。实验中三颈瓶内出现白烟并在内壁凝结成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
(6)有一瓶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H2SO4)=2.0ml/L,c(HNO3)=1.0ml/L。取100mL该混合溶液与12.8g铜粉反应,标准状况下生成A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1) ①. ①② ②. 否
(2)AgNO3(3)1:2
(4)(5) ①. 8NH3+3Cl2=N2+6NH4Cl ②.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若试纸变蓝,则证明该固体中含NH
(6)2.24
【解析】
【分析】结合图示信息,A为NO,B为NH3,C为硝酸盐,NO和O2反应转化为NO2,NO2和水反应生成NO,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氮的固定是指把氮气变为氮的化合物,上述物质间的转化中只有①N2→NH3、②N2→NO属于氮的固定,其他属于氮的转化;A为N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小问2详解】
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则C的化学式为AgNO3;
【小问3详解】
NO2→HNO3的反应为3NO2+2H2O=2HNO3+NO,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并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小问4详解】
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硝酸中的N由+5价降低为+4价,C由0价升高为+4价,转移4个电子,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情况为;
【小问5详解】
氯气与氨气的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N2+6NH4Cl,则白烟的成分为氯化铵,铵根离子可与碱反应生成碱性气体氨气,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若试纸变蓝,则证明该固体中含NH;
【小问6详解】
c(H2SO4)=2.0 ml•L-1,c(HNO3)=1.0 ml•L-1,取100mL该混合溶液中n(H+)=0.1L×2×2ml/L+0.1L×1ml/L=0.5ml,n(NO)=0.1L×1ml/L=0.1ml,n(Cu)==0.2ml,反应为3Cu+2 NO+8H+=3Cu2++2NO↑+4H2O,0.2mlCu完全消耗0.13ml NO、0.53mlH+,则NO不足,根据NO的量计算生成标况下NO的体积为0.1ml×22.4L/ml=2.24L。
16. 铋酸钠(NaBiO3)浅黄色、不溶于冷水、与热水或酸溶液要反应。它常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如在钢铁分析中测定锰等。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气将Bi(OH)3(白色,难溶于水)氧化制取NaBiO3,并探究其性质。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下面的字母)。_______
(2)D中装有的试剂是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A中盛NaOH溶液的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4)当B中出现白色固体消失的现象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5)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该同学将铋酸钠固体加到足量的浓盐酸中,发现浅黄色固体溶解,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于是该同学很矛盾,矛盾的原因是:该实验现象说明NaBiO3的氧化性比Cl2强,可是从装置B中的反应来看,Cl2的氧化性比NaBiO3强。请你向该同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7)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取上述NaBiO3产品3.20g,用足量硫酸和MnSO4稀溶液使其还原为Bi3+,再将其准确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25mL,用0.100ml•L-1的H2C2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MnO,滴定终点时消耗25mLH2C2O4标准溶液,则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
【答案】(1)ACBD
(2)氢氧化钠溶液(3) ①.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 ②. 反应后吸收滞留在装置中有毒气体氯气
(4)关闭K1、K3,打开K2
(5)Bi(OH)3+3OH-+Na++Cl2=NaBiO3+2Cl-+3H2O
(6)两者反应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7)87.5%
【解析】
【分析】装置A反应生成氯气,通过装置C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进入B中反应生成NaBiO3,尾气使用D中碱液吸收减少污染;
【小问1详解】
装置A反应生成氯气,通过装置C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进入B中反应生成NaBiO3,尾气使用D中碱液吸收减少污染,故装置顺序为ACBD,故答案为:ACBD;
【小问2详解】
D中装有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尾气,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问3详解】
氯气中含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反应后装置A中含有毒性气体氯气,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A中盛NaOH溶液的恒压滴液漏斗的作用是反应后吸收滞留在装置中有毒气体氯气,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反应后吸收滞留在装置中有毒气体氯气;
【小问4详解】
当B中出现白色固体消失的现象时,说明Bi(OH)3已经完全反应,装置B中应该不再通入氯气,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关闭K1、K3,打开K2,故答案为:关闭K1、K3,打开K2;
【小问5详解】
铋酸钠(NaBiO3)浅黄色、不溶于冷水;铋酸钠(NaBiO3)浅黄色、不溶于冷水装置B中氯气将Bi(OH)3氧化制取NaBiO3,反应中Bi元素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氯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i(OH)3+3OH-+Na++Cl2=NaBiO3+2Cl-+3H2O;
【小问6详解】
将铋酸钠固体加到足量的浓盐酸中,有黄绿色气体氯气生成,说明NaBiO3的氧化性比Cl2强;装置B中氯气将Bi(OH)3氧化制取NaBiO3,说明Cl2的氧化性比NaBiO3强;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两者反应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故答案为:两者反应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小问7详解】
反应中NaBiO3转化为Bi3+,Bi化合价由+5变为+3,草酸中碳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aBiO3~2e-~H2C2O4,则NaBiO3为0.100×25×10-3×4ml=0.01ml,则该产品的纯度=,故答案为:87.5%。
17. 以Cu2O、ZnO等半导体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和芯片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的优势。回答问题:
(1)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其中未成对电子有____个。
(2)酞菁的铜、锌配合物在光电传感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酞菁分子结构如图1,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所有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均采取____杂化。
图1
邻苯二甲酸酐( )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都是合成酞菁的原料,后者熔点高于前者,主要原因是____。
(3)金属Zn能溶于氨水,生成以氨为配体,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Zn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ZnO晶体中部分O原子被N原子替代后可以改善半导体的性能。Zn-N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小于Zn-O键,原因是____。
(5)图2为某ZnO晶胞示意图,图3是若干晶胞无限并置而成的底面O原子排列局部平面图。abcd为所取晶胞的下底面,为锐角等于60°的菱形。以此为参考,用给出的字母表示出与所取晶胞相邻的两个晶胞的底面____、____。
图2 图3
【答案】(1) ①. 1s22s22p4或[He]2s22p4 ②. 2
(2) ①. sp2 ②. 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均为分子晶体,而后者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熔点更高
(3)Zn+4NH3+2H2O=[Zn(NH3)4]2++2OH-+H2↑
(4)电负性O>N,O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Zn和O更易形成离子键
(5) ①. cdhi ②. bcfe
【解析】
【小问1详解】
O为8号元素,其基态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因此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He]2s22p4,其2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即O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
【小问2详解】
根据结构式可知,N原子以双键或以NH三键的形式存在,故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由于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均为分子晶体,而后者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熔点更高;
【小问3详解】
金属Zn与氨水反应可生成[Zn(NH3)4](OH)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4NH3+2H2O=[Zn(NH3)4]2++2OH-+H2↑;
【小问4详解】
由于电负性O>N,O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Zn和O更易形成离子键,因此Zn—N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小于Zn—O键;
【小问5详解】
根据晶胞示意图,一个晶胞中8个O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1个O原子位于晶胞体内,4个Zn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1个Zn原子位于晶胞体内,棱上的3个Zn原子和体内的Zn原子、O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则于其相邻的晶胞与该晶胞共用bc和cd,结合晶胞平移原则可知相邻的两个晶胞的底面为cdhi和bcfe。
18. 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a.
b.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物质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物质A能发生银镜反应
c.物质I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物质I的分子式是C12H16NO3
(4)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化合物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以和CH3CH2OH为原料,请设计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示例如下……
【答案】(1) ①醚键、羟基 ②. 取代反应
(2)(3)ac
(4)+CH2Cl2+2NaOH→+2NaCl+2H2O
(5)12(6)CH3CH2OHCH2=CH2ClCH2CH2Cl
【解析】
【分析】A是,A与溴水发生羟基在苯环邻位上的取代反应产生B:,B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然后酸化可得C:,C与CH2Cl2在NaOH存在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D:,D与O2在Cu催化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E:,E与CH3NO2发生反应产生F,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G,G与HCOOH发生反应产生H:,H与CH3I发生取代反应产生I。
【小问1详解】
化合物D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醚键和羟基;化合物A是,A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故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H为:;
【小问3详解】
a.物质B是,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够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
b.物质A是,分子中无醛基,因此物质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误;
c.手性碳原子是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连接的C原子,根据物质I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只有与-OH连接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因此I分子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
d.根据物质I结构简式可知I的分子式是C12H15N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c;
【小问4详解】
C是,C与CH2Cl2在NaOH存在条件下反应产生D:,NaCl、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l2+2NaOH→+2NaCl+2H2O;
【小问5详解】
化合物A结构简式是,A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则另外一个官能团可能结构是-CH2CH2OH、、—OCH2CH3、—CH2OCH3,它们与酚羟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故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是3×4=12种;
【小问6详解】
X
Y
Z
物质转化关系
A
Cu
CuO
Cu(OH)2
B
Si
SiO2
H2SiO3
C
NaHCO3
Na2CO3
NaOH
D
FeCl2
FeO
FeCl3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缠绕铜丝灼烧后反复插入盛乙醇的试管,然后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B
将装有NO2的平衡球放入热水中
颜色加深
2NO2(g)N2O4(g)ΔH>0
C
向含0.1ml的FeI2溶液中通入0.1mlCl2,再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还原性:I->Fe2+
D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反应A+B→C分两步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