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6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张耒
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
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
白发生来如有信,青春归去更无情。
便当种秫长成酒,远学陶潜过此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雨过天晴和牡丹花凋谢,通过景物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节的更替。
B. 颔联与《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的景象相似。
C. 颈联对仗工整,“白发”与“青春”相对,“有信”与“无情”相对,而且形成对比。
D. 本诗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前两联偏重于写景,后两联偏重于抒情。
16.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表达了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人描写了暮春的景象,而自己的白发悄然而至,诗人感慨青春远去,岁月无情。
②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诗人化用陶潜的典故,希望种植高粱,将其酿造成酒,效仿陶渊明度过余生。
③表达了对春光和岁月的珍惜。诗人愿与自然为伴,在劳作和欢愉中忘却年龄和时光,也寄寓了对时光的珍惜。
【解析】
【导语】本诗中,张耒通过夜雨后的晴天、凋谢的牡丹、柳絮和黄莺描绘出暮春景象,体现了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中借白发和青春的对比,抒发时光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效仿陶潜隐居、寄情于饮酒过简淡生活的愿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描绘的景象相似”分析错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的是早春景象,而本诗描绘的是晚春景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颔联描绘了暮春时节庭院前柳树飘絮、到处都是黄莺啼叫的景象,这是典型的暮春之景,落花飞絮象征着美好春光的消逝。颈联直接抒情,诗人感慨白发的出现就像有约定一样按时到来,而青春却毫不留情地离去,通过白发和青春的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叹。
②尾联“种秫”“成酒”“学陶潜”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想要像陶渊明一样过隐居生活。陶渊明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酒为伴,远离尘世的喧嚣。诗人在这里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体现出诗人希望通过归隐田园,种植高粱酿酒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在田园生活中寻找宁静和自由。
③诗人在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有一种对这些自然景象的珍惜之情。他想要在归隐田园后,与自然为伴,看“庭前落絮”,听“叶里新声”,在劳作和享受自然的过程中,忘却时光的无情流逝,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剩余时光的珍惜。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十一月十二日枕上晓作
范成大
竹响风成阵,窗明雪已花。
柴扉吟冻犬,纸瓦①啄饥鸦。
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
日高犹拥被,蓐食②愧邻家。
【注】①纸瓦:指天窗窗纸。②蓐食:蓐同“褥”,夜里做饭,在卧褥上进食。这里指农家早起,匆匆吃过昨天剩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室外的景象,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氛围。
B. 颔联写冻狗无处避寒,饥鸦无处觅食,以动物的反应来表现天气的寒冷。
C. 诗人窃喜自己昨晚因天冷而多饮了几杯酒,现在才可以抵御清晨的寒冷。
D. 诗歌前两联着重叙述周边环境,为后两联转向抒发诗人心中情愫作了铺垫。
16. 有人评论说这首诗在闲适中表现出了诗人的一丝进取之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天气寒冷,太阳高悬,诗人仍拥被而卧,口中吟诗,让人看到了一个温饱的读书人的闲适生活。
②尾句中诗人又将自己温饱闲适与邻居农民勤勉耕作进行了对比,心中感觉有“愧”。
③一个“愧”字隐含了诗人想有所作为,流露出一丝积极进取的态度。
【解析】
【导语】本诗通过环境描写与生活画面,展现冬日的清晨之景,以竹响、雪明、冻犬、饥鸦刻画天气的寒冷。诗中既有宿酒暖身、懒于早起的闲适心态,也通过对邻家早起勤劳生活的愧疚与自省,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进取与自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诗人窃喜自己昨晚因天冷而多饮了几杯酒”错误。颈联“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这里的“宿酒欺寒力”并不是诗人窃喜昨晚因天冷多饮酒来抵御清晨寒冷,而是说昨夜饮酒后残留的酒意似乎在与清晨的寒气相互抗衡,更多是一种客观的状态描述,并非带有窃喜之情。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闲适生活的呈现: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冬日清晨寒冷且颇具画面感的景象,如“竹响风成阵,窗明雪已花。柴扉吟冻犬,纸瓦啄饥鸦”,勾勒出一幅风竹作响、雪映窗明、冻犬低吟、饥鸦啄瓦的冬日图景。而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颈联和部分尾联展现了诗人自身相对闲适的状态。“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诗人昨夜饮酒,残留的酒意似乎还能抵御些许清晨的寒气,并且还能悠闲地吟作新诗来打发这一年的时光。“日高犹拥被”更是直接描绘出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可诗人依旧拥被而卧的情景,这一系列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必为温饱发愁、能在寒冷冬日的清晨尽情享受这份慵懒与诗意的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一种闲适自得之感。
②与邻家对比而生的“愧”意:
尾联“日高犹拥被,蓐食愧邻家”,诗人将自己的这种闲适状态与邻家进行了鲜明对比。邻家农民早早起身,在卧褥上匆匆吃过昨天的剩饭(蓐食)便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他们勤勉于农事,努力维持生计。 而诗人自己却还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悠闲时光。这种对比之下,诗人心中生出了“愧”意。这个“愧”字是诗人内心感触的关键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愧疚情绪,更是诗人在闲适生活表象下内心深处反思的结果。
③进取之心的流露:
诗人因与邻家对比而产生的“愧”意,实则隐含着他对自身现状的一种重新审视。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闲适慵懒的生活,虽然身为读书人,有条件享受吟诗饮酒、拥被而卧的惬意,但看到邻家农民为了生活辛勤劳作,他内心深处那股想要有所作为、不甘于虚度光阴的进取之心便被触动了。这种进取之心或许并非是要立刻投身于某种具体的事业或行动,但至少表明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开始有了对积极生活、有所贡献的一种向往,哪怕只是一丝,也通过这个“愧”字隐隐地流露了出来,让我们看到在其看似闲逸的生活背后,有着对自身更高要求和更积极人生态度的潜在思考。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温州①
文天祥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祇谓虎头②非贵相,不图羝乳③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④。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抗元未成,从镇江逃亡至温州,留居江心屿期间。②虎头: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③羝乳:匈奴让汉臣苏武迁到北海放牧公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让其回汉朝。④中兴第二碑:宋代张耒作《读中兴碑》,赞颂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们护国安民、鏖战沙场的精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既是对诗人经历的叙写,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B. 颔联通过描绘罗浮山雪花飘落、扬子江明月皎洁的景象,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C. 颈联上句写诗人认为自己不是“虎头”之貌;下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归期”看法。
D. 尾联写诗人乘舟至中川寺并暗许愿望,其抒发的情感与前三联有所不同,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16. 本诗情感虽然悲伤但不乏进取之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首联写诗人奔波万里,历经风霜,壮心已瘁,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②颔联虚实结合,在关切远方局势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③颈联写诗人认为自己不是“虎头”之貌,但也会像苏武一样,不辱使命,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④尾联写诗人乘舟至中川寺并暗许愿望,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评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奔流的壮美景象,其中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格调昂扬、催人奋进,一个自信乐观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C.诗人感慨“古来圣贤”皆默默无闻,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传达出内心的愤激之情。
D.诗人以陈王曹植自比,痛饮美酒,不惜金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的精神追求。
16.“与尔同销万古愁”一句直抒胸臆,感情奔涌,一个“愁”字贯穿全诗,如何理解“愁”的内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15.(3分)D(“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的精神追求”理解有误,诗人借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表达怀才不遇的郁愤和无奈,不是表达蔑视功名利禄的精神追求)
16.(6分)答案示例:
①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愁。诗歌开篇描写黄河奔流、青丝成雪,以夸张的手法,抒发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②怀才不遇、人生失意之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看似昂扬,实则流露怀才不遇的痛苦;“古来圣贤”不为世用,“饮者”才能留下美名,更是表达了诗人人生失意的郁愤不平之情。
③“愁”是个人之愁,也是共有之愁。从“万古愁”可以看出,诗人既是为自己失意的人生遭际感到郁愤不平,也是为自古以来所有命运相同的人感到郁愤不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入塞二首(其二)
沈彬
苦战沙间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生希国泽①分偏将,死夺河源答圣君。
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
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
注:①国泽:朝廷的恩泽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首联以回忆视角写将士们边疆作战之苦,与题目呼应。
B.颔联“死夺河源答圣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分别借“鸢”和“马”的“觑”与“惊”主要表现了边塞的苦寒和荒凉。
D.本诗既表现征战的艰苦悲壮,又表现守边的孤独落寞,正如杨慎所评“言尽边塞之苦”。
14.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C(主要表现战争的残酷)
14.(4分)
将士们在遥远的边疆立下无数战功却无人关注;朝廷之上日日充满乐声和歌声。(1分)
运用对比手法,(1分)表达对将士的赞美和同情,以及对朝廷耽于享乐的批判。(2分)
山西省阳泉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玉楼春①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②,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③,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注】①这是一首写词人与心上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的词作。②“桃溪”句: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迷路,以桃子充饥,偶遇两美女,遂相慕悦,留居半年。他们怀念家乡,辞别二女下山回家后,其子孙已历七代,后来重返天台山,那两名女子已杳无踪迹。唐人常用遇仙暗寓艳遇。③赤阑桥:化用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化用典故,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晨、阮肇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
B.“秋藕”句,暗示“桃溪”一别,正像秋藕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
C.上阕三、四两句,当时相候时的兴奋、激动与今日独寻时的落寞、冷寂形成对比。
D.词作末尾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心上人的绝情和词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16.赏析“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的艺术技巧。(6分)
15.D(表现了心上人翩然离去、杳无影踪之后词人的执着与留恋,无法解脱。)
16.①动静结合。淡烟暮霭中远山耸翠,大雁背着夕阳余辉渐渐的暗淡下去。在静态的背景下加入动态的描写。
②色彩对比。青色的远岫与红色夕阳,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色彩艳丽的深刻印象。
③借景抒情,暮霭缭绕,夕阳欲暮,营造了苍莽、迷蒙、冷寂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特定情境下迷惘、惆怅的复杂心境。
(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5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文艺评论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