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23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当天晚上北京时间21时1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完成下面小题。
1. 习主席宣布开幕时,伦敦正值( )
A. 上午B. 正午
C. 下午D. 深夜
2.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后一月内( )
A. 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B. 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
C. 杭州白昼大于黑夜D. 杭州白昼越来越短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伦敦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习主席宣布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1时16分,对应的伦敦时间为13时16分,正值下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后一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A错误;杭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错误;杭州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8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方向及某同一时刻太阳所在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地此时的地方是可能是( )
A. 3:00B. 9:00
C. 15:00D. 21:00
4. 乙地位于甲地的( )
A. 东北方B. 东南方
C. 西南方D. 西北方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甲地全天的太阳都在地平面以上,说明当地产生极昼,距离地平面最近的太阳是极昼这一天中的最小太阳高度,是0时,最高点是正午12时,此时甲地的太阳的位置正从最低点升向最高点,应在0时到12时之间,CD错误;此时太阳高度依然较低,较为靠近0时太阳位置,远离12时太阳位置,9时靠近12时,远离0时,3时靠近0时远离12时,所以可能是3:00,A正确,B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8月22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附近产生极昼,据上题分析甲地是极昼,所以甲地在北极附近,而乙地非极昼(一天中有日落时刻),说明乙地在北极圈以南,所以乙地位于甲地偏南位置;此时乙地太阳在其当日内最大太阳高度位置,为一天中的12时,时间比甲地的3时早,越向东时刻越早,所以乙地在甲地偏东方向,故此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1.0km的天气现象。图为安徽省近十年年平均大雾日数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5. 大雾一般多发的时间为( )
A. 冬季的凌晨B. 春季的傍晚
C. 夏季的深夜D. 秋季的中午
6. 图示平均大雾日数最多的区域多雾的原因主要是( )
A. 距海近,水汽充足B. 地形崎岖,利于凝结
C. 风力小,凝结核多D.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1.0km的天气现象。”雾形成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和降温。冬季太阳高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尤其凌晨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且冬季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日较差大,A正确;春季,气温在回升,且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成雾的条件相对较差,B错误;夏季的深夜、秋季的中午,气温高,不易形成雾,C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安徽省为内陆省份,A错误;由图中“长江”信息可推知,安徽省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淮河以北地势平坦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雾日较少。长江以南为皖南山地,雾日较多。因此,地形、地势差异导致温差差异较大,利于凝结;且皖南山地临近长江,水汽较多,B正确;皖南山地人类活动较少,凝结核较少,C错误;气温较高不利于凝结,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特有的一种由北向南的逆行暖锋天气过程。下图为某年1月23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地倒暖锋的是( )
A. B.
C. D.
8. 23日甲地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 风力大B. 气压低
C. 云量多D. 湿度小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近地面气压形势图可知,倒暖锋的方向大致自北向南移动,锋面前侧应为冷气团,锋面后侧应为暖气团,由此可排除CD;暖气团抬升水汽凝结产生降水,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甲处正经历倒暖锋过境,会出现降雪或降水,且云层增厚,云量多白天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晚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造成日温差小,故C正确;风力、气压和湿度对昼夜温差影响相对较小,排除ABD。故选C。
秦岭主峰太白山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组成。其最高顶拔仙台海拔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季末期冰川遗址。太白山北坡极为陡峻,南坡相对和缓,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下部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下图示意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拔仙台可能的地貌类型( )
A. 角峰B. 火山锥
C. 岩熔台地D. 石柱山
10. 南坡下游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多级阶地的原因是( )
A. 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侧蚀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B. 南坡下游河段河流溯源侵蚀强烈,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C. 南坡下游河段以侧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D. 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11. 太白花岗岩的类型和特征是( )
A. 属侵入型岩浆岩,常用作建筑材料
B. 属于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 属于变质岩,片理结构且质地坚硬
D. 属喷出型岩浆岩,表面有很多气孔
【答案】9. A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最高顶拔仙台海拔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季末期冰川遗址”可推测,拔仙台可能的地貌类型应该是冰川地貌,角峰为冰川地貌,A正确;火山锥、岩熔台地属于火山地貌,石柱山是山名,不属于地貌类型,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据材料“南坡相对和缓,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下部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可知,槽型谷地是河流侧蚀和堆积形成的,河流阶地早期是河漫滩,一般多保存在河流凸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质地坚硬、致密,常用作建筑材料,A正确,D错误,不属于沉积岩、变质岩,BC错误。故选A。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貌类型都是河流堆积地貌
B. 甲图中河谷的横剖面呈V型
C. 乙图中凸岸侵蚀较强,凹岸堆积较强
D. 甲图的河段没有堆积作用,乙图的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13. 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河流的溯源侵蚀B. 河流的下切侵蚀
C. 河流的侧蚀D. 河流的溶蚀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图山高谷深,河谷呈“V”型,为流水侵蚀地貌;乙图河流出现明显弯曲,河流凸岸有河漫滩分布,为流水堆积地貌,A错误,B正确;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错误;甲图和乙图的河段都既有堆积作用又有侵蚀作用,只不过甲图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图以堆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图山高谷深,河谷呈“V”型,是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格陵兰岛有85%的面积属于冰区,形成全球第二大冰盖。近年来,冰盖表层融池(冰融化后,流水汇聚成的水池)数量逐渐增多。研究表明,冰尘(散落于冰盖上的黑色粉尘)较多的区域,更易形成融池。下图为冰盖表层局部区域融池分布(左图)和融池剖面结构(右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冰尘较多的区域更易形成融池,主要是因为( )
A. 地面反射率增强B. 大气散射力增强
C. 地面吸热力增强D. 大气逆辐射增强
15. 形成图示区域融池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冰盖边缘( )
A. 冰面坡度大B. 冰盖厚度小
C. 海拔较低D. 暖流作用强
16. 融池增多可能( )
A. 出现冰山数量增多B. 改变全球大洋环流
C. 减缓冰盖消退速度D. 扩大格陵兰岛面积
【答案】14. C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冰尘是散落于冰盖上的黑色粉尘,相对于白色的冰盖而言,冰尘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该处地面的吸热力增强,地温升高,使冰川更易消融,形成融池,C正确;冰尘较多的地区,地面反射率降低,A错误;冰尘较多的区域易形成融池与,大气散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冰盖边缘区域融池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冰盖边缘的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更容易促进冰川融化,形成融池,C正确;冰面坡度大不利于积水不利于融池的形成,A错误;冰盖边缘地区相比于内部地区,冰层厚度更小,冰层融化后易导致基岩裸露,形成无冰盖区,不会使融池数量增多,B错误;融池的形成与暖流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融池形成后,水分会向基岩下渗,促进冰下河的发育,冰盖消退速度加快,导致冰川上部崩塌,易形成大量冰山,A正确,C错误;融池增多对全球大洋环流影响不大,B错误;融池增多会导致格陵兰岛的淡水储量减少,但并不会扩大格陵兰岛的面积,D错误。故选A。
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武功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岗岩峰林地貌是其主要的旅游景观。该区在古生代发生过海洋沉积,后经地质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石柱、石峰、峰林等奇特景观,下图为武功山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据图推测武功山( )
A. 可能存在变质岩B. 地层含有恐龙化石
C. 岩石多气孔构造D. 地层尚未形成褶皱
18. 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地壳沉降—海洋沉积、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B. 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作用
C. 海洋沉积—地壳沉降、外力作用—岩浆喷出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海洋沉积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存在花岗岩,说明曾经发生过岩浆侵入活动,在岩浆通道的周围可能会出现变质岩,A正确。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动物,图中属于中生代的地层为侏罗纪花岗岩,不可能存在恐龙化石,B错误。喷出岩多气孔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读图可知,水平地层发生了弯曲,说明已经形成了褶皱,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海洋沉积作用,形成了寒武纪粉砂岩地层,后地壳抬升成为山地,且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地层。最后接受外力作用,顶部岩层被侵蚀后,形成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其地貌形成过程是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例如洞壁)进行碳酸钙沉积,边石坝的生长发育程度可反映洞内古环境水文迁移状况。下图为贵州丹寨金瓜洞某一边石坝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 )
A. 残丘B. 石林
C. 石钟乳D. 角峰
20. 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
A. 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B. 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 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D. 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进行碳酸钙沉积,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随着溶解于水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石钟乳。所以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石钟乳,C正确。残丘是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受外力侵蚀形成,A错。石林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错。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错。故选C。
【20题详解】
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动补给池水,沿洞壁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边石坝,所以空气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也促进其形成,而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避免水位变化大对洞壁边石坝沉积处的侵蚀,促进了边石坝的形成,ABC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边石坝的形成与池水排泄方式关系不大,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多玛冰川位于我国西藏日土县多玛乡,是喀喇昆仑山东部班公湖流域内一条最大的冰川,它绵延10.5公里,从山谷中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外观洁白漂亮,颜值颇高。图为“多玛冰川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多玛冰川分布区位于( )
A. 极地B. 高纬度地区
C. 高海拔地区D. 高气压区
22. 甲谷地显著的特征是( )
A. 宽阔平直B. 底窄坡陡
C. 水流湍急D. 河曲发育
2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玛冰川在图1中的发展方向最可能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答案】21. C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多玛冰川位于我国西藏,西藏纬度在30度左右,位于中低纬度,不位于极地,不位于高纬度地区,AB错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拥有冰川的山地海拔更高,气温低,形成冰川,C正确;高气压与冰川分布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多玛冰川是是喀喇昆仑山东部班公湖流域内一条最大的冰川,气势磅礴,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其宽度较宽,且形态平直,可知谷地宽阔平直,A正确,B错误;谷地分布冰川没有水流,也没有流水形成的河曲,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两侧冰川融化后,冰川的边缘向中间收缩,冰川的前端融化后,冰舌向后退缩,与②的发展方向一致,故B正确;①表示冰川前端向前发展,③④表示冰川两侧向外扩展,都表示冰川的体量在扩大,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题材不符,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B. ①—低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C. 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D. 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25. 受②常年控制的地区( )
A. 炎热多雨B. 炎热干燥
C. 温和湿润D. 寒冷干燥
26. 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B. ②
C. ⑤D. ⑥
【答案】24. A 25. B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A正确;①是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误;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C错误;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②常年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炎热干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图中⑥为盛行西风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B. 非洲分布最广
C. 天气状况单一D. 气温年较差大
28. 此时,图中K地盛行( )
A. 东南风B. 东北风
C. 西南风D. 西北风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随之移动,故赤道无风带的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A项正确;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故B项错误;受赤道无风带影响的地区天气特征多变,故C项错误;位于热带地区,故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错误。
【28题详解】
考查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根据等压线大小可知,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K地盛行东南风,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C、D 项。
读“沿0°经线(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甲处为( )
A. 极地高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赤道低气压带
30. 乙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 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为冷暖气团相遇的地方,可判断为60°N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B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9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附近,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风带地处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内,实际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分析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沿岸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河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图a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b为乙处河谷辫状河道景观图。
图a
图b
(1)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谷辫状河道的形成过程。
【答案】(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强烈的河谷风挟带大量沙尘,在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堆积形成沙坡地。
(2)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乙处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阻挡水流,致其分汊形成辫状。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主要是因为雅鲁藏布江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在中下游地区河流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河漫滩和沙洲,在枯水季河漫滩和沙洲裸露,在加上冬春季节风力大,携带泥沙在河岸受山地阻挡,形成沙坡地。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雅鲁藏布江乙处河谷辫状河道的形成是由于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乙处河谷变宽,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在枯水期,沙洲的存在使得河流不断地分叉,最终形成辫状水系。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这种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勺状沟壑”。下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类型示意图。
(1)描述勺状沟壑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黄土高原,溯源侵蚀普遍存在,指出其在勺沟的发生位置,并说明勺沟发育的过程。
【答案】(1)整体形态上大下小,具有“头大、身宽、尾细”的特点。
(2)沟头。降雨造成坡面的下切侵蚀,沟头落差加大,水流下蚀增强,沟头发生崩塌,沟头位置沿坡面方向往上游移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土勺状沟壑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根据勺子的外部形状,描述勺状沟壑的外部形态特征,从沟头到沟尾,勺沟沟体逐渐减小,整体形态上大下小,具有“头大、身宽、尾细”的特点。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在黄土高原,溯源侵蚀普遍存在”及溯源侵蚀的概念,可知黄土高原溯源侵蚀的主要侵蚀位置是沟头。沟头的位置较高,处于上游处,由于降雨,特别是夏秋雨季的强降水,造成坡面的下切侵蚀,进一步拉大落差(比降),形成跌水(即瀑布)。在瀑布倒退过程中,不断侵蚀沟头,导致沟头发生崩塌,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沟头位置沿坡面方向往上游移动。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
(1)指出甲、乙、丙中最有利于地下水资源钻探的部位,阐述该地的优势。
(2)判断图中②③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简述依据。
【答案】(1)乙。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和甲丙两地的石灰岩层相比)砂砾岩层储水条件好,且位于表层(地下水埋藏浅)。
(2)②岩层后形成(或③岩层先形成)。②、③岩层均为沉积岩层,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特别是砂砾岩层储水条件最好,而且埋藏深度较浅,接近表层,易于开采钻探。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②是砂砾岩,③是石灰岩,两者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地层为典型的层理结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②形成晚于③;可判断出先形成的是③,后形成的是②。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特内里费岛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主岛,其主峰海拔3718m,为西班牙最高峰,是著名的活火山,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岛上还拥有4座西班牙国家遗产。该岛原有注册居民22000余人,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特内里费岛位置和地形图。
材料二下图为特内里费岛年度气候资料统计图。
(1)简述特内里费岛的气候特征。
(2)该岛东北部植被茂密,西南部植被稀疏,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全年温和;冬暖夏凉;雨热不同期;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2)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或者答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雨影效应强烈,降水较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特内里费岛月均最低气温在11°C以上,月均最高气温在23°C以下,全年温和,冬暖夏凉。降水量集中在10月到次年3月,气温最高则在7、8月份,可知雨热不同期,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岛位于28°N附近海域,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且该岛中部为山地,地势高。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较多,植被茂盛。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雨影效应强烈,降水较少,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十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地理: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