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4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团队在临沂市西郊的寺口剖面发现一处距今约5.04亿年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从中发现包括三叶虫在内的数十种远古动物化石,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下图示意截取的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2. 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可以( )
A. 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 B. 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C. 推测古生物生存环境 D. 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早古生代,B正确;前寒武纪的主要的生物是原核和真核生物,A错误;中生代的主要生物是爬行动物,C错误;新生代主要生物是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生命的存在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可以推测这些古生物当时的生存的环境,C正确;研究三叶虫化石无法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A错误;生物之间和其所处的气候是相适应的关系,仅研究三叶虫化石,无法判断古气候的分布规律,B错误;海洋生物的进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客观的自发的进行,因此研究三叶虫化石虫化石法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选C。
俄罗斯于1970年5月19日开始,在科拉半岛上对地球内部进行钻孔,至1993年钻孔深度达到了12262m,至今在科拉半岛上还保留有这些工程的旧址(如下图)。其实早在1983年该地就已经钻探到地表以下12000m的地方,此后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挖了262m。最后在1994年年底,俄罗斯停止了所有钻探工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俄罗斯钻孔深度已达12262m,这个深度( )
A. 位于地幔圈层中 B. 位于软流层中
C. 地震波速发生突变 D. 位于岩石圈中
4. 俄罗斯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进行深度钻孔,其主要目的是( )
A. 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B. 释放地内能避免地震发生
C. 为了寻找开发地下矿产 D. 引出岩浆以避免火山喷发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陆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39-41km,软流层一般在地下100~110千米以下,而俄罗斯钻孔深度仅12262m的深度,因此这个深度不可能位于地幔圈层、软流层,而在岩石圈的地壳中,D符合题意,排除AB;这个深度位于地壳之中,地震波速在地壳中变化不大,排除C。故选D。
【4题详解】
俄罗斯向地球内部进行深度钻孔,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A正确。深度钻孔不能释放地球内部能量,更不可能避免地震发生,B错误。深度钻孔主要是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成分,与地下矿产和引出岩浆以避免火山喷发无关,C、D错误。选择A。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6.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B.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C.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D.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D正确,AB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热气流入屋内、冷气排出屋子。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90年5月,从韩国驶往美国的货轮在途中遭遇风暴,大量运动鞋落入海中漂浮在海面上。不到半年,人们在美国、加拿大的西部海滩上发现了落海的运动鞋。下图为该货轮遭遇风暴的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驱动落海的运动鞋漂流至美国、加拿大西部海滩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浪 B. 潮汐 C. 洋流 D. 海啸
8. 该货轮东渡太平洋,推测其在遭遇风暴前的航行是( )
A. 顺水航行,耗能较小 B. 顺水航行,耗能较大
C. 逆水航行,耗能较小 D. 逆水航行,耗能较大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海浪会使运动鞋在海上不规则漂流,不会将运动鞋搬运至某一片较为集中的海域,A错误;潮汐是海水受到引力作用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对推动运动鞋在海上漂流影响较小,B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运动鞋漂流的路径与北太平洋暖流运动方向一致,固定流向的洋流能够携带物质并使其随着洋流迁移,故C正确;海啸是地震或海底火山喷发等条件引发的破坏性海浪,题干中并未出现有关该海域发生海啸的条件,而且海啸会使运动鞋呈不规则方向漂流,D错误。本题应选C。
【8题详解】
根据该货轮遭遇风暴时的位置分析,可知该海域应是北太平洋暖流流经范围内,而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与从韩国驶往美国的航线方向一致,故货轮此时顺水航行,而顺水航行阻力小,船只耗能较小,A正确,B、C、D均错误。故本题应选A。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人们将海水脱盐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有超过半数的海水脱盐工厂采用蒸馏法提取淡水。下图为海水脱盐的蒸馏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可反映自然界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图中①代表的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下渗 D. 水汽输送
10. 若想在实验中加快淡水提取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大加热板火力②增加水槽的深度③塑料膜上加冰块④增加集水杯容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1. 实验结束后,将水槽中余下的海水静置至常温状态,可发现余下海水相较实验前( )
A. 盐度、密度均升高 B. 盐度、密度均下降
C. 盐度升高、密度下降 D. 盐度下降、密度升高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9题详解】
降水为水在空中落下到达地面的过程,与①方向不同,A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通过加热板加热海水,海水温度升高后有水蒸气上升,此环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蒸发环节类似,B正确;下渗是水从地表下渗至地下的过程,与①环节不符,C错误;水汽输送为水汽在空中移动运动的过程,与①环节不符,D错误。本题应选B。
【10题详解】
加大加热板火力,使水蒸发速度加快,①正确;增加水槽深度,水蒸气到达塑料膜的距离变长,不利于水蒸气在上方的塑料膜上凝结,②错误;塑料膜上加冰块,使塑料膜温度降低,加快水蒸气凝结成水速度,③正确;增加集水杯对于加快淡水提取速度没有明显作用,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11题详解】
实验过程中,水槽内部分海水蒸发使水总量变少,而盐不能蒸发,盐没有减少而水减少,所以剩下的海水盐度会上升;若海水盐度上升,其密度也会升高,故A正确,BCD均错误。本题应选A。
杨树适应性强,枝叶繁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3. 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昼夜温差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杨树适应性强,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北、西北、东北等广阔地区,图示地区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符合题意;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适合在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排除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这种气候分布,排除B;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图示区域为暖温带地区为主,排除D。故选C。
【1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产生杨絮的时间出现在杨树新叶吐露前后,决定杨树新叶吐露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图中显示,纬度越低的地方,热量条件越好,升温至杨树吐露新叶温度值越早,进入飘絮季时间也越早,因此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符合题意;光照、 水分、 昼夜温差等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影响不明显,排除ACD。故选B。
野外考察需要准备一定的装备,下图是某队员准备的一些物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上图所示物品在野外地理考察中用处不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如果该队员计划重点考察土壤情况,则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甲钳子在野外考察时用处不大,A符合题意;另外的地质锤、地质罗盘、小铁锹都有一定的用途,不符合题意。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甲钳子在野外考察时用处不大,乙地质锤在考察岩石性质的时候常用;丙地质罗盘在考察岩层走向、倾斜角度等方面用处较大;丁小铁锹在考察土壤情况的时候常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地理中国》摄制组曾探访我国某地神奇的“赶水潭”。“赶水潭”(下图)普遍分布于山间盆地中,常发生水患,若附近有人大声喊叫,或不停搅动潭水,潭水即被“赶”下去。恢复平静后一段时间,潭水又会悄悄地涨上来,当地居民在节日里有“赶水”的习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赶水潭”最可能普遍出现在( )
A. 秦 B. 新 C. 甘 D. 桂
17. “赶水”节日一般安排于( )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元宵节 D. 重阳节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赶水潭”水下是石灰岩,且在山间盆地,而且常发生水患,说明降水会有季节变化,因此最可能普通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地区,D正确;陕西(秦)南部是秦巴山地,北部广泛分布着黄土地貌,且降水较少,A错误;新疆(新)和甘肃(甘)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且以风沙地貌为主,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赶水一般是在水位最低的枯水期时搅动水潭,使泥沙随水下渗到地下,使河床降低,从而水潭水位下降,因此一般安排在元宵节时,元宵节时降水最少,河流水位最低。C正确;清明节时我国南方降水已经开始增多,端午节时南方进入雨季,重阳节时我国南方雨季还没完全结束,河流水位都较高,不方便居民在水潭边赶水,不安全,水位高也搅不到底。ABD错误。故选C。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9.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
A. 排灌结合 B. 大水漫灌
C. 管道渗灌 D. 精准滴灌
20. 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 生物物种减少 B. 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壤板结加重 D. 地下水位下降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考查土壤盐渍化的产生及危害。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越低;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和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所以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层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
【19题详解】
通过上题分析可知,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容易向地表或土壤层运动,形成土壤盐渍化。故选B。
【20题详解】
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所以A错、C对;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B错;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往往是由于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土壤盐渍化不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故选C。
2020年8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 )
A. 上游含沙量增大 B. 上游流速加快
C. 下游水量减少 D. 下游水质改善
22. 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由于当地( )
A. 交通不便 B. 河流湍急 C. 植被茂密 D. 山坡陡峭
23. 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 )
A. 潜在变形区 B. 残留体 C. 崩塌源区 D. 堆积区
【答案】21. C 22. C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山体崩塌对河流的影响。由图可知,崩塌堆积体入河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沉降,含沙量减小,A、B错误。由于堆积体阻塞河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C正确,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附近山坡植被茂盛,影响了裂隙等崩塌前兆的发现,C正确。当地邻近公路,交通便利,A错误。河流在崩塌源区下方,对山体变形监测无影响,B错误。山坡陡峭可以通过航拍等手段监测,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山体崩塌的分析。由图可知山体崩塌残留体前缘出现陡峭的凌空面,极易崩塌,再次造成灾害,对交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B正确。崩塌源区大部分物质已经向下运移,继续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堆积区物质移动缓慢,对交通安全威胁小,D错误。潜在变形区移动将导致前方的残留体崩塌,间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A不符合题意。故选B。
“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碳卫星工作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各流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25. “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
A. 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 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卫星获取碳排放信息应用了遥感技术(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和监测),对数据进行加工、制图、数据共享等属于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分析数据,处理信息)。故选A。
【25题详解】
“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所以,“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不是数据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开放共享数据,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太阳系中,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2019年4月17日,中国首个根据真实航天逻辑打造的“火星1号基地”在甘肃省金昌市正式开营。该项目由金昌市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金昌星辰宇宙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整体规划面积67平方千米,核心建设区5平方千米,总投资25.22亿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成功。
表为火星与地球的部分资料对比,图左示意行星科学家在北半球上建立的火星环境研究基地,图右示意青海茫崖市冷湖火星营地所在地地貌。
(1)分析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推测基于的条件。
(2)图所示火星研究基地中气候条件与火星最相似的是____青海茫崖市冷湖火星营地所处地区因与火星地貌特征极其相似,被誉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简要说明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____。
(3)简述“火星1号基地”建设的意义。
(4)“天问一号”的发射成功,激发了小明同学对火星的探究兴趣,小明同学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探寻火星的奥秘?请你为他提出建议。
【答案】(1)火星和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当,温度适宜;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温度变化不大;火星存在大气层。
(2)德文岛火星北极研究站 首先河流,湖泊堆积;其次地壳抬升,最后遭受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侵蚀
(3)可以发展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作为科研基地,引起火星研究热潮。
(4)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通过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解析】本题以甘肃省金昌市火星科研基地为背景,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与日平均距离大致相当,可得出结论地球和火星的温度相当,且变化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层,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
【小问2详解】
有表格数据可知,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55℃,温度较低,图片中火星研究站,普遍纬度较低,温度高,德文岛火星北极研究站纬度高,气温低,和火星气候条件最为相似。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片分析,青海茫崖市冷湖火星营地为典型的雅丹地貌。根据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可得出结论,该地首先经历河流、湖泊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海拔升高,沉积岩岩性较软,易遭受外力侵蚀,在盛行风向的侵蚀破坏下形成最终的雅丹地貌。
【小问4详解】
获得火星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电脑进行网络搜索,或者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等途径来探寻火星的奥秘。
27.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学生小明,本学期研究的主题是“曹妃甸风力发电的风的类型”,为了做好研究,他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工作。
小明发现,风的类型之一是由海陆昼夜温差引起的,属于大气热力环流的一种。
(1)请在下图中绘制白天这种大气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小明发现,台风也可以发电。下图为“某年台风路径图”。
(2)简述上图中台风发电的特点。
(3)列举小明家乡还有哪些类型的风可以用来发电。
【答案】(1)
(2)发生在夏季,发电量不稳定,发电时间较短,对风塔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3)夏季风(或冬季风)
【解析】本大题以曹妃甸风力发电的风的类型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风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因此近地面水平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我国的台风多发地是东南沿海,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电持续时间短,发电量不稳定,会带来狂风、暴雨,对风塔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小问3详解】
风能资源利用包括台风、季风、海陆风等,小明的家乡夏季可以受到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可以受到冬季风西北风的影响,此外位于沿海,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等。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在地球气候的形成和保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和掌握洋流的规律,对气候变化、渔业、航运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海区洋流及地理现象(A地景观为苔原,C地景观为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1)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分析其原因。
(2)冬季若有一般邮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3)图中纽芬兰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鲳鱼群的背就可上岸”的传说,简述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4)分析D海成为世界上盐度较高海域的原因。
【答案】(1)A地区受寒流影响,降水少、温度低。C地区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2)有利影响:船只顺风顺水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不利影响:船只易遭遇冰山,在纽芬兰岛附近可能会遇到海雾,威胁航行安全。
(3)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4)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总体较少,气候干旱;周边气候干旱,河流淡水注入量较少;海区封闭,与外海的通道窄,盐度低的海水不易进入。
【解析】本题以世界洋流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陆地自然带的形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渔场的成因、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A、C两地区的纬度相近,A地区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形成极地气候,植被为苔原;C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小问2详解】
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由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可以借助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因而是顺风顺水,节省燃料。但是夏季纽芬兰岛附近有随洋流南下的冰山,另外,纽芬兰岛附近因寒暖流交汇,容易出现海雾,这都会对航行造成威胁。
【小问3详解】
在纽芬兰岛附近,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而形成大渔场。
【小问4详解】
海水盐度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蒸发、与周边海域水体交换能力等因素影响。地中海是世界上盐度较高的海域,地中海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低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地中海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中海地区受上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总体较少,且周边淡水河流汇入较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较弱。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剧烈喷发。下图示意汤加位置及火山喷发时的景观。
汤加火山喷发后,有专家担心汤加周围的大陆区域会出现罕见的低温天气,形成“无夏之年”。
(1)分析火山喷发使气温异常降低的过程。
汤加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收集的雨水和地下水。火山喷发后当地最急迫的需求是安全的饮用水,中国驻汤加大使馆首先捐赠了28万元的饮用水、食品等,这是汤加收到的第一批救援物资。
(2)简析汤加灾后需要大量饮用水的原因。
灾后多国向汤加伸出援手。我国第一时间利用“海丝一号”SAR卫星对火山喷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应急拍摄,并将数据及时提供给联合国相关机构。新西兰派出飞机救援,并做好空投救援物资的准备。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汤加灾后救援中的作用。
【答案】(1)火山喷发物,长时间在大气层中停留;会不断削弱本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无法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缓慢;最终大气无法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导致气温异常降低。
(2)收集的雨水和地下水被火山灰污染,短时间内水体无法更新、净化。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定位,精准施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估灾情,制定救灾方案;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
【解析】本题以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剧烈喷发为背景,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较慢,地表温度较低,最终导致该区域气温异常降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收集的雨水和地下水,由于火山喷发,水源被火山灰污染,短时间内无法净化与更新,所以汤加灾后需要大量饮用水。
【小问3详解】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定位,确定受灾地点,以方便精准施救,投放物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灾情并制定具体的施救方案等。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大气密度
(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黄赤交角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平均温度(℃)
地球
1
1
1
1年
23时56分
23°26'
149.6
15
火星
0.11
0.15
0.01
1.9年
24时37分
23°59'
227.9
-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学校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