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贝利珠现象表明,日全食发生时,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B.C.D.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恒星质量B.温度条件
C.大气成分D.行星体积
4.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A.地球B.金星
C.火星D.木星
2016年3月9日,日全食天象出现在印尼全境。日全食过程中,在太阳将要被月球完全挡住之前和之后的瞬间,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出一串发光的亮点(见图),因由英国天文学家贝利最早解释了该现象,因此又称为贝利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贝利珠现象表明
A.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B.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
C.月球表面温度极其高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6.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太阳在将要被月球完全挡住之前出现的贝利珠现象,此刻贝利珠位于日面的
A.东侧B.西侧C.南侧D.北侧
7.日全食发生时
A.日地月成一线且月球位于中间B.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大
C.沿海地区的潮位均达到当日的最高D.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大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
A.AB.BC.CD.D
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温距平、生物多样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 )
A.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浓度、气温距平B.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多样性、气温距平
C.气温距平、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多样性D.气温距平、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浓度
11.古生代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
A.后期是重要造煤时期B.出现被子植物
C.形成现代的地貌格局D.爬行动物繁盛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在其活动过程中,岩浆冲破围岩引起震动。特点是震源仅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是震级较大的浅源地震,多为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火山地震的一个实例为2024年3月17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的一起震级达到里氏6.1级的余震。震源深度25至30公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B.震中纵波破坏力比横波强C.产生局部海啸D.造成人员伤亡较多
13.日本海域火山喷发带来岛屿局部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可能有( )
A.使无人岛专属经济区面积扩大B.产生大面积海积海滩
C.形成肥沃土壤D.带来软流层的矿物质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已离开( )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
15.与地球相比,火星离太阳更远,据此推测其表面温度比地球( )
A.高B.低C.一样D.无法确定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的腹地,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178万块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构成一匹奔腾的骏马图形,并于2019年7月9日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下图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分布图[单位:kWh/(m2·a)]和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示范基地景观图。
(1)指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2)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相比,说明达拉特地区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9.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
(2)据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A区域主体在四川盆地,分析该区域年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长沙市二十一中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B.C.D.
【答案】1.B 2.D
【难度】0.94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分析】1.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AB错误;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D图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成。考查记忆的知识为主,解题必备一定的基础才能完成。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恒星质量B.温度条件
C.大气成分D.行星体积
4.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A.地球B.金星
C.火星D.木星
【答案】3.B 4.D
【难度】0.4
【知识点】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3.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B正确;恒星质量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A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 CD 错误。故选B。
4.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对应横坐标中的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木星,D正确。据图可知,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金星、地球、天王星都没有位于宜居带,都不会出现生命,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期适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016年3月9日,日全食天象出现在印尼全境。日全食过程中,在太阳将要被月球完全挡住之前和之后的瞬间,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出一串发光的亮点(见图),因由英国天文学家贝利最早解释了该现象,因此又称为贝利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贝利珠现象表明
A.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B.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
C.月球表面温度极其高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6.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太阳在将要被月球完全挡住之前出现的贝利珠现象,此刻贝利珠位于日面的
A.东侧B.西侧C.南侧D.北侧
7.日全食发生时
A.日地月成一线且月球位于中间B.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大
C.沿海地区的潮位均达到当日的最高D.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大
【答案】5.A 6.A 7.A
【难度】0.65
【知识点】天体观测和宇宙探索、天体系统、天体
【解析】5.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贝利珠现象是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出一串发光的亮点。与太阳无关,与月球的温度无关。故选A。
6.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月球首先挡住太阳西侧,最后挡住东侧,故贝利珠位于日面的东侧,故选A。
7.日全食是太阳被月球完全挡住形成,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成一线且月球位于中间,A正确。1月初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3月9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小,B错误。靠近月亮一侧的沿海地区的潮位到当日的最高,C错误。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小,D错误。故选A。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
A.AB.BC.CD.D
【答案】8.C 9.B
【难度】0.4
【知识点】行星观测、月相
【解析】8.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
9.据材料,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峨眉月。A月相是凸月,B月相是峨眉月,C月相是残月,D月相是凸月,故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发生日全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温距平、生物多样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 )
A.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浓度、气温距平B.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多样性、气温距平
C.气温距平、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多样性D.气温距平、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浓度
11.古生代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
A.后期是重要造煤时期B.出现被子植物
C.形成现代的地貌格局D.爬行动物繁盛
【答案】10.C 11.A
【难度】0.65
【知识点】生物演化规律、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地球演化历程
【分析】10.我们知道,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则是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即气温距平上下波动。从图中读出从古生代起到新生代,甲曲线符合沿某一水平数值线上下波动的特征,应表示气温距平曲线;乙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应表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丙曲线的特点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应表示生物多样性曲线。再观察细节可发现,代表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的乙曲线与代表生物多样性的丙曲线,二者呈反相关。故选C。
11.第2题考查发生于古生代的历史事件。古生代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所以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晚期,B错误;全球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爬行动物繁盛发生于中生代,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而该时期之前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在其活动过程中,岩浆冲破围岩引起震动。特点是震源仅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是震级较大的浅源地震,多为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火山地震的一个实例为2024年3月17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的一起震级达到里氏6.1级的余震。震源深度25至30公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B.震中纵波破坏力比横波强C.产生局部海啸D.造成人员伤亡较多
13.日本海域火山喷发带来岛屿局部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可能有( )
A.使无人岛专属经济区面积扩大B.产生大面积海积海滩
C.形成肥沃土壤D.带来软流层的矿物质
【答案】12.C 13.D
【难度】0.65
【知识点】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地震
【解析】12.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km,该地震发生在海洋,震源深度25至30公里,位于地幔,处于莫霍界面之下,A错误;海水为液体,横波不能通过,B错误;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C正确;发生在海洋,不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D错误。故选C。
13.日本海域火山喷发带来岛屿局部面积不断扩大,可以使软流层内矿物质随岩浆涌出,D正确;岛屿局部面积指的的岛屿的陆地面积,不是专属经济区,A错误;海积海滩是海浪堆积作用的结果,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B错误;肥沃土壤是火山灰形成的,不是岛屿局部面积不断扩大的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地震波是地震时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能量,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引起地面的上下震动(上下颠簸),传播速度快,传播介质固、气、液态。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左右前后摇摆),传播速度稍慢于纵波,传播介质固态。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海洋只能通过纵波,横波不能通过。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已离开( )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
15.与地球相比,火星离太阳更远,据此推测其表面温度比地球( )
A.高B.低C.一样D.无法确定
【答案】14.A 15.B
【难度】0.65
【知识点】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已经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处于太阳系、银河系及可观测的宇宙,A对,BD错;火星是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关系,都属于可观测宇宙,C错。故选A。
15.结合所学知识,与地球相比,火星离太阳更远,获得热量更少,据此推测其表面温度比地球低,B对,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 (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2)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的腹地,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178万块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构成一匹奔腾的骏马图形,并于2019年7月9日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下图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分布图[单位:kWh/(m2·a)]和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示范基地景观图。
(1)指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2)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相比,说明达拉特地区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潜在光伏发电量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2)距海较远,气候干旱,云雨天气较少,日照时间较长;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海拔较高,太阳辐射经过云层和大气的损耗较少,地面太阳能总辐射量丰富。
【难度】0.65
【知识点】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空间分布和成因。难度一般。
【详解】
(1)结合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分布图进行分析解答,由图中等密度线的稠密程度可以看出,有的地方比较稠密,有的地方比较稀疏,得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密度值在东北部较小,西南部较大,得出内蒙古潜在光伏年发电量密度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
(2)从达拉特地区的地理位置入手进行分析解答,达拉特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另外较内蒙古东部地区相比,达拉特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度大。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
(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分析】本题以河道变化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河流侵蚀、河流沉积和河流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意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地理现象的分析与探究过程,综合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详解】(1)河流流速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材料信息表明,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由此推断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为慢—快—慢(或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关洲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实际上是关洲岛的形成过程:早期,该河流现关洲岛位置为河漫滩,此时无岛,河道为单一型河道,由于南岸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车阳河与长江之间的河漫滩逐渐消失,长江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水下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流水侵蚀使得南岸南迁,河道变宽,水下浅滩处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水下浅滩处,逐渐抬高,从而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江心洲把长江该河段分隔为南、北两个河道,使得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2)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原因与南北河道的形态密切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迅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较深河水容易经该河道向下流动,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
(3)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因此必须先明确的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然后针对表明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果选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向北移动、南岸向南移动和北岸向南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使得关洲岛相对向北移动;材料信息表明,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三峡等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使得关洲岛与北岸相隔变近,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上游水库蓄水拦沙,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 如果选不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不移动或向南移动、南岸不移动、北岸不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材料信息表明,关洲河段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南岸向南移动缓慢,关洲岛南岸为凸岸沉积明显,不断淤进,使得关洲岛与南岸距离变近,则关洲岛相对南移;人们为了保护南岸,可能建设有大量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使得南岸很难向南移动,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不明显;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有可能使得该河段侵蚀和沉积处于平衡状况,使得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不会向北移动;图中显示,关洲岛北岸为凹岸,有可能不断被侵蚀,向南移动,关洲岛距离长江北岸可能变远,使得关洲岛不会向北移动甚至相对向南移动。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
(3)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难度】0.65
【知识点】风成地貌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可知,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是固定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是迎风坡,东南坡坡陡,是背风坡。说明当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偏西风)。
(2)沙山是风力沉积(堆积)地貌,可从沙源、风力大小、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该地位于内蒙西部,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携带大量风沙;由材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钙质胶结层和“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可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由材料“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可知,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19.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
(2)据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A区域主体在四川盆地,分析该区域年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案】(1) 低纬(赤道) 高纬(两极)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4)纬度、天气、地势。
【难度】0.65
【知识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详解】(1)从全球来看,由于纬度高低的不同,影响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而导致全球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为四个等级,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B区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A区域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常年阴雨连绵,且多云雾,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无法穿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4)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广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是来源于太阳能是, 影响太阳能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_答案docx、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