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原卷版)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 总分:100分
    得分: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传统农业在田间管理中,认为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精细农业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变化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下图示意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链耦合”。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农业相比,精细农业田间管理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丰富B. 农业基础完善C. 3S技术发展D. 种植技术成熟
    2. 现代农业“三链耦合”的实现,主要促进我国( )
    A. 农业可持续发展B. 城乡差距缩小C. 粮食安全保障D. 产业结构优化
    3. 推测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三链耦合”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B. 科技C. 政策D. 物流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精细农业是基于3S技术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农田里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农田里每一株农作物对水肥需求的差异,是通过遥感技术把信息传给地理信息系统,经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得到的,为田间管理者提供农作物的实时动态依据,因此,3S技术发展是精细农业田间管理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C正确;精细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少,A错误;农业基础的
    完善和种植技术对精细农业影响小,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并综合分析可知,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三链耦合”,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成本节 约、效益增加目标,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原则;有利于实现农户增收和生态保护,最终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A正确;现代农业发展,对城乡差距影响较小,B错误;粮食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产和扩大耕地面积实现的,与“三链耦合”关系不大,C错误;现代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据图分析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解决温饱转向对质量、营养等多方面追求,品牌成为农产品品质的代表,更是安全和质量的象征。精细农业农产品生产既保质又保量,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现代农业“三链耦合”,A正确;科技是精细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促进现代农业“三链耦合”的主导因素,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家政策和物流影响精细农业生产,CD错误。故选A。
    【点睛】现代农业中,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播种和精准收获等田间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呈现出短时段流动、农村人口占比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为主的特点,但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并不高。下图为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在不同省份选择空间分布格局图(箭头粗细代表人数多少)。完成下面小题。
    4. 与迁入华北、华东相比,东北人口迁入西南地区的迁移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较远②文化相近③经济较差④气候较差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 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B. 地区人文环境差异较大
    C. 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严格D. 农村户籍所带来的福利
    6. 推测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整合B. 加重东北年轻人抚养比
    C. 有效完善当地基础设施D. 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为由低收入地区迁入高收入地区,就近迁移较多。东北距离西南地区较远,因此迁移的人口较少,①正确;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文化并不相近,②错误;西南地区为我国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收入低,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吸引力不大,③正确;西南地区气候温暖,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东北外迁人口较多,主要为农业人口,东北整体上人少地多,再加上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农业、农村福利较好,故使得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D正确;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与地区间人文环境差异较大会影响落户,但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目前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并不严格,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东北人口外流以农业人口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可以加快土地流转,有效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整合,A正确;整体式迁移将老年人、儿童也迁走,使得老年人、儿童比例变化不大,对抚养比影响不大,B错误;人口迁移不会直接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C错误;劳动力处于减少趋势,加剧劳动力不足,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气候、家庭混营、政治因素、宗教等。
    壤中暴流主要指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山坡表层透水性很强,降雨会快速下渗并蓄积在相对不透水层或者土壤—基岩界面上,形成了土壤暂态饱和区,进而产生饱和(或近饱和)侧向流动现象,区别于水体在土壤非饱和区的流动,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的产流机制之一。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不完全饱和的状态。下图为壤中暴流形成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包气带中甲、乙、丙、丁的合理分布是( )
    A 枯枝落叶层、沉积层、有机质层、风化层
    B. 风化层、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沉积层
    C. 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风化层
    D. 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风化层、沉积层
    8. 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 ②水源供给量充足
    ③饱和带透水性强④坡面坡度较大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9. 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 )
    A. 黄土高原B. 华北平原C. 内蒙古高原D. 东南丘陵
    【答案】7. C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构造较为复杂,一般自上向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结合图示顺序,甲、乙、丙、丁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和风化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形成壤中暴流的土壤入渗率上层大、下层小(f3<f2<f1),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土壤中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需要水源供给量充足,②正确;图中显示饱和带为基岩层(在底部),透水性差。若透水性强,水流将持续下渗,上方土壤难以出现饱和流,③错误;地形陡峻(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土壤侧流(饱和流),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为黄土,土壤层厚且整体渗透性好,不易在表层土壤形成饱和流,A错误;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不具备壤中暴流形成的地势条件,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在水分和地势条件上都难以形成壤中暴流,因而不易形成滑坡灾害,C错误;东南丘陵气候湿润,降水量多,红壤广布,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形起伏较大,容易形成壤中暴流,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来自岩石、无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构成。自然土壤层次从上向下依次为有机物覆盖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R)几个。
    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是利用枯竭的地下天然气藏改造而成的,包括大张坨、板南等11座地下储气库。该地下储气库群主要承担京津冀地区天然气“错峰填谷”任务,是京津冀地区能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大港油田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地表集注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天然气的主要时间段是( )
    A 11月至次年2月B. 3—5月C. 6—8月D. 9—11月
    11. 与人工开挖的地下储气库相比,大港油田利用枯竭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群的主要优势是( )
    A. 安全性高B. 恒温恒湿C. 储气量大D. 运维成本低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京津冀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为供暖期,采暖用气量大,因此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天然气进行“错峰填谷”的主要时段是11月至次年2月,A正确。 3-5月份天气回暖采暖用气量减少,所以不
    是主要输送器天然气时间段,B错误;6-8月气温高,无需供暖,燃气输送量减少,C正确;9-11月份气温还不是特别低,燃气取暖还没有达到峰值,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大港油田利用枯竭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群,利用自然天然气藏改造而成,运维成本低,D正确;地下天然气藏改造在安全性上比不上人工开挖的,人工开挖的安全设计更加科学,A错误;都是地下储气库,所以恒温恒湿是其共性,B错误;储气量由空间决定,无法确定两类地下储气库的空间容量大小,C错误。故选D。
    【点睛】煤、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最重要的常规能源。我国目前能源供应现状: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是存在于对流层或平流层的强西风带,其中未能形成暴雨天气的低空急流称为空急流。研究发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南疆一半以上的大雨和暴雨日中都伴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图1示意南疆地区暴雨过程,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向西推进至78°E,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低空西风气流相遇。图2示意空急流过程,其是从图1发展而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12. 推测乙、丙两地的湿度情况分别是( )
    A. 湿度高;湿度低B. 湿度低;湿度低C. 湿度低;湿度高D. 湿度高;湿度高
    13. 结合材料和图示分析,暴雨过程中空气湿度最小的地区可能是南疆的( )
    A. 东部B. 西部C. 北部D. 南部
    14. 推测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水汽条件B. 形成上升气流C. 促进逆温形成D. 利于气温降低
    【答案】12. A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是低空西风影响,西风性质暖湿,湿度较高;丙处受低空北风和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影响,北风从高纬吹来,较为干燥,而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源于干旱的内陆沙漠地区,湿度低。因此乙湿度高,丙湿度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于南疆三面环山,在该地区暴雨过程中,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从南疆东部推进至南疆西部,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低空西风气流相遇,加之受地形抬升作用,湿润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强烈,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南疆西部、南部与北部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东部地势相对平缓,且距离降水位置较远,受到湿润气流影响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并结合上题分析“低空西风气流带来湿润气流”可知,降水条件中水汽充足已满足,缺少抬升降温过程,而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向西推,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低空西风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导致气流抬升,形成降水,因此东风低空急流的主要作用为形成上升气流,B正确;水汽来自低空西风气流,A错误;逆温不利于对流天气形成,C错误;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气温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急流是指大气中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的水平长度达上万公里,宽数百公里,厚几公里。急流中心的长轴称为急流轴,它近于水平分布。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或等于30米/秒,它的风速水平切变量级为每100公里5米/秒,垂直量级为每公里5.10米/秒。按急流出现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
    日光温室外覆草苫,可在夜间实现有效保温。日光温室揭盖草苫的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左图我国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右图示意不同朝向的温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国庆至元旦期间,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 )
    A. 逐渐提前B. 逐渐延后C. 先提前再延后D. 先延后再提前
    16. 与朝向正南的日光温室相比,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 )
    ①最早揭草苫时间提前②最早揭草苫时间延后
    ③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④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至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经历了往南运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往北运动的过程。其中10月1日-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所以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要延后;12.22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日出时间逐渐提前,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应当有所提前。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冬季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上午光照条件较差,较晚受到阳光照射,最早揭草苫时间应延后;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下午光照更为充足,棚内温度较高,最晚盖草苫时间应延后,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主要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白天或光照强烈时应该让温室内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就应该将草苫等保温材料掀起;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将保温材料覆盖保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1)。图2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1)与现代黄河相比,分析130万年以前(即晋陕峡谷未贯通前)黄河水系特点存在的差异。
    (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当时晋陕峡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出现的变化。
    (3)从自然要素变化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基本过程。
    (4)指出进一步证明晋陕峡谷贯通还需要寻找的证据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部分河段流向相反;流域内湖泊众多等。
    (2)降水增加,气候变得湿润;河流径流量增加,含沙量增加,流域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加等。
    (3)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降水增加,水系发育,同时峡谷上游地区地壳抬升或北部地区河流把附近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湖盆堆积抬高湖盆(河(湖)水位超过晋陕峡谷地面高度),峡谷地区地壳下沉(海拔低于上游地区河(湖)水位),峡谷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岩性松软,峡谷南北两侧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加强,流水切穿峡谷、山脉,促进贯通。
    (4)证据1:乙处河流沉积地层发现沉积物来自晋陕峡谷以北地区。
    理由:河流贯通后,晋陕峡谷以北地区的沉积物可以在乙处堆积。
    证据2:乙处近地表的上下地层沉积物来源区存在差异。
    理由:乙处地层的下层的沉积物来自附近地区,上层的沉积物来自晋陕峡谷以北地区,说明峡谷贯通。
    【解析】
    【分析】本道题以晋陕峡谷古环境为背景,涉及地壳运动、河流堆积地貌,以及外力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130万年前黄河水系图”可知,相较现代的黄河水系,其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流域内的湖泊较多;峡谷以北部分河段的流向与现代流向相反。
    【小问2详解】
    夏季风增强,区域的降水增加,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由于降水增加,加强对地表
    的侵蚀作用,流入河流的泥沙增多,含沙量增多;河流的侵蚀增强,河流增多增长,流域面积扩大;气候湿润,水分充足,植被覆盖率上升等。
    【小问3详解】
    夏季风的增强,区域内降水增加,水系发育,河流的流量增加,为河流的侵蚀提供条件;结合材料可知,甲处古河流自南向北流,说明该地古地形应该为北低南高,因此峡谷上游地区地壳抬升,再加上晋陕峡谷北部地区河流把附近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湖盆堆积,湖面抬高,水位上升,湖水外泄,河(湖)水位超过晋陕峡谷地面高度;经过地壳运动,峡谷地区地壳下沉,海拔低于上游地区湖泊水位;峡谷地区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岩性松软,利于河流侵蚀;上游地区地壳持续抬升,峡谷地区地壳相对稳定,下游地区地壳下沉,加剧了河流的下切作用;峡谷南北两侧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加强,河流切穿山脉,峡谷贯穿。
    【小问4详解】
    乙处河流位于峡谷的下游,该地区的沉积物如果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晋陕峡谷贯通;证据1乙处河流沉积地层发现沉积物来自晋陕峡谷以北地区。河流贯通后,晋陕峡谷以北地区的沉积物可以在乙处堆积;证据2该地区沉积物存在差异,如果乙处地层的下层的沉积物来自附近地区,说明此时峡谷未贯穿,上层的沉积物来自晋陕峡谷以北地区。说明峡谷贯通。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已被提升到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要求较高)作为数据存储、分析、加工、应用的容器在全球数据价值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布局受市场需求、成本、政策等因素影响。在聚集力与分散力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数据中心形成了聚集增长、点状生长和邻近扩张等模式(图)。全球尺度上,多数地区表现为聚集增长,形成三大增长核心,而非洲地区仍处于点状生长模式阶段。城市尺度上,数据中心在发展初期在某些城市聚集,之后出现向周边邻近城市扩张的空间扩张方式,并循环反复。
    (1)描述点状生长模式数据中心的布局特征,并据此分析非洲地区仍处于点状生长模式阶段的原因。
    (2)阐述数据中心在发展初期在某些城市聚集,之后向周边邻近城市扩张并循环反复的区位选择过程。
    (3)简述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特征:点状生长模式数据中心布局相对分散;数量较少,形成局地的小核心。原因: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据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分布较少;非洲地区凭借其市场广阔、成本低廉、政策优惠等优势,增强了区域集聚力,吸引数据中心布局。
    (2)发展初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较大,吸引数据中心聚集;之后,由于区域成本上升、竞争压力增加、政策限制等开始向周边具备区位优势的邻近城市扩张;扩张后在新的区域又重新聚集增长,形成新的核心区,循环反复。
    (3)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中心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中心是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数据中心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带动就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数据中心为地理载体,涉及产业布局特征及原因、区位选择、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度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点状生长模式布局相对分散,数量较少,同时又在以相对分散的点为中心不断发展,所以形成局地的小核心。分析原因时可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是非洲数据中心分布较少的原因,二是非洲相对分散的数据中心得以不断发展的区位条件。由于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据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分布较少;但是非洲又具备市场潜力大、成本低廉、政策优惠等优势,所以对数据
    中心布局具有吸引力。
    【小问2详解】
    产业在空间上布局一般会经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数字基础设施,其区位选择综合了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特性,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需要广阔的需求市场,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作为支撑与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与保障需要完善的交通条件、先进的技术水平、稳定的运营环境。所以发展初期,具有强市场指向性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首先出现在互联网发达、具有先进数字化水平的算力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的城市地区,吸引数据中心聚集;在随后的市场趋向饱和、竞争压力增大、关键要素成本上升、区域政策调整、外部环境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数据中心开始向周边具备区位优势的邻近城市扩张,并在这些区域进一步聚集增长,形成新的核心区,循环反复。
    【小问3详解】
    分析生产发展的意义一般围绕经济、社会等方面。经济方面可围绕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意义作答,社会方面可从基础设施、就业等方面作答。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中,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发展数据中心可以使互联网、金融、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教育、农业、文化等相关行业得到更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和产品应用品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为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新机遇。它可以夯实中国自主研发能力,摆脱产业基础薄弱、协同性不强、产业链附加值低的状况,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力;数据中心产业链长,上游基础设施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和制冷设备,中游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维服务和第三方IDC云服务,下游终端用户则从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到传统行业全覆盖,所以数据中心的发展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19.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某沙漠内散布大量高大沙山(约20000km²)和湖泊(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水面蒸发量约2000mm。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引起了科研小组的关注。
    科研小组一研究发现:
    相对于平坦沙地,沙山增强了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沙山表层0.3m以下为湿沙层;多次降水实
    验发现15mm的一次降水能下渗至0.3m深。假设“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如18mm的一次降水补给地下水3mm),则可根据每年超过15mm的降水场次及相应降水量(数据省略)计算出“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
    科研小组一基于“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的推断,通过计算发现“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大于湖泊的年蒸发量(如下图示意);若忽略地下蒸发,当地降水足以维持湖泊水量的稳定。而科研小组二则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并猜测“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通过深层大断裂获得的沙漠区域外水量。
    (1)科研小组一计算了“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和湖泊的年蒸发量(以m3计)。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科研小组二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列出2条反对理由。
    (3)为验证猜测,科研小组二计划选择湖泊的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其中任意2个指标,分别说明其选择依据。
    【答案】(1)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量补给量:8/1000×(20000×10002)=1.6×108(m³)
    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70/1000×(20×10002)=1.4×106(m³)
    “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1.6×108+1.4×106=1.614×108(m³)
    湖泊的年蒸发量:(2000/1000)×(20×10002)=4×107(m³)
    (2)
    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以下后仍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前会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会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可能在沙山下部以径流或泉水的形式渗出地表(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可能有一部分未下渗,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
    (3)
    水温: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水温较高且稳定,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温的季节变化小且年均水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冬季水温明显偏高且稳定);水位: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量稳定(不受当地降水影响),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水位季节变化小(稳定),且与当地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受当地降水影响);水化学成分: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水,含有较高的深层地质背景矿物(锶/硒/锂/锌/偏硅酸等)化学成分,且水中矿物含量稳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研究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水量平衡原理、水循环环节、水体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沙山区面积约为20000km²,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因此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年补给量=8mm×20000km²=(8/1000)m×(20000×1000²)m2=1.6×108(m³);湖泊面积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因此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70mm×20km²=(70/1000)m×(20×1000²)m2=1.4×106(m³);据此可计算得知“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年补给量+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1.6×108+1.4×106=1.614×108(m³);
    湖泊面积约20km²,湖泊水面蒸发量约2000mm,因此湖泊的年蒸发量=2000mm×20km²=(2000/1000)m×(20×1000²)m2=4×107(m³)
    【小问2详解】
    “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反对理由有很多,任意写两条即可。如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以下后仍有蒸发,如果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就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同理,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前也会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也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也会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不一定全部转化为了地下水,也可能在沙山下部以径流或泉水的形式渗出地表,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如果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也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不一定全部下渗转化成了地下水,也可能有一部分未下渗,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
    【小问3详解】
    水温: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受外界大气温度影响较小,且断裂带附近地壳活跃,地热能较丰富,因此该处地下水水温较高且稳定,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温的季节变化小且年均水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冬季水温明显偏高且稳定),则可验证该猜想是正确的;
    水位: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几乎不受当地降水的影响,水量稳定,受其影响,湖泊水位也应较为稳
    定,因此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水位季节变化小(稳定),且与当地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受当地降水影响),则可验证该猜想是正确的。
    水化学成分:大断裂带岩层破碎,许多矿物质会溶解于水中,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水,会含有较高的深层地质背景矿物(锶/硒/锂/锌/偏硅酸等)化学成分,且水中矿物含量稳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如果检测到湖泊的水体矿物质有这些特征,则可验证该猜想是正确的。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题+答案,共12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五)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