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1.pdf
    • 练习
      16473153.docx
    1第1页
    1第2页
    1第3页
    16473153第1页
    16473153第2页
    16473153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展开

    第12课、《诗经》二首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 )  窈窕( )  好逑( )寤寐( ) 溯洄( ) 坻( ) 荇( )菜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①⑤    B.②⑥   C.③⑧    D.④⑦3.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 填空题。(1)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6.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7.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8. 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B.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C. 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D. “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9.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10、综合性学习八年级(7)班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设置的一个版块,请你再拟两个版块名称。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惹人情思的季节。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写出相应的古诗句。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1.诗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12.《蒹葭》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3.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二)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问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5.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 。16.《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秦淮夜泊贺 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18.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古文,按要求完成题目。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①。”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②?”庄子笑曰:“周③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选自《喻林》)【注释】①终其天年:活到自然死亡为止。②将何处:打算怎么做。③周:指庄子自己。2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庄 子 行 于 山 中 见 大 木 枝 叶 盛 茂 伐 木 者 止 其 旁 而 不 取 也。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2)舍于故人之家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23. 阅读全文,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不相符的一项(  )A. 看问题不能僵化,应该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处理。B. 矛盾双方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所谓世事无绝对。C. 庄子为所有无用之材作辩护,这体现他消极避世的处世心态。D. 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判断抉择是劳神费心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们因顺其自然,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这已经是最接近自然大道了。答案1.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坻(chí)荇(xìnɡ)菜B 3.C①. (1)《诗经》 ②. 305 ③. 风 ④. 雅 ⑤. 颂 ⑥. (2)赋 ⑦. 比 ⑧. 兴 ⑨. (3)窈窕淑女 ⑩. 君子好逑B 6.C 7.C 8.D9.(1)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 (2)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丽整齐。唐代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代以后崇尚散文,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大意对即可) 10、(1)①中国一直以文明古国著称,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深深吸引。今天,就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版块①:诗人逸事 版块②:诗歌乐园、诗歌起源、诗歌发展、诗歌分类 版块③:诗海拾贝(3)春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凉晚秋图,营造了邈远迷茫的意境。12.诗的开篇便向读者勾勒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与“伊人”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晚秋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13.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烘托出主人公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六句写出主人公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14、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15、(1)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2)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3)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16.C 17.C18、独泊孤舟,表现了作者一股淡淡的乡愁。19、“开”和“弄”。“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能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和体态。“弄”与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势,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20.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21. (1)因为 (2)住宿 22. 其中一只能叫,另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23. C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