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包括“试题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生物学试卷共两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生物学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版较2022版新增10027个物种,其中新增1476个动物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遗传的多样性B. 物种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详解】A.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的多样性,主要强调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基因的差异,题干中主要说的是新增物种,不是同种生物个体间基因差异,A错误。
    B.材料中提到新增了众多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增加,即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需要涉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及其中的生物群落,题干中未涉及生态环境,C错误。
    D.基因的多样性与遗传的多样性一样,题干中未体现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基因的差异,D错误。
    故选B。
    2. 一场雨后,小蘑菇从草丛里长出并迅速长大,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够繁殖B. 生物具有应激性
    C. 生物能够生长D.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答案】C
    【分析】生物特征包括生物能够繁殖、具有应激性、能够生长、具有新陈代谢等。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
    【详解】A.生物能够繁殖表现为生物通过生殖细胞或其他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小蘑菇从草丛里长出并迅速长大这个过程主要是小蘑菇个体的生长,而不是繁殖新的小蘑菇个体,A错误。
    B.应激性通常是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如光、温度、声音、化学物质等,作出的反应。题干中仅仅描述了小蘑菇在雨后长出并长大,没有任何关于小蘑菇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描述,所以不能体现应激性,B错误。
    C.小蘑菇从草丛里长出,说明其开始生长发育。迅速长大进一步强调了其生长的过程。生长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营养物质,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从而使个体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小蘑菇在雨后的环境中,可能获得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从而能够快速生长,C正确。
    D.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换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小蘑菇体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能量的转换等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所以不能体现新陈代谢的特征,D错误。
    故选C。
    3.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
    A. 邓稼先B. 钱学森C. 钱三强D. 袁隆平
    【答案】D
    【分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详解】A.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错误。
    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B错误。
    C.钱三强原名钱秉穹 ,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C错误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D正确。
    故选D。
    4. 下列生物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中,标志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是( )
    A. 达尔文建立“进化学说”
    B. 拉马克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
    C. 林奈创立“双名法”
    D.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答案】D
    【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详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从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小明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明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明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B. 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 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
    D. 不再做实验,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如何从中学到更多,改正错误并继续探索。因此,不宜宣告失败,而是应该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A错误。
    B.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规律,是基于真实的结果总结出的理论和假设。因此,不应当为了让实验结果符合假设而修改实验结果,B错误。
    C.实验失败或者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检查是否有变量没有控制好或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可能影响郁金香颜色的其他因素,例如基因突变或者环境光照等。小明应当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C正确。
    D.不通过观察和实验的假设无法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在科学中,实验和观察是验证假设得出的必经之道,可靠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实验数据之上。未经验证的假设不能作为科学结论,D错误。
    故选C。
    6. 科学家做“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这一研究时,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调查法B. 文献法C. 实验法D. 比较法
    【答案】C
    【分析】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等。
    【详解】(1) 响尾蛇捕获猎物后,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追寻和吞食。发现并提出问题: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①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②响尾蛇的眼下方有-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③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④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应用 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设计实验方案:拟订实验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实验1: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实验2: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实施实验并记录:按实验1进行实验,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毒的死鼠;按实验2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由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看,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故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故选C。
    7. 使用单目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对光有明亮视野
    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
    ③放标本,用压片夹夹住
    ④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安装镜头
    ⑤整理显微镜
    A. ①②③④⑤B. ④①③②⑤
    C. ④①②③⑤D. ⑤③①②④
    【答案】B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通常包括取镜、安装镜头、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焦距观察以及最后的整理。
    【详解】使用单目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④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并安装好镜头,这是使用显微镜的第一步,确保显微镜稳固且镜头安装正确。
    ①对光,以获得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是为了在接下来的观察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标本。
    ③放置标本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夹住,确保标本稳固且位置适当。
    ②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然后慢慢上升,同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物像。
    ⑤观察完毕后,需要整理显微镜,包括将镜头归位,以确保显微镜的保养和下次使用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正确的使用步骤是:④①③②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有关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
    C. 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答案】A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盖、染、吸。
    【详解】A.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故A错误。
    B.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故B正确。
    C.盖盖玻片时为防止出现气泡,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故C正确。
    D.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D正确。
    故选A。
    9. “莺啄含桃未嚥时,便会吟诗风动竹。”莺、桃、竹的细胞中均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B. 叶绿体C. 细胞质D. 液泡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主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由于莺是动物,其细胞不具有细胞壁,A错误。
    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存在于绿色部分。虽然桃和竹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但莺作为动物,其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此外,即使对于植物来说,非绿色部分(如根部)也不含叶绿体,B错误。
    C.细胞质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它包含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虽然桃和竹的细胞具有液泡,但莺作为动物,其细胞不具有液泡,D错误。
    故选C。
    10. 草履虫的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因此而得名。下列关于草履虫及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使视野变亮,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C. 为了限制其运动,将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D. 利用表膜进行呼吸
    【答案】C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A.显微镜的遮光器中的大光圈能够使视野变亮,A正确。
    B.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B正确。
    C.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C错误。
    D.草履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表膜进行呼吸,D正确。
    故选C。
    11. 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实践活动中,以下材料最适合模拟“养料制作工厂”的是( )
    A. 黑色棋子B. 透明玻璃球
    C. 红色橡皮泥D. 绿色太阳能电池板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叶绿体能吸收光能,把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此,“养料制作工厂”是指叶绿体。
    【详解】在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中的“养料制作工厂”。绿色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吸收光能,把光能转化成其他能量,所以制作植物细胞模型,适合模拟叶绿体的是绿色太阳能电池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长高了许多,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细胞分化的结果B. 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C. 细胞分裂的结果D. 细胞生长的结果
    【答案】B
    【分析】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详解】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不开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壁虎塑造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 细胞核一分为二
    B. 细胞膜向内凹陷
    C. 细胞质分成两份
    D. 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详解】A.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这是动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步骤之一,A正确。
    B.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细胞膜会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B正确。
    C.随着分裂的进行,细胞质也会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C正确。
    D.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特点,壁虎是动物,动物细胞分裂只形成新的细胞膜,不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14.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 ,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形成新细胞数目和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个,5条B. 2个,10条
    C. 4个,20条D. 8个,40条
    【答案】C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详解】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形成4个细胞,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是20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人体的胃能够进行收缩和舒张,通过有规律地蠕动来促进食物在胃内的物理性消化,这说明胃的主要组织是( )
    A. 肌肉组织B. 上皮组织
    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A
    【分析】构成人体器官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胃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胃的蠕动与胃壁的肌肉组织有关。
    【详解】A.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故A正确。
    B.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故B错误。
    C.神经组织由神经元构成,具有受到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故C错误。
    D.结缔组织具有保护、连接、支持和营养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6. 四川盛产柑橘,每到秋季就有大量美味的橘子上市,当剥开橘皮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剥开的橘皮属于上皮组织
    B. 白色的“丝络”属于输导组织
    C. 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使橘子长大
    D. 橘子的果肉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答案】A
    【分析】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详解】A.橘子皮起到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类型,A错误。
    B.输导组织包括在茎、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橘子上的白色“丝络”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
    C.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使橘子长大,C正确。
    D、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所以橘子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故选A。
    17. 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
    A. 营养组织B. 上皮组织
    C. 分生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C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A.营养组织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基本组织,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它并不具备分裂能力,A不符合题意。
    B.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主要覆盖在体表或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它与植物根尖和芽尖的分裂能力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组织,具有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正是因为它们含有分生组织,C符合题意。
    D.结缔组织是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主要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它与植物根尖和芽尖的分裂能力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它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 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
    【答案】B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江豚是动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胡萝卜、萝卜和红薯(地瓜)都是常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所食用部分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 )
    A. 花B. 果实C. 茎D. 根
    【答案】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和形态特点。
    【详解】A.花主要用于繁殖,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特殊的结构,萝卜、萝卜和红薯不是花,A错误。
    B.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通常包含种子,胡萝卜、萝卜和红薯不是果实,B错误。
    C.茎主要起支撑和运输作用,一般外形与胡萝卜、萝卜和红薯不同,C错误。
    D.胡萝卜、萝卜和红薯都是植物的根,其中胡萝卜和萝卜是肉质直根,红薯是块根,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选项中,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同一等级的是( )
    A. 种子和心脏B. 树叶和西瓜果肉
    C. 果皮和人体D. 洋葱表皮细胞和一棵桃树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子和心脏都属于器官层次;树叶属于器官层次,西瓜果肉属于营养组织层次;果皮属于保护组织层次,人体属于个体层次;洋葱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一棵桃树属于个体层次。
    【详解】A.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心脏是人体的器官,都属于器官层次,A正确。
    B.树叶是植物的器官,西瓜果肉属于营养组织,B错误。
    C.果皮属于保护组织,人体属于个体层次,C错误。
    D.洋葱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一棵桃树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故选A。
    21. 烤地瓜软香甜、口感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很受市民的欢迎,可你知道地瓜中的淀粉来自( )
    A. 根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而成的
    C. 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根部的
    D. 根细胞合成后并进一步转化而成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
    【详解】地瓜的食用部分是植物的根,因为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根里的淀粉不是根细胞自己合成的,而是由含叶绿体多的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根部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时完成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
    A. 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B.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淀粉)。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这一过程完成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换,并将能量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同样是在模拟这一过程。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时的一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
    B. 蚕豆叶上表皮气孔多于下表皮
    C. 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D. 蚕豆叶不能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答案】C
    【分析】①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因此气孔②的开关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
    【详解】A.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图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A错误。
    B.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叶片的气孔在下表皮分布的要比上表皮分布的要多,因此蚕豆叶上表皮气孔少于下表皮,B错误。
    C.由所学知识知,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蚕豆叶的表皮具有气孔,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错误。
    故选C。
    24. 《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意思是要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保持适当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促进光合作用的原理是( )
    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 延长光照时间
    C. 增加叶绿体的含量D. 促进水分吸收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该做法的目的是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故A符合题意。
    B.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不是要延长光合作用时间,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增加植物体内叶绿体的含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但《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不是要增加叶绿体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合理灌溉是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水源情况进行灌溉,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适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的气泡最有可能是氧气
    B. 试管与灯的距离模拟的是光照强度
    C. 50厘米处,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D. 据此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故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
    【详解】A.表格数据体现了气泡数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会释放出氧气,故气泡最有可能是氧气,A正确。
    B.试管距离灯越近,光照强度越大;试管距离灯越远,光照强度越小。可见,试管与灯的距离模拟的是光照强度,B正确。
    C.虽然在50厘米处没有气泡产生,但并不代表植物完全停止光合作用;植物会在低光照情况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是速度非常慢,C错误。
    D.表格数据直接展示了光照强度(距离灯的远近)与光合作用强度(气泡数量)的关系,因此“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这一结论是正确的,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图,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操作滴加的液体是______,目的是______;图1中b操作滴加的液体是______。
    (2)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
    (3)图3中出现气泡,主要是与图1中_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操作不当有关。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小明应该把玻片向_______移动。
    【答案】(1)①. 生理盐水 ②.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③. 碘液##稀碘液
    (2)cadb (3)①. d ②. 左上方
    【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图1中,a刮和涂、b染和吸、c滴、d盖;图2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遮光器,6反光镜,7粗准焦螺旋、8细准焦螺旋。
    【详解】(1)图一中c操作步骤是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图1中b染和吸,用碘液进行染色,使其浸染整个标本。滴加碘液后应从滴加碘液方向的另一侧(对侧)使用吸水纸吸引。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单步骤为:擦、c滴、a刮和涂、d盖、b染和吸。故正确顺序是cadb。
    (3)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图3中出现气泡,主要是因为图1中d盖盖玻片操作不当有关。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处在视野的中央物像应向右下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
    27. 下图表示细胞的有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______细胞正在细胞分裂。此过程先是[b]中的______复制加倍,然后______分成两份移向细胞两端,最后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向内凹陷;进而完成该生理过程。
    (2)B细胞与A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_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液泡。
    (3)图乙中过程①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其结果是能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4)图乙中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形成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______组织和机械组织。
    【答案】(1)①. 动物 ②. 染色体 ③. 平均
    (2)叶绿体 (3)生长
    (4)输导
    【分析】(1)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2)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图甲中a是细胞膜,b是细胞核;图乙中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
    【详解】(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见图甲表示动物细胞正在细胞分裂。
    此过程先是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成两份移向细胞两端,最后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向内凹陷,进而完成该生理过程。
    (2)B细胞是植物细胞,与A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液泡(储存色素和糖分等)。
    (3)刚刚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小,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可见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其结果能使细胞体积增大。
    (4)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可见图中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体形成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28. 研究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3D打印心脏。这颗3D打印人工心脏大约2厘米长,不仅有心脏细胞,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心肌属于_______组织。心脏的表层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
    (2)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均来自人的多功能干细胞,如图二所示。多功能干细胞经过[①] _______过程,使细胞的数量增多。再经过[②] _______过程,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的心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3)心肌炎患者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会高于正常值,是由于心肌细胞的_______结构受损,导致心肌细胞中肌酸激酶进入血液。
    【答案】(1)①. 肌肉 ②. 器官 ③. 系统
    (2)①. 细胞分裂 ②. 细胞分化
    (3)细胞膜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图示①表示细胞的分裂,②表示细胞的分化,a表示上皮组织,b表示肌肉组织。
    【详解】(1)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包括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因此,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心肌属于肌肉组织。
    心脏的表层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可见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知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如图二所示,多功能干细胞在①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增加。
    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再经过②细胞分化过程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心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3)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心肌炎患者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会高于正常值,是由于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受损,导致心肌细胞中肌酸激酶进入血液。
    2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图一是他们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步骤②的目的是使叶片中______;步骤⑥的遮光叶片中,实验组是______(填“遮光部位”或“未遮光部位”)。该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条件,绿叶在光下产生了______等有机物。
    (2)图二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______。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______。随后光照3小时,摘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答案】(1)①. ②⑥③⑤④① ②. 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③. 遮光部分 ④. 光 ⑤. 淀粉
    (2)①.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 将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图一中,①是观察颜色、②是暗处理、③是摘下叶片、④是滴加碘液、⑤是酒精脱色、⑥是光照。图二A中无二氧化碳,B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1)图一是他们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①是观察颜色、②是暗处理、③是摘下叶片、4是滴加碘液、⑤是酒精脱色、⑥是光照,正确的实验作步骤是②暗处理→⑥光照→③摘下叶片→⑤酒精脱色→④滴加碘液→①观察颜色;步骤②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步骤⑥的遮光叶片中,实验组是遮光部位。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所以得出的结论: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条件,绿在光下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观察图二实验装置,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可见A中无法接触二氧化碳,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本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有无判断是否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试管与灯的距离
    10厘米
    20厘米
    30厘米
    40厘米
    50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量
    60个
    25个
    10个
    5个
    0个

    相关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字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字版)-A4,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使用单目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