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起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球中某个结构”是( )
A. 角膜B. 玻璃体C. 晶状体D. 视网膜
【答案】C
【分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沉迷于大型网络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的晶状体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听到巨大声音时要迅速张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这样有助减小惊吓B. 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 这样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 这样可以减少内耳的振动
【答案】C
【分析】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或堵耳闭嘴能够使得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这样就避免了气压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小涵同学观看电影《夺冠》时全神贯注,激动不已。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当他走进昏暗的影厅时,瞳孔由小变大
B. 小涵是近视眼,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 主题曲在小涵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D. 激动时,他的胸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
【答案】D
【分析】(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此外,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最,使成像清晰。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
(2)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A.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从明亮的室外刚进入昏暗的电影放映厅时,瞳孔由小变大,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A正确。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B正确。
C.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故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C正确。
D.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故激动时,他的肾上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D错误。
故选D。
4. 绘制流程图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肺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C. 视觉形成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 反射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D
【分析】(1)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动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3)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4)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
【详解】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A错误。
B.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B错误。
C.视觉形成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C错误。
D.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5. “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是同学们熟知的条件反射的例子。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吮吸反射B. 手踫到烫的东西缩回
C. 膝跳反射D. 望梅止渴
【答案】D
【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详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 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婴儿的吮吸反射、手踫到烫的东西缩回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望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梅或知道梅好吃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D。
6. 关于眼和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B. 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
C. 为保护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堵耳
D.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答案】B
【分析】(1)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
(2)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详解】A.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A错误。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B正确。
C.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的同时堵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来保护鼓膜,故C错误。
D.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错误。
故选B。
7. 小敏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通过每天坚持练习,烧球技术越来越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球在小敏眼球的视网膜上成像
B. 精准垫球是小敏建立的条件反射
C.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 这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C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A.感受光的刺激和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A正确。
B.精准垫球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精准垫球是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精准垫球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8. 如图是某人被玫瑰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B. [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C. 若4处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D. 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为: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A正确。
B.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B正确。
C.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4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正确。
D.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D错误。
故选D。
9. 下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幼年时期①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易患呆小症
B. ②为甲状腺,若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引起它的肿大
C. 因④分泌的激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D. 青春期开始后,男生出现第二性征与③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
【答案】B
【分析】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有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肾上腺、④胰岛、⑤性腺、胸腺等。激素是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幼年时期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易患侏儒症,错误。
B.②是甲状腺,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正确。
C.④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错误。
D.⑤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错误。
故选B。
1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下列举措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B. 进行垃圾分类
C. 倡导节约资源D. 将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答案】D
【分析】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详解】AC.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AC不符合题意。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B不符合题意。
D.将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下列行为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A.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B. 不捡拾野生鸟卵
C. 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D. 不食用野生动物
【答案】C
【分析】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详解】A.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有利于维持生态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捡拾野生鸟卵,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
C.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缺少天敌,会引起巴西龟的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符合题意。
D.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食用野生动物,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传染病与预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属于传染源
C. 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
D. 传染病在发病中期传染性最强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详解】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用酒精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A正确。
B.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属于病原体,故B错误。
C.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故C错误。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主要包括四个时期:潜伏期、初期、中期、后期,发病初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最为活跃的时候,能够大量的散播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其它方式排出体外,此时传染性最强。发病中期排出的病原体开始减少,传染性降低。发病后期也叫恢复期,大部分病原体被消灭,数量明显见识,不再具有传染性,故D错误。
故选A。
13. 有人吃海鲜后,会出现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这是发生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属于( )
A. 免疫功能异常
B. 消化道传染病
C. 正常的免疫
D. 获得性免疫缺陷
【答案】A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通过分析可知,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防御机能过强,有人吃海鲜后,会出现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这是发生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
故选A。
14.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下列生活方式,不可取的是( )
A. 摄取合理且充足的营养B.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C. 独自忍受不舒畅的心情D. 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卫生
【答案】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心健康。
【详解】A.摄取合理且充足的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A正确。
B.在睡眠状态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B正确。
C.当心情不愉快时,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不需要“独自忍受”,C错误。
D.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卫生,有利于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15.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受到挫折时,以下行为不恰当的是( )
A. 憋在心里闷闷不乐B. 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C. 向家长和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D. 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答案】A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详解】由分析可知:当受到挫折时,可以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向家长和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调节自身的情绪。憋在心里闷闷不乐容易引发抑郁症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所有癌症都能得到治愈
B.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C. 吸烟能提神醒脑,增强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D. 酒能扩张血管、活血化瘀,多喝有益健康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难度适中。
【详解】A.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癌症,但并不能将所有癌症治愈,A错误。
B.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少抽烟,不喝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B正确。
C.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降低身体的免疫力,C错误。
D.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多喝无益于身体健康。要适量饮酒,D错误。
故选B。
17. 学校“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如图的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
B. 采用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C. ②为某人b处动脉出血时,应按a位置止血
D. 进行过程①时要一直捏紧被救者鼻孔
【答案】D
【分析】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急救车到达前,应争分夺秒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关闭气源、电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详解】A.①为人工呼吸。首先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通过抬下频、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放松腰带。若病人口鼻内可见异物和污物,可用手指勾出,确保呼吸道畅通: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A正确。
B.采用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部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B正确。
C.动脉出血时,血液由心脏流向伤口,此时应该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所以②为某人b处动脉出血时,应按a位置止血,C正确。
D.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D错误。
故选D。
18. 每年9月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下列有关急救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燃气泄漏的室内,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拨打“120”
B. 运动时发现人骨折后立即把患者移动到阴凉处休息
C. 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15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D.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证明心肺复苏抢救有效
【答案】D
【分析】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进入燃气泄漏的室内,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首先应该先关闭气阀,禁止明火。然后,立即打开门窗,将煤气中毒人员移到通风处,紧急进行心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呼叫120,A错误。
B.遇到有人骨折时,不要随意搬动病人,要迅速拨打“120”,防止骨骼错位,所用的夹板长度要长过伤处两段关节,B错误。
C.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C错误。
D.经过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证明心肺复苏抢救有效,D正确。
故选D。
1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图表示感染疾病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的数量变化图,则B表示抗体
B. 若图乙血管C处出血,在血管D处用止血带缠绕是不合适的
C. 图丙对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50~60次,直到患者心跳恢复
D. “是药三分毒”,当服用抗生素一天症状减轻后,应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
【答案】B
【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出血的初步护理为:动脉出血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4)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心脏骤停的病人应用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急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抗体与抗原、安全用药常识、急救方法和出血的初步护理。
【详解】A.病毒感染后抗体会增加,抗原会减少,若甲图表示感染疾病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的数量变化图,则A表示抗体,B表示抗原,A错误。
B.静脉出血应该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图乙血管内的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是静脉;若图乙血管C处出血,在血管D处用止血带缠绕是不合适的,B正确。
C.图丙对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100~120次,直到患者心跳恢复,C错误。
D.服药要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剂量用药,不能随便更改剂量,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核的是( )
A. 大肠杆菌B. 草履虫C. 酵母菌D. 青霉菌
【答案】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大肠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C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酵母菌和青霉属于真菌,都具有细胞核,BCD错误。
故选A。
21.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泡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一发酵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霉菌B. 醋酸菌C. 酵母菌D. 乳酸菌
【答案】D
【分析】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A.制作豆酱、腐乳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A不符合题意。
B.陈醋利用的醋酸菌的发酵而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蒸馒头、酿酒经常用到酵母菌,C不符合题意。
D.乳酸菌制作泡菜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D符合题意。
故选D。
22. 天宫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需定期对用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四种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甲和乙都是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C. 乙为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酸奶或酿酒
D. 细菌、真菌和病毒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
【答案】D
【分析】甲是细菌,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能够进行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丙是青霉,是多细胞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丁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
【详解】A.图中丁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甲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B错误。
C.制作酸奶需要用到乳酸菌,酿酒需要用到酵母菌,C错误。
D.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细菌还和人体具有共生关系,所以细菌、真菌和病毒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D正确。
故选D。
23. 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细菌和真菌的参与。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真菌一般进行分裂繁殖
C. 大多数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 大多数真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
【详解】A.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A错误。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一般进行孢子繁殖,B错误。
C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 通过乳酸发酵制作的东北酸菜酸爽可口,深受人们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在制作酸菜的一个月内,小明同学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绘制成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腌制酸菜的容器要洗净并用水煮沸消毒
B. 为加快发酵速度腌制过程中要经常开盖搅拌
C. 酸菜腌制过程中要放入冰箱冷藏以提供适宜温度
D. 读图可知,小明腌制的酸菜第8~14天营养价值最高
【答案】A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腌制酸菜的容器要洗净并用水煮沸消毒,主要的目是杀菌,避免对腌制酸菜的影响,故A正确。
B.制作酸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酸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所以为加快发酵速度腌制过程中不能经常开盖搅拌,故B错误。
C.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所以酸菜腌制过程中要放入适宜的位置,提供适宜的温度,冰箱冷藏温度过低不适宜乳酸菌的发酵,故C错误。
D.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从第8天到第14天严硝酸盐含量最高,不能食用,故D错误。
故选A。
25. 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在科研上可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B. ②和③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④是青霉,能从中提取抗生素
D. ⑤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A
【分析】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详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所以,①在科研上不能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的培养基来培养,A错误。
B.②是细菌,和③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 ④是青霉,能产生青霉素,C正确。
D.⑤蘑菇,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当代社会,手机在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便捷了人际交流、丰富了娱乐生活的同可时、却也对我的健康产生威胁。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长时间接听电话、听音乐会导致[ ]_________充血,从而影响震动.最终降低听觉。
(2)边听音乐边跳舞时,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 ]_________→与听觉有关神经→大脑皮层→_________(用字母、数字及箭头表示)。
(3)晓晓走路时只顾看手机导致不小心摔倒,左摩不敢动弹,到医院检查,医生用针扎晓晓的手指,他能感觉得到疼痛,却不能缩手,这可能是图中_________(填写数字)出现了问题,请写出疼痛产生的路径_________(用数字、字母、文字及箭头表示)。经过治疗晓晓的手等恢复正常,既能感觉到疼痛又能缩手,说明脊髓具有_____的功能。
(4)长期近距离注视手机屏幕,容易造成近视眼,为探究眼球近视原因,小雨跟同学制作了一个可变焦的水透镜,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光具座及配件来模拟人的眼球成像过程(见下图)。
①可变焦水透镜上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睫状体,对水透镜模拟的_________起调节作用。光具座上的“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________。
②模拟近视眼成像原理时应________(选填推、拉或不动)注射器,(向内推注射器水透镜曲度变大,向外拉侧反之。)经常进行远跳,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跳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1)F鼓膜 (2)①. A耳蜗 ②. G→②→③→④
(3)①. ③、④ ②. ⑤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脊髓→F上行传导纤维→大脑皮层 ③. 反射和传导
(4)①. 晶状体 ②. 视网膜 ③. 推 ④. 由大变小
【分析】反射弧图中: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F上行传导束、G下行传导束。
耳的结构图中:A耳蜗、B半规管、C听小骨、D外耳道、E耳郭、F鼓膜。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
【详解】(1)鼓膜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它传递声音将声能转化为机械能。长时间接听电话、听音乐,[F]鼓膜长时间处于震动状态,会导致F鼓膜充血,从而影响震动,最终降低听觉。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边听音乐边跳舞时,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A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G下行传导束→②脊髓(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肌肉内的效应器。
(3)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因而人体肌肉也无收缩反应;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可见,医生用针扎晓晓的手指,他能感觉得到疼痛,却不能缩手,说明可能③传出神经不正常或④效应器有问题,无法行使其功能。
结合题图可知,疼痛产生的路径是:⑤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脊髓→F上行传导纤维→大脑皮层。经过治疗后,晓晓的手臂恢复正常,脊髓恢复其传导信号的的功能,晓晓既能感觉到了疼痛又能缩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4)①可变焦水透镜上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睫状体,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因此,水透镜模拟是晶状体。光具座上的“F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在光屏上形成图像,眼球的结构中视网膜的功能是形成图像。因此,光屏模拟眼球的视网膜。
②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近视是指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壁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模拟近视眼成像原理时应推注射器(向内推注射器水透镜曲度变大)。人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发生的变化是:由大变小。
27.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出自《黄帝内经》)。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肺吸入大量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血管),图乙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排尿活动的示意图(a和b表示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
(1)心情舒畅,食欲会增加。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它经过消化后主要通过消化道中的____________吸收。
(2)“笑能清肺”。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使得肺内气压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
(3)吸入“清气”中的氧气可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结合,并由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进入心脏,再通过___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被利用。
(4)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同时也受大脑控制。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a和b,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A.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B.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1)①. 蛋白质 ②. 小肠 (2)低于
(3)①. 血红蛋白 ②. ② ③. 体循环
(4)①. 反射弧 ②. C
【分析】观图可知:甲中①主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肺动脉;乙中a上行传导纤维束、b下行传导纤维束。
【详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后吸收进入血液。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3)血液循环的途径:
吸入人体的氧气在肺内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图甲中的②肺静脉进入左心房,通过体循环途径送达各组织细胞利用。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故损伤了脊髓的a上行传导束和b下行传导束的成年人,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因此,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C正确。
28. 目前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新冠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截至2022年4月11日,我国已经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总人数12亿4492.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0.8%。
(1)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下是利用小鼠检验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能力的实验设计,表中①的操作方法为___。
(2)实验组中小鼠表现为___,说明疫苗制剂有效。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
(4)新冠疫苗经多次临床试验成功后,经批准方可在人群中进行接种。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入人体的新冠疫苗属于___。从防控措施分析,接种疫苗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起到的作用是___。
(5)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产生了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___,形成了___性免疫,从而获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定的免疫力。
【答案】(1)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2)发病率最低、存活率最高
(3)疫苗 (4) ①. 抗原 ②. 保护易感人群
(4) ①. 抗体 ②. 特异
【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详解】(1)题干表是利用小鼠检验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能力的实验设计,表中实验组是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故对照组①的操作方法为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2) 为确定疫苗制剂的有效浓度,科研人员对实验组进一步处理:将健康小鼠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不同实验组小鼠接种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疫苗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等量的病毒,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实验组中注射疫苗的小鼠表现为发病率最低、存活率最高,说明疫苗制剂有效。
(3)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只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不含疫苗,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疫苗。
(4)抗原是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故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入人体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它可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肺炎的一定的免疫力。从防控措施分析,接种疫苗对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起到的作用是保护易感人群。
(5)注射新冠疫苗后,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免疫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9. 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___和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四幅图中表示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图是___(填大写字母代号)。
(2)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涂的病菌很快死亡,是图___(填大写字母代号)所起的作用。
(3)体液中的___和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4)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___免疫。
(5)图中a表示___,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6)图中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___,它具有清扫作用。
【答案】(1)①. 皮肤 ②. 黏膜 ③. B、D
(2)D (3)①. 杀菌物质 ②. 吞噬细胞
(4)非特异性 (5)溶菌酶
(6)纤毛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图A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C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a溶菌酶、b纤毛、c毛细血管壁、d吞噬细胞。
【详解】(1)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图中B、D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死病原体的作用。
(2)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图A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图C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4)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图中的免疫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依据是这些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和异物都有防御作用。
(5)图中a表示溶菌酶,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这道防线中除溶菌酶外,吞噬细胞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溶菌酶具有抑菌、杀菌等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图中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它把进入呼吸道的病菌和异物清扫出去,具有清扫作用。
30. 发酵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许多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发酵。请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腐乳是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传统调味品,兴趣小组利用豆腐制作腐乳,过程如下:
将豆腐置于蒸笼→生长毛霉→腌制→加汤卤装瓶。
(1)同学们制作临时装片对毛霉进行观察,图中取材方式最恰当的是______(填选项),在显微镜下可见毛霉主要由__________构成。
Ⅱ.自3.15曝光事件以来,人们对酸菜食品提起了极大关注。正宗的老坛酸菜在制作过程中随时间变化会产生不同含量的亚硝酸盐(曲线图所示)。
(2)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于青绿叶片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__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乳酸菌和毛霉的最显著区别是_______。它们都能够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是_______。
(3)装坛前,首先要用沸水将坛子烫几遍,目的是_____________,坛口加盖并要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
(4)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根据曲线分析,该酸菜______(填“第几天到第几天”)之间不能食用。
【答案】(1)①. c ②. 菌丝
(2)①. 分裂 ②. 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③. 异养
(3)①. 消灭杂菌 ②.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4)第8-14天
【分析】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用到了真菌或者细菌。不同细菌和真菌能分泌各种酶,有的真菌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有的真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如酵母菌。有的细菌含有的酶则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如乳酸菌。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而松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制醋,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详解】(1)图中取材最恰当的方式是c,从表面挑取a、b都不能完整取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霉是多细胞个体,主要由菌丝构成,菌丝分枝状在基物内外广泛蔓延。
(2)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乳酸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毛霉是真菌,细胞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和毛霉的最显著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酵母菌还可以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乳酸菌和毛霉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装坛前,首先要用沸水将坛子烫几遍等操作的目的是灭菌。接种后坛口加盖并要加水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化为乳酸。同时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结合题干曲线图可知,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从第8天到第14天之间,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超过了20mg/kg,不能食用。
31. 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铅对人或动物是否有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将3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按照同一方式(每组每3天1次、剂量为10mg/kg)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0天对家兔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
(1)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___对人或动物的健康有影响。
(2)若此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___(填字母)。
A. 放弃该实验
B. 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
C. 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D. 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___,这决定了血红蛋白的功能是___。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___(填“越高”或“越低”)。
(4)每组各选用一只家兔做实验可以吗?___,为什么?___。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出一条防止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
【答案】(1)铅##醋酸铅 (2)B
(3) ①.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②. 运输氧 ③. 越低
(4) ①. 不可以 ②. 实验中要防止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不吃含铅多的食物或零食##出门戴口罩##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使用无铅汽油##选择不含铅的文具或玩具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
【详解】(1)该实验是探究铅对人或动物是否有影响?由此作出假设:铅对人或动物有(没有)影响。(
(2)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能马上否定原来的实验,也不能放弃实验,更不能修改数据。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当出现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 每组各选用一只小白鼠做实验不可以,应尽量多取,如每组10只;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可以得到的建议是:不吃含铅多的食物或零食,出门戴口罩,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使用无铅汽油,选择不含铅的文具或玩具。
组别
实验操作
观测指标
对照组
①
统计小鼠的发病率、存活率
实验组
实验组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②
组别
5%葡萄糖溶液所含醋酸铅的浓度
血红蛋白含量(g/L)
初始测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0
60
60
60
60
B
1.8%
60
53
49
38
C
3.6%
60
51
40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