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七年级(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七年级(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A. 植物落叶B. 新冠病毒能繁殖后代
C. 含羞草受到碰撞叶片后会合拢D. 钟乳石会慢慢长大
【答案】D
【分析】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之所以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植物落叶说明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体现生物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能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能体现生物特征,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能体现生物特征,C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其慢慢长大不能体现生物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 惊弓之鸟B. 蜻蜓点水
C. 杯弓蛇影D. 望梅止渴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望梅止渴均属于应激性。蜻蜓点水,是蜻蜓的繁殖行为,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故选B。
3. 科学家想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会采取什么方法( )
A. 实验法B. 测量法
C. 调查法D. 观察法
【答案】D
【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详解】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4. 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
你认为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D. 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A
【分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详解】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该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就应该以水质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显微镜是显微镜序号(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10═16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四台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D正确。
6.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④取镜、安放⑤收镜并放回原处
A. ④①③②⑤B. ⑤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详解】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因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④取镜、安放→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⑤收镜并放回原处。
故选A。
7.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线暗时须用⑦的平面对光
B. 使用②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 转动⑥可使物像变得清晰
D. 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③④
【答案】C
【分析】如图所示: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详解】光线暗时须用⑦反光镜的凹面镜,A错误;
使用①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B错误;
转动⑥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变得清晰,C正确;
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物镜④目镜,D错误。
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 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组织D. 同一组织的细胞功能各不相同
【答案】D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正确。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同一组织的细胞功能相同,D错误。
故选D。
9. 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可以表示植物根尖的根冠细胞
B. 结构③、⑦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
C. 结构④是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甲乙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A
【分析】由动物和植物细胞示意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甲图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植物根尖的根冠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③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⑦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B正确。
C.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甲图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A。
10. 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 )
A. 能为鱼类提供食物
B. 琼脂可药用
C. 海带、紫菜可食用
D. 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都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调节碳氧平衡,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解:AD、藻类植物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给鱼类提供了饵料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不会使大气中氧的含量降低.A正确,D错误;
B、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上作用.B正确;
C、藻类植物中的海带、紫菜可食用,C正确;
故选D.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②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③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A. ①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关于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 植物叶片的表皮属于组织
C.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D. 人体的心脏属于器官
【答案】C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除病毒以外,细胞是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所以植物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
C.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故C错误。
D.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所以,人体的心脏属于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D正确。
故选C。
13. 下图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操作步骤,请你据图回答步骤①和④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 清水、碘液B. 碘液、清水
C. 生理盐水、碘液D. 碘液、生理盐水
【答案】A
【分析】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步骤①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
④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故选A。
14.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原因是( )
A.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B. 生殖发育过程不需要水
C. 植株高大,茎、叶内无输导组织
D. 可以用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答案】A
【分析】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更适于陆地生活。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只要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小琴同学假日在植物园中游玩,非常喜欢下列植物,想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植。她不可能得到种子的是( )
A. 苏铁B. 蕨C. 银杏D. 苹果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A错误。
B.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C错误。
D.苹果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D错误
故选B。
16.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 叶肉B. 叶脉C. 气孔D. 表皮
【答案】C
【分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详解】A.叶肉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叶脉属于输导组织,主要是运输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C符合题意。
D.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答案】B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植物体的茎中有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由分析可以知道: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而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装置内的枝条具有叶片,植物的蒸腾作用比较强,不断的散失水分,从而使枝条的木质部变红,而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蒸腾作用比较弱,枝条内水分蒸发的比较慢,因此甲装置内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18. 下列细胞中具有叶绿体的是( )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B. 家鸽肌肉细胞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 菠菜叶肉细胞
【答案】D
【分析】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叶肉细胞中既有线粒体又有叶绿体,其他细胞中只含有线粒体;动物细胞只含线粒体,不含叶绿体。
【详解】人口腔上皮细胞、家鸽肌肉细胞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A、B不符合题意;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菠菜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19. 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该环节不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A. 大烧杯中的水沸腾B. 小烧杯中的酒精变绿
C. 叶片变黄D. 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
【答案】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图示为酒精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用酒精灯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传热到小烧杯内,故A正确;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小烧杯中的酒精变绿,故B正确;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故C正确;滴加碘液后,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图中环节是脱去叶绿素,因此不属于这个环节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D。
20. 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沙生槐品种幼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沙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丁品种沙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答案】D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给植物提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详解】A.实验唯一变量是不同品种的沙生槐,其它条件均应相同,因此这个实验的方案中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A正确。
B.砂生槐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的吸收越快,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
D.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乙品种砂生槐吸收二氧化碳最高,因此乙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D错误。
故选D。
21. 今年秋天,某村村民收获了一个重5.5千克的大地瓜,该地瓜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 )
A. 根的吸收作用B. 叶的光合作用
C. 茎的输导作用D. 根的贮存作用
【答案】B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制造的有机物都储存在地瓜中。因此该地瓜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
故选B。
22.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 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蒸腾作用
C. 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D. 蒸腾作用能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防止灼烧叶片
【答案】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A.蒸腾作用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A错误。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B正确。
C.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光照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首先是引起气孔的开放,减少气孔阻力,从而增强蒸腾作用。其次,光可以提高大气与叶子的温度,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加快蒸腾速率,C正确。
D.蒸腾作用能使植物有效散热,防止灼烧叶片,D正确。
故选A。
23. 如图是巴斯德实验的图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原则,B瓶起对照作用
B.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唯一变量原则,变量是玻璃瓶颈
C. 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D. 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巴斯德实验是探究使食物腐败的微生物是不是来自空气中,打断瓶颈后肉汤变腐的B瓶没有对实验变量(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所以是作对照,A正确;本实验要探究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是否是来自于空气,因此变量是微生物,B错误;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实验的变化是不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该实验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影响,所以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D错误,故选A。
24. 小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兴奋地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看,但其他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要想重新看清物像,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操作是( )
A. 转动转换器B. 调节反光镜的角度
C. 调节粗准焦螺旋D.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所以要重新调节反光镜的角度,重新对光。
25. 用低倍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看到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B.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C. 细胞核、液泡、线粒体D. 细胞核、细胞壁、液泡
【答案】D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其中细胞膜是紧贴着细胞壁的一层透明薄膜,在低倍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
【详解】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在低倍的显微镜下看不见线粒体,AB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D符合题意。
第Ⅱ卷(填空题共50分)
26. 科学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看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一些结构。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图二的c步骤中,如果外界光线比较暗,应该选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也可以选用遮光器上的_______。
(2)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正确的操作为_____。
A. B.
C. D.
(3)图四中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如果他误滴了清水,结果他所观察的细胞会涨破。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___。显微镜放大倍数就是______和______放大倍数的______。若将字母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为方便观察,可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移动,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他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 ]______。
【答案】(1)①. C→A→B→D ②. 大光圈 (2)A
(3)①. c→a→d→b ②. 生理盐水
(4)①. 薄而透明 ②. 目镜##物镜 ③. 物镜##目镜 ④. 乘积 ⑤.
⑥. 右下方 ⑦. ⑦细准焦螺旋
【分析】图一示显微镜的结构: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图二:A安放玻片标本;B下降镜筒;C对光;D上升镜筒。
图四:a刮、涂;b染;c滴;d盖。
【详解】(1)图二中显微镜规范操作步骤是:C对光→A放置标本→B下降镜筒→D上升镜筒观察寻找物像。在图二的c步骤中,如果外界光线比较暗,应该选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也可以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使光线变亮。
(2)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不规范造成的,选项A符合盖盖玻片的要求,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c滴→a刮、涂→d盖→b染。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图中c 步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如果他误滴了清水,由于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结果他所观察的细胞会吸水涨破。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方便光线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F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把字母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他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⑦细准焦螺旋。
27. 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细胞的基本结构比乙细胞多了[ ]______和液泡,因此可以推断植物细胞是______图。
(2)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这一过程发生在[ ]____结构内。
(3)图中[ ]_____除起保护作用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1)①. ①细胞壁或③叶绿体 ②. 甲
(2)④细胞核 (3)②细胞膜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③是叶绿体、⑤是液泡、⑦是线粒体。
【详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④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所以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这一过程发生在④细胞核。
(3)②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28. 如图表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a所代表的过程是______,经过该过程,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是细胞分化,经过该过程形成了不同的______。
(2)图中植物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与高等动物结构层次相比,没有_______,其中丁属于_____。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3)乙图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甲图中细胞的遗传物质相比是了______(减少/增加/不变)。
【答案】(1)①. 细胞分裂 ②. 细胞数目增多 ③. b ④. 组织
(2)①.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②. 系统 ③. C
(3)不变
【分析】图中的甲细胞、乙多个细胞、丙组织、丁器官、戊植物体、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d多个器官构成植物体。
【详解】(1)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产生两个新的细胞的过程;新形成的细胞与母细胞相比,只是形态上变小了,数目变多了,其他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图中过程a只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是细胞数目增多。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高等动物相比,图中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其中丁叶属于器官,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乙图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甲图中细胞的遗传物质相比相同。
2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天竺葵做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②图黑影表示_______,放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⑥图实验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④图是在叶片上滴加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叶片______(填“遮光部分”或“照光部分”)变蓝色,从而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暗处理 ②.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①. 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 碘液
(3)①. 照光部分 ②.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步骤②是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步骤⑥是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④图是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进行染色,检查有无淀粉产生。
(3)实验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片照光(未遮光)部分,遇碘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0. 甲图、乙图分别表示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丙图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甲图中①、②、③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____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失水的门户是_______,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表皮。(填“上”或“下”)
(2)图乙中:表示光合作用生理活动的是______(填字母)。图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_,它与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光合作用除产生氧气外,还能制造______,是生物圈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图丙中表示一天内光合作用起始的时间是______点。
(3)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1)①. ① ②. ①③ ③. 叶 ④. 气孔 ⑤. 下
(2)①. c ②. Ⅰ ③. c ④. 有机物 ⑤. 4
(3)合理密植、间作套种、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正确合理即可)
【分析】图乙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丙中,Ⅰ表示光合作用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详解】(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图中,①用塑料袋罩住植物的叶片,塑料袋绑在植物的茎上,塑料袋内壁上若出现水珠,说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②把塑料袋绑在花盆上,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也可在塑料袋壁上形成水珠;③没有叶;因此,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甲图中①、②、③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①。探究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因此,若要证明该结论,应该以叶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故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①③。叶片的表皮细胞中分布着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相对而生中间的孔即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可以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2)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图乙中c代表的生理活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光合作用。图丙中,Ⅰ代表的生理活动只在有光时进行,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Ⅰ代表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与图乙中c代表的生理活动相对应,光合作用除产生氧气外,还能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分析图丙可知,4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6点和18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6点到18点之间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0点到4点之间不进行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间作套种、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3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究许多与生物生活相关的知识,回忆课堂上曾经做过的实验设计和探究“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分析以下四位同学的做法,回答问题:
(1)通过分析,该实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
(3)铁盒内放置的黄粉虫数量需要足够多,以避免________,还应该多次实验,取________,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实验目的来看,同学______的装置最合理。因为保证了实验设计中只有______这一条件的不同,突出体现了这一因素的有无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是实验的变量。由此分析_____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因为_________。
【答案】(1)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2)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
(3)①. 偶然性 ②. 平均值
(4)①. 乙 ②. 光##光照 ③. 甲 ④. 有两个变量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因此该实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2)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因此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
(3)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见,铁盒内放置的黄粉虫数量需要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
(4)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根据实验目的来看,同学乙的装置最合理。因为保证了实验设计中只有光这一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分析甲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因为甲中具有光和水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6╳
10╳
物镜
10╳
4╳
10╳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八年级(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