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
    1. 中国古诗词中常蕴含着一些生命现象,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出的生命 现象主要是( )
    A. 需要呼吸B. 由细胞构成
    C. 能生长发育D. 生物能影响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虽然生物都需要呼吸,但这句诗并没有直接体现呼吸这一生命现象,A错误。
    B.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但这句诗并没有提及细胞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B错误。
    C. 诗句中“春来发几枝”明确描述了红豆在春天生长发芽,抽出新枝的过程,这正是生长发育的体现,C正确。
    D.生物能影响环境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周围环境的状态或条件。这句诗并没有描述红豆如何影响环境,D错误。
    故选C。
    2.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下列描述中反映的生物与环境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生长在沙漠中的骆驼刺, 具有发达的根系
    B.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 促进土壤层形成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空气清新
    D. 蜣螂可以清理草地上的牛粪,改善了环境
    【答案】A
    【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生长在沙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属于生物适应环 境,A符合题意。
    B.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空气清新,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蜣螂可以清理草地上的牛粪,改善了环境,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弗兰克氏菌侵入沙棘根部后可获取所需营养,同时能刺激根部细胞形成瘤状突起固定大 气中的氮,以促进沙棘根系生长。弗兰克氏菌与沙棘的关系是( )
    A. 捕食B. 互助C. 竞争D. 寄生
    【答案】B
    【分析】共生关系:生物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其中包括互相受益(互助关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偏利共生)以及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到伤害(寄生关系)等。
    【详解】A. 捕食:指一种生物捕杀并食用另一种生物。在这一关系中,往往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到伤害。这与题中描述不符,A错误。
    B.互助:两种生物在相互依赖中都获得利益。题中提到弗兰克氏菌取得营养和帮助沙棘生长,说明双方皆受益,从而构成互助关系,B正确。
    C.竞争:指两种生物在同一环境中争夺同一种资源(如食物、空间)而对各自不利。题目表述情况并不符合竞争的特征,C错误。
    D.寄生:一种生物受益而以损害另一种生物为代价。尽管弗兰克氏菌从沙棘获取营养,但同时也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不符合寄生的表述,D错误。
    故选B。
    4.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领域中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是( )
    A. 杂交水稻B. 太空育种
    C. 生态农业D. 克隆动物
    【答案】D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涉及当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性问题。
    【详解】A.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就是杂交水稻,没有用到细胞核移植技术,故A错误。
    B.太空育种技术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来诱导植物种子的遗传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技术,没有用到细胞核移植技术,故B错误。
    C.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没有用到细胞核移植技术,故C错误。
    D.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某个生物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克隆动物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故D正确。
    故选D。
    5. 开展生物学实验时,应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安全和成功。下图所示实 验方法中,属于规范操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手拿温度计的上方,将温度计的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或壁部。
    (2)用显微镜观察,左眼看向目镜内,右眼睁开,一边绘图记录。
    (2)试管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装溶液时不要超过1/2容量,加热液体时倾斜约45°,受热要均匀,不能骤冷,加热前要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加热时使用外焰。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两只眼睛都要睁开,A不符合题意。
    B.在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这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如果接触到烧杯的底部或壁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B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装溶液时不要超过1/2容量,加热液体时倾斜约45°,受热要均匀,不能骤冷,加热前要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加热时使用外焰,C符合题意。
    D.用嘴吹灭酒精灯会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图是某同学观察了校园里的部分生物后绘制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猫和麻雀之间的关系仅是捕食
    C. 蚜虫减少,短期内瓢虫也会减少
    D. 所有动物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多条生物链构成食物网。
    【详解】A.在食物网中,生产者(如植物)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而消费者(如动物)则依赖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为食。观察食物网,我们可以看到蔷薇作为生产者,以及猫、麻雀、瓢虫、蚜虫等作为消费者,A正确。
    B.猫吃麻雀,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它们都以蚱蜢为食,形成竞争关系,B错误。
    C.蚜虫是瓢虫的食物来源之一。如果蚜虫数量减少,那么瓢虫的食物供应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瓢虫数量在短期内也可能减少,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随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各级消费者。因此,所有动物(作为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D正确。
    故选B。
    7. 中国空间站发布的舷窗大片,展示了从外太空俯瞰地球的壮观景象。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外太空不属于生物圈
    B.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 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才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D. 包含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外太空不属于生物圈,故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生物圈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才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故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含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8. “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浮游植物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 养和系统管理,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下图表示四个不同海洋牧场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值(生物种类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牧场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B. 鱼、虾、贝、浮游植物都消费者
    C. 鱼、虾、贝、浮游植物间有争斗关系
    D. 四个海洋牧场中稳定性最好的应该是丙
    【答案】A
    【分析】(1)自然生态系统是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荒漠等。人工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人工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分析可知,海洋牧场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A正确。
    B.鱼、虾、贝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故B错误。
    C.鱼、虾、贝与浮游植物间有捕食关系,鱼、虾、贝之间可能有竞争关系,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四个海洋牧场中丁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值最高,稳定性最好,故D错误。
    故选A。
    9. 在稻蟹种养环境中,蟹能清除杂草和害虫,其粪便还能肥田;稻田可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下列有关稻蟹共生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蟹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稻蟹种养模式可实现能量循环
    C. 稻蟹种养模式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
    D. 稻蟹种养模式中,蟹的数量越多,经济效益越高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A.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包括光、空气、水等),水稻和蟹是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错误。
    B.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故B错误。
    C.蟹能清除杂草和害虫,属于生物防治,故C正确。
    D.稻蟹种养模式中,蟹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反而会影响水稻生长,故D错误。
    故选C。
    10. 下图是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字母“B”时看到的视野。要在这个视野里观察到完整的物像,以下操作中可以实现的是( )
    A. 调节细准焦螺旋
    B.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C. 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 将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答案】D
    【分析】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详解】A.调节细准焦螺旋:此操作可以帮助更清晰地看到当前视野的细节,但无法扩大视野以观察到完整的物像,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这影响到光线强度和对比度,但不改变视野的大小,B不符合题意。
    C.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增加光量,提高亮度,但不改变视野的范围,C不符合题意。
    D.将高倍镜换成低倍镜:低倍镜提供更大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完整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后,在明亮的视野里看不到物像。下列操作中,最有可能让该同学看到物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视野明亮说明对光很好,找不到物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永久装片上的标本可能不在通光孔中央,物像自然不能在视野里形成;而是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时镜筒上升的速度过快,物像一闪而过,没有捕捉到。
    【详解】A.永久装片上的标本可能不在通光孔中央,物像自然不能在视野里形成。因此左右移动装片,最有可能看到物像,故A符合题意。
    B.如果已经看不到物像,继续将镜筒向上移动只会使焦距更远,从而增加看不到物像的可能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已经看不到物像,当镜筒接近正确焦距时,物像也不会在视野中,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动反光镜,只是改变视野的亮度,视野里还是看不到物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由单层细胞构成的黑藻叶片,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 要能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需用碘液染色
    C. 黑藻叶片只有单层细胞,有利于观察到叶绿体
    D. 取幼嫩小叶比成熟老叶更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答案】B
    【分析】黑藻的叶片构造简单,由单层细胞组成,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结构,参与光合作用。它们在黑藻细胞中非常容易观察。
    【详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A正确。
    B.叶绿体是有颜色的(绿色),不需要用碘液染色,B错误。
    C.‌ 黑藻是一种高等植物,其叶片由单层细胞组成,这使得用黑藻观察植物叶绿体时可以直接取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C正确。
    D.‌ 幼嫩小叶的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现象,D正确。
    故选B。
    13. 某同学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准备制作一个细胞模型。下表罗列了细胞结构及对 应选材,其中需要修正的是( )
    A. ①④B. ③④C. ③⑤D. ⑤⑥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详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所以用轻粘土在最外面,包裹着内容物,起保护和支持作用,模拟①细胞壁;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膜,有保护作用,可选择透明胶带模拟②细胞膜的柔软和半透性;荔枝的果核,圆形,模拟③细胞核;液泡是细胞内的一个大型水泡状结构,小气球可以模拟④液泡;叶绿体应该比线粒体的体积大,且含有叶绿素呈绿色,因此应该用⑤绿豆模拟叶绿体;黑芝麻可以模拟⑥线粒体的小而多的特性;因此需要修正的是⑤⑥,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伞藻是大型单细胞藻类,科学家切取了伞藻甲的伞柄,将其嫁接到伞藻乙的假根上(见下图)。一段时间后,该伞柄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A. 菊花形B. 喇叭形
    C. 菊花形和喇叭形D. 伞帽形状不确定
    【答案】B
    【分析】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详解】伞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生物的性状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因此新组合的伞藻将来长出何种形状的伞帽是由细胞核决定的。伞藻甲的伞帽为菊花形,伞藻乙的伞帽为喇叭形,科学家切取了伞藻甲的伞柄,将其嫁接到伞藻乙的假根上,乙的假根中具有细胞核,因此重组的伞藻长出来的伞帽与乙相同而与甲不同,即喇叭形帽,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见模式图)后可引起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支原体肺炎。下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单细胞生物
    B. 与人体细胞结构相同
    C. 可以生长,不能繁殖
    D. 和人类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A
    【分析】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等。
    【详解】A.由图可知,支原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故A正确。
    B.人体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支原体结构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支原体与人体细胞结构不相同,故B错误。
    C.肺炎支原体属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故C错误。
    D.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宿主获取营养,同时对宿主可能有害,因此肺炎支原体与人类是寄生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16. 为延长番茄果实的保存期,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氧气(O2)浓度下,番茄果实生成二氧化碳(CO2)气体的速率(番茄果实分解营养物质会产生二氧化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生成速率
    B. 除了单一变量,确保其他条件相同即可
    C. 适当降低氧气浓度,有利于保存番茄果实
    D. 4%的氧气环境,是保存番茄果实的最适条件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探究了不同氧气(O2)浓度下,番茄果实生成二氧化碳(CO2)气体的速率,因此变量是不同氧气(O2)浓度,故A错误。
    B.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才能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即除了单一变量,确保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故B错误。
    C.适当降低氧气浓度,可以抑制番茄果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和消耗,有利于保存番茄果实,故C正确。
    D.分析图可知,4%比20.95%的氧气环境,保存番茄果实的效果更好,但不一定是最适条件,故D错误。
    故选C。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
    17. 葡萄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且酸甜爽口,图1是显微镜物镜及物镜与载玻片距离示意图,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葡萄果肉时看到的视野,请分析回答问题:
    (1)葡萄皮中的红色素是常用的食用色素,它们主要存在于葡萄皮细胞的___________中,葡萄皮有绿、紫、黑、红等多种颜色,控制葡萄皮颜色的物质在葡萄皮细胞的___________中。
    (2)图2中从视野甲→视野乙,应先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___方移动,换用的物镜及物镜与 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图1中的__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
    (3)蚧壳虫是危害葡萄生长的一种害虫,它们它葡萄的枝、叶、果实为食,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进而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从生态因素的角度分析,蚧壳虫是影响葡萄生长的___________,蚧壳虫和葡萄植株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蚧壳虫的体型很小,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包裹,防治非常困难。某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蚧壳虫虫体,但反复调试后仍然只能看到模糊的物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蚧壳虫的体型小B. 蚧壳虫体表蜡质层厚
    C. 显微镜放大倍数小D. 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1) ①. 液泡 ②. 细胞核
    (2) ①. 右上 ②. ①③
    (3) ①. 生物因素 ②. 捕食 (4)B
    【分析】(1)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图1中的①比②放大倍数大。
    (2)视野中装片移动的方法: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
    【详解】(1)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多种色素,使花瓣、果实等呈现不同的颜色;故葡萄皮中的红色素是常用的食用色素,它们主要存在于葡萄皮细胞的液泡中。细胞核含有控制细胞所有功能的遗传物质,包括决定颜色的基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控制葡萄皮颜色的物质在葡萄皮细胞的细胞中。
    (2)显微镜下的成像是倒立的。在显微镜下,当你向右移动玻片时,视野中的物体会向左移动。至于物镜的选择,通常是从低倍镜到高倍镜逐步放大,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图2中从视野甲→视野乙,是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先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因此换用高倍镜后,物镜与 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换用的物镜及物镜与 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图1中的①③。
    (3)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捕食者、竞争者、寄生者等。因此从生态因素的角度分析,蚧壳虫是影响葡萄生长的生物因素,蚧壳虫和葡萄植株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4)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通明,才能使光线透过,观察到物像,因为蚧壳虫的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包裹,光线不能透过,因此复调试后仍然只能看到模糊的物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表示某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湿地中常见的两种植物 ——翅碱蓬和芦苇。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表示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图中没有反映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
    (2)图1中包含摇蚊且能量损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将食物链中各环节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的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下图),图1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有___________。
    (3)植物通过根系能提高上坡的肥力和蓄水能力。据图2分析,为了提高湿地保水能力, 优选种植的植物是___________。
    (4)镉是湿地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与安全具有潜在威胁。研究发现,沉水植物黑藻能大加吸收镉。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 防止过度捕捞和砍伐生物资源
    B. 定期收割部分黑藻进行无害化处理
    C. 适当增加相应物质和能量投入
    D.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
    【答案】(1) ①. 食物网 ②. 分解者
    (2) ①. 黑藻→摇蚊→反嘴鹬 ②. 黑脸琵鹭、反嘴鹬
    (3)芦苇 (4)D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食物网。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时候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详解】(1)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因此图1表示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构成了一个食物网,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时候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图中含摇蚊的食物链有:黑藻→摇蚊→反嘴鹬、黑藻→轮虫→摇蚊→反嘴鹬、黑藻→摇蚊→弹涂鱼→黑脸琵琶,所以包含摇蚊且能量损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包含摇蚊最短的食物链,即黑藻→摇蚊→反嘴鹬。
    将食物链中各环节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的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则对应的食物链(四个营养级)可能为黑藻→轮虫→弹涂鱼→黑脸琵琶、硅藻→轮虫→弹涂鱼→黑脸琵琶、硅藻→轮虫→摇蚊→反嘴鹬、黑藻→摇蚊→弹涂鱼→黑脸琵琶、黑藻→轮虫→摇蚊→反嘴鹬,所以图1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有黑脸琵鹭、反嘴鹬。
    (3)根据图2所示,芦苇具有更大的植株和根系结构,相比翅碱蓬更有利于提高湿地的保水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湿地保水能力, 优选种植的植物是芦苇。
    (4)ABC.由题意可知,沉水植物黑藻能大加吸收镉,因此防止过度捕捞和砍伐生物资源、定期收割部分黑藻进行无害化处理、适当增加相应物质和能量投入都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可能会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的竞争劣势甚至灭绝,从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科研人员用油脂分解菌分解厨余垃圾,然后将产生的发酵液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步骤如下:
    a配制发酵液稀释液:先将厨余垃圾发酵液用蒸馏水配置成1: 10和1: 200的稀释液, 再取等量的两种稀释液分别置于甲、乙容器中。
    b生根、新叶实验:将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富贵竹,剪成10cm的插条,分别浸泡在不同溶液中(见图1),常温环境下培养21天,观察并记录枝条生根和新叶的生长情况, 结果如下表:
    枝条的生根和新叶的生长情况记录表
    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图1丙容器中的液体应为____________。科研人员还需给富贵竹生长提供相同且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非生物因素)
    (2)据表分析,能促进富贵竹生长的稀释液配比是___________,表格中数据能反映出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图2是厨余垃圾组合处理工艺流程图。厨余垃圾经处理后,不仅能产生肥料,还能提供能源物质。据图2分析,实现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不推荐使用的是方法_________(填数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等量清水 ②. 空气、阳光、温度等
    (2) ①. 1﹕200 ②. 环境影响生物
    (3) ①. 一 ②. 会污染环境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检,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应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故图1丙容器中的液体应为等量清水,其作用是作对照。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还需给富贵竹生长提供相同且适宜的空气、阳光、温度等其他培养条件。
    (2)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的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根据枝条的生根和新叶的生长情况记录表可知,能促进富贵竹生长的是乙组,其稀释液配比是1﹕200;表格中数据能反映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能影响生物。
    (3)厨余垃圾经处理后,不仅能产生肥料,还能提供能源物质。据图2分析,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不推荐使用的是方法一,因为焚烧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分收成七分苗”,用工厂化育苗技术繁育蔬菜种苗,既能省时间,又能让培育的幼苗整齐一致、 根壮苗旺。
    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播种流程包括:
    a准备育苗基质:按照草炭、蛭石和珍珠岩3: 1:1的比例配制育苗基质,且每立方米加入1.3kg复合肥或专用营养配方肥。对育苗基质进行暴晒升温处理,并将持水量控制在 65%左右。
    b准备穴盘:根据育苗的叶数选择不同孔数的穴盘,将基质均匀装入穴盘,刮平盘面,播种穴的深度要控制在0.6 cm左右。
    c精选种子: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病品种,通过引发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期, 并进行丸粒化处理扩大种子的体积,去除杂质后保留饱满的种子。
    d播种:按照亩用量和季节差异确定播种量进行播种。夏秋季节播种,要注意管理苗龄,确保秧苗在适宜的时间达到移栽的标准。
    (1)育苗过程中,可以肉眼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有
    A 向光生长B. 遗传、变异C. 呼吸、排泄
    (2)据文分析,育苗基质能为种子提供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 (写出两个),对育苗基 质进行暴晒升温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据文分析,为了提高出苗率,在确保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还应挑选__________且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4)为了找到快速打破种子休眠期的方法,科研人员用某种子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科研人员共设置了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析Ⅰ和Ⅱ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有助于打破该类种子休眠期。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农业生产中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打破该类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出苗率。
    【答案】(1)AB (2) ①. 水、土壤(或肥料) ②. 避免杂菌污染
    (3)饱满 (4) ①. 2##二##两 ②. 低温 ③. 用 100%的 920 溶液浸泡加低温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生长与繁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等特征,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是向光生长。遗传、变异和呼吸、排泄需要通过更精细的观察或实验手段才可确认,故AB正确,C错误。
    故选AB。
    (2) 根据资料分析,育苗基质中有草炭、蛭石和珍珠岩,复合肥或专用营养配方肥和水,所以育苗基质能为种子提供的非生物因素有无机盐、营养物质、水分等;对育苗基质进行暴晒升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基质中的病原菌和虫卵等微生物或寄生虫。
    (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即种子中具有完整且具有活力的胚,种子度过休眠期等。所以为了提高出苗率,在确保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还应挑选粒大饱满且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4)科研人员共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Ⅰ和Ⅱ形成一组对照,变量是温度;Ⅱ和Ⅲ形成一组对照,变量是浸泡的溶液不同;分析Ⅰ和Ⅱ组数据可知,低温有助于打破该类种子的休眠期。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农业生产中可采用使用100%的920溶液浸泡加低温处理的方法打破该类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出苗率。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线粒体
    轻粘土
    透明胶带
    荔枝的果核
    小气球
    芝麻
    绿豆



    新根数/根
    1.65
    2.99
    2.14
    新叶数/片
    0.00
    1.00
    0.33
    组别
    消毒种子数量/粒
    处理方法
    发芽率/%

    100
    清水浸泡2h,取出种子放在吸足水的小毛巾上,置于25℃环境中
    37

    100
    清水浸泡2h,取出种子放在吸足水的小毛巾上,在8℃冰箱内放置72h后,再置于25℃环境中
    89

    100
    100%的920溶液浸泡2h,取出种子放在吸足水的小毛巾上,在8℃冰箱内放置72h后,再置于25℃环境中
    99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按要求填涂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